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赳被候經這一番話所震撼,低著頭想了足足半個小時,猛地抬起頭來發自心腑地感歎:“候經:鬼才也!雄赳公司有你,前程萬裡。我高光頭有你這個兄弟,人生之大幸!”
候經見高赳如此器重,受寵若驚地說:“世有伯樂,而後才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兄弟對高哥的知遇之恩,銘記五內,沒齒不忘。”
高光頭知道候經的話雖然不乏阿諛奉承,但也說的是實話。候經的父母早逝,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從小不學好,好吃懶做成性。
高光頭這一夥兄弟都是紈絝子弟,候經靠巧舌如簧的嘴巴,討得了高光頭的歡心。
候經混進了高光頭這一班紈絝團夥之中,也沒什麼目的,無非是混個白吃白喝。
這小子乾力氣活的本事沒有,動腦子出歪主意卻無人能及,跟在高光頭身邊沒少出主意,而且出的主意都能讓這些人受益。
候經想出的主意往往是獨辟蹊徑,是彆人沒有想到的,很實用也很實惠。時日一久,候經得到了這些兄弟的真心喜歡並接納了他。把他當作了團夥中的智囊人物,高光頭也把候經當作了軍師。
高赳公司成立之後,智囊人物的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兄弟把候經當作了僅次於高赳的二號人物。
候經的身份地位與作混混的時候比,有了天差地彆的區彆,當然不會忘記了高赳的知遇之恩,整天挖空心思為高光頭出謀劃策。
在這個有大用的時候,候經發現了書到用時方恨少,覺得自己的知識太不夠用。候經被時代需要知識逼得徹底改性了,花了不少錢買來了各種書籍,現學現用。
候經有個難得的優點,就是做一項事,就能全身心投入,不像團夥裡的那些紈絝子弟,心血來潮時,來個短時間的熱度,三天之後就丟到冰窖裡,不聞不問了。
候經要為公司謀發展,肚子沒貨行不通,逼得他不得不自學求知。一學進去就上癮了,像打麻將上癮一樣,想不學都做不到。白天晚上除了幫公司做點事,就一頭埋進學習裡。爺爺奶奶見孫子忽然上進求學,做起了正經人,心裡歡喜,在生活中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在行動上表示對孫子的支持。
候經在書本的海洋裡遨遊,學到了不少知識,肚子的貨逐漸多了,眼光也逐漸利害了,稍稍能預判到一些商業趨勢,還能分析出商海大潮漲落的少部分規律來。
候經以身邊的吉昌公司和自己所在的雄糾公司為例,分析得失、因果關係,對一些問題看出了本質上的東西,故而說出了一大篇令高赳折服的理論。
高赳按照候經的謀劃,在黃州市租下了公司辦公樓,注冊了黃州市雄糾建材有限公司,派精明強乾的專職人員編織關係網。
像吉昌公司一樣,雄赳公司並沒有放棄東縣的經營,在東縣留下了一個分部,繼續之前的業務,總部就放在黃州市。
李明在黃州有馬春妮和他的老公陳建國兩個要好的熟人,一到黃州自然會要去拜訪。這對夫妻一直在關注黎明的生意,常常有通信聯係,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這個熱心的小夥子一下子就辦起幾百萬元的股份公司。
與李明打交道多了,就被李明的思想同化了。在李明的誠邀下,夫妻丟下鐵飯碗,辭職下海,雙雙做了吉昌公司的高管,還帶動了不少業務骨乾加盟吉昌公司。
公司有了他們這些業務能手的加盟,發展的更加順利,而這些人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獲得了十幾倍的經濟利益。
黃州吉昌公司天天在發展,月月在擴大。光陰似箭,倏忽就到了年底。
李明把張玫的報表拿來一看,震驚地發現,公司價值過億了!幾個月之內翻了十倍。
年底總結,吉昌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拿到了一張沉甸甸的大紅包。工資加獎金的收入是公家職工的三到五倍。
錢多了,就可以經營更多的商器種類,涉足多種行業。公司的觸角不僅僅是百貨、五金、針織品批發,而是擴大到了所有的民用商品,連農業機械、汽車行業也涉足了。
公司不僅僅是批發,還有自己的各種商品經營店。光各個店鋪就有兩百多家,遍及黃州市內十幾個縣和毗鄰的三個市的三十個縣。真是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公司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李明、汪靄的預期。
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李明看到了一個商業帝國在向他招手,剛剛重生時的理想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了。
有了前世與海外跨國集團公司的鬥爭經驗,李明這一輩子就成熟多了,如再遇上前生的鬥爭,就能揚長避短,提前做好規避風險的工作。
李明的熱血開始有了沸騰的萌芽,雄心在一天天壯大,心聲在暗暗呐喊“報仇!”,思緒卻越來越冷靜,要確保不再重現前車之覆。
汪靄在人民醫院住療了一個月,病情穩定之後,繼續治院沒什麼意義,就轉到療養院以療養為主。
吉昌公司的突出表現,對促進黃州市經濟發展,繁榮市場起到了一些重的大作用。
上級領導來黃州市視察,黃州市的繁榮景象總會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免不了要誇黃州市幾句,說黃州市的領導是乾實事的領導,是帶著人民在新時代奮進的好領導。
韋書記,姚市長認為吉昌公司在黃州市的經濟發展中功不可沒,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公司的老板汪靄,這個病床上的企業家,對黃州市的作用不容小覷。
二位大領導對汪靄非常重視。請求療養院領導要好好地把汪靄關心照護好。並且都來看望了汪靄,令汪靄非常感動。
黃州療養院是老乾療養院,住在療養院的都是公家的功臣名賢。汪靄是韋書記、姚市長托關係特批進來的,要不然還沒住這個療養院的資格。
汪靄很喜歡這個遠離鬨市喧囂,充滿大自然的安靜優美環境,這樣的環境有利於養病,她很感謝市領導對她的重視和照顧。也慶幸遇到了李明,這個李明就像是她的幸運星,給她希望渺茫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汪靄住在療養院,放鬆精神,安安靜靜地學習、研究,及時給吉昌公司作出一個又一個重大的決策。就像是山中丞相一樣,把握著全局。
具體操作交給李明去乾,李明的執行力是毋容置疑的,從來就沒有讓汪靄失望過,而且做出的結果往往超出了汪靄的期望值。汪靄不得不承認,李明的的執行力是自己所不能及的。
汪靄常常分析李明成功的原因,認為李明除了本身的優秀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運氣好的超乎想象。
每有新商品上市,李明必然會在第一時間知道。這還不奇怪,奇就奇在李明能一眼看出哪些是暢銷貨,哪些是滯銷貨,哪些是無利可賺的,總是能夠準確地下令進貨的品種、數量。
汪靄當然不會知道,李明的英明決策是憑前生的記憶做出來的,當然準確無誤。
吉昌公司的倉庫裡沒有庫存貨,即進即賣,資金是左手出、右手進,回籠周轉的非常快。這才能使吉昌公司一天一個樣地發展,就象變魔術一樣不斷地膨脹著。
有前世的記憶,哪些商品俏貨,哪些商品是滯銷的,心裡有底,當然是選擇性進貨,沒有貨物積壓庫存的可能。
黃州療養院。李明特地抽了半天時間,騎著摩托來到山清水秀、風景美麗的紅楓山療養院,專門來看望王靄。
李明的到來,令汪靄非常高興,熱情地招呼李明坐下,給李明倒好茶水。李明帶來了一大網兜水果,汪靄從中拿出一個大蘋果給李明削。
李明忙說:“王董事長,你彆忙了,我自己來削。”
汪靄笑著問:“你的時間很忙,今天來是有什麼事?”
李明把三月份的報表遞給汪靄看,待汪靄看完之後說:“吉昌公司發展很快,差不多天天都會增加新的分部,有時一天要增加十幾家,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都還不能恰如其份地表達出來。
現在我們手上積壓了大量的流動資金,這是極大的浪費,是做企業的忌諱。我來是要請教你,問一問接下來我們該如何使用好這些資金。”
汪靄:“全國經濟都在蓬勃發展,新的商機層出不窮。機會有很多,但泥沙俱下,有些機會不那麼好,甚至是陷阱,掉進去就出不來,所以在選擇商機的時候,必須要作精密的調查,精確的分析。
砍柴不誤磨刀工,要選準項目,才能做到準時進入。資金積壓一會不怕,怕的是選錯項目,就會悔之晚矣。你是不是發現什麼商機了,說給我聽聽。”
李明拿出一張特區日報給汪靄看,特區日報的頭條是南區拍賣國有土地一萬畝的報道。
李明在頭條上劃了紅線。汪靄認真地看完整篇文章,激動地看著李明的眼睛問:“你是想進軍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