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主任,我們領導說上午十一點有時間,您可以過去彙報。”
於秀輝回到自己的聯絡員辦公室之後,給楊東打電話說明情況。
“好,謝謝了。”
楊東點了點頭,知道了常務副市長見自己的時間。
掛了電話之後。
楊東拿起座機,按9.
“讓綜合二處的陳洪文,材料處的劉喜,來我辦公室。”
放下電話之後,楊東仔細的審閱著打印出來的內容,他要確保沒有一絲一毫的漏洞,哪怕是錯彆字,都不能有。
審閱完了之後,比較滿意,材料科的同誌還是比較嚴謹的,沒有出現錯彆字。
漏洞自然也不會有,因為這是自己起草的東西,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
咚咚!
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進!”
楊東抬起頭,應了一聲。
辦公室的門推開,陳洪文和劉喜走了進來。
“主任!”
兩個人恭敬客氣的喊了一聲主任。
“坐!”
楊東指了指沙發,示意兩人坐下。
等兩個人坐下來之後,楊東開口:“這幾天同誌們的情況怎麼樣?”
兩個人知道楊東問的是什麼意思。
於是陳洪文率先回答道:“主任,經過一周的發酵,現在同誌們的熱情都很高,尤其聽說辦公廳內部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意見。”
“糾正一下,並沒有完全統一。”
楊東聽到這裡,抬起手打斷陳洪文的話。
“你們綜合二處的處長於秀輝,還有辦公廳常務副主任李紅選投了棄權票。”
“不過總體情況跟你講的差不多,算是形成了多數意見的統一。”
“你繼續講吧。”
第(1/3)頁
第(2/3)頁
楊東指了指陳洪文,讓他繼續講下去。
陳洪文一愣,他自然是不知道辦公廳開會的具體情況的,此刻聽楊東這麼說,他對這兩個棄權的有些不滿。
底層同誌現在都很興奮,熱情都很高。
在這個時候,你倆作為領導竟然不支持?
自己就是綜合二處的乾部,自己的處長竟然都不支持?
“哦,我們四個綜合辦公室的78名同誌,都讚成調整方案。”
“之前我偷拍的照片,他們也都看到了,也都知道您調整的部分內容。”
“不僅我們辦公廳的同誌們很支持,就連其他各部門的基層同誌,也都很支持,他們也跟我們情況差不多,都處於比較擁擠的工作環境。”
“現在我跟劉喜同誌已經調查的比較全麵了,積極支持調整的占據百分之九十五,消極麵對調整的也有,但是原因並不是反對您的調整方案,隻是單純覺得這個方案落實不下來,他們是對領導們的不信任。”
“我和劉喜同誌這幾天也轉悠了其他樓層,也通過其他單位比較熟悉的同誌說明了情況,其他單位的同誌對調整多數都很熱情,但也有個彆不願意。”
“比如市水利局,地震局,老乾部局,這些單位,他們對調整甚至有些反對。”
“原因是他們之前每個單位占據十間辦公室,而且他們人少,可是調整之後他們反而會擁擠一些。”
“按照實際情況,實際需求調整,就會影響他們這些清水單位的利益。”
陳洪文一看就是工作做的比較細致和紮實了,已經能夠看清楚裡麵的貓膩。
“這也算是個改革,改革就要兼顧多數利益,但不能怕得罪少數利益群體。”
“他們占據那麼多辦公室,全部處於空置狀態,有什麼用呢?浪費資源。”
“總之,這次調整必須達成目的。”
“你們回去告訴同誌們,短則一個月,長則兩個月,一定會調整。”
楊東開口,給兩個人一個堅定的說法,讓他們回去傳播。
“真的嗎?主任?真能夠在兩月內調整嗎?”
陳洪文比較興奮的問道。
楊東點了點頭:“現在已經是八月份了,施工的窗口期還在,不能等了,再等下去過了十月一,天氣轉冷,那個時候再去整改,同誌們就接受不了了。”
“你們兩個好好完成工作,雖然這些工作都是不方便公開的,但是我心裡記得很清楚,也很明白。”
“你們兩個,經濟稿子寫了嗎?”
楊東換了話題,再問兩個人。
“寫了寫了,主任,我們早就寫完了,隻是不敢提交,怕您不滿意,還想修改修改…”
陳洪文連忙開口回答道。
第(2/3)頁
第(3/3)頁
“不必修改了,越修改越說明你們心裡沒底,沒主見,這個東西也就沒看的必要了。”
“你們回去拿,我現在就看。”
楊東看到兩個人手上空空如也,自然是沒把稿子帶過來,於是讓他們回去取。
兩個人快步離開,去取稿子。
兩分鐘之後,再次回來。
兩個人都是恭敬的雙手把稿子遞給楊東。
“你倆先坐,想喝茶自己倒。”
“我先看看稿子。”
楊東示意兩人,然後低頭看稿。
陳洪文和劉喜忐忑不安的坐在沙發上,不斷的張望著楊東。
但是楊東臉色很平和,從他臉上,根本看不出任何心理活動跡象。
於是兩個人隻能是緊張的坐著,雙手不斷揉搓著大腿和膝蓋。
楊東先看的是劉喜的稿子,因為內心裡麵,對劉喜的興趣更多。
劉喜看似性格內向,但主見肯定也有。
經濟發展需要政策作為基底,而我國東北地區曾經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得到大量的政策扶持和政策傾斜,因此出現很多大工業工程製造單位,對我國東北地區的發展有很明顯的推進作用。
且當時符合時代背景的國營企業,國營工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障著我國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以及國家製造所需,科技研發所需。
在計劃經濟時代,國營企業和國營工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保障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基底。
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進入自由經濟時代,市場經濟為主,宏觀調控也隻涉及到個彆大宗交易和煤炭石油等國家命脈根基上麵,這種政策性原則問題不影響市場經濟發展。
可我國東北地區先發優勢大,以至於尾大不掉,調頭困難,思想意識不到位不強烈,加上國家優先供應南方發展,使得東北地區的各種資源大量的外派,從煤炭石油鋼鐵樹木,到乾部技術人員,優先發展沿海經濟帶,實則東北地區透支嚴重。
九十年代東北地區甚至形成了工業真空地帶,即東北地區保留著老工業基地的榮光,卻產比占不到國家工業製造的百分之二十。
大量的製造業外移,尤其落後的蘇聨式工業設備,與新式歐美生產設備的嚴重不匹配,讓東北地區曾經的固定工業設備資產成為廢鐵。
也直接讓東北地區工業發展進入停滯階段。
楊東看到這裡,眉頭皺了起來,開始深思其中的原因。
但不得不誇獎一句,劉喜的這篇文章,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