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 1)

推荐阅读:

上梁酒宴整整十八桌。這個熱鬨啊!西山曆史以來是最熱鬨的一次。

從晚上五點開始一直到晚上八點,大家儘情地慶祝著這一重要時刻。

而在這個時候,湖北和慶祝師徒正在與幾個朋友一起喝酒,他們邊喝邊聊,氣氛熱烈。由於都是新安江人,所以他們對酒有著特殊的喜愛,並且喜歡通過劃拳來增添樂趣。每個人都開懷暢飲,笑聲不斷。

然而,就在這時,木匠慶祝突然變得異常活躍起來。他借著酒精的力量,開始在酒席上放肆地表現自己。他不僅大聲喧嘩,還做出一些讓人反感的行為。

這種舉動讓鄒建民感到十分厭惡,因為他最不喜歡這樣的人。他希望房子能夠儘快建成,這樣慶祝就能早點離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過了一個星期。土牆已經接近封頂階段,進展順利。而在封尖的當天,場麵同樣熱鬨非凡。

客家人在建新房時有個傳統習俗:當泥土牆封頂時,會製作麻糍供人們品嘗。這一天,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房屋即將完工。

這天是泥水匠們最忙碌、最重要的日子,因為今天是專門宴請他們的酒席,同時也是新房正式建成完工的日子。

早上,太陽還未完全升起時,付曬花便早早地起床,將糯米洗淨並準備打麻糍。她將一大桶糯米仔細淘洗乾淨,這些糯米都是客家人喜愛的食材,尤其是那麻糍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而鄒水金也對麻糍情有獨鐘,因此特意多準備了一些糯米。

中午時分,隨著最後一塊土磚被砌入牆中,土牆終於封尖完成。這標誌著房屋的主體結構已經完工,接下來就是木匠們登場的時刻。

“劈裡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

木匠們開始安裝新的房梁,泥工和其他雜工則紛紛前來協助,有的負責搬運,有的負責釘釘,有的背著材料,還有的拉著繩索,刮平牆麵。

有些人幫助木匠們削製瓦銓,還有些人直接爬上房頂,將瓦栓固定在屋頂上。

當大家稍作休息享用點心時,所有的瓦栓都已經安裝完畢。

此時,鄒水金和付正元兩人正在奮力打麻糍,付曬花則將已經煮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中。

鄒水金和付正元一人一下地用力錘打著糯米,讓它們變得更加細膩。

糯米很快地就由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米飯粒變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團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糯米團。

接著,鄒水金將糯米團拿在手中,不斷地翻動、揉搓,手法嫻熟而熟練。經過他的巧手操作,糯米團逐漸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圓球。他小糯米球,輕輕地放入旁邊準備好的芝麻糖中。

付曬花用筷子的快速攪拌和翻滾,糯米球們在芝麻糖中歡快地跳躍著,儘情享受著這甜蜜的洗禮。每一顆糯米球都裹上了一層厚厚的芝麻糖粉,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完成後,付曬花將拌勻的麻糍放入一個大盤子中,整齊排列,等待著眾人品嘗。而芝麻糖則是將炒熟的芝麻磨碎,再與紅糖或白糖混合而成,香甜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付曬花繼續忙碌著,製作出一大盤美味的麻糍。隨後,她又開始煮第二批糯米。這次,她一共煮了五批糯米。

每一炊糯米都需要一鬥米,而一鬥米重達六斤,所以五炊就需要五鬥米,總計三十斤糯米。這個數量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已經足夠豐盛了。

"大家快來嘗嘗!"鄒水金的聲音響起,人們紛紛圍攏過來。

"哇!"一聲驚歎聲響起,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麻糍品嘗起來。

每張桌子中間都擺放著一盤芝麻粉糖,供人們蘸取麻糍食用。

"水晶包,今天的麻糍做得真是太棒了!軟糯又有嚼勁。"有人讚歎道。

“水晶包打麻果(麻糍)水平一流啊!”有人讚歎道。

“是啊,我還沒吃過這麼香甜可口、口感絕佳的麻果呢!”另一個人附和著。

“嗯,真不錯,打得細膩又有嚼勁,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第三個人也跟著稱讚。

眾人一邊品嘗著美味的麻果,一邊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大家多吃點,如果喜歡吃麵條,可以去廚房自取哦。”鄒水金熱情地邀請大家。

享用完美味的點心後,眾人稍作休息,便開始將瓦片傳遞至屋頂。

長樓梯上坐著好幾個人,他們一片片地將泥土燒製而成的青瓦傳遞給站在屋頂上的人,然後整齊地擺放在屋頂上。接著,鷹鉤鼻和正元帶領著其他人,一路路地將瓦片覆蓋在屋頂上。

首先完成新屋正麵的鋪瓦工作,隨後再前往新房後麵繼續鋪瓦。

由於新房後麵是曬穀場,高度略低於房屋,因此無需像前麵那樣使用樓梯來傳遞瓦片。隻需搭建一座木橋,人們就能輕鬆地走到屋頂,直接鋪設瓦片。

傍晚五點左右,房屋基本完工,隻剩下一些收尾工作需要處理。木工已經將大門、後門和中門全部安裝好,電工也完成了電燈的安裝工作。地麵被清掃得乾乾淨淨。

房間內懸掛著兩盞功率為200瓦的電燈,明亮程度甚至超過了戶外。酒宴桌也已全部搬進新房。

當鄒建民放學後回到家看到嶄新的房子時,心中充滿了喜悅。終於可以入住新房,擺脫破舊不堪的舊居,這讓他感到無比興奮。他開心地繞著新房子轉了一圈又一圈,內心激動不已。

今晚的酒席是為了款待泥工匠們而設,因此鄒水根坐在正桌正位,付正元則坐在副位。酒過三巡之後,大家開始玩起了劃拳遊戲,並下達了行酒令。

鄒水根對於劃拳有著自己的一套技巧,但相比之下,他的哥哥的劃拳水平更為高超。

這一天也真是讓鄒建民記憶中無法抹滅的一段……

新房建好了,過了半個多月。老建古看著新屋建好,心裡納悶為什麼還不住進去呢?他迫不及待地跑去問老爸:“伯(爸爸)我們什麼時候能住進新房子呀?”

鄒水金回答道:“得裝修好才能住啊。”

鄒建民追問:“那還要等多久啊?能不能先幫我弄個房間出來?”

鄒水金想了想說:“現在家裡沒錢裝修,但可以先給你隔開一個房間住著。”

於是鄒水金帶著兒子,兩人一起去舊屋樓上搬舊木板到新屋。父子倆忙活了一整天,終於把新屋的小房間隔開了。

晚上,鄒水金和父親,以及兩弟弟等人聚在一起,商量選擇入住新房的黃道吉日。

客家人有這樣一個習俗,入住新房要選個黃道吉日的好日子。

日子選好了,全家人就開始分工行動了。

第二天,鄒建民和往常禮拜一一樣去學校上學。

鄒水金和鄒水根,鄒水山兄弟則負責在房後蓋一間臨時的廚房。

因為新房是由老廚房和豬圈房拆掉後重建而成的,所以需要重新搭建廚房。房後的一小塊空地正適合建造小廚房。經過一天的忙碌,水晶包三兄弟終於完成了用木棍框架搭成的臨時廚房。

第五天,鄒水金和鄒水根兩人繼續努力,搭好了新的鍋灶(灶台)。

禮拜六晚上,鄒水金一家人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屋入夥儀式做足了準備。而這其中最忙碌的人當屬付曬花、鄒水金以及鄒風英。他們都在精心地準備著一切,期待著明天的到來。

明天就是入住新屋的好日子,必須要把舊屋帶新屋的東西洗乾淨才能帶進新房。

原來鄒風英住的床被洗乾淨搬到新屋給弟弟住。

在臨時用木板和板凳搭一張大床,給鄒風英以及她的弟妹幾個人睡。

這一個晚上,鄒建民翻來覆去睡不著,因為明天就要住新房,還要擺酒席。

這是他第一次住進自己的新房,當然是非常興奮的事,自然是高興得睡不著了,也許是累了,懵懵懂懂的進入了夢鄉……

“嘭啪…劈裡啪啦…”火炮響個不停……

鄒建民從夢中驚醒,穿好衣服就往樓下跑。

進新房了……

鄒水金夫婦,和大女兒,都早就在忙碌中。

此時天還沒有亮,估計時間淩晨五點,這是黃道吉日吉時,進新房的吉利時間。

鄒水金一手拿兩隻雞一手托著紅蠟燭盤走在前麵,是帶頭雞的意思。

付曬花手提一筐碗碟筷子什麼的,鄒風英抱著被子,鄒建民端著臉盆裡麵裝著洗漱用品,鄒偉民,鄒偉英,手裡都拿著東西,付金香手裡提著一筐麵條,鄒森田提著一袋五穀雜糧都有的紅袋子。

鄒建民的心情像一隻小鹿在心裡亂撞,激動的心情仿佛要從嗓子眼兒裡蹦出來。

從舊屋大門出,新屋大門進。

到了門前,鄒水根又放了兩個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仿佛要把整個村莊都叫醒。

進了屋,鄒水金把兩隻點燃紅蠟燭的蠟燭台連托盤一起放在大堂的八仙桌上,那明亮的燭光,就像兩顆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整個房間。然後回舊屋去搬東西。

付曬花就進廚房洗刷準備做麵條,那忙碌的身影,就像一隻勤勞的蜜蜂,在廚房裡飛來飛去。

進新屋邀請全生產隊人吃麵條的,家家戶戶都會來恭賀。

鄒風英幫忙鄒建民鋪床,鋪好床,又去幫媽媽在廚房裡忙個不停。

付金香也在幫兒媳燒麵條,那慈祥的笑容,就像冬日裡的陽光,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

鄒水金,鄒水根,鄒水山兄弟三人搬東西,他們的身影,就像一群忙碌的小螞蟻,在屋子裡穿梭不停。

天亮了,來賀喜的鄰居都手提麵條和酒前來賀喜,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就像春天裡盛開的花朵,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

“不用這麼客氣的,還帶東西”鄒森田在大門迎接賀喜來賓,他的聲音,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吹拂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裡麵坐,快裡麵請。”

“大家坐進來七麵條。”

“慢慢七,裡麵還有。”

“奪虛(讀書)的先七,”

鄒水金和父親忙著招待客人,他們的熱情,就像一把燃燒的火焰,點燃了每一個人的激情。

鄒建民帶小夥伴們參觀了他的房間,向夥伴們炫耀他擁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他的笑容,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綻放在他的臉上。

他的心情像一隻歡快的小鹿在心裡亂撞,激動的心情仿佛要從嗓子眼兒裡蹦出來。

能擁有自己一個人的獨立房間,鄒建民還是第一人,這可是一件值得炫耀和吹捧的事情,畢竟這可是讓很多人都羨慕不來的。

沒過多久鄒國英的親事已經定下來了,在明年開春結婚。

於是,嫁妝必須提前打的。

先進來的是桶匠,這天新開班的桶匠師傅邱升富來到了西山鄒水根家,幫鄒國英打嫁妝。

本來家裡桶匠活都是桶匠老四乾的。

也是因為小桶匠師父邱升富,是鄒連坤的朋友的弟弟。所以剛開班,他就囊到第一批活乾了。

他為人勤勞,深得大家喜歡。他被安排和鄒建民一起住。

在這期間他和鄒建民玩得挺好,鄒建民也喜歡這樣誠實的大朋友。

他對鄒風英挺有點意思和想法。

鄒風英這時 16歲已經是大姑娘了,長得大方得體漂亮,勤勞樸實,也不多話,是個乖乖女。

小桶匠這下可發了,到西山給鄒國英打嫁妝打出名氣來了,每家每戶有桶匠活都讓他乾。

這一乾就乾了差不多兩個月時間。

桶匠乾了個把月的時候,家裡又來了兩個木工師傅,來給鄒國英打嫁妝。

木匠師父是新安江百畝畈楊家村的,個子不高,矮矮的,皮膚白白的,大胡子,愛酒如命。

手藝活乾得非常好,特彆喜歡和鄒建民聊天。

鄒建民對這個木匠師父也非常喜歡,每次禮拜六放學回來,他都會迫不及待地跑去看他乾活,甚至在禮拜六禮拜天,他也會整天圍繞在木匠師父身邊。

“老建古,你這每天都來看我們打嫁妝,是不是想跟我學木匠活啊?”木匠楊師父笑著說。

“我還在讀書呢,等不讀書了就跟師傅學木匠活。”鄒建民認真地回答道。

“哈哈,那是,讀書第一位,先得把書讀好。”

“木匠師父,你們現在在做什麼東西?”鄒建民好奇地問道。

木匠師父拿著鑿子,輕輕地放在徒弟楊美富拉轉滾動的木檔上。

徒弟拚命地拉啊拉,木匠師父手裡的鑿子也不停地輕輕動著。

就像變戲法一樣,一根大大的四方樟木突然變成了圓形,然後又由圓的形狀逐步變成了各種不同的造型。更神奇的是,中間一個小圓圈突然離開了原來的木檔,就像一個歡快的孩子一樣,可以自動在木檔中間活動旋轉著。

鄒建民看見木匠師父做出這樣好玩的東西,好奇地又追問:“木匠師父,你們這究竟在做什麼?這個做起來乾嘛用的啊?”

木匠楊師傅笑著回答道:“這個啊,這個是小園桌子的腳。”

鄒建民難以置信地說:“這是桌腳?那麼這些已經車好的,細點的腳又是什麼腳?”

木匠小徒弟說:“這是椅子腳啊。”木匠小徒弟楊美富今年十六歲,長得虎頭虎臉的,有點笨頭笨腦的,隻知道傻笑,乾活賣力但不出貨。

彆看楊美富年齡不大,卻對鄒風英很有想法。乾活時,他老是用眼睛偷看她。隻要鄒風英路過,他就會轉頭去看她。

晚上下班就找老建古玩,因為他也是住在鄒建民家新房子裡,搭了一張床他們師徒兩個睡。

到了晚上,大家都會聚在鄒建民新房大堂烤火閒聊。

這時已經進入十二月的冬天,早晚都很冷。

木匠師傅因為住在鄒建民家裡,有時幫忙打夜工,幫忙手工鋸板,然後鋸出來的木板,大堂燒一堆火,然後木板在邊上烘乾。

白天,鄒水金,鄒水根,鄒水山,鄒國英都在乾。

晚上木工徒弟楊美富也幫忙乾,白天夜裡都沒有閒著。

小木圓桌做好以後,那個好看啊,全村人都來圍觀,這木匠師父名氣一下響到周邊各村。為此他師徒在西山也差不多乾了半年。

告讀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後麵越精彩…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下集更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謝謝!真實故事作者:天外小神女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