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爹娘遊曆的原因

第一百八十七章 爹娘遊曆的原因(1 / 1)

推荐阅读:

京師英略社。

海玥剛剛走入後院,就見範老迎出,滿臉笑容:“小少爺來得正好,老爺和夫人回信了,剛剛收到!”

“好啊!”

海玥欣然接過信件。

他此世的父親海浩、母親朱琳常年在外,與家鄉的聯係就是每年送信回瓊山報平安,送信的老仆有兩位,其中一人就是這位範老,後來發現在京師開辦的英略社武館,正由此人坐鎮經營。

範老起初的態度,是海玥身為國子監生,有著士林的大好前程,沒必要與他們這群武者往來,海玥卻完全不這麼認為。

他是瓊山人,從孤懸海外的海南島出來,但現在國子監裡麵,誰還會提及這個?

甚至不光是表麵不提,背地裡也不會蛐蛐,而是真的忽略了地域的出身背景。

海玥始終堅信一點。

能力是破除偏見的最強利器,自我厭棄換不來真正的尊重。

所以對於英略社的存在,他也沒有刻意隱瞞,陸炳就來過這裡,在後院練武場還與俞大猷切磋了武藝,知道這是海家的產業,當真有什麼事情,錦衣衛肯定會照拂。

而有了京師的英略社,與家人聯絡也都方便了,寫信不用先傳回瓊山,再轉交過去,直接通過範老傳信就行。

九月放榜,確定考中第二名亞元,海玥前後寫了兩封信件,一封是報喜,另一封則提及了婚事,如今已是十一月,算算時日,回信確實該到了。

海玥打開信件,看了一遍後,眉頭上揚:“爹娘要入京了?”

“那是自然!”

範老笑容滿麵,眼角每一絲細紋都透出欣慰:“小少爺這般成才,老爺和夫人早就想來京師探望了!”

‘那為何不早些來呢?’

海玥目光微動,他去年就已入京,在京師國子監待了一年多,如今連鄉試都考完了,爹娘都還未露麵,這終究有些不太尋常。

說實話,這個年代能夠在外四處遊曆的,都不是普通人,海浩早年就被稱作瓊海第一勇士,在外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可常年不歸家,連兒子來京都不探望,莫非是有什麼特彆的原因?

趁此機會,海玥直接問道:“範老,爹娘這些年到底在外做什麼?”

範老笑容不變:“老爺和夫人在外遊曆。”

海玥並不拐彎抹角,輕歎道:“範老,一家人還有什麼需要見外的地方麼?難道你連我都不放心?”

“不!不!”

範老趕忙搖頭,笑容微斂:“小少爺,我們自不會見外,但江湖事確實不該你操心,老爺和夫人心中有數,你不必擔憂……”

“兒行千裡母擔憂,反之亦然,爹娘常年在外不歸,我怎麼可能不擔心呢?”

海玥正色道:“況且江湖事多為刀口舔血,動輒仇殺,有句話叫做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哪怕父親勇武過人,也難保不會受傷啊!二哥四哥早已成家立業,在瓊山受人敬仰,我如今也小有成就,在京師站穩了腳跟,爹娘何必再去參與江湖事?”

“小少爺當真是一片孝心!”

範老愈發欣然,又下意識地發出感慨:“隻是江湖事不比尋常,往往避不開……”

“避不開?那就是敵人難纏了?”

海玥語氣淩厲起來:“敵人是誰?與地方勾結的江湖會社?於民間紮根的秘密宗教?借廟堂之勢,朝廷之手都不足以鏟除?”

這一連串煞氣騰騰的發問,問得範老的表情終於變了:“小少爺,這件事不可調用朝廷之力……也真的不好明言啊……”

“範老,一家人理應明言,知己知彼更是關鍵!”

海玥的神情愈發嚴肅:“如果賊人真的猖狂,難道就不會找來京師麼?如今我海氏已非籍籍無名,朝堂上早有人關注,凡事當未雨綢繆,你到底在遮掩什麼呢?”

範老沉默下去,半響後緩緩地道:“也罷,老夫拚著被老爺和夫人訓斥,今日也跟小少爺交個底吧!小少爺不用擔心賊人往京師來,因為賊人所要之物,肯定不在北京城內,他們會默契避開這京師重地的……”

海玥奇道:“所要之物?賊人想要什麼?”

範老來到窗邊,確定了左右無人,回到麵前,撫著長須苦笑道:“賊人在尋找一個密藏,唔……建文密藏!”

“啊?”

海玥怔住:“建文……密藏?”

“是!就是那位建文帝留下的密藏!”

範老道:“這是一個早在百年前就興起的傳聞,據說建文帝於大勢已去之際,將傾國財富藏於密箱之中,命護衛馮誠率死士百人,攜宮廷奇珍、洪武密檔與這些財物一起,早早轉移出了建康,以期來日東山再起。”

“而靖難之夜,建文帝從奉先密道出逃,又將傳國玉圭劈為兩半,半截留於火場迷惑太宗,造成自焚假象,半截隨身帶走,但後來還是為貼身內侍背叛,將這個消息泄露出來,建文帝還活著,且密藏的存在也被暴露。”

“據傳太宗當年派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追查建文帝和與這筆密藏的下落,卻苦尋未果……”

海玥聽得啼笑皆非。

事實上,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找建文帝,這種說法早就有了,甚至《明史·鄭和傳》裡都有明確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但那也是永樂朝的事情,他是萬萬沒想到,現在嘉靖朝,都一百多年了,居然還流傳著建文密藏的傳說。

海玥暗暗搖頭,卻也順著話道:“如果當年建文帝真的南下逃亡,那密藏也該隨之一同轉移至南洋才對,那些賊人在我大明的土地上搜尋作甚?”

範老道:“這種說法有之,說建文帝後來借助這個密藏,在南洋立國,傳下了國祚,隻是不再以大明為國號;但也有一種說法,說建文帝逃得匆忙,並未來得及取出密藏,後來出家為僧,萬念俱灰,再無複國之念,密藏由此一直藏於某處,等待後人挖掘。”

海玥無語:“所以一百年前沒人找到,一百年後反倒有人開始搜尋了?”

“這倒不是!”

範老微微搖頭:“事實上有一批人,數十年間一直在尋找著密藏的下落,他們甚至揚言獲得了藏寶的關鍵線索,距離取出這驚天密藏僅有一步之遙!”

海玥不在乎那所謂的驚天財富:“那就讓他們挖唄,與我爹娘何乾?”

“說來可笑,這取出密藏的最後一步,確實與……老爺夫人有關!”

範老苦笑:“因此老爺和夫人這些年離開家鄉,也是被逼無奈,這夥賊子窮凶極惡,若是留在瓊山,勢必會連累幾位少爺和更多的海家人!”

海玥臉色沉下,並未繼續說剿滅之言,隻是道:“我有一個疑問,為何爹娘離開後,那些人就不用我海氏族人的性命威脅了?”

範老解釋:“因為他們很清楚,留在瓊山的海氏族人與建文密藏完全無關,同樣也有投鼠忌器的地方,並不想要真的魚死網破。”

海玥微微眯了眯眼睛:“所以範老不讓我調用朝廷的力量,也是擔心這個平衡一旦打破,對方沒了顧忌,乾脆無所不用其極?”

“是!”

範老點了點頭,懇切地道:“小少爺,老夫知你孝心,也知你能耐,然有些恩怨糾葛,不是快刀斬亂麻能夠辦到的,小少爺現在專心科舉,來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便是對老爺夫人最大的慰藉了!”

海玥稍作沉吟,點了點頭:“好!多謝範老解惑!”

範老鬆了一口氣:“這是哪的話,此前不說,也是怕小少爺一味憂心,等到老爺和夫人抵京,一家團聚,他們也不會瞞你,倒是老夫越俎代庖了……”

“範老本就是我長輩,家人一般,何談越俎代庖?”

海玥幾句話哄得老人家高高興興的,再問了問英略社經營上有沒有問題,最後告辭離開。

待得出了門,轉頭看了看匾額,眉宇間露出一抹沉凝。

方才的交談中,他敏銳地察覺到,對方在大方向上應該沒有說謊,但在某些關鍵緣由上則有所隱瞞,不過再問下去也不會有什麼收獲了,故而放過,沒有刨根問底。

對待至親家人的秘密,是故作糊塗,還是調查到底?

想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海玥不會過分糾結,反正爹娘很快就會入京,到時候再看進展便是。

回到國子監,他回歸衝刺狀態,為接下來的會試做準備。

相比起鄉試的三十進一,會試的淘汰率要低得多,大約是十進一。

但全天下三千名左右的舉人,角逐三百個進士名額,競爭的激烈性其實要更甚以往。

因為這裡沒有弱者,能夠進入會試考場的,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地方州縣的頭名不在少數,要從這群人裡麵脫穎而出,那才是真正的大浪淘沙!

半個月眨眼過去,就在京師再入數九寒冬,嚴世蕃喜氣洋洋地走進堂內,發出邀請:“我的親事定了,納征之禮邀好友同行,大夥兒可一定要來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