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解決藩鎮問題的同時,李軒深知農業乃國家之根本,關乎大唐的穩定與繁榮。他把目光投向了廣袤的農田,決心通過農技改良,提高糧食產量,讓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
李軒召集了朝中精通農事的官員以及各地的農業專家,在皇宮的偏殿中召開了一場關於農技改良的會議。他神情專注,目光堅定地說道:“民以食為天,農業興盛則國家昌盛。如今,我們必須尋求農技改良之法,以增加糧食產量,讓百姓衣食無憂。”
一位農業專家站出來,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從改良農具和推廣新的種植方法入手。比如,改進犁具,使其更省力高效;推廣輪作製,能保持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產量。”
李軒微微點頭,認可道:“此乃良策。朕命你們儘快製定詳細的農技改良方案,朕會全力支持。”
在李軒的大力支持下,農技改良工作迅速展開。工部組織工匠們日夜趕工,按照專家們設計的圖紙,製造出一批新型農具,如曲轅犁、水車等。這些農具被運往各地,由朝廷派專人指導農民使用。
在長安郊外的農田裡,一位年輕的農民王二好奇地打量著眼前的曲轅犁。指導官員走上前,耐心地講解道:“這曲轅犁操作簡便,能節省不少力氣,而且耕地更均勻,能大大提高效率。”
王二半信半疑地握住曲轅犁的把手,試著拉動,果然感覺輕鬆許多。他興奮地說道:“這新玩意兒可真好用,以後耕地就輕鬆多了!”
同時,農業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新的種植方法。他們推廣輪作製,讓農民在同一塊土地上交替種植不同的作物,避免土壤肥力下降。還引進了一些高產的作物品種,如占城稻,這種稻種生長周期短,產量高。
在揚州附近的鄉村,農民們對占城稻的種植充滿了期待。一位老農民李大爺看著手中的占城稻種子,擔憂地問道:“這新稻種能行嗎?可彆到時候顆粒無收啊。”
專家笑著解釋道:“李大爺,您放心。這占城稻適應性強,產量比普通稻種高很多。隻要按照我們教的方法種植,肯定能豐收。”
在各方的努力下,農技改良初見成效。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原本貧瘠的土地也變得肥沃起來,百姓的生活逐漸富足。然而,就在農技改良工作順利推進時,一股保守勢力悄然出現,他們對革新舉措表示強烈反對。
一些守舊的官員聯名上書,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廢。這些新的農技和農具,違背了先輩們流傳下來的傳統,恐會帶來災禍。”
李軒看著這些奏章,眉頭緊皺。他深知這些官員思想保守,難以接受新事物,但他也明白,農技改良是大唐發展的必經之路,絕不能因為這些反對意見而停滯不前。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鄉紳也加入了反對的行列。他們擔心新的農技和農具會影響自己的利益,於是在民間散布謠言,蠱惑百姓。“這新東西用不得,會破壞風水,讓我們遭災的!” 一位鄉紳在集市上大聲叫嚷著。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開始動搖,對農技改良產生了抵觸情緒。原本積極配合的農民,也開始猶豫起來,甚至有人放棄使用新農具,恢複了舊有的耕種方式。
麵對這一情況,李軒沒有退縮。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堅定地說道:“農技改良是為了大唐的長遠發展,是為了百姓的福祉。這些保守勢力的反對,我們絕不能理會。但我們也要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農技改良的好處。”
宰相站出來說道:“陛下,臣建議派遣官員到各地宣傳農技改良的成果,讓百姓親眼看到新方法帶來的豐收。同時,嚴懲那些造謠生事的鄉紳,以正視聽。”
李軒采納了宰相的建議,派遣了一批得力的官員前往各地。這些官員深入鄉村,組織百姓參觀示範農田,展示新農具和新種植方法帶來的高產成果。
在洛陽郊外的示範農田裡,官員們邀請了周邊的百姓前來參觀。看著眼前沉甸甸的稻穗和飽滿的麥粒,百姓們驚歎不已。“這新方法真厲害,產量比以前高了這麼多!” 一位百姓興奮地說道。
同時,朝廷對那些造謠生事的鄉紳進行了嚴厲打擊。幾名帶頭蠱惑百姓的鄉紳被抓,在集市上公開審判,以儆效尤。
在朝廷的努力下,百姓們逐漸消除了疑慮,重新接受了農技改良。農技改良工作再次走上正軌,大唐的農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李軒深知,改革之路充滿坎坷,但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實現大唐的繁榮昌盛。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將繼續帶領大唐人民,在農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