周鼎本想出言反駁,維護自己主和的立場,但一想到葉雲與二皇子李澤之間的微妙關係,又硬生生地把話咽了回去。
他眼神閃爍,迅速將目光投向了兵部尚書陳威,用眼神示意。
陳威與周鼎共事多年,早已心領神會。
他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站了出來,語氣中帶著一絲質疑和責問:“葉大人,你新任樞密院副使,想必對朝廷事務還不太了解。”
“你可知,我大寧如今的財政狀況?”
“國庫空虛,軍備不足,糧草匱乏,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拿什麼去跟突厥人打?”
“難道要讓我們的將士們餓著肚子,拿著劣質的兵器去送死嗎?!”
陳威的聲音高亢,帶著幾分尖銳和咄咄逼人。
“若是因此導致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烽煙四起,這等滔天大禍,你葉大人擔待得起嗎?!”
麵對陳威連珠炮般的質問,葉雲卻依舊保持著那份從容與淡定。
“陳大人!”
“您先彆急,且聽我把話說完。”
陳威冷哼一聲,眼中帶著濃濃的不屑和嘲諷神色:“好,我倒要聽聽,你葉大人還有什麼高見!”
葉雲環視四周,目光在每一位大臣的臉上停留片刻,仿佛要將他們的神情都儘收眼底。
“陳大人所言,不無道理。”
“我大寧眼下的狀況,確實不宜與突厥全麵開戰。”
“這一點,諸位大人想必都已從我所撰寫的《平虜策》中看出來了。”
“《平虜策》中早已明確指出,大寧與突厥,如今正處於戰略相持階段。”
“此時此刻,大舉興兵,貿然與突厥鐵騎決戰,實屬不智之舉。”
葉雲的這番話,讓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了不少。
陳威等一眾文臣的臉色也稍稍緩和,他們原本還擔心葉雲會頭腦發熱,一味主戰,現在看來,葉雲還算清醒。
武牧卻有些急了,他瞪大了眼睛,不爽道:“葉雲,你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一會兒說要戰,一會兒又說不宜決戰,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葉雲微微一笑,“武將軍莫急,本官的意思是,雖然我們無法與突厥全麵開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坐以待斃,忍氣吞聲。”
“我們可以派遣一支精兵,人數無需太多,一萬足矣。”
“讓他們前往邊關,擊潰突厥來犯的十萬鐵騎,以保我大寧邊境安寧。”
“以我大寧目前的財政狀況,完全可以支撐這一萬精兵的開銷。”
“待到將來,陛下勵精圖治,掃除積弊,使我大寧國富民強,那時再揮師北上,橫掃草原,也為時不晚。”
大殿內,群臣麵麵相覷,皆是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
“這……”
“一萬對十萬?這葉雲莫不是瘋了?”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天下誰人不知,突厥鐵騎滿萬不可敵!葉雲這小子分明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真是異想天開,貽笑大方!”
……
質疑聲、嘲笑聲、議論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就連一直對葉雲抱有期望的宣帝,此刻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慮。
“皇上,諸位大人,你們可還記得,當初我與武敏將軍和突厥國師班布魯,在宮中演武場的那場公開比試?”
葉雲突然開口,打破了大殿內的喧囂,將眾人的注意力再次吸引了過來。
他微微一笑,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武敏的身上。
武敏先是一愣,隨即立刻會意,她向前一步,英姿颯爽地站了出來,朗聲道:“本將軍自然記得!”
“那次比試,葉大人發明的長臂弓和馬鐙,威力驚人,讓我大寧將士如虎添翼!”
武敏“噌”地一聲站起身來,英姿颯爽的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走到大殿中央,向宣帝盈盈一拜,聲音清脆而堅定。
“陛下,臣可以作證!”
“葉大人所言,絕非虛妄!”
“之前,臣與葉大人曾一同在軍器監,親眼見證了長臂弓和馬鐙的驚人威力。”
“隨後,麵對突厥國師班布魯的耀武揚威,我們挑選了一千名驍騎軍精銳,配備了新打造的長臂弓和馬鐙。”
“而對手,則是從班布魯從草原帶來的一千名百戰精兵!”
“他們身披重甲,手持彎刀,自詡為草原上的雄鷹,不可一世。”
“然而,在葉大人的八字陣型戰法下,我驍騎軍將士利用長臂弓的射程優勢,以及馬鐙帶來的穩定性和機動性,對突厥鐵騎展開了遠程打擊。”
“突厥鐵騎的弓箭,根本無法觸及我軍分毫,隻能被動挨打。”
“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射之術,在長臂弓麵前,完全成了笑話。”
“那一戰,我們大獲全勝,以微不足道的傷亡,全殲了那一千突厥鐵騎!”
武敏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回蕩在金鑾殿內。
群臣回想起當時的畫麵,全都噤聲。
這才意識到,眼前看似說大話的葉雲,完全有資格藐視號稱天下無敵的突厥鐵騎!
武敏頓了頓,繼續說道:“這還不是全部!”
“葉大人今天還向臣承諾,他正在研製一種新的神兵利器,威力遠超長臂弓!”
“若是能將此利器裝備臣麾下的驍騎軍,彆說十萬突厥鐵騎,就算是二十萬、三十萬,也休想踏入我大寧半步!”
“因此,臣願以項上人頭擔保,懇請陛下讓臣率領一萬驍騎軍,前往邊關禦敵!”
“臣保證將那些突厥蠻子打得落花流水,讓他們有來無回!”
武敏單膝跪地,戰意昂揚地抱拳請命。
武敏清冽的聲音回蕩在金鑾殿,如同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每一個字都敲擊在群臣的心坎上,震得他們心神不寧。
聽到武敏自信滿滿的請戰,宣帝那原本緊鎖的眉頭,緩緩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了一絲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並沒有立刻答應武敏的請求,而是輕輕抬了抬手,示意她先起身回列。
“武將軍忠勇可嘉,朕心甚慰。”
宣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大殿內回蕩。
“隻是,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他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了軍器監正趙文元的身上。
“趙愛卿,長臂弓和馬鐙的生產情況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