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天將軍 > 第三十五章 斬將

第三十五章 斬將(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此時,李瑄看到突厥騎兵黑夜中矗立的狼頭纛。

而月輝之下,穿著鐵甲的突厥達乾,十分顯眼。

“敵翼已潰,諸將士奮擊之,一舉克之。”

雖然戰馬的衝擊力已經降下去,但李瑄大喝一聲,帶著羅興策馬馳入更密集的突厥騎兵之中,直襲突厥達乾。

槍出如龍,甲胄染血。

突厥達乾見李瑄突襲時,將一個個攔路的騎兵挑下馬,無人能擋,心下驚道:“豐安軍何時有這種猛將?”

雖然心驚,但突厥達乾是咄陸部第一勇士,自恃武力絕眾。

他知道必須將李瑄殺死,才能穩住陣形,遂帶著親衛,奮馬迎擊李瑄。

眨眼之間,雙方就到蓄力範圍。

突厥達乾的兩名親衛先前,試圖在達乾麵前表現自己,率先越騎,正麵突刺。

“鐺!”

李瑄單手持槍,擋住一矛,回身就刺,將一名親衛殺死。

另一矛在李瑄躲避的時候,夾在腋下。

他一扭身,那親衛被巨力甩下馬。

還不待起身,就被羅興一槍刺死。

而李瑄將再次獲得的長矛投擲出去,突厥達乾又一名親衛被擊飛。

此時,見李瑄的勇猛,突厥達乾心生畏懼。

但此時調馬一定來不及,他隻能咬牙強上,殊死一搏。

雙方近。

突厥達乾瞋目橫矛,主動出擊。

“鐺!”

李瑄挺槍直迎。

槍矛撞在一起的時候,李瑄猛然挑槍。

“咻……”

巨大的力量,使突厥達乾無法控製手中長矛,竟脫手而出。

“鐺……”

“噗嗤!”

失去兵器,在雙馬交錯的一瞬,李瑄斜刺突厥達乾盔甲薄弱處的脖頸。

護頸的鐵片七零八落,槍刃貫穿突厥達乾的咽喉。

他眼睛瞪大,一副不敢置信。在部落中無人能敵,今卻被一合擊殺。

當李瑄收回長槍,突厥達乾直挺挺從馬上摔落。

剩下的親衛喪膽,轉馬而逃。

李瑄持槍追擊,一槍貫穿一名突厥騎兵的背後,將他在槍尖上高高挑起,甩到突厥騎兵人多的地方,震懾他們。

“啊……達乾死了……達乾死了……”

許多突厥騎兵親眼目睹達乾被李瑄一槍挑死,他們一個個膽戰心驚,用突厥語大喊大叫。

突厥騎兵左翼被李瑄衝得七零八落,本就有大亂。

現突厥達乾死,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潰敗。

那些幸存的突厥騎兵,紛紛調馬北逃。

這也間接使還能抵抗的突厥騎兵右翼散亂。

當李瑄率領騎兵突到這邊的時候,近千的突厥騎兵,正式崩潰,做鳥獸散。

“阿史那將軍,你去營救被掠走的大唐子民,我繼續追擊。你務必以最快的速度突襲過去。”

李瑄見到阿史那扶汶後,向他吩咐一聲。

突厥還有上百騎在前方。

李瑄讓阿史那扶汶不惜馬力,是害怕突厥騎兵狗急跳牆。

“遵命!”

阿史那扶汶領命後,立刻收攏兩隊騎兵,快馬向前方馳。

此時阿史那扶汶對李瑄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率三百騎兵衝擊右翼,還在鏖戰的時候。李瑄就率二百騎將左翼衝散。

他會說突厥語,能聽到“達乾已死”的呼聲。

……

雙方的馬匹,都損耗大量體力,沒全力奔跑多久,就慢了下來。

李瑄一路殺死十幾個突厥騎兵後,看不到突厥騎兵的蹤影,下令士兵們控製馬速,進入慢步狀態。

此時他料定突厥騎兵會拚命狂奔,馬匹遲早堅持不住。

突厥現在分散在原野,他們識路,會向一個方向彙聚。

他以慢步,讓馬匹恢複體力,再快慢步結合追擊,一定能將大部分敵人留下。

整整一夜,唐軍都在追擊過程中。

掉隊的突厥騎兵,很少能逃過斬殺。

拂曉,天微微亮,李瑄在賀蘭山西,遇到人困馬乏的突厥騎兵。

“唐軍追來了!”

突厥騎兵翻身上馬,鞭子抽打,讓不堪重負的馬匹加速。

李瑄趁機下令疾馳追擊。

此時,騎射已經能發揮作用。

而許多突厥騎兵為了逃命,丟棄弓箭、兵器,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嘣!”

李瑄躍馬在前,張弓搭箭,所中必倒,囊中三十箭,皆被射完。

每一次弓弦的聲音,都讓逃跑的突厥騎兵身體一顫,生怕自己成為李瑄的箭下亡魂。

但突厥騎兵沒有投降,因為即將到達咄陸部的勢力範圍。

有生還的希望。

反之,一旦投降,將淪為唐人的奴隸。

“停!”

追射一個時辰,又有三百名突厥騎兵落馬後,李瑄伸手,示意唐軍不再追擊。

一夜的追殺,使一千突厥騎兵,隻有不到五十人逃跑。

這裡是賀蘭山,再追就會到突厥的地界。

自己一方也十分勞累,全靠大勝之勢的意誌支撐。

接下來,就是收獲戰利品的階段。

射出的箭,沒有損壞,則收回至箭囊。

突厥的戰馬,被士兵們收攏起來。

可惜有些戰馬無法承受高強度戰鬥,已經報廢。

突厥士兵的弓矛,堆在閒置的馬上。

士兵們以聝計功。

聝,就是左耳。

這種血腥的方式,是記錄軍功最直接的辦法。

在激烈的戰鬥中,無法做到這一點時,會在戰後統計敵軍屍體數量。

再結合士兵彙報的斬敵數,判斷軍功。

冒領軍功,是軍中非常嚴重的罪責。如用平民百姓、自己戰友的屍體冒功,必定會被斬首示眾。

當然,也有許多戰鬥,無法確定殺敵數,隻能估算。或者把戰功算在集體上。

戰死的唐軍,放在馬背上帶回軍城。

這讓李瑄很是傷感,但兩世從軍,他有心理準備。

以後會有更多的戰友,離他而去。

邊塞戰死的士兵,除非是將領,不然是不可能“落葉歸根”。

按照唐製,死亡的士兵,就地祭葬。

然後會造冊報送,通知鄉裡,以士兵的功勳,給予家屬不同優恤。

又休整一番,攜勝而歸。

回時沒有那麼著急,馬匹常步走回去。

到次日下午,李瑄才回到豐安漢長城殘垣內牧場附近。

阿史那扶汶在救下被擄走的百姓後,趕著牛羊先一步回來。

在豐安騎兵出擊前,盧瑜按例快馬加急,通知朔方節度使王忠嗣。

王忠嗣立刻令皋蘭州派出一千騎兵渡過黃河馳援。

皋蘭州距離豐安最近,隻有一百餘裡。

“將軍可算歸來!”

探馬得知李瑄率領騎兵回來後,阿史那扶汶單騎走馬十裡迎接。

“來犯敵人,幾乎儘滅。我大唐死難的百姓和戰死的兄弟,可以安息了。”

李瑄見到阿史那扶汶的麵後,幽幽說道。

“將軍神勇蓋世,古今未有啊!此戰您是首功!”

直到現在,阿史那扶汶還在為李瑄的神勇感歎。

“是與諸位一起的功勞,回城以後,論功行賞。”

李瑄向阿史那扶汶說著,看向所有士兵。

士兵們聽後,都很開心。心甘情願與李瑄這樣的將領一起戰鬥。

“啟稟將軍,皋蘭州的騎兵來支援我豐安軍。在得知我軍擊破敵人,卻不肯走……”

寒暄過後,阿史那扶汶一臉難色地向李瑄稟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