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能泯掉恩仇,相逢一笑也可以增進感情。
古蘭和鄰座的女人相視一笑,彼此就覺得親近了許多。
那女人讓古蘭看了看懷裡的觀音,立即又寶貝的不得了的蓋上了。
隨即神秘的和古蘭說:“我請的這觀音趕上了。”
“什麼趕上了?”古蘭不解。
“我請這觀音的時候,正趕上店裡請來了一個大師作法。”
“這觀音是大師給開了光的。”女人說著臉上也放著光。
“那是太幸運了,這說明你還是和菩薩有緣的。”古蘭也替她高興。
“大師給開了光以後,就用這黃綾子給蓋上了。”
“大姐,你說這是啥意思,是不是開了光就怕跑光啊?跑了光就不靈了吧?”
那女人輕易不把懷裡的觀音示人,也不敢輕易放下,原來是這個緣故。
古蘭是聽過有這麼一說的,就順著她說:“可能是吧,你這麼小心仔細的敬著她,一定很靈的。”
古蘭這話並不一定有道理,但她是一片好心,也可以說是一片苦心。
若是一個人信了一個事物,那就最好讓他深信不疑。
這就是所謂的心誠則靈。
隻要他堅信不疑了,他才能照著去做,也才能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何為久久為功,其實就是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世上萬事萬物都是一個道理,無論乾什麼,你隻要堅持下來,就能收到成效。
也隻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厚積薄發,終成正果。
就比如書法,再比如繪畫,還比如大國工匠的車、鉚、鉗、焊,又比如廚藝大師的煎、炒、烹、炸
事前開光大師的法力,眼前古蘭自己的功夫
無一不是由信到迷、由迷到癡、由癡到如魚得水
古蘭還聽到一個說法,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
這個說法是在一次會上,一個道業很深、功底很厚、學識淵博、功德無量的宗教界代表發言時說的。
那就是,所謂開光隻是一個儀式,和我佛、菩薩、各路神仙的靈性,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它就像我們建築工地上的開工儀式、大型設備啟用的剪彩儀式、
以及圖書的首發、輪船的首航一樣,都是一個開始的意思。
舉辦這樣一個儀式,無非就是讓它顯得隆重、莊嚴、熱烈、非同一般罷了。
隻是宗教上的儀式多帶著一些神秘感,對信徒們的影響更深一些,更大一些,更有助於傳播和傳承。
這個說法,古蘭是不會告訴、也不能告訴身邊這個女人的。
否則,她那剛剛建立起來的信仰和信念,基礎很薄弱,馬上就會崩潰的。
那樣的話,於人、於己、於菩薩、於這個女人的遠親近鄰,都是不利的。
古蘭當然不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還影響周邊環境的事情。
她寧願助這個剛剛從泥淖裡掙脫出來,開始走上正路的不幸又幸運的女人,走的更遠一些。
於是她又給她鼓勵道:“有了這樣一尊大師開過光的菩薩保佑,你和你全家,都會越來越好的。”
“謝謝大姐的吉言,不過我還是有難處啊。”那女人這就是不把古蘭當外人了。
“什麼難處呢?”古蘭也不把她當外人了,關心的問。
那女人看了看古蘭,很為難地說道:“我也不敢說,說了怕菩薩怪罪,說我心不誠。”
古蘭一聽和菩薩有關,就更上心了。
畢竟這女人的菩薩是自己上午挑起來的由頭,才讓她拜上的。
就問她:“到底是什麼難處呢?說來聽聽,說不定菩薩也能體諒你呢。”
那女人本來是真的不敢說的,現在古蘭讓她說來聽聽,就像是找著了不得不說的理由了一樣。
把心裡的擔心說了出來。
“大姐啊,其實我的家庭很困難的,不然我也不會出來丟人現眼是不是?”
這一點古蘭是信的,也能判斷出來,就點了點頭。
“我們住的很緊巴,把菩薩請回去,我都不知道往那裡擺,往哪裡供才好。”
嘴裡這麼說著,女人的心裡則求告著:‘我本來不會說的,是這位大姐想知道啊。菩薩千萬不要怪罪啊’
古蘭相信她家裡肯定不寬裕,但沒想到竟窄巴到請一尊菩薩都無處放的程度。
但是也不能讓她把菩薩扔掉吧。
那樣的話,不就前功儘棄了嗎。
隻得進一步給她排解道:“你們家還能沒個桌子櫥子的?有個桌子櫥子的就行。”
看那女人還在猶豫著,就又說道: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若是為了吃喝享樂講排場,那窮人家菩薩就去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