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修晏是先皇後所出,皇後所出之子本該是天生尊貴,但他仿佛生來便是原罪。
母後貴為皇後,可她自從生下他後便再也沒有展開過笑顏。
“母後為什麼不開心呢?”
那時他仰著頭,漂亮的黑眸裡滿是疑惑。
可母後那雙鳳眸望著他,眼裡滿是憂愁與迷茫,甚至夾雜著些許怨恨。
似乎在怨恨著為什麼會生出他。
母後對他的態度時冷時熱,心情好些了便可教他讀書識字,但多數時間與他相處更多的隻有沉默與散不去的憂慮。
似乎是因為他,她才深囚於這宮中,他就是母後的枷鎖。
聽母後身邊的慧月姑姑曾提到過,母後不想進宮。
為什麼父皇讓母後進宮,這之後卻不喜歡她了呢?
裴修晏不會因為母後的冷落而討厭她,他在想,隻要他足夠優秀,就能讓父皇和母後注意到他了吧?
但是他沒有到那一天,他被人暗算了。
他淪落至宮外,那段時間沒有人來尋他,包括母後,明明皇帝之子,卻更像是無關緊要的人。
他躲過人拐子,為了活命,會去撿那些人丟棄的吃食,殘羹冷炙,取水窪中落下的雨水來解渴。
他這是被放棄了嗎……?
他以為自己往後就要過著這種生活,母後卻來了。
母後的妝容都花了,哭著抱著他,低聲向他保證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他低眸輕聲回道:“好。”
至始至終,父皇從未出現。
母後開始對待他的態度與以往不同,會帶他去放花燈,會溫柔地教習他背誦詩詞。
看著那藏著溫柔笑意的眸子,他往後也想成為像母後那麼溫柔的人。
如果不是後來那件事,他在心裡暗自告訴自己,能一直這麼下去也不錯。
母後終究像她喜愛的花燈一樣,宛如流星一般匆匆劃過天際,曇花一現,順著河流飄走再也不見蹤跡。
他隻知道有一日母後不見了,之後傳來病逝的消息。
年少的他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隻知道自那以後他被立為了太子,而一向得寵的貴妃成了皇後。
起初父皇會來看他,可漸漸不再到來。
母後去世多年無法護他周全,
僅僅為他換來一個儲君之位,
早早立了儲君,他從小便擔起了太子的責任。
不敢嬉鬨,有著不屬於他年齡的成熟。
可他從不怕,隻為了得到父皇的賞識。
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其他人。
最後的結果是,他親手被他父皇用來擋刀。
不是慌亂為之,而是在這麼多人之中,父皇第一反應是讓他這個九歲的孩童擋在身前。
虎毒尚不食子,
僅僅為了穩固皇位,
父皇恨不得將他除之後快。
他就此落了心疾,大夫斷言他活不過二十五歲。
可笑的是,他的太子之位仍在。
更令人好笑的是,他當初立為儲君的理由。
不過是父皇親手將毒酒灌下母後口中,避免招母後本家勢力猜忌,為了穩定勢力才立他為太子。
當年父皇看上了母後姿色與背後勢力,哪怕母後尚有心上人的情況下,也強行將母後娶進了宮。
母後與昔日心上人的偶然相見,被父皇無限猜忌不是他所出。
哪怕後來證實了是他的血脈,可仍舊遭人厭棄。
不廢除他,看似是心中愧疚,實則是為了平衡皇子之間的爭鬥。
儲君不立,無以服眾。
反正將死之人,構不成什麼威脅。
隻等他死去,再通過這些皇子表現決定下一個儲君人選。
他以為他在陽光下生長,
實則身處地獄,
萬劫不複。
他曾經也想如母後般溫柔,可後來他知道,溫柔的人是不會被他人也溫柔以待的。
他人隻會欺之,輕之,辱之。
隻因溫和,沒有露出爪牙能讓人察覺到危險。
所以他的溫柔,隻是為了在暗地裡謀劃一些事,讓他人放下戒心。
他原本就抱著與這江山同歸於儘的念想。
後來……他遇見了一個丫頭。
她告訴他,殿下是個溫柔的人。
“溫柔的人就該被世界溫柔以待的呀。”
她彎了彎眸子,笑容明媚。
他一怔,眼角溫柔化開。
餘生雖短,
願與她執手相看這江山。
他以為遇上她,隻是為了在臨近死亡時不會覺得太無趣。
可沒曾想到,
所有人都救不了他,
所有人都放棄了他,
唯有她一人,
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