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看待問題的態度和古代人是不一樣的。
所以剛看到這份奏疏的時候,他很快就想到了這樣的辦法用來分裂李自成的農民軍。
因為他深知那些農民中的將領和一些小首領並不是完全忠於李自成的,隻要朝廷拿出十足的誠意來,還是會有人願意投降朝廷的。
當然,朱慈烺也不是單純的哄騙他們投降,也不會先接受他們的投降,然後再對他們下殺手。
要知道遼東可是幅員遼闊,等將來打下遼東之後,肯定需要更多的衛所來駐守和戍邊。
而之前遼東的衛所基本上都已經廢了,兵力空虛,設施破敗,剛好可以用這些農民軍來填補遼東的衛所,讓他們為大明的邊疆穩定貢獻力量。
所以他給出的這些官職都是實打實的,並非空頭支票。
就在這時,秦良玉和史可法二人已經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了。
隨後兩人看著朱慈烺,眼中滿是敬佩之色。
史可法道:
“太子殿下真是聖明,若此法真的施行下去,那麼李自成的部隊肯定會有不少人反叛。”
“他們為了那高官厚祿,定會紛紛脫離李自成,轉而投向朝廷的懷抱。”
“如此一來,明年再對付李自成可就輕鬆多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神色間透著一股沉穩與自信,隨後又道:
“此事宜早不宜遲,剛好史大人在這,就有勞史大人親自寫一封奏疏,將剛才的內容總結一下,然後發往朝廷,好讓朝廷儘快下發聖旨。“
“畢竟時間不等人,若是拖得太久,恐怕陝西那邊生出變故。”
史可法聽到這話,趕忙站起身來,神情莊重地說道:
“臣義不容辭!”
緊接著,馬寶屁顛屁顛地端來了筆墨紙硯,整齊地擺放在案幾之上。
史可法也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走到案幾前,提起筆來,略一思索,便將朱慈烺之前所說的事情全部寫了下來。
寫完之後,朱慈烺接過奏疏,仔細地看了看,然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因為這上麵的內容跟他之前所說的相差不大,隻是表述更加文縐縐的,用詞也更加考究罷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史可法是文官出身,文官寫東西就是喜歡文縐縐的,講究引經據典,文辭優美。
不過無所謂了,隻要表達出原本的意思就行,畢竟朝廷的那些大臣們也習慣了這種文風。
做完這一切之後,朱慈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又喚來一個錦衣衛。
然後將奏疏鄭重地交給他,嚴肅地說道:
“你即刻將這封奏疏送回京城,不得有誤,此信關乎朝廷大事,務必小心謹慎,不可出任何差錯。”
那千戶聽到這話,趕忙單膝跪地,雙手接過書信,小心翼翼地封進匣子裡,然後恭敬地說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將這封奏疏安全送到京城。”
說罷,他站起身來,大步流星地走出府衙,翻身上馬,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般消失在遠方。
就這樣,從接到孫傳庭的奏疏,到想出辦法以及解決這件事情,朱慈烺僅僅隻用了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
當然,最主要還是他根本就沒有把這件事情當做一回事。
這是因為在他看來,無論如何李自成都不可能真心投降大明,也就是說大明和李自成之間必有一戰。
所以對於這些‘詐降’的小事兒,他壓根就沒有心思多浪費,隻等著明年開春再和李自成來一場終極之戰!
至於現在,他最關心的還是草原這邊的事情。
忙完這件事情後,朱慈烺的目光緩緩落在史可法和秦良玉身上,隨後語氣沉穩的說道:
“對了,方才本宮已然與土默特首領就投降的大致事宜達成了共識,不過,具體的細節和條款,還需史大人親自派遣得力官員,與他們進行深入細致的商談。”
“另外,軍隊方麵也不可懈怠,需提前做好萬全準備,待大軍班師回朝之時,便能在土默特順利駐軍,穩固草原局勢。”
秦良玉和史可法自然早已聽聞土默特首領來到宣府的消息,隻是對於其中的細節並不知曉。
但此刻聽到朱慈烺這般篤定的話語,他們心中頓時了然,知曉投降事情已然談妥,一直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緊接著,二人趕忙恭敬地抱拳應道:
“臣領命。”
然而就在這時,史可法似乎又想到了什麼,他微微皺起眉頭,略作思索後問道:
“對了殿下,您之前提及,要讓一部分土默特人來到宣府充當武將和官員。”
“隻是,不知這些人具體要如何挑選和安排呢?”
他目光緊緊盯著朱慈烺,眼神中滿是探尋之意,顯然對這個問題極為關注。
朱慈烺聽到這話確實毫不在意,而是說道:
“你們看著辦吧,這件事情本宮不插手,但你要明白這件事背後的深意。”
“那就是我們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要讓土默特人逐漸熟悉我們漢人的文化,當他們深入了解漢人文化後,便會將這種文化帶回土默特的部落中去。”
“本宮並不奢望所有的土默特人都能了解漢人的文化,但隻要有一部分人能夠學習並理解漢人文化,這便足夠了。”
“到那時,土默特便會自然而然地逐漸向大明靠攏,成為大明穩固的領土。”
史可法何等聰明,自然瞬間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圖。
這是要把土默特慢慢同化,融入大明的文化體係之中。
他心中暗暗欽佩朱慈烺的高瞻遠矚,當下趕忙應道:
“既如此,臣知道該怎麼做了。”
朱慈烺聽到這話,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便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史可法和秦良玉可以離開了。
二人再次恭敬地行禮,然後緩緩退出府衙。
等到他們離開之後,朱慈烺頓時感到一陣百般無聊,然後又繼續開始了等待。
等什麼呢?
當然是等從草原傳回來的好消息了。
自從大軍出發,直到今日已經過去了七日。
按照時間推算,大軍應該已經差不多抵達衛特拉聯盟了。
接下來,估計就是一場激烈的戰鬥了吧?
不過這些都隻是朱慈烺的猜測罷了,由於這次是深入草原,消息傳遞極為不便,所以朱慈烺也不知道那邊具體發生了什麼。
但他對於大明的將領們還是充滿了信心,知道這些人定能不負眾望。
所以目前他能做的,也隻是靜靜地等待好消息傳回來了。
時間悄然流逝,一眨眼,便又來到了兩天後。
這一天,兵部衙門,李邦華正埋頭處理著手中的公務,突然就在這時,一名官員匆匆走了進來。
手中還拿著一個密匣。
“大人,這是從宣府發來的奏疏。”
李邦華聽到這話,當下就吃了一驚,他趕忙抬起頭,目光緊緊盯著那密匣,心中滿是疑惑。
怎麼這麼快?
他當然知道這封奏疏是朱慈烺從宣府發來的,隻不過他沒有想到這封奏疏會來得如此之快。
畢竟算算時間,距離上次孫傳庭送來的信到京城也不過四天時間而已。
要知道,四天時間也就夠往返宣府一趟,這豈不是說朱慈烺在接到孫傳庭發來的軍報之後,立刻就做出了決斷,然後馬上又發往了京城?
怎麼說呢,這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得讓他都有些不敢相信。
雖然心中滿是疑惑,但緊接著,李邦華還是伸出手接過了密匣,打開之後拿出裡麵的奏疏。
然後仔細地看了起來。
一瞬間,他的眼神中就爆發出了一陣難以抑製的光芒,那光芒中既有驚喜,又有欽佩。
片刻之後,他喃喃自語道:
“太子殿下果然非同凡響啊!”
李邦華怎麼也沒有想到,朱慈烺居然會想出這麼一個絕妙的主意來對付李自成。
在他看來,這位太子爺真是聰明的有點離譜了,反正以他的才智,是想不出這麼好的辦法的。
緊接著,李邦華沒有絲毫的猶豫,他迅速將奏疏收好,然後直接便帶著這份奏疏匆匆來到了內閣。
內閣大臣們聽到是李邦華來了,心中瞬間也猜到肯定是因為朱慈烺回信的事情。
不過,他們也沒有想到這回應居然會來得這麼快,一個個都麵露驚訝之色。
片刻之後,李邦華出現在眾人眼前,隻見他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大聲說道:
“諸位,太子殿下回信了!果然,太子殿下的想法和我們不謀而合,隻不過他想的要比我們更加細致、更加周全一些。”
“若是按照太子殿下的方法實施,怕是闖賊要有苦頭吃了!”
幾位內閣大臣聽到這話,皆是麵麵相覷。
緊接著,這封奏疏便被送到了薛國觀手裡。
薛國觀接過奏疏,大概看了一下,也是有些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他本來以為之前這位年輕的太子爺就已經夠厲害了,沒想到自己到底還是小看了這位太子。
這位太子的聰明才智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仿佛浩瀚的星空,深邃而神秘,讓人捉摸不透。
隨後,其他幾位內閣大臣也都紛紛圍了過來,好奇地接過奏疏看了一下。
瞬間,他們的臉上也都是一陣驚愕,有的甚至忍不住發出了驚歎聲。
就在這時,一旁的王承恩主動開口道:
“諸位大人,要不要咱家現在去將陛下請過來?畢竟此事事關重大,怕是還需陛下親自定奪。”
薛國觀聽到這話,才如夢初醒般反應過來,然後對著王承恩說道:
“多謝王公公提醒,還請公公快請陛下過來商議此事,如此一來,今天晚上之前,聖旨就可以發往陝西了。”
王承恩聽到這話,沒有絲毫猶豫,直接便轉身匆匆離開了內閣,去尋找崇禎。
而崇禎這會兒依舊在後宮之內和周皇後卿卿我我,享受著這難得的溫馨時光。
當王承恩來到後宮的時候,門口的小太監就攔住了他。
小太監有些尷尬地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說道:
“王公公,陛下說了,任何人都不許打擾他。”
王承恩聽到這話,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暗自叫苦,他知道崇禎這會兒又在“忙活”了。
但他也沒辦法啊!
畢竟事關國家大事,片刻也耽誤不得。
因此他隻能沉著臉,事情嚴肅地說道:
“滾開,此事關乎國家大事,不得阻攔,要是陛下怪罪的話,咱家一律承擔。”
小太監聽到這話,也不好再阻攔,畢竟王承恩可是所有太監的“老大”,在宮中地位極高,他們可不敢得罪。
緊接著,小太監們乖乖的讓開了一條路,王承恩隨即再次來到了坤寧宮前。
他輕輕敲了敲門,然後說道:
“陛下,太子爺那邊回信了,內閣請您現在馬上過去商議一下。”
屋內的崇禎聽到這話,隨即便有些掃興地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剛剛才有了興致,正準備和周皇後親近一番,結果沒想到就被朱慈烺的信給打斷了。
不過好在崇禎還沒有京蟲上腦,知道事關重大不能耽誤。
因此他趕忙說道:
“朕馬上就來。”
隨後,他匆匆起身,開始穿戴龍袍,一旁的周皇後也是幫忙了起來。
穿戴整齊之後,崇禎這才打開了房門,隨後便和王承恩來到了內閣。
幾人見到皇帝來了,趕忙紛紛起身,恭敬地行禮道:
“臣參見陛下。”
崇禎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免禮,隨後便在椅上坐了下來。
緊接著,王承恩便將那封奏疏遞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奏疏,大概看了一下,臉色頓時就閃過了一絲猶豫之色。
他抬起頭看向眼前的眾臣,猶豫的說道:
“太子的意思是要給李自成封陝西、河南、山西三邊總兵,還要給他加封督師。”
“當然朕知道,這些都是為了彰顯朝廷的誠意和迷惑李自成,但這樣是不是有點過了?這樣跟封李自成為西北王也沒什麼區彆了。”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慮和擔憂,顯然對朱慈烺的這個提議有些不太認同。
薛國觀聽了這話,趕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
“啟稟陛下,臣倒是覺得這樣做並無不妥之處,因為這樣做能彰顯朝廷的誠意,讓天下人都看到朝廷對招安李自成的決心。”
“如此一來,要是李自成再拒絕的話,倒是顯得他不知好歹。”
“除此之外,李自成手下的農民軍要是知道朝廷要封給李自成這麼大的官,還要給他們封官,但是李自成依舊不投降,導致他們也做不了官兒。”
“到時候他們會不會對李自成心懷恨意,覺得李自成不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從而加劇農民軍隊伍的分裂呢?”
崇禎仔細一想,突然覺得薛國觀說得很有道理。
隨後他微微點了點頭,心中原本的疑慮漸漸消散,開口說道:
“行了,既然你們都這麼說了,那朕也同意了,就這麼辦吧。”
說完這話,崇禎心裡多少還是有點不爽,因為他覺得給李自成加封的官職實在是太大了,有些超出他的預期。
但不爽歸不爽,他之前既然答應朱慈烺不會插手國事,自然也會說話算話。
畢竟大明好不容易有了現在這幅景象,他實在是不想再發生什麼意外了。
就這樣,關於接受李自成投降一事,總算是這麼定了下來!
內閣諸臣深知此事刻不容緩,絲毫沒有耽擱,當即便現場擬起了聖旨。
王承恩在一旁恭敬地候著,待聖旨擬好,他迅速上前,直接加蓋了那象征著至高皇權的玉璽。
就這樣,這道冊封李自成的聖旨,就在崇禎的眼皮底下有條不紊地完成了。
聖旨完成之後,崇禎仔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任何紕漏之後,隨即便傳來錦衣衛,讓他們速降聖旨送往潼關。
片刻之後,京城之中,一隊身著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錦便如離弦之箭般從京城出發,直奔潼關而去。
又過去了幾天,畫麵來到陝西潼關。
天剛蒙蒙亮,潼關城門外便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孫傳庭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隨後一聲令下,緊接著,潼關外的眾人就開始忙活了起來。
他們在潼關外架起了三口大鍋,然後又開始架起柴火,燒起了熱水。
等到水開之後,一筐筐雪白的大米就倒進了鍋裡。
那大鍋又大又深,鍋底熊熊烈火燃燒著,隨著火候漸足,米粥漸漸變得濃稠,一時間粥香四溢。
那股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讓那些正在煮粥的士兵都不禁口水直流。
然而,直到粥煮好之後,卻壓根就沒有一個災民前來領取這些粥。
而且不隻是今天,事實上自從孫傳庭開始在此設粥棚施粥以來,就沒有一個人來領粥。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那是因為李自成下了嚴令,禁止所有的農民軍前來這裡領粥。
李自成心裡清楚得很,那些百姓若是過來領了粥,極可能會被朝廷拉攏,到時候就真的回不去了。
即便回去,也極有可能在他的軍中擴散各種不好的消息,引起軍心不穩,造成極壞的影響。
所以,他乾脆要求所有的農民軍將領必須嚴加看管好手下的農民軍,不讓他們靠近潼關半步。
就連晚上,也有大量的老營士兵在潼關附近進行巡邏,一旦發現有農民軍靠近,便會立刻捉拿。
當然,這對於孫傳庭而言,其實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兒。
那些熬煮好的粥,每到晚上的時候,就會被拿去城裡分給百姓食用。
反正現在天氣涼了,一天的時間粥也不會壞掉。
而且這樣一來,還為他省了不少糧食。
總而言之,現在雙方就一直在僵持著。
孫傳庭這邊等的是京城的聖旨,他深知聖旨一到,或許局勢便會有新的轉機。
而李自成這邊,也在等消息,隻要之前派出去的兵馬來報,說是周圍哪裡有存糧,他就會立刻派兵攻打獲取糧食,以維持他軍隊的給養。
這一天早上,孫傳庭早早地便起來了。
他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那些嚴陣以待的士兵,還有大鍋裡剛剛熬煮好的米粥,一時間心中思緒萬千。
突然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隨後隻見十幾騎快馬如閃電般疾馳而來。
那馬兒跑得飛快,揚起一路塵土,馬上之人還未到城下,便大聲喊道:
“八百裡加急,快開城門!”
孫傳庭聽到這話,心中頓時一喜,因為他知道是京城的消息來了。
隨後他趕忙下令打開了城門,讓前來傳旨的錦衣衛悉數進城。
緊接著,孫傳庭趕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這才邁著沉穩的步伐,準備迎接聖旨。
因為此次前來傳旨的是錦衣衛,並非太監宣旨,再加上在場的都是武將,因此那些繁文縟節也就免了。
雙方見麵之後,傳旨的錦衣衛二話不說,便將背上層層包裹的密匣拿了出來。
隻見那密匣製作精美,上麵刻著精致的花紋,彰顯著皇家的威嚴。
下一秒,錦衣衛雙手恭敬地將密匣交給了孫傳庭,說道:
“孫大人,接旨吧!”
孫傳庭並沒有立刻伸手去接,而是先對著密匣恭恭敬敬的磕了一個頭,然後這才恭敬地說道:
“臣接旨。”
隨後這才接過密匣,然後從中拿出了那封聖旨。
打開聖旨一看,孫傳庭瞬間便有些詫異了起來,因為聖旨上麵的內容實在是有些太過於匪夷所思了,與他原本所設想的大相徑庭。
但很快,他就露出了一絲笑容,因為他知道這聖旨上麵的內容對於眼下的局勢很明顯是有大幫助的。
隻要帶著這份聖旨去李自成麵前宣讀,肯定會讓李自成軍中人心動搖。
“大人,聖旨上麵到底說了什麼?你倒是念一下呀!”
就在這時,圍繞在孫傳庭身邊的一個武將忍不住開口說道。
他們也很好奇這聖旨上麵到底寫的什麼內容。
眼見如此,孫傳庭也沒有猶豫,然後直接將聖旨的內容大概告訴了一眾將士。
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眾人皆是一愣,隨後也忍不住驚歎起來。
“真沒想到,陛下居然如此聖明,想出了一個這樣的辦法來離間李自成的軍隊!”
“我敢說,隻要這道聖旨傳到李自成的軍營之中,那麼李自成軍中的人心就會立刻潰散,畢竟說到底,要是能當官的話,誰願意去做一個反賊呢?”
一時間,所有的武將開始紛紛議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