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生於紅樓末年 >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0章 差額選舉(二)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0章 差額選舉(二)(1 / 1)

推荐阅读:

雖然周進一口氣分封了周寧、周邢、周興、周登、周申等人為藩王,並明確了各自的就藩地點。

但問題是,除了周興年齡較大,現已結婚,有資格鎮守封地之外,其他人都還年紀較小,並不具備獨領一方的能力。

周邢、周寧、周登、周申等人,目前根據各自興趣愛好,分彆在不同的學堂讀書,不過他們今後的學習重心,肯定要以各自藩國的經濟民生和長遠發展為主了。

與此同時,各方勢力現在也得開始做一些必要的前期準備。

比如說,在張詩韻一係的操作下,北直隸行省總督張詩卿,便調整為陝甘總督,為安西王周寧今後就藩金城打前站。

為此,他親自來到金陵謝恩,打算和妹妹張詩韻進行商議,並向新民帝周進述職。

“陛下,臣此次述職,先向您彙報北直隸行省這幾年來的治理情況。”張詩卿聲音洪亮,條理清晰地將北直隸的民生、經濟、治安等方麵的事務一一詳述。

周進認真傾聽,不時微微點頭,對張詩卿的治理成果表示認可。

待張詩卿彙報完畢,他頓了頓,神色稍顯凝重,接著說道:“陛下,臣即將調任陝甘總督,北直隸行省總督一職至關重要,臣反複斟酌,認為遼省巡撫史道鄰堪當此任。”

周進聞言,微微挑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開口問道:“為何不推薦順天府尹周益?他在任上政績斐然,口碑頗佳,乾得不是很好嗎?”

張詩卿心中一緊,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聖明,周益大人的確能力出眾,治理順天府成效顯著。然而,周益大人乃陛下胞兄,位高權重,臣擔心他若再兼任北直隸行省總督,權勢過大,恐遭人猜忌,於朝廷局勢不利。”

周進聽後,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爽朗地笑了起來:“無妨。張卿,你忠心可鑒,不過不必有此顧慮。”

他的目光變得深遠,似乎在思索著什麼,片刻後,周進語氣平和卻又帶著幾分決然,“張卿,今日我便開誠布公地與你說說我的內心真實想法。”

張詩卿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緊張,他恭敬地低下頭,等待著皇帝接下來的話語。

“當今世道,雖說有著家天下之傳統,朕做了皇帝,朕的兒子也得跟著做皇帝,要不然大家都不答應。但朕還是不想固步自封。”周進緩緩起身,走下禦座,在大殿中踱步,“朕有意立賢不立嫡,甚至有可能提前退位。至於儲君人選,朕打算交由議政院表決,到時候少數服從多數,選出誰就是睡,朕不會再乾涉。”

張詩卿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震驚之色,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這……”他的聲音因為震驚而微微顫抖。

周進仿佛沒有看到張詩卿的震驚,繼續說道:“朕雖無法一下子改變家天下的傳統,但也希望能給諸位臣民以更多的選擇。從我周進開始,以後皇帝職務實行任期製,皇帝退位前提名不少於三位候選親王,交由議政院不記名投票表決儲君,朕欲將此定為慣例。”

大殿內一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隻有周進沉穩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內回響。張詩卿呆立當場,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見識過無數的風雲變幻,卻從未想過皇帝會有如此大膽且顛覆性的想法。

“陛下,此乃驚天動地之舉,需謹慎啊。”張詩卿定了定神,急切地說道,“議政院雖有議政之權,但儲君乃國之根本,此舉恐會引起朝堂動蕩,各方勢力紛爭不斷。”

周進停下腳步,目光注視著張詩卿,眼中滿是堅定:“張卿,朕明白你的擔憂。但如今時代不同往昔,若想我大周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便不能因循守舊。朕在位這些年,殫精竭慮,深知要讓國家昌盛,需廣納賢才,聽取各方聲音。議政院表決儲君,看似冒險,實則是給諸位皇子,一個更公平的選擇機會。”

張詩卿沉默了,他心中明白皇帝所言並非毫無道理,隻是這變革太過巨大,讓他一時難以接受。他想到了朝堂上那些守舊的大臣,想到了各方蠢蠢欲動的勢力,一旦這個消息傳出,整個大周必將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之中。

“陛下,此事若推行,該如何向大臣們解釋?又該如何確保各方勢力不會借機生亂?”張詩卿憂心忡忡地問道。

周進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他會有此問:“此事朕自會從長計議。先從朝堂核心大臣開始溝通,曉以利害。至於各方勢力,朕會密切關注,若有趁機生亂者,定嚴懲不貸。朕相信,隻要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終會有識大體的臣子支持朕。”

張詩卿深吸一口氣,拱手道:“陛下既有此決心,臣自當全力支持。隻是此事還需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周進點頭表示讚同:“張卿所言極是。這幾日你先將北直隸行省的交接事宜處理好,至於史道鄰任職北直隸行省總督一事,朕會先與內閣商議。”

“遵旨。”張詩卿行禮退下。

走出皇宮,張詩卿隻覺陽光有些刺眼,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日在殿內聽到的一切,將徹底改變大周的未來走向,而他,也將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這場巨大的變革之中。

他望向皇宮的紅牆黃瓦,心中暗自思忖,這場由新民帝周進發起的變革,究竟是福是禍,是讓大周走向繁榮昌盛,還是陷入無儘的紛爭,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回到府邸,張詩卿將自己關在書房,細細思索著今日與皇帝的對話。他知道,自己必須儘快調整心態,適應即將到來的變化。

第二天,西宮皇後張詩韻在宮裡舉辦宴飲。

大廳內,燈火輝煌,酒香四溢。傅檢、鐘柵、鐘傑等人圍坐一旁,他們或是朝中官員,或是張氏家族的心腹,今日齊聚於此,為張詩卿接風洗塵,同時也在暗中謀劃著未來的局勢。

“張大人此番前往陝甘,實乃屈就啊。”傅檢率先開口,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平,“北直隸總督那可是天下第一督撫,多少人夢寐以求,您卻為了安西王……”

張詩卿擺了擺手,打斷了傅檢的話,微笑道:“傅兄不必如此。這一切都是為了安西王的前程,也是為了我張氏家族的未來。再說,為君分憂,本就是臣子的職責。”

鐘柵點了點頭,附和道:“張大人深明大義。如今五龍奪嫡,安西王和東海王最有希望,我們鐘氏家族全力支持安西王,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一時間,大廳內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然而,張詩卿的心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他深知,奪嫡之爭絕非易事,新民帝周進的心思更是難以捉摸。

“傅兄方才提到,將寶島巡撫張詩興調到金陵,出任金陵城防總兵。”張詩卿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此事雖看似有助於我們掌握朝野形勢,但實則不可行。”

傅檢微微皺眉,不解地問道:“為何不可行?金陵城防總兵手握重兵,若能由我們的人擔任,豈不是能更好地保障安西王的地位?”

張詩卿苦笑一聲,解釋道:“傅兄有所不知。新民帝有意讓五龍奪嫡,推崇公開競爭。他威望極高,任何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即便我們的人擔任了金陵城防總兵,難道還敢造反不成?”

眾人聽了,皆是一陣沉默。的確,新民帝周進的威望如日中天,他的統治穩固如山,無人敢輕易挑戰。

“可是,”傅檢又道,“新民帝隻有兩位嫡子,若東海王……”他沒有把話說完,但眾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張詩卿搖了搖頭,說道:“奪嫡之爭,怕是新民帝再不會乾涉了。依我看,他應當會將此事提交議政院進行表決。我們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到新民帝有意提前退位時,議政院議政大臣進行表決,我們便能有更大勝算了。”

“議政院表決?”眾人聽聞此言,皆是大吃一驚,臉上滿是不敢相信的神色。

“這……這如何使得?”鐘傑忍不住說道,“議政院那些大臣,各有各的心思,如何能保證他們會支持安西王?”

傅檢也補充說道,“如今議政院早已今非昔比,議政院院長職務輪值,今年到你家,明年到他家,且議政院議政大臣也越來越多,除了各行省按照人口比例選出的議政大臣,皇上親口提名的議政大臣也不少,攏共約有兩三百人。要想爭取其中多數人的支持,難度很大啊。”

張詩卿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緩緩說道:“這便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我們要在這之前,全力支持安西王,展現他的才能與德行,贏得更多人的支持。同時,也要與議政院的大臣們打好關係,為將來的表決做好準備。”

眾人聽了,皆覺得有理,紛紛開始出謀劃策。有的說要在民間宣揚安西王的仁政,有的說要拉攏朝中的重臣,還有的說要加強與其他藩王的聯係,形成同盟。

張詩卿靜靜地聽著,心中卻在思索著更為長遠的事情。他知道,奪嫡之爭不僅僅是皇子之間的爭鬥,更是各方勢力的博弈。除了他們張氏家族支持的安西王,東海王周邢也不容小覷。而且,其他藩王雖然年紀尚小,但背後也有著各自的勢力。

張詩卿沉思片刻,又說道:“不管其他藩王想乾什麼,我們都隻需要密切關注即可,不必有任何多餘動作。主要精力,還是應當放在自身建設上麵。安西王目前在學堂讀書,我們要確保他的學業不受影響,同時也要引導他關注藩國的發展,為將來就藩做好準備。”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明白。隨後,張詩卿又與眾人商議了一些具體的事宜,才結束了這場接風宴。

宴會結束後,張詩卿獨自一人來到了花園。月光如水,灑在他的身上,映出他那略顯疲憊的身影。他望著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自己在北直隸行省的日子,那時候他手握重權,為守護北方邊境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為了安西王的前程,他甘願放棄這一切,前往陝甘。他知道,這是一場豪賭,若安西王能順利登上皇位,他們張氏家族將榮耀無比;若失敗,便仕途堪憂了。

但不管怎麼說,隻要議政院表決儲君成為慣例,便不用擔心輸家會一無所有,這也算是新民帝周進帶給這個時代的巨大變革吧?

“二哥。”一個溫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打斷了張詩卿的思緒。他回頭一看,隻見妹妹張詩韻正緩緩走來。

“詩韻,你怎麼來了?”張詩卿問道。

張詩韻走到他身邊,輕聲說道:“我見二哥今日有些疲憊,放心不下,便來看看。”

張詩卿微微一笑,說道:“我沒事,隻是在想一些事情。”

“二哥,你是不是在擔心奪嫡之爭?”張詩韻問道。

張詩卿點了點頭,說道:“是啊,此事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詩韻,你有什麼看法?”

張詩韻想了想,說道:“我覺得二哥方才說的很對,我們要全力支持安西王,展現他的才能。同時,也要注意與其他勢力的關係,不可樹敵太多。”

張詩卿聽了,心中暗自點頭。他這個妹妹,雖然身為女子,但心思細膩,見識不凡。

“對了,”張詩韻又道,“我聽說周興近日在自己的封地上推行了一些新政,效果似乎還不錯。”

張詩卿微微皺眉,說道:“周興?他年紀最大,又已結婚,確實不可小覷。他推行新政,怕是也在為自己爭奪皇位增加籌碼。”

“那我們該怎麼辦?”張詩韻問道。

張詩卿沉思片刻,說道:“我們先派人去了解一下他的新政內容,看看是否有值得借鑒之處。同時,也要提醒安西王,讓他關注此事,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這才各自回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