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大同的高犁傳回急報。
卻是高誌前往大同。
他代表卡赫可汗的正統繼承人多雷,向吳王遞交盟書,請求結盟。
盟書中提到,多雷願意代表草原和吳王結盟,送其妹妹和吳王殿下聯姻,世代稱吳國為兄長之國,每年奉送三千隻羊兩千匹馬和一千頭牛作為貢禮,而吳王則需要出兵幫助他解決草原上的叛亂。
s:吳國即方永的封地,蘇州徽州全境以及浙江的湖州和嘉興,目前還未舉行正式的封王大典。,
看著這份盟書,方永在一瞬間想到了很多。
乾涉彆國內政,掠奪彆國經濟,扶持傀儡首領,製造民族矛盾……咳咳,這套做法怎麼有些熟悉。
貌似這也是印象中久經考驗的一種做法了。
不過這樣做的話,雖然能得到一些好處,但說出去的話未免有些不太好聽。
應該換一種說辭。
比如撥亂反正,扶持正統,為草原挑選一位英明的可汗!
這樣傳出去就好聽的多了。
從目前草原上的情報看來。
這位大公子拓雷完全是將二公子多雷玩弄於鼓掌之中。
對方從來沒將多雷放在眼裡,自信即便釋放多雷也依舊能夠將其擊敗。
如今拓雷既得了仁慈善良的名聲,又借多雷立威,揚名草原,同時還收服了臨近的阿狄爾部族,可謂是一石三鳥,一箭三雕。
如此陰險狠毒的家夥,怎麼能治理好草原?
方永覺得是時候撥亂反正了。
二公子多雷憨厚善良,從其被拓雷當傻子遛就能看的出來,這是一個忠厚之主。
這才是合適草原的大汗人選啊!
唯獨讓方永有些不滿的是對方給的條件太少。
區區幾千頭牲畜就想讓他出兵?
不夠,遠遠不夠!
不僅僅是數量問題。
還有一些彆的權利,方永也想得到。
比如他想在大同到陰山這片區域,劃分出一塊單獨的土地,用來建設一座草原人民和漢人共同貿易的城市。
同時方永還想派遣一些兵馬入駐其中,保護城市的安全……
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條件,不是嗎?
方永吩咐道:“去叫陰酈……”
話說到一半,方永想起陰酈去薊州了,想了想道:
“那叫薛蝌吧!”
不久之前,馬老黑帶兵突襲了薊州。
毛成的布置不堪一擊,馬老黑僅用一天時間便將薊州外圍的防禦一掃而平,大軍兵臨薊州城下。
毛成嚇得龜縮進了城內,不敢出城半步,連夜派人向方永求和,表示願意投降。
這次他也不敢再提什麼保留兵馬的條件了,隻是求方永不要剝奪他的爵位即可。
毛成畢竟還有不少兵馬在手裡,兔子急了也咬人,真要攻打起來的話死傷肯定不會太少,因此方永考慮了一下後還是答應了毛成的條件。
一個爵位而已,無傷大雅。
況且還是大熙的爵位,以後他完全可以不承認。
前朝的爵位和我新朝有什麼關係?
於是方永派遣陰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薊州宣讀招降毛成的聖旨。
如今陰酈那邊一時半會回不來,草原之事他便交給薛蝌去商談。
薛蝌常來往於草原販馬,對那邊的事務相對熟悉,倒也合適。
高犁方麵,方永再派遣了兩萬軍隊給他,同時重騎兵也都交給了高犁。
方永對其下達暗令,必要時可以直接出兵乾涉草原的局勢。
之前方永靠著草原的馬匹,訓練出了一支三千人規模的重騎兵和一部分輕騎兵。後來在德州薛蝌等人帶著新的馬匹歸來後,方永又加訓了兩千重騎兵,如今重騎兵的完整規模在五千人左右,一人三馬,戰馬總計一萬五千匹。
這股力量不算特彆強大,但也絕不弱小。
蕩平草原不太可能,但扶持多雷的政權應該是足夠了。
至於後勤方麵,自然要由草原人負責。
他都幫了多雷這麼大忙了,對方幫他養兵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多雷隻需要拚命征收賦稅就夠了。
他這邊要考慮的就更多了。
至於草原人民的生活因此變得困苦怎麼辦?
方永認為,大家都是一家人。
漢人是漢人子民,草原人是草原兄弟。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為了未來共同的幸福生活,現在苦點累點也是應該的。
草原之事暫且不論。
直隸和山東地區的屯田政策目前正在順利的進行著。
在方永抄了那八個家族作為典型後,兩個地區的其他世家大族消停了很多,基本沒有人再敢抗拒新政,政策非常順利的施行了下去。
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其中也有方永的步子沒有邁的太大的緣故。
畢竟方永隻是收走了這些人一半的土地,仍然有一半土地牢牢掌握在他們手裡。
而且方永沒有動科舉和官員這兩條基本盤。
世家的子弟依然是世家,官宦的兒子依舊是官宦,基本盤沒有改變,隻是財產少了一些,所以這些世家大族還不至於翻臉。
簡單來說就是方永的改革程度還處在他們的承受範圍之內。
如果方永要是一開始就直接把所有人的私產變成公產,那可以想象,直隸和山東必然就是遍地皆反了。
這種鈍刀子割肉的形式可以讓改革的阻力小的很多,但缺點也很嚴重,就是改革的不太徹底。
鈍刀子割下一斤,世家又長出來八兩,循環往複下去,熬到方永去世也未必割的完。
到時候新帝登基,政策變換,這些世家大族便又會死灰複燃了。
不過方永對此倒是絲毫不擔心。
因為他有係統,他活的久啊!
【功法:黃帝內經普通】
【進度:16100】
【效用:陰陽相合,物登明堂,矞矞皇皇;陰陽相薄,神氣交融,身心和暢。蓄故納新,是故氣渥厚而體堅強,則壽延命長。】
功法中有著明確的延壽效果,經過方永多天的練習印證,這一效果絕非空談。
他發現通過練習黃帝內經,可以讓演練雙方的精氣神同時得到增長,並且將這股增長結合起來,達到陰陽相合、抱守歸一的效果。
這種增長和方永以前的詞條不同。
以前他練習箭術、刀術等詞條,所獲得的增長是單方麵的,與其他屬性互不相乾。
即便後來方永學習詩詞,專門增長神屬性來補充短板,但得到的神屬性也隻是讓他的精神變好,神清目明,卻並沒有和其他的屬性結合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