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感覺自己被衝擊了一下。
這豐腴軟潤的觸感,顯然不是探春。
往懷中打量一番,卻見眉挽柳葉,粉麵丹唇,身量苗條,體格風騷。
不正是那令人印象深刻,恍若神仙妃子的王熙鳳。
所以王熙鳳為什麼會在探春車裡?
王熙鳳此時更是慌張。
方永低頭看她,王熙鳳正好抬頭,與方永眼光對視之間,心中頓時跳的厲害。
她趕忙掙脫方永的懷抱,屈膝行禮。
“奴家榮國府賈璉之妻王熙鳳,見過王爺。”
方永道:“不必多禮。”
問道:“你為何在探春車裡?”
王熙鳳聞言一時語滯。
這時探春下車,與方永解釋說是她邀請的王熙鳳過來。
方永聽後沒有多問,點點頭道:
“在宮中逛逛也好,順便再去看看你大姐姐。”
探春應承下來。
方永這邊自有事務要去處理,於是雙方暫時分開。
在軍務上,薊州的毛成已經投降,馬老黑不日便可帶兵返京。
待馬老黑回來後,方永的兵馬便可極大程度的解放開來,他便可以著手清理一些害蟲。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翻舊賬。
這樣的事在曆朝曆代都並不新鮮。
統治者在統治初期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難免會做出一些妥協。而當統治穩固下來之後,就會翻舊賬,消滅那些之前妥協的眼中釘,肉中刺。
方永這次的清洗決定從京城的糧、煤、鹽,三種事務著手。
其中京城的糧食供應方麵目標明確,一直是由程氏暗中把控,也就是大學士程範的宗族勢力。
在山西之變後,程氏根基受損,糧食上的生意損失不少,不過程氏仗著底子深厚,目前依舊占據著京城糧米三成以上的份額,可以輕易操縱糧價,是當之無愧的糧食龍頭。
這種情況是方永絕對無法允許的,必須將其清除!
不過這段時間程氏還是挺老實的。
程範為了競爭軍機大臣的位子,嚴格規範族人,不僅沒有在戰後大肆操縱糧食漲價,還自己往裡麵搭錢,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糧食價格,屬於是難得的為國為民之舉了。
方永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所以這次他雖然決定卸磨殺驢,但還是願意大發慈悲的給程家留出一條生路。
隻要對方可以老老實實的交出手中的產業,他就允許程範帶著現有的財富告老還鄉,也算是給他一個善終了。
當然,這樣的條件對程氏來說可能有些不太願意接受。
如果對方不接受的話那就怪不了方永了,隻能著手將程氏清除……
除了糧食外,剩下的煤、鹽兩個產業的情況相對比較複雜。
其中煤炭方麵,大熙的各個家族都有參與,裡麵沒有真正的龍頭。
在大熙,礦產最初是歸屬國有的,但起初的開采效果並不理想。康寧時期,康寧帝將一些國家礦產交給了他的子嗣管理,然後這些皇子又將礦產進一步轉交給了一些國親代管。
例如江南的甄家就有許多礦產,還有薛家也曾有過礦產,賈家也曾有過。
最開始時,這些人得到了礦產後確實是著力開采,使大熙的各種礦產產量暴增,一度形成康寧盛世。
但隨著時間流逝,技術和人力的投入都達到一定的瓶頸之後,礦物的產量便趨於穩定,再如何努力也增產不了太多了。
而無法增產就意味著收入難以增長,可人的貪念卻是不斷增長的,當增產無法滿足時,另一個想法就油然而生。
也就是漲價。
不是一家漲價,而是所有人聯合起來,一同漲價。
因此在康寧帝後期,煤炭等資源價格迅速飆升。
價格飆升的同時,各家全都聯合起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都有著各種關係後台,最後麵的後台就是康寧帝的皇子們,因此戶部根本收不上稅。
隆慶帝當政後,所頒發的新政中就有專門針對這一條的改革。
隆慶帝將京城附近的礦產,例如房山煤礦等產業,從各家收回,交給關係親近的兄長忠順王管理,希望可以以此穩定京城的煤價。
同時隆慶帝在京外的地區派遣大量礦監,專門監督收稅。
最終雖然稅收上來了,但具體效果卻和隆慶帝想象中的不同。
礦監和各大家族沆瀣一氣,共同貪汙,稅雖然收上來了一點,但煤價卻再創新高,忠順王更是監守自盜,肆意操控京城煤價,賺的盆滿缽滿。
直到今年,一場倒春寒凍死了太多人,忠順王害怕方永殺他以平民憤,這才主動將房山煤礦交了出來。
之後方永開放煤礦,這才穩定了局勢。
現在這種情況,該選擇拿誰開刀,方永一時間沒有想好。
說完了煤,最後的就是大頭,也就是鹽了。
糧食百姓可以依靠自己種植,或是進行漁獵等等,總能想出辦法。
煤一年四季隻有冬天才會燒,還可以用木頭之類的進行替代,不算完全的必需品。
可是鹽卻是無論何時何地,不吃就不行的必需品。
管子曰: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可見鹽之必需。
京城的鹽,其幕後操縱價格的主要黑手,就是方永……
咳咳!
畢竟之前,方永和大熙是敵我關係。
因此他操縱鹽價,攝取利益,也是屬於正常的競爭手段。
比起曆史上那個把熟種子賣給敵國致使災荒遍野的家夥,方永感覺自己還是挺善良的。
總之,京城的鹽價主要是方永在背後操控,具體到個人,就是方永手下的黃文州。
此外,山東孔家也私販一些鹽,還有忠順王,也在其中占據一定的份額,當然,大頭還是方永。
如今進行改革,這種害國害民的大鍋方永肯定是不能背的。
所以他現在必須要找人甩鍋出去。
黃文州是個合適的甩鍋對象。
黃文州出身於八大鹽商的黃家,從出身來說,不是什麼好東西。
他在方永起事之初為方永提供了穩定的鐵礦,打造了許多鎧甲,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淮陰軍的戰鬥能力。還在幫方永害死繕國公的事情上出了不少力,立下了大功。
不過俗話說得好,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方永的地盤擴大,已經不再那麼需要鐵礦,而繕國公也已經死了,方永完全可以再借隆慶帝的名義,給繕國公平反,然後殺了黃文州以平民憤。
就是可能這樣做稍微有點冷血了……
有些不太符合方永對外的人設。
方永本身還是很重感情的。
如果不是非殺不可,他還是更願意讓黃文州功成身退。
如果不殺黃文州的話,那就隻剩下了忠順王和孔家。
孔家現在和他還處於蜜月期,雖然早晚翻臉,但至少不是現在。
忠順王的話……
忠順王是正經皇親,隆慶帝的親兄長。
此人唯利是圖,為了撈錢很早之前就和方永暗中合作,即便麵臨國破家亡的局麵也是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不為國家考慮一點。
忠順王嘴裡常念叨一句話,叫作:在其位,謀其政。
當初康寧帝沒有傳位給他,那他就沒有為國家考慮的責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