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沿著龍須溪和鐵符河緩緩南下。
腳下的山路蜿蜒曲折,兩旁是茂密的樹林,偶爾傳來幾聲鳥鳴,顯得格外幽靜。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斑駁的光影隨風搖曳,仿佛在為他們的旅程增添幾分詩意。
走到山腳時,眾人稍作休息。
李槐看著眼前那條寬不過騎龍巷的小路,呆若木雞,震驚之後轉頭怒罵道:“阿良!這就是你說的驛路?!”
阿良笑哈哈地拍了拍李槐的肩膀,語氣輕鬆:“大驪南部邊境的野夫關,有三條驛路通往北方,這棋墩山驛路屬於最小的一條。”
“雖然窄了點,但風景好啊!”
李槐翻了個白眼,顯然對阿良的解釋並不買賬。
阿良也不在意,繼續說道:“前邊的城鎮叫紅燭鎮,有花船,有露著白花花大腿的小妞,熱鬨得很!”
婢女朱鹿一聽,臉色頓時變了,趕緊彎腰捂住李寶瓶的耳朵,怒容道:“我們不去那紅燭鎮過夜!我家小姐是讀書人,怎麼能去那種地方!”
阿良用酒葫蘆指了指一旁的方知寒,笑嘻嘻道:“過不過夜,你說了可不算,主事的可是這位小師兄。”
朱鹿眼中帶著威脅,瞪向方知寒。方知寒卻臉色淡然,語氣平靜:“我們肯定要在小鎮停留,添置補充一些必須物品,畢竟這一路上,物資消耗得差不多了。”
朱鹿伸手指著方知寒,怒斥道:“難道咱們要住在那種煙花脂粉的肮臟地方?虧你還是個讀書人!”
“在鎮子上住,肯定比在山上過夜更舒服。”方知寒不慌不忙,淡淡回道。
“難道朱小姐不想洗個熱水澡嗎?”
朱鹿被噎得說不出話,臉色漲紅
朱河見狀,趕緊出來打了個圓場,笑著說道:“好了好了,咱們先去看看再說,如果鎮子確實不合適,我們再另作打算。”
李槐在一旁插嘴道:“就是就是,先去看看嘛!說不定還能吃到好吃的呢!”
阿良哈哈一笑,拍了拍李槐的腦袋:“你小子,就知道吃!”
眾人重新上路,沿著小路朝紅燭鎮方向走去。
一路上,李槐和阿良依舊鬥嘴不停。
朱鹿則緊緊跟在李寶瓶身邊,生怕她聽到什麼不該聽的話。
途中,阿良看見方知寒身後背著一把劍。
劍鞘古樸,劍柄上鑲嵌著一顆溫潤的玉石,劍身隱隱透著一股寒意。那把劍名叫青霜,阿良認得。
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前,齊靜春那小子說要闖蕩江湖,背的就是這把劍。
那時的齊靜春,意氣風發,眼中滿是少年人的銳氣與夢想。
阿良還記得,齊靜春曾握著這把劍,站在山巔之上,對著滿天星辰發誓,要走出自己的路,守護心中的道。
如今,這把劍落在了另一個少年的肩上。
阿良看著方知寒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一行人來到了棋墩山,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感到震撼。棋墩山的山頂平整得如同被仙人用刀劍削去一般,仿佛一個巨大的樹墩子矗立在天地之間。
山巔四周,彩雲聚散不定,速度極快,宛如頑劣孩童的變臉,時而絢麗如霞,時而陰沉如墨。
然而,奇怪的是,眾人並未感受到山風的迅猛,反而覺得四周的空氣異常靜謐。
更令人不安的是,原本堂堂正正、清清爽爽的山河景象,此刻卻給人一種蒙上霧霾的陰森感覺。
仿佛這片天地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籠罩,讓人心生警惕。
就在這時,方知寒的眼前突然浮現出一行文字:
【任務:勸說朱河請神】
【獎勵:青竹一根】。
他愣了一下,隨即意識到這可能是某種機緣,便決定按照提示行事。
朱河皺了皺眉,心中隱隱覺得不對勁。
他想了想,悄悄走到無人處,從懷中掏出一本泛黃的古籍。
古籍的紙張已經有些破損,但上麵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見。他翻到中間“開山”一頁,手指停在“撮壤訣”附近,仔細瀏覽那些細微如蠅頭的鮮紅文字。
翻過一頁,則是兩幅圖案:一幅繪有小山模樣,隻是底部山根如竹筍盤結,旁邊空白處注解為“太山符”;另一幅則是雙手結印的玄奇手勢,看起來頗為複雜。
朱河合上古籍,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回懷中。
接著,他從袖中抽出一摞黃色符籙,仔細挑選出一張黃紙。
他依循書上記載,走到石坪的東方和南方,各抓取了一把土壤,隨後用指尖在黃紙上撚出一個古體的“嶽”字,即“上山下獄”。
就在朱河準備搓燃手中那張李氏老祖贈送的黃符時,突然嚇了一大跳。
原來,阿良不知何時已經蹲在了他旁邊,手裡提著酒壺,笑嗬嗬地看著他。
“你手上那張尋常材質的入山籙,下筆之人的畫符手法,還是不錯的。”
阿良抿了一口酒,語氣輕鬆,“但是符籙一道,一步差不得,紙張材質如人之根骨一般重要,所以它可承受不起‘嶽’字的重量。”
“所以我勸你寫個‘嶽’字就可以了,省得請神沒成,還惹惱了山神。”
朱河愣了一下,隨即苦笑道:“阿良兄弟,你這話說得倒是輕巧。”
“可這‘嶽’字是古籍上記載的,我若隨意改動,豈不是違背了祖訓?”
阿良擺了擺手,不以為然地說道:“祖訓是死的,人是活的。
再說了,山神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你若是強行用‘嶽’字,恐怕不僅請不來山神,反而會惹來麻煩。”
朱河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吧,聽你的。”
他重新拿出一張黃紙,依循阿良的建議,寫了一個簡體的“嶽”字。隨後,他搓燃了符籙,口中念念有詞。片刻之後,符籙化作一縷青煙,緩緩升入空中。
阿良看著那縷青煙,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對嘛。符籙一道,講究的是順應天時地利,強求不得。”
朱河鬆了一口氣,感激地說道:“多謝阿良兄弟指點,否則我恐怕真要惹出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