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的事,是中野喜次郎提起來,我不過是順口搭音,每回廣交會開館前,商務部和對外貿易中心的領導,都得給我們開會,強調外事紀律,不該說的,絕對不說,可咱們還得和東瀛做生意,人家提出來了,我總不能不搭理,隨便應付了幾句,盧局怎麼還當真了!”
李天明說著,心裡早就把盧源給罵成了爛茄子。
那嘴怎麼跟棉褲腰一樣,啥都往外漏。
要是和王作先說說也就算了。
杜樹平!
李天明一直到現在都沒摸清楚這位杜原則的路數。
杜樹平似笑非笑的看著李天明,直到他把話說完。
“你最得對,還是要維護好和外商的關係,不過……既然談了,總該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現在上麵要搞改革試點,選中了咱們海城,政策上要放寬,允許引進外資,很多同誌都說,你很有想法,今天這裡沒有外人,談談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怎麼看待?
和改開一樣,引進外資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也有弊。
外資進入國內,既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同樣也存在潛在風險。
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資金補充、技術提升、就業增長和產業升級等方麵,而潛在弊端則包括了市場壟斷風險、產業結構失衡,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對環境的破壞。
招商引資,的確能在短時間內,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推動經濟規模擴展。
但是,外資憑借著其技術和資本的優勢,必定會擠壓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威脅國家的產業結構安全。
最終導致部分領域過度依賴外資,核心技術受製於人,比如某些高精尖製造業。
同時,外資流向主要集中於高收益行業,可能加劇區域或行業間發展不平衡,此外,部分高汙染產業轉移,導致環境壓力,如上一世改開初期,被引入國內的資源密集型外資項目。
外國人來中國不是做慈善的,人家是為了賺錢,看中的是國內的資源,還有廉價勞動力。
像這些,李天明之前在和老人家的談話中,已經提到過了。
弊端是有,但如果因此就畏足不前,國家經濟還怎麼發展?
這個陣痛期是必須要承受的代價,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去完善相關製度,減少相應損失。
至少……
“杜主任,外資是談來的,不是求來的!”
上一世,很多地方的領導,為了完成上級交給的招商引資的任務,在麵對外商的時候,一味地妥協退讓,致使國家利益,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怎麼講?”
李天明思索片刻,杜樹平也沒有催促,耐心地等待著他高談闊論。
“杜主任,我能先問您一個問題嗎?”
李天明知道,他和老人家說得再多,起到的作用其實並不大。
畢竟,老人家要把握的是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政策製定得再好,再完善,等到下麵的人具體去實施的時候,往往會變了味道。
一些地方上的領導為了完成任務,為了自己的政績,很有可能會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
比如……
“如果同一個外商,同時看中了海城和石市,在與兩地談判的時候,待價而沽,誰開出的條件好,就將投資放在哪一個城市,但這需要您讓出……一部分利益,或者在政策上做出一些調整,您……會讓步嗎?”
杜樹平聞言,下意識的就想說不會,但是話到嘴邊,卻怎麼都說不出來了。
他心裡很清楚,一旦李天明說的那種情況發生,他應該……
“會吧!”
是個實在人。
如果杜樹平義正言辭地說“不會”,讓嚷嚷上幾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也就沒必要聊下去了。
“就算您不會,石市的領導也有可能會。”
杜樹平遲疑著點點頭,他很清楚,李天明所說的都是實情。
就像出口創彙一樣,未來招商引資也會成為中樞考察一個乾部的標準。
政績,沒有哪一個地方上的領導能忽視。
“你說這些,是想要提醒我?”
杜樹平也是個聰明人,從李天明的這些話裡,自然聽得出,他是什麼意思。
“杜主任,您心裡清楚,這些情況是肯定會發生的。”
杜樹平並不否認。
“這是中樞首長定下的,我們要做的是執行!”
李天明聞言,知道杜樹平是誤會他的意思了。
“杜主任,我不是反對引入外資,國家要發展,隻靠我們自己不行,最起碼,打開門以後,我們也能……看看外麵的世界!”
敞開大門,不僅僅是要引入外資,更為重要的是,外國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這些都將會對國家的發展大有裨益。
但是,廣迎八方客的時候,也要注意,當心那些蒼蠅也一道飛進來。
“把話說得明白些!”
“擺正我們的位置,認清我們的優勢,不是每一個來咱們海城投資的外商都是太上皇!”
呃?
杜樹平聽了,緊皺著眉頭:“我們的優勢?我們……”
看到杜樹平的反應,李天明就知道,他也犯了這年頭很多地方領導都會犯的一個毛病。
把自家看得太低。
這也是改開初期,在引入外資的時候,國家利益受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覺得國內一窮二白,沒有吸引外商的地方,人家願意投資,都是來幫著他們發展的。
結果……
“我們當然有優勢,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不然那些外國人為啥要來咱們國家投資,肯定是有利可圖,人家才願意來。”
對啊!
杜樹平之前已經和市委的重要領導開過幾次會了,大家反複討論,一直說的都是,外國的技術多麼先進,外商的資金能幫著海城發展工商業,還能提供就業崗位。
知青下鄉,最初還不就是因為城市裡沒有那麼多工作崗位來安置那麼多的初中、高中畢業生,不得不采取的一項措施。
現在聽了李天明的分析,杜樹平也明白過來了,招商引資並非是一方幫助另一方,而應該是……
互惠互利!
杜樹平這個時候也明白了,李天明繞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無非就是想告訴他,在與外商接觸的時候,千萬不能妄自菲薄。
一下子把自己擺在弱勢的一方,那還談個屁啊!
也幸虧有了李天明的提醒。
“你說得很對,我們確實要擺正位置,認清自家的優勢!”
隨後杜樹平又接著說道。
“我讓盧源同誌聯係了那位中野喜次郎先生,他對來海城投資很感興趣!”
上級領導下達了命令,海城自然要儘快拿出成績。
等著外商主動上門,不如主動出擊。
可現在看來,這一步好像是走錯了。
上趕著的不是買賣。
他們太主動了。
“過幾天,中野喜次郎就要來海城考察投資環境,他……點名想要去你們村看一看!”
這才是杜樹平今天見李天明的真正目的。
或許一開始,杜樹平還存了,適當的時候,讓李天明讓步,促成中野喜次郎的投資,為海城招商引資先拔頭籌。
可剛剛聽了李天明的一番話,杜樹平也改了主意,現在變成了,讓李天明提前做好準備,彆被小鬼子給占了便宜。
李天明聞言,笑道:“杜主任,要是談不攏……您可不能怪到我頭上啊!”
杜樹平不禁有些尷尬:“既然是合作,就要互惠互利,條件談不攏……也很正常,哪能怪得了你。”
行嘞,有這句話就行。
接著,杜樹平又叮囑了幾句,李天明告辭離開。
出了市委大院的門。
“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