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沒錢賽什麼車? > 180 日企的“玉碎”觀念

180 日企的“玉碎”觀念(1 / 1)

推荐阅读:

2010賽季f1有一項重大的規則改革,那便是永久性禁止賽車比賽中的加油環節。

要知道作為f1策略組成部分,允許加油的重要性不下於調校方案選擇,以及進站換胎undercut(輪胎策略超車)。

並且在允許加油的年代中,還曾出現過大量進站多停案例,比如說04年舒馬赫著名的四停戰術。

法拉利車隊通過極致的輕油跟軟胎,再加上錯峰進站縮短用時,硬生生斬斷了雷諾阿隆索提前挑戰躍馬王朝的念想。

舒馬赫跟法拉利車組用實力證明,巔峰時期的躍馬王朝是不可戰勝的!

但賽事過程中加油環節,同樣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以及不可估量的未知影響。

原因就在於為了縮短加油時間,f1加油管都是高壓泵送,一旦出現失誤汽油就會如同高壓噴頭那樣,瞬間淋遍整輛賽車跟維修區域。

換作是正常民用車,就算加油槍出現泄露,隻要不出現明火,依然還能維持在安全界限之內。

f1賽車由於對引擎的瘋狂壓榨,停車就意味著進氣口沒有冷空氣通過,發動機缸體外殼的溫度會非常誇張。

這時候隻要有汽油濺射到上麵,就會直接被高溫引燃,從而引發整輛賽車起火。

09年的巴西大獎賽,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故,“冰人”萊科寧被噴射出來的汽油淋到賽車上麵,瞬間爆燃成為一團巨大的火球。

還好f1賽車服防火性能頂尖,僅是受了一點輕傷。

要是淋在維修站的“馬修”(工作人員)身上,他們的工作服可達不到f1車手這麼頂尖的防火級彆,造成的後果將無法預料。

另外在08賽季爭冠期間,法拉利車手馬薩就是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被迫拖著輸油管駛出維修區,從而丟掉了領先位置失去分站冠軍,間接影響到了當年總冠軍的歸屬。

綜合各項因素,fia最終做出了禁止加油的決定!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規則變化對中小車隊是有利的。

步驟越簡單化,出錯幾率就會同步減少,相當於拉近跟大車隊的差距。

布裡亞托利有種預感,fia簡化進站步驟之後,每支車隊換胎用時將會進一步提升,按照老標準的3秒左右肯定不再適用。

25秒將成為大車隊跟小車隊之間的分水嶺!

況且花布認為自己的標準並不高,要知道這可是在冬測的理想訓練狀態之下。

真正的比賽,還需要麵對複雜的進出站環境,賽事帶來的壓力,以及等於零的容錯率!

事實上訓練的25秒,差不多就是等同於比賽的3秒。

聽著花布對眾人的“訓斥”,一些維修技師麵露不忿。

雖然布裡亞托利大名鼎鼎,但他同樣臭名昭著,更何況是個空降下來“摘桃子”的車隊經理,憑什麼這麼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可是相比較慍怒的維修技師,奧德托在接連遭受“毒舌”的情況下,卻意外的冷靜了下來。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惰性的影響。

爭冠車隊,必須要最高標準!

“北帶給了我們希望,那我們就不能辜負他的付出跟努力,更不能讓他輸在團隊上麵。”

“按照布裡亞托利經理的要求去執行,沒有商量。”

這一次奧德托態度同樣強硬,他不是妥協,而是認同。

就在車隊內部氣氛愈發凝固的時候,耳機裡麵傳來了特魯利不甘的聲音。

“賽車引擎出現問題,好像是爆缸了。”

【爆缸了?】

乍聽到這句tr語音,布裡亞托利跟奧德托對視了一眼,雙方都從對方眼神之中,看出來一絲不詳的預感。

tf110的設計裡麵非常先進,可最大的問題恰恰就出現在這裡。

隨著“廢氣擴散器”的出現,引擎不再是單純的動力單元,它還兼顧了“吹風機”的重要功能,就連做功方式都出現了改變。

引擎輸出模式,取代了引擎極限轉速,成為了f1賽車動力單元最重要的優化方向。

甚至於梅奔研發團隊,還搞出來一種不踩油門,引擎依然會打開氣門鼓風的運轉方式,真把發動機給改造成了吹風機,全力維持鬆油門過彎的賽車下壓力。

各種先進技術應用到賽車之前,需要在研發基地進行千百次測試,找尋其中的平衡點。

很可惜,豐田車隊都退出f1了,他們怎麼可能投錢去做這種毫無意義的測試,必然誰接盤誰去搞。

hrt車隊,暫時又沒這個能力跟時間,隻能利用冬測來實地驗證。

現在問題出現了,高功率輸出引擎扛不住。

“特魯利,停在安全位置等待拖車。”

布裡亞托利當即回了一句,然後示意奧德托跟賽事中心進行溝通,觸動黃旗以及安全車。

同時他再度按下語音鍵,並且切換頻道跟陳向北對話。

“北,特魯利賽車爆缸,你也回來進行檢修。”

找出原因之前,布裡亞托利隻能暫時終止測試,避免再出現第二套動力單元受損的情況。

一輛f1賽車的總造價大概在一千二百萬美元左右,其中動力單元占據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也就是說價格為八百萬美元左右。

其實引擎本體的造價,隻有區區幾十萬美元。

可問題是你要買東西,商家會成本價賣給你嗎?

特彆是f1這種非量產,堪稱小作坊手工搓出來的賽車,引擎還得平攤天價的研發成本跟測試成本。

hrt車隊從豐田采購,實際上每套不會低於兩百萬美金。

如今車隊的資本並不寬裕,除了陳向北拉來的中國讚助商外,就沒有任何其他資本跟廣告商的介入。

這點就跟年初的布朗g車隊一樣,沒有成績的“新軍”車隊,得不到資本的青睞。

布裡亞托利身為經理,必須得考慮車隊的整體運營。

“收到。”

陳向北回應了一句,便放慢了賽車速度,準備接下來駛入維修通道。

隻是他內心裡麵有些疑惑,為什麼特魯斯好好的會爆缸,難道說他真的是倒黴蛋體質?

高達十四次的第一圈退賽記錄,確實非常誇張了。

要知道他總共職業生涯還不到十年,第一圈就退賽十四次,其他各種退賽次數起碼還得翻倍,意味著整體退賽率至少達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程度。

就這運氣,還沒跑就輸一半。

當然,陳向北不信什麼玄學,僅是隨便想了想。

tf110駛入維修通道停在車位,阿勇協助他解開安全帶下車。

陳向北第一時間便對奧德托問道:“奧德托,到底什麼情況?”

“還不知道,需要等賽車拉回維修站檢修。”

奧德托搖了搖頭,導致f1賽車爆缸的因素太多,根本就無法確認。

畢竟在沒有渦輪增壓的情況下,24l小排量硬生生壓榨出八百多匹馬力,這必然是以損失發動機壽命為前提下才做到的。

想想看馬自達阿特茲、豐田凱美瑞跟亞洲龍這幾款搭載25l發動機的民用車,最大馬力不過才兩百匹上下,相比較賽事引擎有著天壤之彆。

一腳油門下去爆缸,再正常不過了。

“我認為是功率輸出太極限了。”

站在後側的設計總監鮑伯·貝爾,給出了自己的猜測。

“太極限?”

聽到鮑伯·貝爾的回答,布裡亞托利追問道道:“我們調校的問題,還是豐田設計的問題。”

“大概率是豐田那邊設計的問題。”

聽到這個回答,在場所有人都麵色一沉!

如果是調校問題的話很好解決,隻需要降低一點引擎輸出功率就行了。

860匹馬力,相比較去年的f1賽車平均水平,確實是提升太多。

可要是豐田設計缺陷,那麻煩就大了。

先不說彆的,如今隨著豐田f1車隊退出,位於德國科隆的歐洲研發總部大量裁員,引擎部門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

目前豐田賽事引擎分部,已經撤回了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豐田全球總部。

距離越遠,就意味著溝通成本越高,單單一個時差問題就很難解決。

“為什麼會這樣?”

奧德托忍不住追問了一句。

“求勝心切。”

“豐田去年成績不錯,讓研發團隊看到了希望,退出的消息卻又硬生生掐滅了他們的希望。”

“為了挽救車隊,以及證明自己的實力,必然會做出一些激進的舉動。”

“全力壓榨引擎潛力,就是手段之一。”

“這也就是為什麼,豐田引擎能超越雷諾,高達860匹的根本原因。”

鮑伯·貝爾造出三輛神車,他對於賽車研發了熟於心。

陳向北駕駛過程中溫度異常,貝爾就已經注意到引擎功率有些偏高,並且輸出功率曲線出現波動。

隻不過新引擎有些毛病很正常,否則還需要測試乾什麼?

現在他明白了,這是輸出功率過高導致的。

麵對鮑伯·貝爾的解釋,陳向北心情十分複雜,某種程度上他能理解豐田研發人員的動機。

這就跟本田研發人員,玩命造出a109賽車一樣!

眼看著車隊就要倒閉退出,並且還是在賽車處於上升期階段,他們必然充斥著一股不甘心。

直接把壓箱底的技術儲備,以及能用上的黑科技,全部押寶在這輛tf110身上,就為了造出圍場內最快的賽車,來完成最後一舞!

隻是本田集團有著超級亞久裡團隊,梅奔團隊的協助,三家之力能分攤研發壓力,以及有充足資源進行試錯跟解決問題。

豐田車隊做不到這些,甚至連點火都沒能完成。

rvx09引擎爆表的峰值數據,就是他們展現“玉碎”精神的體現。

要麼這輛賽車性能爆炸,要麼就性能爆缸!

看來技術沒有捷徑,終究出現了後者的結局。

就在眾人猜測原因的時候,拖車已經拉著tf110賽車返回維修站,發動機部位不斷滴落的油液,仿佛驗證了鮑伯·貝爾的猜想。

確實是功率太高,材料頂不住。

同時拖車進站的這一幕,也引來了其他車隊成員的圍觀。

“看來車手北的圈速,是用賽車極端調校換來的,難怪能跑那麼快。”

“冬測這樣調校刷最快圈的意義在哪裡,為了虛榮心嗎?”

“我想是為了證明自己跳級的實力吧,沒誰喜歡被稱之為付費車手。”

各種議論甚至不僅局限於普通成員,就連策略組跟工程師團隊,都在討論著tf110賽車的故障。

畢竟這是冬測第一次爆缸,從彆人的教訓中同樣能汲取經驗。

特彆是設計思路相同的紅牛車隊,霍納跟紐維兩人非常認真打量著tf110賽車,想明確到底是動力單元的問題,還是底盤設計的問題。

“紐維,你認為原因出在哪裡?”

霍納開口詢問了一句,專業的事情自然得問專業的人。

沒有誰比紐維更懂f1賽車!

“出在hrt跟豐田,其實都沒有理解新技術的真諦。”

什麼?

這句話讓霍納十分意外,他本以為紐維的回答,會直接點名具體故障。

“為什麼這麼說?”

霍納反問了一句。

“廢氣擴散器是改變賽車動力輸出原因的技術,單純還在追求馬力最強,就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我斷言這個賽季最快的賽車,並不是動力最強的那輛,也不是最省油的那輛。而是輸出模式跟扭矩曲線,最能匹配廢氣擴散器的那輛。”

“雷諾引擎,做到了這兩點完美集合!”

紐維沒有在自吹自擂,就在賽道黃旗出現之前,維特爾已經跑完了自己的測試圈。

隻不過眾人的目光,全部都被爆缸的tf110賽車吸引,沒有人注意維特爾的表現跟圈速罷了。

他用時為1分19秒660。

如果沒有陳向北的珠玉在前,這個圈速算得上很不錯,距離去年杆位成績僅差了01秒。

可是當一位新秀超越了杆位,就必然會成為全場的焦點。

但隻有紅牛車隊策略組清楚,無論是rb6這輛賽車,還是維特爾本人,最多隻發揮出八成水平。

紐維確實是空動車時代的超級天才,賽車氣流這塊算是給他玩明白了,哪怕僅是冬測第一天,他就掌控了廢氣擴散器的真正玩法。

相反hrt車隊,僅僅把這個玩意,當作增加彎道下壓力的輔助工具。

“特魯利,你描述一下故障經過。”

另一邊的鮑伯·貝爾,同樣試圖找尋問題的真正原因。

“引擎跟輪胎溫度始終偏高,當過了警戒線之後深踩油門,就聽到發動機傳來異響,然後油液壓力表極速下降,我就知道賽車爆缸出問題了。”

“你有沒有把控窗口期試圖降溫?”

鮑伯·貝爾追問了一句,他知道特魯利勝利心切,想要爭奪一號車手的席位。

可這必須得考慮賽車的散熱情況。

“怎麼降溫?”

“速度越快冷空氣進入越多,就意味著熱空氣排放更多,這是個死循環!”

特魯利同樣是個直性子,他感覺用發動機尾氣去增加下壓力,真不知道是哪個小天才想出來的。

本來輪胎就高溫,熱氣一吹直接溫度爆表。

如果說正常情況下全熱熔胎的工況溫度,就如同口香糖一樣黏在賽道上麵。

那麼高溫催化之下,輪胎表麵已經成為了粘鼠板。

哪怕賽車沒有爆缸,這種輪胎損耗也會扛不住正賽六十圈的賽程。

某種程度上,這輛tf110賽車就類似於後世的哈斯,胎耗非常誇張。

排位賽裡麵往往能跑出好成績,到了正賽立馬查無此人,長距離簡直就是一坨!

設計方向真的出問題了嗎?

得到特魯利的反饋,瞬間讓鮑伯·貝爾有些懷疑人生。

小車隊接盤原型車有利有弊,利的一點自然是節省了研發成本跟時間。

曆史上hrt車隊連風洞都沒有,純純一個組裝廠巴不得有現成的原型車接盤,不然他們造出來的隻會成為賽道上的“移動路障”。

可是有實力的車隊,往往不會想要接盤彆人的原型車。

弊端很明顯,那就是天才的設計思路,很難分享跟產生共鳴。

特彆是f1賽車這種氣動布局極度精密跟複雜的產物,哪怕鮑伯·貝爾能力不差,還主導研發出幾輛火星車,依然無法跟豐田設計師產生完美的思路共鳴。

相比較之下,羅斯·布朗接盤ra109就容易許多。

畢竟這輛車就是他主導設計與研發,壓根不存在任何學習成本,到手即用的那種。

見到鮑伯·貝爾已經處於蒙圈狀態,布裡亞托利果斷站了出來指令道。

“今天的測試就到此為止,貝爾你去找尋原因,不用著急。”

“北,你去跟工程師以及技師團隊,進行賽車的調校反饋。”

“an,不要圍著看了,動起來!”

布裡亞托利用著拍了拍巴掌鼓動眾人。

身為一支“新軍”車隊,絕對不能沉寂在失敗的氛圍裡麵,必須找點事情乾調動情緒。

“收到!”

果然當布裡亞托利安排出來,車組成員狀態進行了調整,每個人進入自己的工作崗位。

陳向北這時候來到澤野弘樹以及梁馳麵前,開口說道。

“普利司通輪胎偏軟不太耐磨,建議比常規胎壓高一些,減少輪胎跟路麵的接觸麵積,還能降低胎麵過熱。”

“前翼中等角度攻角,避免直道阻力過大,同時確保前輪抓地力。”

“賽車偏向於轉向不足,可以適當降低尾翼高度,我能駕馭轉向過度的車輛。”

“順時針賽道需要麵對連續右彎,前懸架偏硬設定以及外傾角增大到40°,補償右彎對左前胎的額外磨損。”

聽著陳向北喋喋不休進行賽車反饋,布裡亞托利臉上浮現出極其滿意的笑容。

隻有理解賽車,並且會馴服自己賽車,才能成為頂尖的職業車手,舒馬赫就是如此。

陳向北現在的模樣,讓他看到了當年舒馬赫調校的影子!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