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對話
第298章 對話
時夜不肯起身,
接著說著:“屬下請求責罰,大人不罰,屬下內心難安!”
我借坡下驢:“好,既然你這麼堅決,我就罰你一路護送老大人回金陵,如路途上再有意外,定斬不饒!”
時夜可能覺得自己聽錯了,語塞道:“這……這……”
父親連忙去扶時夜:“還不領命?難道你想違抗上命?”
時夜連忙說著:“這……唉……時夜領命就是!”
護送父親回京,本來就是他的分內職責,
他要責罰,還那麼堅決。那隻能這樣說了……
時夜感激的語氣說著:“大人的大恩大德,時夜必定赴湯蹈火以還報大人恩情!”
塵埃落定,撤軍吧……
大軍回撤,由落月城回國。
二十多萬人如果現在帶回金陵,敵軍再次來襲,我方必定亂成一團。
他們隻能等待整編……
在落月城見到百姓們夾道歡迎的場景,很是讓人動容!
百姓少了很多,多半是因為戰爭白白丟了性命。
為什麼戰爭就一定要殘殺和劫掠人口呢……
人越打越少,就算取得了勝利,以後國家還如何發展?
發起戰爭這些人的目光短淺讓戰爭變成了屠宰場……
手無寸鐵的百姓成為了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我以後就算要進攻金國,也一定不會傷害平民,我發誓!
這些百姓的音容笑貌難道在那些人眼裡就一文不值嗎?
沒有了千千萬萬的大眾,他們還是權貴嗎?
隊伍重要在石漠城和落月城停留布防,
畢竟是北方的門戶、國境的大門。
我已經上奏朝廷,請求整編北境諸軍,
就是不知道結果如何。
戰爭總算是結束了,
每天這樣安心地散散步、下下棋也挺不錯的。
眼下馬上就要進入寒冬了,
來往於帝都之間的隊伍行程會更加緩慢。
一去一來至少也得二十天以後了。
我就每天虛度光陰就行……
數天以後……
朝廷接到了捷報,
文武百官無不欣喜若狂,
百姓也是手舞足蹈。
戰事平息,舉國同慶的盛況啊……
朝會上,
兵部的官員開始上報本次戰爭的勝果和相關事宜,
既是給皇帝一個交代,也是讓百官了解情況。
本次作戰——
先後穩定了玉林關局勢,收複了落月城、雲霧城、石漠城,西北四大城關都回歸我手;
此戰共殲敵二十餘萬,傷敵無數;
此戰繳獲糧草、輜重物資無數;
大將軍先後重傷敵將韓平、李煜,並擒獲敵將李煜。其中,敵將韓平現在生命垂危,已經失去了統軍能力。
說到這裡,皇帝連忙問:“李煜現在身處何處?”
兵部主司回應著:“放了……”
皇帝激動疑惑地問:“放了?”
主司回答:“是!大將軍說李煜雖是金國軍隊中的領袖人物,但實則才乾不高!大將軍用受傷的李煜換得牛羊十萬頭、錢十萬、糧二十萬車、軍械、戰馬、藥材、棉被及其他輜重物資難以計數。這買賣,咱們大齊做得不虧!”
皇帝緊張的心情緩和了許多,說道:“那就沒問題了……”
兵部主司繼續說:“大將軍請示陛下,能否增兵改換西北駐防,大將軍想重鑄北境防線,以禦強敵。”
皇帝發問:“增兵?意思還沒有開始班師?”
主司點點頭:“大將軍說這也是為了防止敵軍趁我方撤兵之時回軍突襲,帝都與西北相隔甚遠,大軍長途跋涉,一個來回要一個多月時間,足夠敵軍做很多事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皇帝想了想:“好,朕同意了,需要用多少兵力由大將軍自行抉擇、安排,其餘將士即刻班師,不得有誤!”
主司應道遵旨,然後接著問:“陛下,大將軍的意思已經傳達完畢,兵部內閣給出的一致意見是想請問陛下,大將軍是否召回帝都?”
皇帝立刻說道:“噢!對對對!朕差點把這個事給忘了。大將軍身為軍中領袖,是齊國戰無不勝的精神象征,理應坐鎮都城!中書省擬旨,讓大將軍回京領賞!在西北和京城分彆設宴犒賞三軍將士!”
中書省的官員上前領旨,
朝堂上的事基本就算結束了。
禦書房裡……
皇帝在寫著什麼,
仔細一看是在寫信。
寫完皇帝把信交給了親信太監總管李貴,並說著:“將朕的親筆信派人秘密送到海雄手裡,不得有誤!”
李貴問道:“陛下這是讓海大將軍督促班師事宜?”
皇帝瞥了李貴一點:“你還挺聰明!聰明人就不該如此多嘴……”
李貴立刻跪倒在地:“陛下,奴才知錯!奴才隻是想提醒陛下,大將軍秉性純良,忠勇無雙,又為齊國立下如此功勳。如果這種事情被大將軍知曉,大將軍與陛下之間恐生嫌隙!”
皇帝愣住了,把信捏在手裡沒有動,然後思考了一下,
說著:“你說得也有道理,萬一他知道以後覺得朕想對他不利,很可能會拚死反擊。那誤會可就變成災難了。”
皇帝問著李貴:“你有何良策?”
李貴應道:“奴才並無良策,如果陛下真的想問奴才,奴才覺著或許可以做一件事。”
皇帝滿懷好奇:“哦?你切說說看!”
李貴低著頭說著:“陛下可以再下一道旨意,就說金陵守備空虛,怕東越氏族趁亂複國。讓海雄、王顯等各位將軍現行班師!再讓三殿下徹底接管西北軍政……”
皇帝分析了一下:“你是說先分散其兵力,然後派皇子分權製衡?”
李貴應聲:“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海氏一族,其根基在帝都,海雄將軍不可能因為欣賞大將軍的才能而舍棄家族、背叛朝廷的。陛下已經下旨召大將軍回京,讓三殿下接管軍防名正言順,大將軍就算有異心,也師出無名!”
皇帝有些下不定決心:“畢竟之前老三在西北表現不佳,兵部密報說開戰時逃)跑得實在是快了些。”
李貴勸解:“這無關緊要,隻要皇子的身份在那裡,三殿下就有資格統領西北。細枝末節的不打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