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的科學時代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原型炮總裝!

第三百九十一章 原型炮總裝!(1 / 1)

推荐阅读:

inf

話音傳出,兩名學徒頓時陷入欣喜之中,正準備慶祝。

就在這時,餘華連忙快步上前,來到重型拉床前方,右手拿起工業級彆的20倍放大鏡和手電筒,半蹲身子看向105毫米火炮身管內壁,電筒打光,從炮口看向炮尾,隻見十二條棱角分明的膛線進入瞳孔,似如萬花筒般旋轉,令人眼花繚亂。

緊接著,餘華用20倍放大鏡仔細觀察膛線細節,入眼之處沒有任何一絲殘血或者起皮的現象,內壁無比光滑。

漂亮。

餘華內心給出讚歎,莊教授親自操刀加工的膛線堪稱完美,而且一次加工成型,其技藝之高超,與後世大名鼎鼎的八級工相比也不相上下。

緊接著,餘華拿起內徑百分表,分彆測量身管原件陽線和陰線,得到加工精度數據後,腦海高速運轉,計算實際纏距和纏度是否吻合設計指標。

嚴謹,認真,苛刻。

這是餘華一貫的行事風格。

很快,餘華通過已測量加工精度數據等信息,根據彈道學標準纏距公式,得出當前身管原件的實際纏距和纏度數據。

「怎麼樣?」莊前鼎看著完成測量陷入思考的餘華,內心毫無擔憂,麵含微笑,雖然他沒有使用工具進行精確測量,但這並不影響最終結果。

兩名學徒目光緊緊凝視餘華,屏住呼吸,等待結果,整個軍工局上下誰都明白,任何一個項目唯有得到餘華的點頭,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位年輕的最高科學小組副組長,在軍工局內部體係有著近乎絕對的權威性。

「實際纏距和纏度,陰陽線的加工精度誤差,均達到設計要求,我們的確成功了。」餘華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看向莊前鼎,麵容略微嚴肅公布檢驗結果。

話音鄭重而肅穆,伴隨著膛線加工檢驗結果誕生,一個曆史畫麵悄然定格,中華第一門具有百分百知識產權的火炮就此誕生,這是屬於中華自己的重炮!

從現在起,根據地真正意義打通任督二脈,具備自主生產重型火炮的能力。

聽到餘華這番話,兩名學徒如釋重負,頓時熱淚盈眶,心中懸著的大石頭落下地來,臉上浮現欣喜的笑容。

「那就好,這段話我認為應該記錄在案,1937年10月5日下午1306分,在沒有借助外國專家的幫助和技術支持下,我們造出了中華第一根105毫米23倍徑火炮身管。」得到這個預料之中的答案,莊教授輕輕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聲道。

「我讚同。」餘華聞言點頭支持,隨即將這段話記錄在紙質文件上。

莊教授雙眼看向餘華,眼眸明亮而有神,說道「餘華,火炮身管造出來了,接下來該你了,按原計劃啟動原型炮總裝程序,彆出岔子,你明白的。」

「知道。」餘華深吸一口氣,朝著莊教授點了點頭示意明白,接著轉身離去。

原型炮總裝意味著進入整個105毫米榴彈炮研發項目的末端環節,待完成原型炮總裝工作,便會迎來原型炮試驗。

對於紅牡丹榴彈炮項目而言,接下來兩個環節基本上屬於走流程階段。

不過,萬事謹慎小心。

竟這是中華第一款自主研發的重型榴彈炮,不可馬虎大意。

精加工車間內安靜下來,待餘華離去後,莊教授回頭望向來自於槍管拉床組的兩名學徒,說道「徐軍,張民,你們學的怎麼樣?」

「報告老師,有點把握了。」學徒徐軍回應道,言語沉穩而冷靜。

張民如實說道「老師,我還差點。」

論天賦和實際加工能力,他不如徐軍,涉及到火炮身管膛線加工的事情,他可不敢冒失裝大。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這是一位經曆過長征的紅軍戰士,基本的素質與態度。

「你們算是搞精加工的天才,尤其是徐軍,能教你們的技術我都教了,接下來要靠你們自己摸索,我還是那句話,搞機械加工急不得,心穩手穩人穩。」渾身疲憊的莊教授,話音和煦且認真,細細教導,隨後安排道「徐軍,第二根炮管你來操刀,我給你看著。」

「老師,您已經連續工作二十個小時了,要不要先休息?」徐軍看著莊前鼎眼眶周圍布滿的紅絲,關心道。

「再等等,現在睡不安穩。」莊前鼎搖頭回應「隻有等咱們的大炮響了,我這個搞機械和武器的才睡好。」

日軍已經突破平型關,攻克內長城防線,兵鋒直指太原,距離根據地不足五百公裡之遙。

如此急切情形,怎能安心睡覺?

大炮,大炮,大炮,隻有重炮可以抵擋日軍的進犯,隻有重炮可以守住黃河,隻有重炮能夠保住根據地如今來之不易的一切成果。

在沒有紅牡丹榴彈炮開火的聲音響起之前,他是不會睡覺的。

徐軍眼中露出擔憂,再次勸道「可是您之前才睡了不足三個小時……」

莊前鼎上一次連續工作二十六小時,僅僅休息兩個多小時後,再次連續工作二十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就算是鐵打的都受不了。

「不要說了,徐軍同誌,吊運已加工炮管原件,執行命令。」莊前鼎正色道,揮了揮手示意徐軍閉嘴,指了指操作位,下達指令。

徐軍隻得閉嘴「是!」

隨著第一根炮管加工完成啟動原型炮總裝程序,消息隨之傳開,整個柳樹溝再度陷入緊張忙碌的氛圍,作為核心區域的兵工廠警衛力量恢複最高級彆,這裡是預定的‘紅牡丹"榴彈炮總裝場所,兵工廠工人和技術人員迅速啟用之前修建的榴彈炮總裝車間。

部隊總部。

「現在晉綏軍主力向太原方向撤退,兵力收縮,原平地區無險可守,唯有忻州北部屏障忻口地區可以作為依托。」

老總負手而立,站在軍用沙盤前方,雙眼凝視精細化製作的忻口地區,分析道「而忻口地區左倚雲中河,右靠五台山,這是一道天然屏障,加之已有及正在新修的堡壘工事,外圍設置大麵積雷區,配合炮兵部隊和我們,在閻錫山主力部隊沒有損傷太多的情況下,守住忻口正麵不難。」

內長城防線戰役失敗,閻錫山為了保住太原近乎瘋狂,一邊收攏前線撤退部隊,一邊調集預備部隊前往忻口,準備依托忻口這道天然屏障進行防禦。

忻口是什麼地方?

太原的北麵是忻州,忻州北麵是原平,兩座山西重鎮均坐落於盆地之中,無險可守,唯一的天然屏障,便是自五台山向西延伸隆起所形成的忻口山區。

而這,也是太原最後一道屏障。

隨著戰局不斷變化,忻口的戰略地位迅速上升,已經達到關聯山西且影響華北戰局的高度,如果守住忻口,太原可保,退可穩住山西局勢,進可東出威脅正在沿平漢線和津浦線南下的日本華北方麵軍,形成掎角之勢。

生死存亡之際,為了保住忻口,閻錫山不惜掏空家底,拿出所有炮兵部隊增援忻口,再加上八路軍方麵襲擾日軍後方運輸險,如此配置之下,不談反攻圍殲日軍,但守住正麵絕對不難。

對於老總的分析,周圍眾人紛紛點頭。

「晉綏軍守住忻口正麵的確不難,我擔心的是太原東麵的娘子關。」

副老總麵容嚴肅,一雙眼眸猶如雄鷹般銳利,用手指向石門,給出自己的戰略設想「老總你看,閻錫山主力部隊均擺在

太原以北,忻口地區重兵集結,而晉東地區卻兵少將寡,防區力量極為薄弱,這是一個潛在的大弱點,我初步判斷,隨著東條英機和板垣征四郎在忻口正麵戰場進攻受阻,會立即向寺內壽一領導的華北方麵軍求援,華北方麵軍會立即派遣大量部隊支援平漢線日軍部隊,拿下石門之後立即分兵西進,從娘子關方向突破進入太原戰場,配合同蒲線日軍部隊拿下山西。」

此話一出,總部內氣氛頓時凝固,所有人目光當即投向晉東地區。

副老總設想並非空談,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組建華北方麵軍,沿平漢線,津浦線,同蒲線分兵三路南下,意圖三個月滅亡中華,而在此戰略目標之中,同蒲線所屬的山西戰場尤為關鍵,拿下山西,華北無憂。

如若山西戰場受阻,日本華北方麵軍定然會立即作出應對措施,力求最短時間內完成奪取同蒲線的目標。

「石門……」

老總聞言,目光看向石門,陷入思索。

副參謀長沉吟道「我們給閻錫山發出警示試圖增加晉東地區守備力量,是否可行?」

「可行,但閻錫山大概率不會采取,對他來說,東條英機和板垣征四郎才是目前最大的威脅,他在內長城防線已經被打怕了。」副老總搖頭說道「除非刀架在脖子上,他不會分兵增強晉東守備力量,也不會讓中央軍進入晉東染指山西……」

「派係林立,錯綜複雜啊……」副參謀長歎了一口氣。

老總緩緩抽出一根煙,點上,說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到頭來隻能靠我們自己,即便閻錫山聽從我們的建議增強晉東守備力量,也無法阻擋日軍兵峰,129師現在到什麼位置了?」

「129師已經進入臨汾以南地區,正在北上轉至太原。」副參謀長聞言立即回應道。

老總看向副老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讓129師東進娘子關方向,作為一支後援力量,伺機而動,配合晉東守軍襲擾日軍,儘可能消耗日軍有生力量,你認為怎麼樣?」

「作為全軍最後一支北上抗戰的部隊,129師如今可謂兵強馬壯,武器彈藥充足,實際戰鬥力甚至高於115師,即可伏擊襲擾日軍部隊,亦可與之硬碰硬,以129師作為晉東地區的後援力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我支持。」副老總若有所思,儼然明白老總的意思,輕輕點頭,肯定道。

「那就這樣,擬文上報。」老總點頭。

「老總,大窯洞急電。」這時,一名通訊參謀快步而行,急匆匆來到沙盤地圖旁,立正敬禮。

老總聞言接過電文,目光掃向電文內容,怔了一下,隨之眉宇舒展,眼中不由自主浮現一抹喜色,饒是曆經諸多大場麵的他,依舊忍不住練練稱讚「好!好!好!」

「老總,什麼喜事?」見到老總這幅姿態,副老總微微好奇,出聲詢問道。

副參謀長見狀同樣如此,大戰在即,究竟是什麼喜事能讓身為八路軍總指揮的老總如此高興。

老總笑容滿麵,遞出電文「軍工局的好消息,紅牡丹105毫米重型榴彈炮已在柳樹溝兵工廠進入總裝程序。」

「好啊!太好了!有了重炮,部隊的戰鬥力將有質的飛躍。」副老總聞言頓時眼神明亮,接過電文瀏覽完畢,身為副總指揮的他當然明白紅牡丹榴彈炮進入總裝程序意味著什麼,言語有些激動,透出喜色。

大炮,強軍之基!

這不是六十毫米口徑的小鋼炮,更不是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山野炮,而是戰鬥全重達到18噸的105毫米口徑重型榴彈炮,最大射程達到十四公裡級彆。

這是真正的大炮,正兒八經的戰略性

武器!

隻要在一座山頭上架上一門紅牡丹榴彈炮,便可以徹底封鎖半徑14公裡內的環形戰場區域,給敵人帶去死亡與毀滅!

最重要的是,這不是依靠繳獲等不穩定途徑所得到的,而是自主製造的榴彈炮。

如果能給他裝備兩百門105毫米榴彈炮……

副老總眼神露出鋒芒,腦海瞬間閃過全殲同蒲線五萬日軍的念頭。

副參謀長仔細讀閱電文,眼眶微紅,他回想起了長征之路的種種畫麵,多少戰士因為部隊缺乏重武器而不得不犧牲於敵人的工事堡壘前方,如果那時候就有紅牡丹榴彈炮……

大炮放平,給老子轟!

好消息,對於八路軍而言,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隻要穩住山西局勢,日後就能有源源不斷的紅牡丹榴彈炮供應。

如果八路軍現在就有200門紅牡丹榴彈炮,進入山西腹地的東條英機和板垣征四郎,可以說是送上門的獵物。

「我要去柳樹溝,你們呢?」老總熄滅煙頭,看向副老總和副參謀長。

「當然要去。」副老總和副參謀長同時回道。

……

下午時分,風和日麗,湛藍色天空清澈而澄淨。

微風輕撫,延河河麵泛起漣漪。

柳樹溝兵工廠,105毫米榴彈炮總裝車間。

總裝車間采用磚混結構,占地麵積約二百平方米,內部裝配設施齊全,可以滿足2門榴彈炮同時裝配生產,設計月產量冗餘為40門,旁邊還有四百平米空地留作備用,以此滿足日後的增產需求。

在一位位大佬趕赴而來的時刻,紅磚車間內,原型炮總裝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外界的紛爭並未影響這裡。

原型炮總裝已經進行一小半。

操作台麵,一個個符合圖紙要求精度誤差的零部件靜靜擺放,標件螺絲、製退總成件、擊針、擊針彈簧、炮閂支柄支筒、支筒杠杆件、105毫米23倍徑炮管……

一號裝配點,複雜且紮實的炮架基礎已經裝配完成,呈現對應姿態,沉重而厚實的炮閂穩穩占據位。

「嗡!」小型升降機運轉的聲音傳出,重達二百多公斤的液壓式複進機總成徐徐上升,待到達預定高度,餘華打出手勢示意暫停,向前移動。

原型炮總裝工作,由餘華親自操刀,交給彆人他不放心。

一名戰士點了點頭,小心翼翼地操控裝配升降機向前運動,避免出現差錯。

很快,液壓式複進機總成抵達預定位置,而後在餘華指揮之下緩緩下降高度,來到炮架基礎對應位置,對準插銷孔和螺絲孔。

先上螺絲,再上插銷,雙保險純機械結構設計。

紅牡丹榴彈炮原型為法國二戰後研製的1950式105毫米榴彈炮,儘管炮架結構等絕大多數部位的設計與原型相同,但在細節方麵進一步完善,使之達到最好的狀態。

用機械式扭矩扳手上好螺絲,再打入粗實的插銷,液壓式複進機安裝完成,隨後,餘華示意吊裝下一個零件——液壓製退機。

複進機和製退機,這是現代火炮結構之中重要性僅次於炮管的存在,兩者職能不同,缺一不可,而因其采用獨特的液壓結構,使其反後坐力性能達到全新的高度。

放在後世,液壓複進機和製退機是標配。

但現在,不好意思,液壓式複進機和製退機是‘世界先進"的代名詞!

按照之前的操作,沉重的雙室液壓製退機總成件吊起,運至炮身旁邊對準螺絲孔和插銷孔,將一個個大螺絲用設定力矩上好,再打入直徑約四十毫米的插銷,至此,紅牡丹榴彈

炮的炮架結構徹底成形。

炮閂,複進機,製退機,這便炮架三大件。

裝配好的重炮炮架,不知為何,竟然給了在場所有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