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財帛動人心。
眼下大柳鎮的鄉親們的的確確在李天明的帶領下,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對李天明,人們提起來隻有敬佩和感激。
但是,未來隨著企業越做越大,財富積累越來越多,在最為現實的利益麵前,誰能保證每個人還會和現在一樣?
人性是最難捉摸的。
李天明不敢賭,也不會去賭,他要做的是將一切都控製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
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未來企業的控製權。
如今電風扇廠、電飯煲廠,還有罐頭廠,持股最多的人是李天明,當然他現在攥在手裡的股份,還有一半是天亮的。
除了他們兄弟兩個,李學農、李學工、李學慶等人的持股比例,也遠遠高於其他人。
隻要這些叔輩能始終堅定地支持他,李家台子的村民就不會動彆的心思,穩住了整個李家台子的股份,哪怕其他五個村聯合起來,也動搖不了李天明的地位。
將企業整合在一起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李天明要做的就是在企業內部推行股東大會製度,隻要李家台子的持股比例始終能保持在30到40,任何人都翻不了天。
李學慶不懂這些,他能做的就是跟著走!
李天明說咋辦,他就咋辦,剩下那些費腦子的事,還是讓李天明去操心吧!
事情定了下來,隨後連著十幾天,馬長山和其他幾個村的會計差不多泡在了村支部。
從早到晚,算盤打得劈啪作響。
一些村民聽到了風聲,也來和李天明打聽,他們的想法和李學慶一樣,把廠子合到一塊兒,以前電風扇廠的收益,隻有李家台子的社員分,往後還要分給其他村的人,會不會吃虧了。
李天明不厭其煩地解釋了一遍又一遍,總算把村裡人的情緒給安撫住了。
接下來大家夥最應該關心的就是……
自家往後能占多少?
“算明白了?”
馬長山滿臉疲態,這些日子可把他給折騰慘了,要理清這麼複雜的一本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清楚了!”
其他村的幾個會計已經回去了。
他們的賬相對來說要簡單得多,隻要算清楚企業整合以後,每個村應該占多少就行了。
具體到每個人,回去以後再掰扯。
馬長山說著,將他算好的賬遞給了李天明。
上麵是全村每一戶的持股比例,寫在第一行的正是李天明。
按照他當初往每個廠裡投的錢,換算下來,企業整合以後,他和天亮將聯合持有1273
“天明,沒差吧?”
李天明笑道:“沒差,長山叔,辛苦了!”
這些天,李天明在家也算了一筆賬,最終得出來的結果和本子上的數字差不多。
“你要說沒差就行了,我得回去補補覺,就不和你說了!”
這些天,馬長山就沒睡過一個整覺。
全村各家各戶的切身利益都在他的手底下,出一丁點兒錯,祖墳都能被村裡人給罵裂了。
“天明,這個數是不是得讓鄉親們都知道啊?”
李學慶也看到了他家的股份比例。
“不光要讓鄉親們知道,咱們既要做企業,就得走正規化的路子,每家每戶都得簽個證明,認下這個數,往後誰都不能找後賬!”
“對,落在紙麵上最好,簽字、按手印,往後誰也甭想不認賬!”
說乾就乾。
當天回到家,李天明便弄出來了一個股權認購協議。
這玩意兒,他上輩子也經常簽,裡麵的條條款款,還能記住一些。
隻是和國家現行的法律有沒有矛盾的地方,他就不清楚了。
“你看看咋樣?”
李天明把他寫好的協議遞給了宋曉雨。
“我哪懂這些,還是讓小琪看吧!”
那張紙又被遞到了靳小琪的麵前。
“我……”
靳小琪猶豫了片刻,還是接過去了,仔仔細細看了一遍,上麵的很多東西,她也不理解,不過……
看著倒是挺像那麼回事兒。
“我看不出毛病!”
“那就這麼定下了!”
全村300多戶人家,除去那些退股的,一共要抄寫310份。
李天明、宋曉雨,加上靳小琪,一連寫了兩天,才把310份協議寫好。
“全體社員注意了,全體社員注意了,聽到名字的,儘快到村支部來,聽到名字的……李學工、李學農、金利、李學中……”
全村人都知道要有大事發生,聽到廣播裡念到自己的名字,甭管手頭有多要緊的事,也全都趕緊撂下,第一時間趕到了村支部。
“三叔,四叔,以前各家各戶在廠裡的股份,都記在長山叔的本子上,往後咱們的企業要做大,不能再和以前那樣稀裡糊塗的,簽這個協議,就是為了證明各家在廠裡到底占了多大的份子。”
即便是親叔叔,李天明也耐心地解釋著。
“天明,說這個乾啥,在哪簽字?”
“你咋說,我們就咋辦!”
李學工和李學農痛痛快快地簽了字,拿著自家的那一份走了。
緊接著金利、李學中又被叫了進去。
“學工,手上拿的是啥啊?”
隨後陸續趕到村支部的人看到李學工和李學農一人手上拿著張紙,立刻圍了過來。
“這個叫股權認……認啥來著?”
李學農忙道:“認購協議,就是說,簽了這個,往後各家在廠裡的股份就定下來了,甭管誰來都搶不走,還可以子子孫孫地往下傳。”
李學工詫異地看著李學農。
剛剛李天明好像沒說這些啊?
“學農,你家占多少?”
“這能隨便說嗎?你家存了多少錢能告訴我?當初投了多少錢,現在就占多少股,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放心,誰都不吃虧!”
李學農說完,拉著李學工離開了。
第一批50戶簽完,緊接著李學慶又通知另外50戶。
一直忙活到天黑。
“可累死我了!”
一開始是李天明一個人負責解釋,後來,李學慶聽得差不多,也在一旁幫腔,一天下來,爺倆說得口乾舌燥的。
“叔,這是您家的!”
李學慶看都沒看,直接在上麵簽了字。
最後桌子上還剩下兩份,是李天明和天亮兩兄弟的。
“天明,要是你這當大哥的,可著咱們整個大柳鎮,也找不出第二個。”
李學慶看了那兩份協議,1273的股份,被李天明平均分成了兩份。
“這些家業都是天亮結婚前攢下的,兩兄弟分家,就應該一家一半。”
兄弟之間,想要把關係處好,首先就得把心擱在正當中,總想著往自家的碗裡多劃拉點兒,關係再好的兄弟也得翻臉。
李學慶沒再說什麼,對著李天明挑起了大拇哥。
“叔,我先回了!”
李天明起身,帶著那兩份協議回了家。
“哥!”
靳小琪也在,正幫著宋曉雨帶孩子呢。
“正好,把這個簽了!”
李天明說著,把寫著天亮名字的那份協議遞了過去。
連著抄了兩天,靳小琪自然知道這是什麼。
“我簽?”
靳小琪突然想到,天亮離家前曾和她說過,李天明將家產分成了兩份,就連廠裡的股份也是兄弟兩個一家一半。
“哥,這……這不行!”
靳小琪來村裡的時候,電風扇廠還在建,她是親眼看著那幾個廠如何發展起來了。
天亮當時還是個毛頭小子,家裡的一切都是李天明在操持。
李天明要分出一半,這等於是他們小兩口什麼都沒做,白得了一份家業。
家裡還藏著一個存折呢,現在又是股份……
“現在還說這個乾啥?這是你們的,天亮不在家,你替他簽也一樣!”
靳小琪這下可犯了難。
不簽?
李天明不答應。
簽?
天亮回來了,又不知道該怎麼交代。
“你哥讓你簽,你就簽!”
宋曉雨說著,把筆塞到了靳小琪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