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計成(1 / 1)

推荐阅读:

楊偉詳細說出誇大的數據。

“你這個狗奴才,不是害本宮吧。”

“不信拉倒。”楊偉轉臉說道。

“不過,本宮感覺,你說的有一定道理,本宮不懂這些,明日看國丈什麼意思。”

淑妃嘴上這麼說,心底還是比較高興的。

如果楊偉的主意真的能幫國丈撈到好處,國丈肯定會把楊偉當成心腹。

如果改善楊偉和國丈的關係,自己在後宮將會順風順水。

以後的日子,和楊偉雙宿雙飛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不知不覺間,淑妃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一大早,淑妃讓小李子叫來戶部尚書蕭讚。

淑妃圓滑地向父親透露楊偉的想法,說完之後又說道:

“爹爹,女兒不懂這些,到底能不能行,你自己考慮吧。”

淑妃說完,蕭讚三角眼滴溜溜轉了幾圈,不置可否。

“這倒是個好主意,不過……”

良久,蕭讚時而點頭,時而搖頭,他在權衡利弊。

“怎麼了?”淑妃看到父親猶豫不決,擔心的問道。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差事,不過,不知道陛下能不能應允,還有就是,靜開疆那個老匹夫從來不信任老夫,不知道他會不會從中作梗。”

蕭讚老謀深算,能想到很多方麵。

“既然如此,爹爹何不試上一試。”淑妃給他爹加油。

“為了黃金白銀,老夫值得一試。”蕭讚終於在心中打好算盤。

第二天早朝,蕭讚在朝堂提出親自督辦糧草一事。

“萬歲,靜大人掛帥西征,微臣不能上馬平亂,深感自責。老臣願親自負責籌集糧草,做西征軍堅實後盾,望陛下恩準。”

“這……。”

齊明帝有些納悶兒,籌集糧草本是戶部分內事務,不過,作為戶部尚書親自籌集糧草,可是首次聽說。

“各位愛卿,對於蕭國丈親自督辦糧草一事,可有異議?”

孫炳良第一個不樂意,可蕭讚是他的上級,不敢反駁。

太尉高騰上前兩步跪倒說道:“陛下,孫大人一直負責籌備糧草事宜,微臣之見,還是孫大人負責為好,就不必勞煩蕭大人了吧。”

太尉知道蕭讚有害靜開疆之心,借此機會要是使壞,不但靜開疆遭殃,那麼多將士也跟著遭殃。

“陛下,臣附和太尉所言。”

“陛下,臣也附和。”

……

蕭讚一看,臉色突變,暗罵這些官員。

齊明帝看到這麼多人反對,剛要說話,靜開疆走出隊列,跪倒說道:“陛下,老臣認為,蕭大人籌備糧草,未嘗不可。”

“這。”

“靜大人糊塗了?”

“唉。”

……

朝中官員搖頭歎息,都知道蕭讚對靜開疆圖謀不軌,太尉都在幫他,他自己咋還不懂其中利害關係呢。

“哦,靜愛卿同意蕭大人督辦糧草?”齊明帝大喜。

“萬歲,蕭大人督辦糧草,也是為了陛下分憂,臣讚同,不過……”

“有什麼問題,愛卿儘管說來。”

“老臣願立軍令狀,若老臣打仗不利,損兵折將,甘願領罪。”

“愛卿言重了。”

“陛下,倘若蕭大人糧草跟不上,耽誤前線戰事,這該怎講?”

靜開疆終於說到重點。

嗡……

此刻,滿朝文武交頭接耳,誰都沒想到,靜開疆會在朝堂上給蕭讚立規矩。

“蕭大人,靜大人所言,你待如何啊。”齊明帝扭頭看向蕭讚。

“這,陛下,老臣願立軍令狀,若糧草耽誤軍機,甘願領罪。”

蕭讚開始還挺高興,心裡想著,擔任這個差使,不但可以多撈好處,關鍵時刻,給靜開疆來個釜底抽薪,讓他損兵折將。

萬沒想到,靜開疆這個老家夥,竟然看透自己的心思,把話挑明了。

到現在,已經無法反悔,隻好硬著頭皮答應。

天色未明,整座京城一片寂靜。

天壇和社稷壇周邊人頭攢動。

今日,皇帝將率領文武百官,為即將出征將士舉行祭天祭地儀式,祈求天地保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天壇之上,香煙嫋嫋,皇帝身著華服,神色凝重,緩緩走上祭台。

身後,身著朝服的文武百官,依照品階高低,整齊排列,神情肅穆。

皇帝站定後,抬手示意,樂師們奏響莊重肅穆的祭天樂曲,悠揚的旋律在天壇上空回蕩。

隨後,禮部官員獻上精心準備的祭品。

齊明帝額頭輕觸地麵,口中念念有詞,祈求上天庇佑出征的軍隊,保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百官們見狀,也紛紛跪地,跟隨皇帝一同叩拜。

社稷壇,祭地儀式。

社稷壇上,皇帝再次獻上祭品,向土地神表達敬意與感激之情。

他莊重地行三跪九叩之禮,懇請土地神保佑出征軍隊在行軍途中平安順利,糧草充足,能夠踏破敵陣,凱旋歸來。

校軍場,齊明帝身著黃龍袍,頭戴冠冕,端坐在高台之上,神色莊重。

身旁,禮部官員雙手捧著虎頭帥印。

靜開疆身著嶄新的戰袍,大步走上高台,在皇帝麵前單膝跪地,雖過六旬,還是精神抖擻。

齊明帝緩緩起身,雙手捧起虎頭帥印說道:“今委卿以重任,望卿率我軍將士,揚我國威,凱旋而歸。”

靜開疆雙手接過帥印,高舉過頂,大聲回應:“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辱使命,不平叛亂,死不回朝!”

靜開疆話語不多,使得忠臣良將感動流淚。

士兵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到此為止,靜開疆正式被任命為平西大元帥。

臘月初八是小年,靜開疆校軍場祭旗,出征西夏。

楊偉暗自感歎,古代人儀式感滿滿,動人心弦。

就憑校軍場靜開疆一番豪言壯語,將士們深受鼓舞。

十裡長亭,文武百官無有缺席,全部來送行出征將士。

楊偉陪著萬貴妃,就站在皇帝身邊。

嗚嗚!

浩浩蕩蕩的軍隊揚起塵土,飛馳而過。

齊明帝竟然雙手捂臉,嗚嗚痛哭。

文武百官相互動容,不知道該不該勸說。

“陛下,不必傷心,靜大帥威風不減當年,定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萬貴妃把金絲手帕遞給齊明帝,小聲說道。

“唉!看到靜愛卿出征,朕突然想起蘇愛卿,今有蘇家軍在,何懼西夏叛軍。”

齊明帝嗚嗚咽咽,泣不成聲。

楊偉暗罵,這個老東西,竟然還能想起蘇文舉。

看來,他還沒到泯滅人性的地步。

楊偉看周圍沒人注意,對萬貴妃耳語一番。

萬貴妃不住點頭稱是。

齊明帝痛哭一陣,萬貴妃再次遞過手帕,輕聲說道:“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您看將士們都是健壯男兒,萬不能斷了他們糧草啊。”

“嗯,愛妃說的是,蕭國丈朝堂上立了軍令狀,糧草耽擱,自願領罪。”

“陛下,話是這麼說,依靠一人,難免有所失誤,如果有人暗中監督,將會萬無一失。”萬貴妃說得輕描淡寫,就像閒聊天一樣。

“沒想到愛妃無時無刻不在為朕操心,放心,朕會安排的。”齊明帝感激的眼神看向萬貴妃。

楊偉眼望西方,暗自說道:靜老頭兒,我隻能幫你到這兒了,接下來,看你表演。

日落西方,滿朝文武陸續回城。

剛到華清宮,宮女太監都在紛紛議論,好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兒。

楊偉正在納悶兒,禦前太監王來福滿頭是汗跑來,大聲宣讀:

“皇上有旨,宣太監楊偉速去東宮……”

臥槽,讓我去東宮?到底出了啥事兒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