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傳說逸事(1 / 1)

推荐阅读:

朱望羞得滿臉通紅,朱父、朱母愣了一下,立即裂開嘴大笑。

朱父陪客,朱母張羅點心茶水。接著跑到飯店,請飯店送一桌豐盛的酒宴來。

朱父、朱母看著這個大資本家的女兒,越看越滿意,朱母笑道:“張姑娘,你是畫裡麵走出來的仙子,我們家朱望這個憨小子,咋就這麼有福呢!”

張碧緊緊著朱望的手臂,笑道說:“萬裡有緣來相會,無緣當麵不相逢,我和朱望是緣份。一回鄉就感到好溫馨呢。”

飯店炒菜的速度很快,一會就送來了一桌豐盛的酒宴。

張碧第一次吃到故鄉的美味,覺得很合口味,吃得很爽,吃的很飽。朱望高興,朱父朱母更開心。

吃喝之後,李明說:“張碧是來尋根探親的,我們就不必在家裡呆久了,到外麵去看看曆史遺跡,讓她了解家鄉,了解曆史。

眾人點頭稱是,臨走的時候,李明輕輕地對朱父、朱母說:“這個女孩是張大山董事長的女兒,是你們的準媳婦,你們要熱情點,彆讓她跑了。”

朱父、朱母大驚大喜:“真有這樣的好事?我的天!我還為她開玩笑的呢。我們老朱家紫氣照祖墳,祖墳冒青煙,老朱家要走大運了啊!怪不得鎮裡的人都說你是財神,一點也不假啊,誰跟你走的近,誰就大發財!我們朱薇沾了你的光,朱望又撘幫你!”

李明大窘,立即帶領著朱望、張碧、方直三人走出商店,向張家院子出發。

李明把幾個人帶到一條較大的溪水邊,溪流上架著一座古老的石拱橋。

李明說:“這座橋叫雨梅橋,其實真名叫遇美橋。”

張碧低聲吟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

朱望吟道:“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儘卻山行。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李明也吟道:“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東園載酒西園醉,摘儘枇杷一樹金。”

張碧:“我們三人觸名生情,各吟了一首有關梅雨的詩,說明雨梅橋這個橋名很有詩意的嘛,為什麼又叫遇美橋呢,這兩個名字不挨邊啊。”

黎明:“這裡麵是有個典故,你聽我說吧:從前有個書生,在經過這座石拱橋的時候,忽然大風刮來一張美人的畫像。

書生拾得美人像,看後大驚,暗道世上竟有這麼漂亮的女人,真難以置信。

書生把畫像收起,回到家裡後,自此就對著畫像日思夜想,漸漸癡迷,到後來就茶飯不思,精神恍惚,身體日漸消瘦,時間拖長了,就到了氣息奄奄的時候。

書生的父母請過不少大夫為書生治病,大夫都摸不到病因,也就沒能力把書生的病治好。

書生快要咽氣的時候,他的同學好友來看他,問他到底是得的什麼病。書生覺得自己都快死了,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就把病因說了出來,並拿出了這張美人像。

同學聽了之後,方知這個同學竟然患得是思想病,便笑道:“其實這個女人我見過”

書生大驚:“你見過這個真人?”

同學笑道:“當然見過,而且現在也還在,你若想看的話,等你身體好一些了,有力氣走路了,我帶你去看看就是。”

書生:“你說的是真?可不許騙我!”

同學:“說到做到,但也要你有力氣走路才行呀。”

書生從病床上一躍而起:“吃飯!”

書生從此食欲大開,一個星期之後,身體恢複了七八成,書生就求那個同學帶他去看美人。

同學把書生帶到青樓的後院雜房,指著一個老的皮膚像核桃殼,牙齒沒一顆,鼻涕口水一把糊的老醜婦麵前,對書生說:“就是她了!”

書生大怒,罵同學道:“你欺騙我,還虧你是我的好同學,真不是個好東西。”

同學說:“我怎麼會騙你呢?是不是騙你,你自己去問問不就明白了。”

書生把畫像展開,問老醜婦:“這個畫像上的美女就是你?”

老婦看了看畫像,長長地歎息道:“是啊!這副畫像客官從哪裡得來的?”

書生怒吼:“你撒謊,畫像上的人這麼美,你這麼醜,胡騙亂造也不帶這樣的吧。”

老醜婦說:“奴家年輕的時候的確是一支花,老了就是豆腐渣了嘛,歲月不饒人,我有什麼辦法?又不是我的錯!”

書生疑惑地問:“你真的就是畫像上的這個人。”

老醜婦:“那還能有假,這是奴家請吳大畫師親手為我畫的,花了奴家五兩銀呢。奴家一直珍藏著,當作珍貴的回憶。梅雨時節,潮濕過重,我拿出來曬曬,沒想到被大風刮走了。如果客官願意壁返,奴家願意以三兩銀子購回,奴家所有的身價就是三兩銀子了,求客官成全。”

書生沒接銀子,把畫像扔給老婦,拉著同學撒腿就跑。書生跑回家裡之後,再也不想那美人圖,病情也就不治而愈了。”

李明說完,張碧已經笑彎了腰。

朱望道:“隻是把這麼個粗俗的故事與雨梅橋這個高雅的橋名聯係在一起,實在是玷汙了一個好橋名、”

李明:“話不能這麼說,什麼叫高雅,什麼是粗俗,各人的文化底蘊不一樣,看法也就各異。在你看來低俗,在人家看來,說不定就是生活哲理。常言道:話糙理不糙嘛。

比如這個故事,意思就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的思想也不能因循守舊,應該跟著變化而變化。”

張碧笑問道:“難道那個老醜婦真的就是圖畫中的美人?”

李明:“你傻啊,這是那個同學花了幾兩銀子,買通一個老醜婦演出的戲,合作起來騙那書生的。”

張碧大笑:“我就說嘛,再怎麼變,還是有點規模的嘛。我敢保證自己以後老了不會醜到哪裡去。”

方直:“書生真笨,這麼好欺騙,真是書呆子,不可救藥。”

李明指了指街後的大山說:“再聰明的人也有笨的時候。朱望,四尖峰的故事,老少皆知,你就說給他們倆聽聽。”

朱望為難地說:“可是我講故事的口才實在是拿不出手啊?”

李明:“彆囉嗦,又不是要你說書,講清楚故事情節就行了。”

朱望不敢違背李明的意思,隻得組織了一下語言,就說了起來:“你們看看那山頂上的四個山峰,明明三個半山峰,為什麼叫四尖峰呢,還有半個山峰哪裡去了呢?”

張碧笑道:“你總不會說是被雷劈倒了吧。”

朱望:“非也,是被人一腳踢倒的。”

張碧:“編神話了,好啊,我喜歡,繼續!”

朱望:“從前有個叫壽佛的大德高僧,看到這大山雄巍秀麗,就有意在這裡開山建廟。

這個和尚爬到山頂上,感到神清氣爽,眺望一眾山頭。

但此時出現了令他奇怪的事,剛剛在山下,明明看到有四個山峰,現在怎麼就少了一個,隻有三個了呢。”

和尚以為是自己記錯了,就不辭辛苦,走下山來再數一遍,奇怪!四個山峰不多不少都在啊!

和尚就不信了,再次爬到山峰上數,和上次一樣,還是隻有三個,又有一個不知到哪裡去了。

和尚不服,又下山來數,就這樣上山下山,下山上山,來來回回走了十多遍,數了十多遍,依然是在山下數是四個山峰,在山上數隻有三個。

和尚怒道:“這個山神故意捉弄我,我不跟你玩了,踢你一腳出氣。”

和尚憤而一腳踢向一個山峰,把山峰踢掉了半個山尖,就是那個隻有半截的山峰了。”

張碧笑問“為什麼在山上數與在山下數不一樣,真的是山神用隱身法隱去了一個山峰?”

朱望:“非也!是和尚在山上數山峰的時候,忘記把自己腳下的哪個山峰數進去了。腳下的這個不作數,能和山下數的一樣嘛。山神被和尚踢去半個山峰,吃的是冤枉虧啊!”

張碧大笑:“還說是大德高僧,怎麼會呢?”

李明笑道:“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大德高僧也有可能做出糊塗的事來,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誰又能不做錯事呢。”

張碧:“這才是哲理啊!”

方直:“這裡沒看到有寺廟,那個和尚豈不是沒建廟了?”

朱望:“和尚與山神鬨翻了,就離開這裡,到彆的名山去開山建廟了。可惜了這個秀麗的好地方。”

方直:“真的可惜了,我也覺得這裡的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難得的福地。”

張碧:“我們來重複一下和尚的經曆,爬上爬下走一遍,親身體會一下和尚的感受,好嗎!”

李明:“今天太晚了,下午陰氣重,山中的妖魔鬼怪到了晚上就會出來,你這個姑娘家陽氣不足,小心惹鬼上身,就彆去了吧。”

張碧:“你這個老封建、老迷信,世界上真有鬼嗎,你找個來給我看看。

現在還隻有兩點多鐘,去,一定要去,非去不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