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 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婚之日

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婚之日(1 / 1)

推荐阅读:

轉眼,到了大婚之日。

上午時分,朝廷舉行了正式的封王大典。

在太和殿舉行封王儀式,百官九卿儘皆到場。

宣詔官宣讀詔書。

按理受封者應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聽聖旨。

不過方永隻是微微躬身,以示尊敬。

隆慶帝麵色鐵青的命戴權拿出冠服、金印,還有記載方永封地的冊書、地圖。

關於方永的封地,目前明麵上的隻有蘇徽二州,再加上浙江的湖州和嘉興。

不過事實上,山東和直隸也在方永的管控之內,還有山西地區,昨日山西巡撫蘇光雄剛剛傳回消息,答應了回京述職,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方永很快就可以儘得山西之地,實力再度增強。

授予完了印冊之後,群臣開始上表,讚頌方永之德。

隆慶帝也隻能違心的跟著誇讚方永,然後賞賜方永一些金銀寶物外加宮女等等。

最後眾人又前往社稷壇祭告天地,將方永封王一事禱告上蒼。

另外,如果這個時候碰巧出現雷暴、狂風之類的天氣,那封王典禮就會往後推遲,因為那代表著天威震怒,是上天的不滿。

所以隆慶帝在進行這一步驟時,心中無比期盼著上天能夠降下這種異象,推遲方賊的封王時間。

可惜,直到最後異象也沒能出現。

隆慶帝眼睜睜的看著方賊順利封王,百官彈冠相慶。

他完全找不到太上皇曾經說過的轉機在哪裡。

大熙的天命難道真的結束了嗎?

方永的封王大典和大婚在同一天舉行。

很快他換上新服,帶著迎親隊伍前往林府。

林府是方永給林如海在京城安排的府邸,規格僅次於王府。

不過林如海實際上並不常住在這裡。

平日,林如海大多是住在翰林院或者武英殿,廢寢忘食的帶人修書。

方永也曾擔心過他的身體,畢竟原著中林如海英年早逝。

不過他多次派太醫檢查,卻並沒有檢查出什麼問題來,林如海的身體狀況並不算差,隻是多少有些勞累而已。

如此情況,方永雖有疑惑,卻也聽之任之了。

在大婚前夕時,方永將黛玉送回了林府。

林如海也被請回林府。

以此來順利完成接親儀式。

接親隊伍一路聲勢浩大的前行著。

接親隊伍中人數最多的是儀仗隊,大部分由方永的親兵組成,他們穿著特製的喜慶衣甲,除了展示威武的氣勢之外,其本身還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可以及時控製住可能出現的刺客。

其次就是儀仗隊中眾多的旗手、樂手、鼓手等等。

一路上歡慶奏樂,喜氣洋洋。

然後還有專門的迎親官員,以及媒人。

從普遍意義上來說,黛玉是方永搶來的,沒有媒人。

不過有的時候話不能那麼說。

搶這個字太不合適了。

方永覺得自己不能叫搶,而是救。

那是誰讓他救的呢?

賈雨村!

於是方永將賈雨村定為媒人,特地將他從後方接了過來。

賈雨村如今也是水漲船高,一躍從當初那個被革職的進士成為了全國上下數一數二的大臣。

當初被強逼著加入方永造反集團的他如今被打著也不會走了。

後麵的就是一些侍從人員了。

抬著轎,牽著馬匹,拿著禮物等等。

這裡的禮物隻是尋常禮品,並不是聘禮。

聘禮在之前的準備工作中就已經提前交予,現在不用再額外準備聘禮。

迎親隊伍一路來到林府。

進府後方永行迎親之禮,進行各種儀式。

其中有一個催妝的環節。

顧名思義,就是催促新娘快點化好妝容。

當然,這個環節並不是真的催促化妝,更多的是表現迎親的一種期待,以及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

按照古禮,方永作催妝詩給黛玉。

金爐香暖繡簾開,玉漏聲催曉鏡台。

莫待東君先折柳,瓊簫吹徹月西來。

並送一截玉柳過去,柳樹善繁衍,一截也能成長為參天大樹,因此寓意婚姻綿長,子嗣昌盛。

不多時,黛玉寫下回詩。

菱含笑映胭紅,半卷湘簾怯晚風。

借得桃三兩瓣,隨春飛入畫屏中。

並送一支玉質桃釵子,桃鮮豔,無出其右,寓意婚姻幸福美滿。

不久後黛玉走出,身穿鳳冠霞帔,紅綢蓋頭,胸背著雲龍紋飾鞠衣,配帶玉彩結綬,白玉雲樣玎璫,金紋紅舄,左右各綴有三顆珍珠。

黛玉遂向林如海告彆,隨著方永上了轎。

迎親隊伍再度出發,一路吹鑼打鼓。

林如海為黛玉準備了極為豐厚的嫁妝。

整整二百五十六抬。

所謂抬,是指將準備好的嫁妝放在抬架上,根據輕重大小,由兩到八個人抬著前行。

由於嫁妝一般是用紅色木箱或者紅布之類包裹著的,所以當抬的人數特彆多的情況下也就有了十裡紅妝的說法。

而二百五十六抬,絕對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平民百姓就不說了。

當年方永準備了一鬥米,已經算是闊綽的了,回禮就彆想了,頂多也就是一床被單,有的窮的做個枕頭就打發了,勉強能算是一抬。

而一般的富庶人家也就是幾抬。

一些官吏世家,背景一般的也就是二十幾台。

地位特彆高的,例如賈史王薛這種,一般也就是六十四抬,算是標準。

多的話,如果有一些特殊意義,異地聯姻之類的,例如當初探春作為郡主的身份出嫁再加上聯姻之需,也就是一百二十八抬。

以此便能想象,林如海所準備的二百五十六台是個什麼水準了。

而且林如海這二百多抬嫁妝裡還沒有充數的,全是真材實料,那一箱箱金子和銀磚,八個人抬著都吃力。

隊伍綿延數條街道,這下真成了十裡紅妝了

林如海不算貪官,但也絕不是如海瑞那般的直諍之臣,其在揚州擔任巡鹽禦史十幾年,家資相當充盈。

s:本來是想寫近十年的,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改為十幾年。

方永在揚州時曾收繳過一部分官員資產,當時林如海曾提出過主動捐獻這些家產,方永沒有同意,他還不至於惦記老丈人這點錢,於是開玩笑的道,讓林如海以後作為黛玉的嫁妝給他,沒想到對方當了真。

隊伍一路前行著,沿途發放喜和喜錢,路過寧榮街……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