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後期
集團要在六月份舉辦超大型的團建活動。
這消息在公司很快就傳開了,尤其還是大老板私人拿了八億出來補貼這次活動。
這等於什麼情況呢?
整個金山總部,目前在線的員工一共五萬六千人。
八個億攤下來,那就等於她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15,000的遊玩經費。
要是再加企業那邊拿出來的,每個人拿到的遊玩經費大致都有兩萬左右。
兩萬玩三天,這當然可以玩得很開心啊。
之前還有很多人擔心公司經營困難,準備眾籌一下度過危機的,沒想到大老板不止不需要他們拿錢,還一次性拿了八個億出來讓她們去玩三天。
這絕對是2020年度,團建經費最誇張的一家大型集團了。
集團策劃部那邊,也將這次團建活動分了很多種遊玩類型。
其中就包括度假村,海上旅遊等。
員工可以自行選擇她們喜歡去的地方。
遊玩經費徹底在燃燒啊,陳平生沒有去管這些。
他調了200億資金給騰飛新能源之後,騰德時代那邊擬用八十億,在廣東新建一座超級電池工廠。
而騰飛新能源這邊則是計劃進一步擴大研究院。
將重新選定三個城市,投建科技產業園。
要說16年到19年這個階段,還隻是新能源的起步階段。
大家都是靠融資靠補貼貸款來活著。
20年到24年,這明顯就是新能源汽車的中期階段。
整體市場的占比越來越高,能跑贏這一階段的,才會真正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騰飛新能源不止要跑贏這一階段,還要在這一階段真正做到國內第一。
以最為全麵的產業鏈優勢,確保它在未來的競爭當中是獨一無二的。
就目前來說,騰飛是國內惟一一家覆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板塊的。
其中包括電池的研發生產,ai輔助駕駛,電機,電控等方麵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另外傳統板塊的底盤調校,發動機研發,變速箱等。
可以說每一個方麵他全部都有研發,研發時間還已經長達五年之久。
今年再拿200億出來,就是為了徹底鞏固騰飛新能源的核心優勢。
明年,他預計還會拿出四到五百億。
特斯拉五千多億美金的市值,完全刺激到他了。
他跟特斯拉還有一定差距這不用懷疑,全公司都知道。
他也絕對不會在網上說自己比特斯拉好,但這種差距越來越小也是事實。
預計再有三年時間,這種差距將無限降低,甚至降到完全差不多的那個程度。
這都是極有可能的,要知道他在騰飛新能源上麵的股份可是100%。
其它人都隻是拿到分紅股而已,這要是完成上市了,他的身價還不知道要暴漲到什麼程度。
陳平生在騰飛新能源這邊開會的時候,甚至還首次提出了海外戰略。
大概意思就是出海建工廠,想要將騰飛新能源的汽車賣到海外,出海建超級工廠也是必然的一種選擇。
僅靠國內市場,根本體現不了他這麼多年的投資。
也無法完成國際化,更在將來的市值上要大打折扣。
按他自己的想法,騰飛新能源上市之前,至少都要在兩個海外國家建立自己的超級工廠。
已徹底完成全球化。
騰飛新能源的高管團隊不管是嚴東輝,還是張啟明,徐東他們。
現在都是信心十足,一座超級工廠從圈地再到投資建設,至少得要經曆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他們今年去投資,等於會在2022年底完成全球化。
這個時間其實是非常合適的,既給了國內各大研究院再有兩年的追趕時間。
又給了所有人壓力。
要知道去了海外,沒有國內的這種政策補貼,那個時候跟所有車都是平線競爭。
大家都是一個起步階段,這種情況下還要能賣得好,那才叫真正的全球化。
僅在國內賣好,完全就是正策保護下的孩子。
你就不說其它的,燃油車有購置稅,新能源車沒有。
僅這一條,多少人在選車的時候都選擇了新能源。
更不要說其它的那些補貼,可以說上麵為了扶持新能源的發展。
那是每年至少要犧牲大幾千億稅收的。
這種情況下跑贏那些所謂的合資車,並不是新能源真的有多好,僅僅隻是因為它享受了太多優惠正策罷了。
去了海外就不同了。
那才是真正的參與全球競爭,跟那些百年車企同步pk。
沒有了所謂的愛國情懷,還能在銷量上麵跟特斯拉保持一致。
甚至超越豐田本田,那才叫真正的優秀。
陳平生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如此,所以他從不在國內搞什麼吹噓大會,更不會刻意宣傳自己的那點成績。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因為他知道,現在的這一切遠遠還不夠。
本來他也打算晚兩年再開始全球化的,但今年特斯拉的股價漲幅,讓他準備將這個計劃提前了。
而且最關鍵的還是,固態電池那邊已經有了核心突破。
預計最多再有三到五年,一定能實現大麵積生產。
並將這種技術徹底商業化。
這才是他想要擴張海外超級工廠的底氣跟原因。
關鍵還是特斯拉漲得太猛了,讓他完全有錢實現自己的想法。
特斯拉在進入國內之前,那都是半死不活,搖搖欲墜的那一種。
還是魔都超級工廠竣工之後,才徹底將它帶飛。
可見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到底有多殘酷。
他這確定出海戰略,等於是給了所有人一層巨大的壓力。
騰飛新能源想要在國內當第一,那絕對隻是時間問題。
海外就不同了,硬拚刺刀才能贏。
陳平生安排張啟明去談海外建廠事宜,他以前就是寶馬的高級副總裁。
這事由他去做最合適,而第一座超級工廠的選址肯定要安排在發達國家。
選到北美無疑是最合適的。
隻等那邊確定好之後,他大概會投資一百五十億到兩百億之間。
海外工廠跟國內工廠最大不同,那就是人工貴,不加班。
稍微讓他們加加班,立馬就能抬出工會跟你談判。
國內很多老板過去之後,還在想方設法的用國內這套。
結果就是被罰得懷疑人生。
要說國內最大的產業鏈優勢,那就是人工費低。
低到什麼程度呢?
同樣的上班時間,我們這邊的人隻有彆人一小半的工資。
早期這麼發展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畢竟太多人要吃飯,有一份工作不容易。
現在就不同了,想要參與全球競爭,如果還是用人工費低這一點優勢。
那會遭到大部分地方的排斥。
原因很簡單,同樣的一個工人,你一天上班12個小時隻拿六千工資。
彆人上班八個小時都要拿一萬以上。
成本這塊那肯定拚不過你,甚至可以說差距巨大。
既然大家不在一個成本上麵競爭,那就反傾銷好了。
啥意思呢?
直接禁止你那些低價貨流入它們國家,用各種各樣的正策來保護本土企業。
造車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去了海外,那就隻能遵守彆人的遊戲規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