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車運動屬於團隊協作的典範,特彆是進站換胎的那一幕場景,不出現失誤的情況下稱之為“動作美學”都不過分,確實讓人看的賞心悅目。
但f1賽車運動,同樣有著一個矛盾的點。
那便是wdc(車手總冠軍)的價值,實際上要遠遠大於w(車隊總冠軍)。
很多車迷可以隨口說出某一年,哪一位車手榮獲世界總冠軍。
可當車手總冠軍跟車隊總冠軍,並不是同一支車隊的時候,那一年的車隊總冠軍,就會被車手總冠軍的光芒給掩蓋,隨著時間流逝被大多數人給遺忘。
比如說24年車手總冠軍維斯塔潘,車隊總冠軍邁凱輪。
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個人成績,要高於團隊成績。
既然如此,無論是考慮到輿論熱度跟宣傳,還是帶來的實際利益。
車隊管理層跟車手個人,優先級肯定是拿車手總冠軍。
那麼這時候就將麵臨“分票”的難題。
f1現行積分製度之下,拿到分站冠軍會獲得25分,第二名就隻有18分,第三名就隻剩下15分了,第四名為12分。
按照分差計算,冠軍跟亞軍之間的分差最大,足足有著七分的差距,到後麵逐漸縮小為三分、兩分或者一分。
也就是說,拿到分站冠軍的價值,要遠遠高於其他排名。
如果車隊沒有造出遙遙領先的火星車,僅是稍強一些或者跟其他車隊的賽車伯仲之間。
同時車隊內部的兩位車手實力非常接近,你拿一個分站冠軍,我拿一個分站冠軍,導致沒能出現碾壓性的積分領先,車手總冠軍就很有可能花落彆家
同樣拿24年的邁凱輪車隊舉例,賽車經過中期升級之後非常強勁,曾一度追趕上維斯塔潘有機會創造曆史,卻最終功虧一簣。
當然,這裡麵有諾裡斯爭冠高壓之下,自己心態崩了把握不住的因素。
然而加拿大站的換胎決策遲緩,英國銀石賽道的策略爭議,以及匈牙利站讓車指令引發的車隊內訌,再加上兩位車手互相不服明爭暗鬥。
種種問題跟短板,都暴露出了邁凱輪沒有做好爭冠準備。
特彆是匈牙利站為了維護隊內團結,車隊無線電指令迫使諾裡斯交還位置,成全皮亞斯特裡的首冠。
站在大眾角度的角度上麵,本來就是皮亞斯特裡領先,車隊先召喚諾裡斯進站換胎,通過undercut超越了自己的隊友,那麼交還位置毫無問題。
這就是體育精神的公平!
可也就是從這一刻起,邁凱輪徹底喪失了爭奪車手總冠軍的機會。
站在花布這種強勢領隊的視角,他不在乎什麼體育競技的絕對公平,隻看重最終的勝利。
一支想要爭冠的車隊,還在內耗誰先進站得利,誰後進站吃虧。
甚至於讓爭冠車手去交換位置,簡直就是搞笑。
無論是法拉利王朝,還是雷諾王朝,甚至於紅牛王朝,都確立了明確一二號車手關係,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內耗的情況發生。
布裡亞托利加盟hrt,他不是為了打造一支平庸的車隊,而是要去爭冠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至於這個冠軍車手是陳向北,還是特魯利,這不重要。
反正他不想看到車隊資源內耗,甚至於兩位車手為了排名發生激烈的內鬥,互不相讓乃至於搞出什麼“同歸於儘”的戲碼雙車退賽。
這種隊內撞車在f1曆史上屢見不鮮,基本上到後來隊友都會成為最大的對手。
為了避免這種隱患,還不如讓他們提前競爭!
奧德托同樣在f1任職數十年,他不認同布裡亞托利的為人風格,卻能理解他的意圖跟理念。
對此沒有再說任何話語,退了一步選擇默認。
賽道上的陳向北不知道維修站內的爭執,更不知道花布唆使特魯利去競爭一號車手席位。
陳向北這個時候一邊儘可能提升自己的速度,另外一邊從方向盤上的液晶儀表,時刻注意著tf110的胎溫變化,他已經注意到後輪溫度的異常偏高。
“奧德托,我第二個計時段速度怎麼樣?”
隨著賽車通過t10彎,陳向北按下通話鍵詢問了一句。
“刷綠,注意後方橫風導致的不穩定。”
相比較夏季萬裡無雲的加泰賽道,冬季的氣象條件變得更加複雜。
同時車上加裝的空速管,能精準捕捉到賽車周邊氣流的變化,這是之前試車得不到的數據。
【刷綠?】
刷綠表示s2計時段的速度,要比自己暖胎圈快,卻比不上賽道的最快圈。
更意味著陳向北在這個計時段,要慢於羅斯伯格。
“奧德托,後輪胎溫偏高你們檢測到了嗎?”
“嗯,車隊工程師正在尋找原因,初步推測是廢氣收集器的因素。”
回答完陳向北的問題之後,緊接著奧德托又補充道。
“北,適應賽車,就意味著你需要抓住窗口期。”
適應賽車這種東西,很多時候就跟“車感”一樣,普通人看來就是玄學概念。
到底做到怎樣的程度,才能算適應賽車?
但對於職業車手,特彆是f1這種級彆的頂尖車手而言。
適應賽車有著非常明確標準,那就是抓住車輛的窗口期。
f1賽車之所以難開,就在於它極其“嬌貴”。
這個嬌貴不僅僅指耐用性、穩定性等機械性能,還指它操控過程中的嬌貴。
就拿最簡單的刹車來舉例,刹車踩輕一點刹不住,踩重一點輪胎又鎖死。
刹車踏板踩到底的施壓重力為100公斤的話,f1車手要做到在3號彎踩出567公斤的力度,5號彎踩出729公斤的力度。
沒錯,就是這麼離譜,精準到這種程度才能保證剛好快速刹到想要的速度,刹車盤又不會把輪轂給鎖死。
如果單單僅是控製難度變態的話,還達不到嬌貴的程度。
f1賽車特殊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刹車盤,搭配碳陶卡鉗這套組合,溫度低了沒有刹車力度,溫度高了會瞬間磨損,同樣降低刹車力度。
車手需要極其精準的掌控這個平衡點,保證刹車盤能充分散熱,又不至於涼的太厲害。
然後再算上輪胎的最佳工況溫度,確保不能過熱跟過冷。
種種苛刻條件組合在一起的最完美時期,就叫做賽車窗口期。
往往排位賽的時候,車手會在這個窗口期玩命推極限!
如何掌控這個窗口期,就得看車手去利用賽道進氣口散熱。
後世周冠羽跟博塔斯在索伯車隊時期,經常能從車隊指令裡麵聽到“鬆油滑行”。
一方麵是賽車速度不夠,搭載的燃油偏少,需要用這種方式去通過賽後稱重。
另外一方麵,則在於車輛某些設計缺陷,必須用滑行的方式來給刹車或者輪胎降溫。
不能再大開大合,一腳油門,一腳刹車的全速推進。
奧德托說出這段話,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告訴陳向北。
現在已經不再是f3時期,f1比賽總賽程往往在六十圈左右。
長距離行駛,更需要車手自行判斷什麼時候推進,什麼時候保胎,抓住賽車最佳工況溫度的窗口期。
這個窗口期並不是一成不變,每輛賽車跟每條賽道都不同。
這就是車手適應賽車的本質,遠不止什麼轉向過度或者轉向不足那麼簡單。
為什麼世界上最多也就二十四位正式f1車手,扣除付費跟各種戶口本車手,真正能憑實力坐穩席位的也就十幾個。
原因就在這裡,想要掌控f1賽車,真的太難太難了,超乎大多數人對於車輛的認知!
“明白。”
陳向北道理都懂,簡單回應了一句,就把大拇指從通話鍵上麵挪開。
這個時候他不止要關注自己操控,還得時刻注意著溫度、轉向、抓地力的細微變化,抓住這輛賽車性能釋放的巔峰窗口期。
站在世界巔峰的f1車手,從來不是浪得虛名!
賽車呼嘯飛馳,維修通道的房工程師們,同樣在時刻關注著其他車隊的速度變化。
特彆是幾支有競爭力的車隊,諸如法拉利這種老牌豪門,以及紅牛這種新晉挑戰者,更好奇今年f1擴編的新軍隊伍實力如何。
特彆是紅牛領隊霍納,更是目光死死鎖定監控屏幕。
如果單論領隊成績來看,霍納絕對稱得上領隊裡麵的級彆,甚至於可以競爭ta。
沒有進入f1領域之前,他就白手起家把一支叫做雅頓國際的車隊,帶到了f3000賽事的巔峰。
然後05年在馬爾科的引薦之下,麵見了紅牛老板馬爾希茨,正式擔任這支“新軍”隊伍的領隊。
並且時年31歲的霍納,還是f1史上最年輕的領隊!
年輕不是劣勢,霍納展現出他超凡的管理運營能力,同時還展現了非同尋常的挖牆腳能力。
當年就通過車手庫特哈德的關係,把邁凱輪傳奇設計師紐維給挖了過來!
從此紅牛開啟了變強之路,短短五年時間就一步步問鼎冠軍車隊,開啟了維特爾的紅牛王朝時代,霍納也因此成為了f1史上最年輕的冠軍領隊。
如果說布裡亞托利在看人上非常精準,挖掘舒馬赫跟阿隆索這兩位天才車手,造就了他的傳奇。
那麼霍納相比較之下更為全麵,堪稱六邊形戰士領隊。
硬要說有什麼短板,那就是沒有花布的鐵腕,壓不住內部鬥爭。
霍納屬於偏向於傳統派管理形象,基本上不怎麼整活,注重管理效率。
今年幾位新加入的f1車手數據,霍納基本上都有過詳細了解,他心中評判標準是霍肯博格排第一,陳向北第二,俄羅斯車手佩特洛夫末尾。
隻是現在陳向北的圈速成績,幾乎跟羅斯伯格不相上下,著實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到底是自己判斷出現失誤,還是說豐田遺產tf110原型車性能很強?
“紐維,你有沒有覺得tf110氣動套件跟設計思路,跟我們的新款賽車rb6非常相似?”
f1傳奇空動大師紐維,冬測沒有呆在車隊研發總部,同樣來到了加泰賽道收集數據。
去年紅牛賽車後半程發力,差點翻盤布朗g拿下車手總冠軍。
要不是羅斯·布朗當機立斷,直接把車隊股權賣給了戴勒姆集團,獲得了梅奔的資金跟技術全力支援,後期賽車升級穩住了局麵。
可能紅牛車隊就要提前一年,開啟自己的冠軍之路。
隻不過rb5中期升級的成功,讓紐維確定了設計思路跟研發方向。
今年的rb6,將是紅牛的第一台冠軍車!
正是抱著這樣的野心跟執念,紐維才會親自來到加泰賽道收集數據。
“不止非常相似,幾乎一模一樣。”
tf110賽車氣動套件做了些偽裝,隻不過這些“小動作”放在真正的空動大師眼中,簡直就跟掩耳盜鈴沒什麼區彆,他一眼就看穿了設計思路。
高鼻錐設計搭配雙層擴散器,前翼結構和端板極其複雜,特彆是引擎位置調整向前,好讓出氣口的氣流通過尾翼增加下壓力。
種種跡象表明,tf110跟rb6走了同一條技術路線。
“那你認為中國車手北的實力如何?”
“我不知道。”
紐維非常乾脆的回答,他是一名設計工程師,又不是比賽工程師。
車手實力如何,無法給出準備預估。
“維特爾,你覺得呢?”
霍納這時候轉頭,朝著身後正在準備上車的維特爾問了一句。
他跟舒馬赫搭檔,曾在roc國家杯接觸過陳向北,相對而言要熟悉一些。
“基本功非常紮實,至少下限差不到哪裡去。”
說實話,陳向北在鳥巢給維特爾留下很深印象。
不僅僅是他戰勝了舒馬赫,更多在於這位中國車手,無論是房車走線還是拉力賽車漂移,幾乎達到了世界頂級車手的標準。
方程式車手,並不是天然就會駕馭其他賽車,有這種實力更多依靠基本功跟車感。
至少在維特爾眼中,陳向北的四場“跳級”,不完全靠中國資本抬進來,說不定實力會讓外界驚歎。
“等下你推一圈,我要獲得對比數據。”
霍納最初沒想在冬測第一天就讓車手推進,更多是想要測試基礎性能以及穩定性。
現在陳向北的出現,以及tf110雷同的設計思路,讓他莫名產生了一種危機感。
rb6可能不是唯一的“火星車”。
“ok。”
維特爾點了點頭,語氣非常輕鬆。
他沒有看輕陳向北,不意味著有多麼重視陳向北。
舒馬赫終究是下山的神,他在roc國家杯八場全勝,對陣中國隊韓涵更是單圈領先三秒多,還是開著並不擅長的拉力賽車。
要是房車他有信心領先5秒,方程式賽車能領先8秒!
“水”隻是一個表象。
亦或者換種方式形容,之所以顯得“水”,在於同時期沒有對手能給維特爾壓力,讓奪冠過程失去了懸念。
這點放在漢密爾頓身上同理。
車確實占據著很重要的因素,可是同一輛“火星車”換個人開,真不一定能奪冠。
就如同紅牛賽車,世人皆以為車強,直到邁凱輪崛起,才明白原來是人強。
就在霍納跟紐維談話的時候,賽道上陳向北已經衝過了終點線。
各支車隊房監控屏幕上麵,幾乎實時出現了圈速。
1分20秒766!
“oh,中國新人速度這麼快,來到了榜首位置。”
“羅斯伯格慢了北02秒,梅奔車隊押錯寶了。”
“測試成績說明不了什麼,羅斯伯格說不定根本沒有推進。”
“那同為新人的維珍車手迪格拉西,慢了車手北兩秒多,再怎麼沒推都不至於慢這麼多吧?”
“果然能做到跳級不是沒有理由。”
由於很多車手還沒有上賽道測試,維修站的工程師跟技師們比較清閒,見到這個成績之後饒有興趣討論起來。
新秀進入f1總是很容易吸引注意力,更何況還是一位來自於中國的新人!
“布裡亞托利經理,我圈速是多少?”
“1分21秒766。”
“什麼?我這麼慢?”
聽到花布這個回答,陳向北感到十分詫異。
他好歹在加泰賽道進行過兩千多公裡的新秀試車,這裡是除了鈴鹿賽道之外,他實地駕駛最熟悉的f1賽道,還要超過英國總部基地旁邊的銀石賽道。
雖然駕駛的賽車不同,但是車手對自己速度很敏感。
陳向北特地注意過彎道速度跟直道維修,基本上全麵超越了ra108,怎麼可能還慢了一秒多?
“經理,確定圈速沒有出錯?”
“你是質疑我眼花嗎?”
“不是,我……”
陳向北剛想要解釋一句,布裡亞托利就粗暴打斷道:“北,彆表現的跟個菜鳥一樣,開的慢不要找客觀理由,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話都說到這份上,哪怕陳向北滿腔疑惑,再說下去確實就像是給自己找借口。
他隻能強忍住疑惑道:“下一圈我再試著h,看能不能更快。”
“很好,我等著你的表現。”
說罷,布裡亞托利切換了語音頻道,朝著特魯利下達指令道:“an,想不想知道北的圈速?”
“說。”
特魯利回答十分冰冷簡潔,他可不想跟花布廢話。
“1分20秒266。”
什麼?
聽到這個圈速,特魯利也是大感意外。
第一次試駕新款賽車的新秀,能跑出這種圈速?
要知道全年加泰賽道的杆位成績,也不過才1分19秒511。
雖然去年加泰賽道天氣狀況很差,再加上動力回收係統不成熟,杆位圈速相比較曆年慢了許多。
但也不是陳向北帶著“尾速鈀”推一圈,就能接近的成績。
“真有這麼快?”
特魯利同樣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感到不太可信。
“怎麼,你不會跑不過中國新人吧?”
布裡亞托利嘲諷的語氣,出現在了耳機裡麵。
到了這一刻,特魯利同樣知道多說無益,問下去隻會讓意大利老流氓抓住機會惡心人。
隻是hrt車隊房的非雷諾車組成員,全部都目瞪口呆的望著布裡亞托利,他測試前拱火就算了。
實際彙報圈速了,還能這麼玩假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