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劇透未來,朱元璋崩潰了 > 第二九一章 父皇,我就問問朱祁鎮的事,你咋就變成這樣了??

第二九一章 父皇,我就問問朱祁鎮的事,你咋就變成這樣了??(1 / 1)

推荐阅读:

奉天殿內,隨著朱元璋一句話說出,一下子就將滿朝文武,都給聽懵了。

在此之前,他們很多人都是各種的猜想,太祖高皇帝把他們召集起來,還說有事情要頒布,到底頒布的是什麼大事。

可不論怎麼想,都沒有想到,他所要頒布的大事,竟然是要把他的祖訓給廢除!

話說,這祖訓不是太祖高皇帝,非常得意的東西嗎?

為了編寫祖訓,他可謂是絞儘腦汁,洪武二年開始動筆,一直到洪武六年才最終定稿。

曆經四年。

後麵更是兩次修改,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算徹底定下。

這怎麼現在……說廢就廢了?!

他真能舍得?

這不是在做夢吧?

朱元璋將眾人的反應收入眼中,對此並不意外。

他停頓了一下開口道:“準確的來說,也並非是把咱的祖訓給廢掉了。

而是將祖訓裡的不少東西給廢了。

比如不征之國。”

朱元璋當初,從韓成這裡聽說了後世之人,把他的祖訓給鑽成了篩子。

他留下的祖訓,不僅僅沒有束縛住那些官員,鄉紳,相反還變相的,成為了那些官員們手中的工具。

被各種想方設法的鑽空子,歪曲理解自己的祖訓。

把自己的祖訓,當成對付大明後世皇帝的工具來用。

朱元璋是真氣。

並不止一次的升起過,要把他的祖訓給徹底的廢掉的念頭。

但是經過一番仔細的思索後,朱元璋最終還是把這個念頭給按了下來。

覺得不能如此做。

雖然從長久來看,祖訓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

但是,卻也能將一些東西給弄成定製,用來穩定大明。

做大明長久安穩的基石。

就比如,在大明原有的曆史之上,他的祖訓有很多地方,都被鑽成了篩子。

可是有些方麵,卻沒人能動搖。

最多不過是在他定下的祖訓上,進行一些發揮。

心平氣和的去看待這事情,他覺得他的祖訓,確實在後麵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給大明,以及不少的君王,都帶來了很大的束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同樣給大明帶來了不少的好處,讓大明變得安穩。

既然這樣,那他就把那些對於大明,大大不利的地方給修改掉。

再補充上一些,對大明以及大明後世有利的祖訓進去,形成新的祖訓也就是了。

不能因為祖訓有一部分的問題,就將其全盤給否定掉。

在冷靜下來,並進行了一番思索後的朱元璋看來,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明!

周邊小國,多為我華夏之藩屬。

有一些藩屬國挺老實,但有一些藩屬國,卻一直暗地裡搞小動作,認不清他們的地位。

妄想挑戰天威!

越是不打,他們就越是不將我泱泱大明放在眼中!

隻有仁德,不宣諸於武力,根本不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大明之強盛。

不能讓他們跪服!

所以,該打就要打!

蠻夷畏威而不懷德。

隻有仁德,沒有武力,不去征討他們,他們就越發蹬鼻子上臉。

比如這倭奴就是如此。

今後,該打就要打!”

聽到朱元璋這話,朝中眾人這才心頭一動,變得恍然大悟起來。

就說嘛!太祖高皇帝怎麼可能,會將他所製定出來的祖訓給廢除?

原來是隻廢除其中的一部分。

對於朱元璋會在這個時候,說出廢除不征之國的事情,並說出這樣的一番殺氣騰騰的話來。

有的人感到很感到很意外,很擔憂,也有的人覺得在情理之中。

尤其是那些武將們,更是一個個興奮不已,暗中摩拳擦掌。

覺得今後有他們的用武之地了。

就該如此做!

周圍的那些蠻夷之國,不懂禮數,需要大明的兵將教他們該怎麼做人才好。

但也有一些人心中憂慮,怕大明從此開啟了好戰之先河。

國雖大,好戰必亡!

當初太祖高皇帝,列出那些不征之國來,也是覺得那些地方過於偏遠,而且過於雞肋。

打他們會花費諸多的銀錢,動用很多兵馬,很容易把大明拖入到戰爭的泥潭裡。

打輸了丟臉,打贏了又沒有什麼太好的收益。

擔心會因此而拖垮大明。

這在不少人看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抉擇。

可哪能想到,重新回來的太祖高皇帝,竟仿佛突然性情大變。

做出了這樣的安排來。

實在是糊塗啊!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有些人心中不滿,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卻也不敢出聲反對。

生怕太祖高皇帝會在此時動手,將他們給砍了。

朱元璋見到自己將這事說出來後沒有人反對,略顯遺憾。

他還想著有人跳出來激烈反對一番,然後他將之給砍了,好用來祭旗呢!

結果這些人,竟然沒有一個人和自己爭辯。

也沒有人說什麼,國雖大好戰必亡……

停頓了一會兒,確認確實沒有人反對後,朱元璋便又一次開口道:“除此之外,咱還要廢除海禁!

從今日起就要開海!

將重新設立市舶司,鼓勵人出海進行貿易。

當然,是要在官方允許的情況下。

要杜絕走私,嚴厲打擊走私,打擊走私之人和海外海寇勾結,殘害我大明百姓!

不僅這樣,咱還要將這一條給寫進祖訓之中!

讓今後子孫,都不許再固步自封,閉關鎖國!

要讓後世之子孫牢記世界之大,讓他們目光變得長遠開闊。

不能隻把目光放於大明之內,也要投注於大明之外。

要從海外那眾多的地方獲得財富。

任何時候,都不許狂妄自大,自視甚高!

覺得大明為天朝上國,覺得大明的物產就足夠豐富,不需從外麵那些地方來獲取!

遇見好東西,就要給吸收過來,變成我大明的。

要組建海軍,要征服世界!”

“第三,則是從今之後,大明的藩王,封於海外遠離大明之處。

不許給任何藩王,分封我大明已控製住的疆域!

若是有些藩王,不願到海外去分封建國,那麼便隻能當一閒散王爺,沒有封地,要交還三護衛。

藩王應帶著其三護衛,還有一些朝廷所支持的兵馬糧草,到海外去開拓,去傳播華夏之文明。

去親手建立屬於他們真正的封國!

當然,這些封國,依舊屬於我大明,其開拓出來的土地,也屬於我大明。

但是藩王在其所建立的封國內,卻擁有較高的自主權力……”

藩王外封之事,按照朱元璋原本的設想,那自然是把所有的藩王,都給一股腦的都封到外麵去。

國內一個不留。

但經過他的一番思索之後,卻最終沒這麼做。

覺得這樣,太過於一刀切了。

並不是所有的藩王,都適合丟到海外去分封建國。

有的藩王天生有衝勁兒,一身才能,留在國內當一個太平王爺,肯定是太屈才了。

比如洪武朝的自己那幾個很能打的兒子。

比如這個時候的朱高煦。

天生就適合把他們丟到外麵,讓他們去拚搏。

可有的人並不適合,比如一直醉心醫學,並且已經在醫學上麵,做出了不少成就的自己家老五。

這樣的人,將他丟到外麵去,讓其去分封建國,對他而言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對於大明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所以經過仔細的衡量之後,朱元璋有了解決的辦法。

那就是選擇到海外去分封建國的人,可以擁有王府三護衛,還有大明其餘一些物資上的支持。

那些不願意到外麵去的藩王,則隻有藩王名頭,沒有封地,也沒有王府三護衛。

等於說是沒有軍權,沒有封地,隻能做一個閒散王爺。

這樣的話,對於那些敢於邁出去,帶人打生打死去開疆拓土,傳播華夏文明的藩王而言才公平。

不然,隻留在大明之內,便可享受到封地,三護衛等待遇,那勢必會有不少人不願意出去。

朱元璋這接連三條說出,起到的效果,宛若石破天驚一樣!

原本朱元璋來到建文朝後,就立刻動手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舉措。

就讓很多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可是現在,聽到了朱元璋所說的這樣的一番話後,他們才發現,他們之前所想的還遠遠不夠。

太祖高皇帝所想要做的,要遠超他們的想象!

他所進行的變革是真大!

朱元璋說完之後,便又豎起了一根手指頭。

沒有再給這些人多想的時間,也沒有給他們留討論的時間。

今天,他把建文朝的文武朝臣召集在這裡,隻是向他們宣布這些事,並不是在這些事情上征求他們的意見。

“第四,不許再將各種機巧,各種技術,給說成奇淫巧技!

不許再打壓工匠們,不許打壓各種技術發明!

大明從今之後,不僅要注重文化的發展,同樣也要重視技術之發展!之改革!

尤其是火器的發展,更是重中之重!

火器才是未來!

當火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足可以解決北北方韃子!

可以讓那些韃子,從能征善戰,變成能歌善舞!

今後大明當設立火器部,尋找並培養能工巧匠,專門製作火器。

各種待遇都要提升上去!

誰再敢說這些東西是奇技淫巧,再敢說這些無用。

再敢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敢明裡暗裡阻撓這些事施行,就讓他上戰場上去,用嘴給那些敵人打仗!

看看彆的是不是下品!

文化很重要,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各種技術以及技術產品,也都一樣重要。

這就像是人的兩條腿,缺了哪個都不行!”

朱元璋說完這話後,便滿是威嚴的站在了這裡,等著下麵眾人的反應。

他知道,他所說的這些事,彆看一個個都是石破天驚的。

但要論起抵觸最大,反對意見最多的,就是現在自己說的這個!

他太清楚,那些讀書人到底有多冥頑不靈。

到底有多麼的在意這事兒!

那絕對是像刨了他們祖墳一樣!

讀書人群體這麼大,裡麵不乏一些明事理之人,但整體而言,卻大多都是思想守舊之輩。

或者說有一部分是守舊,但更多的卻是利益使然。

有些人也明白,各種技術有多重要。

可就是要享受著技術便利的同時,還要瘋狂的去打壓各種技術的發展。

去汙蔑它們,貶低它們,將之說成奇技淫巧,用來維護他們讀書人的地位。

從而好獲得利益。

這件事,絕對會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果然如同朱元璋所想的,在他說出了這話後,有很多人都是不由得麵色大變。

很顯然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朱元璋見此,臉上神色不變,心裡卻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接下來,這事誰敢反對,他就殺誰!

就如同他說的那樣,殺上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將他們拉到前線去。

讓他們去作戰。

他此番前來,就是要替老四儘可能的掃平障礙,給老四鋪路的。

反正他是在這邊乾一票就走,很快就會把皇位傳給老四。

這些事兒,他這個開國皇帝來做,要顯得順暢的多。

同時他也願意,替大明,替他的兒子做這個惡人。

把最棘手,最得罪人的事情給做了。

剩下的再讓老四去做,老四今後就更加容易打開局麵。

也更加容易收攏住人心。

可以說朱元璋在這件事情上,是真的在不遺餘力。

也真的如同他之前所說的那樣,要把朱棣扶上馬,再送上一程。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令朱元璋有些意外和失望。

因為等了一陣之後,雖然有很多人麵色巨變,似乎想要說些什麼。

可最終卻沒有一個人敢說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這和朱元璋所想的,跳出來幾個人,讓他再殺雞儆猴來上一番,讓這些人在這件事上,變得更加印象深刻。

知道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有多大的決心的想法落了空。

不過朱元璋並不是那種,等著機會往頭上掉的人。

既然沒有人跳出來當這個露頭椽子,那他就自己製造出來一個。

當下他便坐在龍椅之上,雙目在奉天殿的群臣身上來回掃視。

如此看了一會兒之後,目光落在了一個人身上。

這人身子又瘦又高,脖子也顯得有些長。

在這眾多官員當中,顯得很是突。

朱元璋望著他開了口道:“楊士奇是吧?

來,你來說說,這個事兒怎麼樣?”

在感知到太祖高皇帝的目光,在眾人身上掃視之時,楊士奇就儘可能的縮了縮脖子,把身子弄得更低一些。

不讓自己那麼顯眼。

可是哪能想到,竟還是被太祖高皇帝給點了名。

這個事兒怎麼樣?

那按照楊士奇的看法,那自然是不怎麼樣。

他一直所接受的教育,接受的觀念,以及現在所看到的各種情況,都是這些匠人是低賤的。

讀書人就是高。

那些人,是真的不能和他們相提並論。

也不能如同太祖高皇帝那樣,將他們的讀書人,和那些匠人們比作一個人的兩條腿。

真的是太拉低他們讀書的人的身份,也太提高匠人們的身份了!

楊士奇立刻上前一步,對著朱元璋認真的行禮。

而後麵色嚴肅的道:“回稟陛下,這事兒,在微臣看來是應該的!

您說的非常對!

這些東西,真的是奇跡淫巧嗎?

在微臣看來並非如此!

比如咱們現在所乘坐的馬車,睡的床,坐的椅子,穿的衣服,將士們所用的弓弩,盔甲等等。

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技術的。

也正是因為一代代匠人們不懈的努力,把技藝傳承下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