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天將軍 > 第十八章 一石強弓

第十八章 一石強弓(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李瑄起身來到亭內,筆直而立。

他的餘光注意到香案前站著一名身高六尺的黃衣宦官。

此人麵白無須,沉著偉岸,想來就是大宦官高力士了。

“七郎贈送王維的詩我看過,寫得頗具氣象。梅、竹、荷、柳具備韻味的同時,以物明誌。少年詩人,獨屬一流。”

李隆基對李瑄大加讚譽。

最近李適之乾得一些事,太合李隆基心意,又看到李適之兒子的才華,讓李隆基心生喜愛。

“臣這些不成熟的詩名,能入聖人的法眼,三生有幸。臣從小拜讀過聖人您的詩詞,與您比起來,我相差甚遠。”

李瑄謙遜的同時,對李隆基恭維道。

他是宗室子弟,可以在皇帝麵前自稱“臣”。

“噗嗤……”

楊玉環展顏一笑,在李隆基身邊輕聲道:“三郎,左相家的郎君好會言語……”

李隆基的詩雖然還算可以,但盛唐的大詩人太多,風頭儘占。

“七郎讀過我的詩,覺得如何?”

李隆基麵色突然一嚴,向李瑄提問。

而高力士則凝眉看著李瑄,他知道李隆基不喜歡說大話的人。

如果李瑄沒有說出讓李隆基滿意的答複,必然會自食其果。

“聖人在贈送司馬承禎的詩中有寫到‘寶照含天地,神劍合陰陽’,氣動山河,是臣最愛;在對雪中有詩‘北風吹同雲,同雲飛白雪’讓臣心生向往;在端午詩中‘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對大臣們的諄諄教誨,臣亦謹記;還有您為名曲《好時光》填詞,‘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溫婉細膩,意味深長,讓臣受益匪淺,以後一定會效仿聖人,為教坊名曲填詞。”

李瑄自然不是腦子一熱,胡編亂造,他有備而來。

如果這句話答不上來,李隆基估計會立刻讓他滾蛋。

李瑄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時間就學習李隆基的詩詞。

詩人與自身地位無關,詩歌價值在於思想性與藝術性。

但李隆基是皇帝,至高無上。

大唐的文人,但凡有點政治智慧,都會熟讀李隆基的詩詞。

“哈哈……七郎有心。但我有自知之明,和王維、李白這些大詩人比起來,還遠遠不如。”

李隆基見李瑄一口氣說出這麼多他寫得詩詞,對李瑄更加喜愛。

他也頗為自負,比不上王維李白王昌齡這些大詩人,自認為麵對其他詩人,更勝一籌。

這時,楊玉環在李隆基耳邊輕聲說一句。李隆基微微點頭後,轉而問李瑄:“玉環最愛牡丹,現牡丹正盛,七郎可否以牡丹為題,賦詩一首。”

“回聖人,方才舍妹在參加鬥花會時,臣剛寫一首以牡丹為題的詩。”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意識到這是他的一次機會,如果讓楊玉環開心,以後他在外麵,就安全一分。

天寶年間,李隆基最親近的兩個人。

一個是高力士,一個是楊玉環。

他們可以左右李隆基的意誌。

李林甫都不敢不敬。

一個官吏,特彆是將領,在遠離長安的時候,千萬不能忤逆皇帝。

有口說不出,一夕之間,家破人亡。

“七郎詩中儘是竹梅之高雅,牡丹之作,絕不尋常,我且聽之。”

李隆基勾起興趣,讓李瑄將詩吟出來。

李瑄挺直胸膛,緩緩吟出剛問世不久的《賞牡丹》。

在李瑄吟誦的時候,一旁的宦官將其記錄下來。

“好一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雍容大氣的牡丹,與國勢交相輝映。寓意我大唐盛世繁榮。曆代詠牡丹者多矣,皆不及七郎。”

“力士,在曲江牡丹園立一奇石,請大手筆書之,名匠雕刻其上,供天下百姓欣賞。”

李隆基驚為天人,撫掌大讚後,立刻對高力士吩咐。

“遵命。”

高力士微微躬身。

頗有才華的高力士此時也對李瑄充滿欣賞。

李適之是他推薦給李隆基,用以掣肘權勢日重的李林甫。

是以對李適之的兒子,他愛屋及烏。

“三郎,左相家的小郎君將來一定是王維、李白這樣的大詩人。”

楊玉環回味一遍,眼神愈發明亮,不禁多看李瑄幾眼。

“聖人,娘子,臣素聞洛陽的牡丹更漂亮。之前在想一首形容牡丹的詩,然未完全。今幸得聖人召見,豁然開朗。臣再寫一首《牡丹》,贈予聖人與娘子。”

李瑄準備將一首取悅楊玉環的牡丹詩寫出來。

“三郎,妾身從小在洛陽長大,那裡的牡丹確實獨特,家家戶戶都有栽種,五顏六色,花開滿城。”

聽李瑄要寫一首牡丹詩,楊玉環眸光一動,滿懷期待。

“七郎竟還有牡丹之作,速上筆墨紙硯。”

李隆基話落,高力士立刻擺手,周圍宦官趨步將筆墨紙硯呈上。

李瑄向李隆基和楊玉環再次一禮後,來到亭內石桌前,緩緩寫下後世膾炙人口的《牡丹》。

在李瑄動筆的時候,楊玉環拉著李隆基起身,來看李瑄落字。

李隆基寵愛楊玉環,百依百順,更何況他本就喜歡文雅。

隻是李瑄的字,不儘如人意。像一個武將為他上書一樣。

他這才想起,召李瑄入宮,就是來驗證騎射、武藝、謀略。

現豐安軍缺副使,李林甫推薦李瑄為豐安軍副使。

豐安軍鎮守河套,北望草原,是邊塞重鎮,指揮八千將士。一軍副使尤為重要。

將來豐安軍必是出擊突厥的主力。

想到這一點,李隆基就不再糾結李瑄的字寫得一般。

這也襯托出李瑄的天才之氣。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李瑄每寫一句,楊玉環就輕聲細語地念出。

當李瑄寫完以後,楊玉環嬌聲道:“三郎,這是洛陽的牡丹花。”

她從十歲開始,被叔父楊玄璬收養,生活在東都。所以洛陽的風土人情對她影響很大。

在長安作出這樣的詩,有將楊玉環比做神女洛神的意味。

聰慧的楊玉環自然理解其中的含義,於是回眸一笑,美得不可方物。

“七郎如曹子建一樣,才高八鬥,儘得風流。我大唐宗室,終於能出現一代文宗啊!”

李隆基見楊玉環很開心,自己歡快地笑了。

隻是李瑄明顯能看到,李隆基眼角的皺紋。

“臣才疏學淺,就像我的字一樣,還要勤加練習。”李瑄虛懷若穀地說道。

“七郎,今召你來,除了見識你才華外。還聽說你善騎善射,富有勇力,街巷打鬥數十人,不及你一合之敵?”

李隆基微微點頭後,話鋒一轉。

“聖人恕罪。那是臣懵懂無知,年少輕狂。今後再也不敢那樣做了。”

李瑄不知道李隆基為什麼這麼問,但立刻行一禮,誠惶誠恐地說道。

“哈哈……玉環,你看七郎。”李隆基看李瑄擔驚受怕的模樣,仰頭大笑一聲:“我曾經也年輕過,怎麼可能因為這點事情治你罪呢?昔日淩煙閣功臣段誌玄,為人無賴,屢犯法紀。但自十四歲從軍起,勇猛而果毅,為大唐開國,立下汗馬功勞。況且段誌玄沒有七郎的才華啊!”

李隆基又輕撫李瑄的後背,表示愛護:“去展現一下伱的騎射和武力,待我問策於你,如果七郎有這樣的才能,我許你為一軍副使。”

李瑄聽後,不敢置信。

在唐代“使職差譴”的製度下,一軍副使,既一支軍隊的副將。

李隆基親問,一定不是小軍,很可能是邊塞重鎮。

李瑄心中很是疑惑,聽李隆基的口氣,好像召他來,不是叫他寫詩,而是考驗他武勇。

在亭前十丈外的馬場上,一名羽林郎牽著一匹紅色寶馬。

又一名羽林郎,持一柄強弓呈前。

一切如早就準備好一樣。

“請聖人為臣換取一石騎弓。”

李瑄下台看到羽林郎手中的強弓後,向亭內李隆基拱手。

“武舉步弓才為一石,騎弓為七鬥,七郎確定如此嗎?”李隆基又問李瑄一次。

“臣在家所練之弓,就為一石。”李瑄確定。

射箭需要手臂和背部肌肉的力氣。李瑄力大無窮,彆說一石,兩石弓也可以輕易拉開。

但沒有那必要。

兩石弓,必然不可能是騎弓,而且一定不實用。

一石弓,加上特製的箭鏃,就可以輕易射穿鐵甲。

在馬上用一石弓,也可以節省力氣,射箭時更快速。

就如李隆基所說,武舉的弓為七鬥,這已經是善射者的標準。

更強大的弓,需要更好的材料。皇宮一定有儲存。

“力士,去朕的儲物庫,將名匠製造的好弓取一柄。”

李隆基收藏有強弓,他吩咐高力士去取。

“遵命。”

不一會兒,高力士便攜帶一柄漆以紅色的雕弓。

“去吧,這是天子之弓,彆讓聖人失望。”

高力士將雕弓交到李瑄的手中,並提醒一句。

此弓選用頂級柘木、精品牛筋製造,弓臂比普通騎弓,要大一圈。其堅韌度和弓弦的強度,非猛將不能用。

“高翁請放心。”

李瑄接過弓箭,向高力士一禮。

然後攜帶箭囊,來到羽林郎牽著的馬匹旁,翻身上馬。

“噅……”

由於上馬動靜過大,戰馬嘶吼一聲,前蹄高揚。

李瑄將箭囊掛在馬側,左手持弓,右手拉韁繩,然後用力一夾馬腹,駿馬立馬落蹄服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