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
沈今宛猛地從浴桶裡坐起,驚訝道:“觀硯堂的生意都做到宮裡了?”
她從前隻知道觀硯堂是京城裡最好的筆墨鋪子,不少人都慕名前來,未曾想竟連宮中筆墨都由觀硯堂供給,心中不免咯噔一聲。
上一世動用這間鋪子還是為了給齊王補上軍馬的虧空,那時沈今宛才知道母親給她留下了一筆龐大的錢財,隻是後來這些進賬都沒用到好道上,就連鋪子最後也落到了齊王手裡。
“不止觀岩堂,還有新城衣坊,赤色胭脂鋪,都與皇室有往來,光是宮裡的流水就”
阿青細細數著這些年的流水與進賬,而沈今宛隻聽見銀子銀子
她慢慢滑落進浴桶裡,上輩子光知道伸手要錢了,整日處理李瑾的事宜還不夠,哪兒來的功夫關心自己家的生意。
後來更是懶得打理直接一股腦送給了齊王,難怪那段時間齊王對她格外好,家裡擺了這麼大一尊財神,換誰誰不樂意啊。
沈今宛輕輕地撥著溫水,忍不住輕笑出聲,水珠順著額發滑進木桶裡,蕩起一片波紋。
她突然的笑,把阿青嚇得愣住了,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忙解釋道:“你看我竟忘了姑娘不愛聽這些。”
忽然,浴桶裡伸出一隻濕漉漉的手指,抵住了阿青的嘴唇。
沈今宛從霧氣裡探出頭,笑意滿容地搖搖頭:“不,我愛聽。一會把所有鋪子的情況都與我說說!越詳細越好!”
阿青不知所以地點點頭,繼續與她講下去。
直到她皮都泡得浮腫,才依依不舍地從浴桶裡出來,阿青還在滔滔不絕地敘說。在她披上衣裳的那一瞬間,頓時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下來,連覺也睡得安穩了些。
第二日天未亮,沈今宛就早早地出門。
她要親自去一趟觀硯堂。
“劉掌櫃是多年的老人了。”阿青細細交代著:“隻是為人不算圓滑,若有地方說錯話,得罪姑娘了,姑娘也莫要同他計較。”
做掌櫃的還能不夠圓滑?沈今宛撚著一塊糕點,在嘴裡抿開,從古至今,哪個掌櫃不是圓滑得像狐狸似的,怎的她家鋪子特殊些。
到觀硯堂門前,天才蒙蒙亮。
街上其餘鋪子還緊閉大門的同時,這間筆墨鋪子已經燭火通明。
前廳琳琅滿目的貨架上擺滿了已製成的毛筆硯台墨水與紙張,褐色櫃台後麵傳出撥弄算盤的聲音。
算盤珠子碰撞在一道,劈裡啪啦的,在清晨格外醒耳。
沈今宛緩緩走近,櫃台裡一老人專心致誌地記賬,聽見有客人的腳步聲頭也不抬,隻是向後招呼一聲,沙啞道:“阿明,待客!”
從後院匆匆趕來一年輕人,邊跑邊擦著鬢邊的汗珠,嚴寒的冬日清晨裡,想來後院已忙得不可開交。
阿明看見阿青,驚喜地招呼道:“青姐來了!”
轉而又去通知老者:“爺爺,青姐來了!”
老者隻是不耐煩地嗬斥他:“彆大驚小怪,耽誤老子算賬!”
依舊是連頭也不抬。
沈今宛看了那老頭一眼,阿青說得不錯,確實是不近人情。
阿明尷尬的笑笑,賠了不是後又回到後院做工去了。
阿青也不惱,大約是習慣了。
上前一步,向老者介紹道:“劉掌櫃,這是主子的女兒,沈家大姑娘。”
她話音剛落,櫃台裡的算盤聲也戛然而止,那老者終於佝僂著腰站起身,走出櫃台。
啪嗒,毫無征兆地跪倒在沈今宛麵前,再抬頭竟是老淚縱橫:“姑娘!姑娘都長這麼大了!”
沈今宛被他突如其來的態度轉變嚇了一跳,但好歹前世也是受萬人敬拜的一國之母,自然沒有亂了陣腳,而是端莊地將人扶起,語氣淡然:“劉掌櫃何以行此大禮,論輩分,晚輩該喚您一聲劉叔。”
她如今剛要接管這些私產,這些掌櫃們是萬萬不可輕待的。
一句劉叔,那老者的淚水更是止不住地流,嘴裡隻念叨著:“老奴又怎敢與姑娘攀叔伯。從前是主子良善,在街邊施了一口飯吃,才讓老奴苟活到現在”
剛才來時,阿青就同她說了。劉掌櫃年輕時是行伍出身,後來宜城之亂,他成了叛軍黨羽,一路顛沛至江南,被尚待字閨中的沈母救下,放在了筆墨鋪子裡做工,這一乾就是二十年。
因著性子古怪,人看著又凶狠,鋪子裡常無人敢與他攀談。
隻有阿明,初生牛犢不怕虎,總樂意跟在他身後煩著擾著,一來二去兩人就以爺孫相稱,一同打理這鋪子。
多年來未出現過任何差錯,賬目更是清爽得不能再清爽,連一滴油水都沒外露。
“您替我打理鋪子多年,又怎麼擔不起一聲稱呼。”
劉掌櫃擦拭掉眼淚,作揖:“那老奴隻好厚著臉皮應下了。既是少主來了”
他喃喃地走進櫃台裡,翻找了好一會兒才搬出一個黑色匣子,看著極為厚重。
沈今宛與阿青對視一眼,這老者做事當真不拖泥帶水。
“這是觀硯堂今年的賬冊,姑娘可以帶回去細細查看。”老者畢恭畢敬地將匣子交給阿青,交代道:“老奴還有件東西要交給姑娘。”
一行人穿過正在熱火朝天趕工的後院,跟隨劉掌櫃進了一間書房,從書架最底層翻出個不算起眼的絨布袋子。
袋子裡是一支青玉簪子。
劉掌櫃顫顫巍巍地遞給她,語重心長道:“這支簪子是你母親留下的,一共是兩支。”
沈今宛捏起簪子仔細觀察,玉的成色普通,紋樣上還有一道裂痕,大約是修補過後留下的。光看樣式,瞧不出什麼門道,於是她開口:“這簪子有何特彆之處嗎?”
“你母親過世前托人送來,說若是有天碰上無法轉圜的事情,就拿著這支簪子去江南,尋你外祖母家,族中長輩自會相助。”
江南,她外祖家,也是她母親的老家。
“那另一支簪子呢?”沈今宛疑惑道,母親給她留下太多東西,需要一件件慢慢厘清。
劉掌櫃搖搖頭:“老奴也不知。”
沈今宛將簪子彆進發髻裡,對著他福了福身子:“多謝劉叔。”
一番寒暄過後,外頭早已天光大亮。
其餘鋪子的掌櫃早已接到阿青通知,一齊帶著賬冊候在了鶴居樓的雅間裡。
見完所有掌櫃後,已是正午,馬車裡已經裝滿了賬冊,就連沈今宛落腳的位置都堆滿了。
她含笑著讓阿青先將賬冊送回,自己帶著小竹慢悠悠地坐在鶴居樓裡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