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阻力(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葉傾懷睡得很晚。

所幸明日休沐,可以晚些起。

“陛下,奴婢說句不該說的話,您近來每日隻睡兩三個時辰,這樣長久下去,身體會吃不消的。”寬衣的時候芳華姑姑道。

葉傾懷眸色暗了暗,道:“如今朝中多事,等戰事平穩些,朕定每日早早休息。”

“先前您也是這麼說。說等春闈落定就好好休息……”芳華姑姑絮叨了起來。

她知道她說這些葉傾懷隻是敷衍了事,不會當回事。但她若是不說,便覺得這種擔憂像一塊巨石一般壓在她的心頭,若是說出來,便能輕鬆些。

“姑姑,今晚陪著朕睡好不好?”葉傾懷突然道。

芳華姑姑怔了一下,她已很久沒有聽到葉傾懷用這樣有些撒嬌的語氣和她說話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葉傾懷小的時候。

她在葉傾懷看不到的身後輕輕笑了笑,道:“好。但陛下現在是皇帝了,睡的是龍床,奴婢不能像小時候一樣睡在您身旁了。奴婢就候在床邊陪您。”

“不要。”葉傾懷立刻拒絕了,但她也明白芳華姑姑的顧慮,於是忖道,“這樣吧,姑姑咱們把那邊空著的架子挪過來,你去拿一床鋪蓋過來,睡在朕床邊。”

寢宮的邊上擺著幾個雙層的木架子,是冬天用來放備用的炭盆的,正好和床鋪差不多高,又有層板又結實,葉傾懷不由分說,便過去挪動起來。

“陛下,您中衣還沒係好……”芳華姑姑一邊嘟囔著,一邊連忙跟過去搭手幫忙。

時至四更,景壽宮的寢殿裡終於熄了燈。

芳華姑姑拗不過葉傾懷,也在那張臨時搭好的床上躺下歇息了。

寢殿裡靜了半刻鐘的時間,黑暗中龍床上傳來了翻身的聲音。

“陛下睡不著嗎?”芳華姑姑問道。

葉傾懷默了默,輕輕“嗯”了一聲。

“姑姑,朕想陸先生了。”葉傾懷像是無聲地歎了口氣,繼續道,“從前他在京中,朕有困惑,便能找他求教。如今有什麼事情,朕都不知道該找誰商量。”

“陛下不是和陸先生一直在通信嗎?”

葉傾懷搖了搖頭,又想到芳華姑姑並看不到,於是道:“那不一樣。有些事情,還是要當麵商談。”

第(1/3)頁

第(2/3)頁

芳華姑姑不知道該怎麼勸慰她,於是道:“陛下若有什麼心事,也可以和奴婢說。”

葉傾懷默了默,道:“朝堂裡的事情,朕和姑姑說,除了讓姑姑跟著擔心沒有任何益處。朕不想把你們也卷進來。”

她口中的“你們”,是指芳華姑姑和周守一。

在她心裡,他們始終是她的家人。

“陛下,朝中有那麼多大臣,陸先生不在,陛下可以和彆人商談啊。”

這正是葉傾懷頭疼的地方。

“唉,那些大臣們……能不成為朕的阻力就不錯了。”

葉傾懷突然想起顧世海曾在承天門外問過她:“為何要造朝廷的反?”

她那時隻覺得他問得可笑,如今才漸漸明白。

朝廷自有自己的一套運行機製,朝中的每個人在這套機製裡都有自己的位置。她這個皇帝隻是這套機製的外人,卻企圖打破這套機製,所以顧世海說她是在“造朝廷的反”。

葉傾懷突然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她早就該想到的人。

林聿修。

她竟然把他給忘了。

他不僅是這套機製之外的人,連殿試策論寫的都是如何改變這套機製。而且他是王立鬆的學生,陸宴塵的師弟,找他商議再合適不過。

“姑姑,朕想到合適的人了!”

說完,葉傾懷很快便入了睡。

——

次日休沐,林聿修卻一早便被傳召入了宮。

“林卿,朕決定加快腳步,年後便在京中設立都察院,直屬於朕,行監察之責,京中禦史台取締,州府往下逐步推行,年內落實到位。”葉傾懷開門見山地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此事葉傾懷與林聿修之前商量過幾次。

第(2/3)頁

第(3/3)頁

在林聿修變法的計劃中,這是第一步。讓禦史台從整個官僚體係中獨立出去,才能避免“下級監管上級”、“自己監管自己”的情況出現。這一步落實之後,才能推行其他的政策和新法。

林聿修怔了一下,答道:“陛下,臣以為此事欠妥。”

葉傾懷蹙了蹙眉,她沒想到林聿修會這麼乾脆果斷的拒絕。

“欠在何處?”

“在人。”

葉傾懷忖道:“都察院成立後,你便調過去管事,缺什麼人儘管找朕要。”

“可是臣不知道該向陛下要誰。”

葉傾懷有些不快:“你之前不是給過朕一份名單,說上麵的人都是可用的嗎?這些人不能調去都察院嗎?”

先前兵部和刑部換人之際,林聿修曾給過葉傾懷一份名單,是他認為“朝中可用之人”,葉傾懷比較熟悉的隻有禦史大夫李文清和京兆府尹蔣乾成的名字在列,其他大多是今年科考新進官員或者朝局中的邊緣人物,並不在要職。

“陛下,臣以為現在的他們還不足以擔此重任。”

林聿修的態度可稱決絕。

葉傾懷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你林聿修雖是金科狀元,但我朝中臣子哪位不是飽學之士?難道還挑不住賢能之士供你驅策麼?若真是挑不出你滿意的人,我大景還有文人學子萬千在野,待都察院成立後,需要什麼樣的人你再去招攬便是。”

皇帝的不快已經快到臨界了。

林聿修卻半步也不肯讓,他神色嚴肅得有些冷峻,看著葉傾懷道:“陛下,曆朝曆代變法不在少數,但最終行之有效的卻屈指可數。為什麼?就拿我朝最近的一次變法興瑞變法來說。興瑞帝取消永業田,統計隱戶人口,其本意是想提高大戶的賦稅,減小貧農的壓力,這樣一方麵充實國庫,一方麵富足百姓。可是戶部反饋永業田在冊數量與實際不符,需要重新統計。這一統計完,報上朝廷來的隻有一百二十萬畝。全國一百二十萬畝永業田,比聖祖年間還要少。興瑞帝一怒之下,將此次統報的數字作了廢。”

d qq

qq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