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大唐做皇帝 > 第4章:推行新政阻力現,初臨朝堂陷兩難

第4章:推行新政阻力現,初臨朝堂陷兩難(1 / 1)

推荐阅读:

科舉新策成功推行後,李軒並未停下改革的腳步。他深知,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大唐的麵貌,還需在經濟、民生等諸多方麵推行新政。經過與張博等心腹大臣的日夜商討,一套涵蓋農業、商業、稅收等多領域的新政方案逐漸成型。

這日,李軒再次端坐於朝堂之上,神色莊重,目光堅定地向眾臣宣布:“眾愛卿,科舉新策已順利推行,為我大唐選拔人才打開了新通道。然而,要使大唐真正繁榮昌盛,還需在諸多方麵進行變革。朕決定推行一係列新政,以促進農業發展、繁榮商業貿易、優化稅收製度。”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這次,站出來反對的不僅有王崇等保守派大臣,一些原本持中立態度的官員也麵露難色。王崇滿臉不悅,率先發難:“陛下,我大唐現行製度已運行多年,雖有小弊,但大體穩定。如今陛下突然推行如此大規模的新政,臣恐天下大亂,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一位戶部官員也上前拱手說道:“陛下,新政中的稅收改革,涉及諸多利益調整,操作起來極為複雜,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民間不滿,影響國家財政穩定。”

李軒早料到新政推行會遭遇阻力,但麵對如此激烈的反對聲浪,他心中仍不免有些沉重。他耐心解釋道:“眾愛卿,如今大唐看似繁榮,實則暗藏危機。農業生產方式落後,糧食產量難以大幅提升;商業發展受諸多限製,未能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稅收製度不合理,百姓負擔沉重,而國庫收入卻未見顯著增長。若不改革,大唐如何長久繁榮?”

李軒詳細闡述了新政的具體內容:在農業方麵,鼓勵開墾荒地,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農具,興修水利設施;商業上,減少關卡,降低商稅,設立專門的市場管理機構,規範商業秩序;稅收製度則按照貧富差距進行調整,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增加富商大戶的稅額。

儘管李軒說得頭頭是道,但反對的聲音依舊此起彼伏。支持新政的張博等人據理力爭,朝堂上兩派爭論不休,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退朝後,李軒獨自在禦花園中踱步,眉頭緊鎖。他明白,新政關乎大唐未來,絕不能輕易放棄,可眼前的重重阻力又讓他感到棘手。這時,柳貴妃緩緩走來,她看著李軒憂慮的麵容,輕聲安慰道:“陛下,臣妾知道您為大唐的未來殫精竭慮,可推行新政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李軒歎了口氣,說道:“貴妃,朕又何嘗不知?但時不我待,若不儘快改革,大唐的隱患將越來越大。”

柳貴妃接著說:“陛下,那些反對的大臣,並非全然無理取鬨。他們有的是擔心新政推行會引發混亂,有的則是自身利益受到影響。陛下不妨先選擇一些容易推行的政策試點實施,用實際效果堵住他們的嘴。”

李軒聽後,心中一動,覺得柳貴妃所言極是。他決定先在偏遠的幾個郡縣試點推行農業新政,觀察效果。

然而,王崇等人並未因此放鬆對新政的抵製。他們暗中指使親信,在試點郡縣製造混亂。當地一些地主豪紳,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紛紛抵製新政。他們煽動百姓,說新政是皇帝不顧百姓死活,強行增加勞役。一時間,試點郡縣人心惶惶,新政推行陷入僵局。

李軒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他立即派張博前往試點郡縣調查。張博到達後,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真實想法,同時嚴懲了那些故意搗亂的地主豪紳,並向百姓詳細解釋新政的好處。在張博的努力下,試點郡縣的局勢逐漸穩定,新政也開始初見成效。

看到試點成功,李軒決定擴大新政推行範圍。但朝堂上的反對聲依舊存在,一些大臣甚至以辭官相逼。李軒陷入了兩難境地:若強行推行新政,恐會引發朝堂動蕩;若妥協讓步,改革大計將功虧一簣。

經過深思熟慮,李軒決定再次召開朝會。在朝會上,他展示了試點郡縣新政實施後的成果,糧食產量增加,百姓生活有所改善。李軒語重心長地說:“眾愛卿,這新政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朕推行新政,是為了大唐的千秋萬代,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朕知道改革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朕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大唐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在事實麵前,一些原本動搖的大臣開始轉變態度,支持新政。但王崇等人仍不死心,他們繼續在暗中謀劃,試圖給李軒製造更多麻煩。

李軒深知,與保守勢力的鬥爭才剛剛開始。他一方麵繼續穩步推進新政,加強對新政實施過程的監督;另一方麵,著手整頓朝堂,削弱王崇等人的勢力。在這艱難的改革之路上,李軒一步一步堅定地前行,他相信,隻要自己不放棄,終能為大唐開辟出一條繁榮昌盛的康莊大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