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攻襲東越上)
第219章 攻襲東越上)
現在齊國就等冬天到來了……
金國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沒有發起進攻……可能是在找一個機會。
讓我們來看看金國的真實意圖——
金皇帝問東方羿:“大將軍覺得現在我們大金是否可以發兵進攻齊國?”
東方羿搖頭:“戰機珍貴,如果現在找不到合適的戰機不宜出兵。臣覺得明年春天再發兵不遲。馬上就是冬天了,如果遇到大軍進展不順的話,夏天大軍可以在野外獲得食物,而冬天不能。而且皇上還需要做一件事……”
“何事?”
“皇上因為說服東越和我們聯手,隻要東越參戰,皇上的勝算就大了很多。皇上要一統天下,讓大金的子民過上富足生活,東越是無論如何都跳不開的重點。”
“朕又何嘗不知東越的重要性,但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如果東越助大金踏平了齊國。那麼天下都是大金的,他東越小國如何獨存?”
東方羿一聲冷笑:“那陛下何不滅了東越?”
但金皇帝隻是回應:“能滅早就滅了,要進攻東越,東越必定向齊國求援。齊國本來就和我們結下深仇大恨,怎麼可能由著我們攻取東越。東越易守難攻,還沒等我們攻下東越,齊國的援兵就到了……”
東方羿又是一聲冷笑:“那陛下看一下是否可以這樣——陛下先許以重利,名義上和東越結盟,然後等齊國來不及反應之前,搞清東越的布防情況,發兵滅了東越。到時候我們大金國力大漲,攻取齊國的把握就大很多了。”
金皇帝抿了抿嘴角:“這倒是個好辦法,兩國結盟的話我們就能正大光明的派遣官員和使臣過去交流,順便查看沿途的布防情況,甚至籠絡地方官員和武將。要結盟的話,東越是不可能拒絕的……隻要準備充分,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能攻取東越,接防東越的軍事要塞。”
“臣就是這個意思,陛下應儘快派出使團和禮物前往東越……”
金皇帝點頭:“好,朕立刻講此事交由淳親王商定細節並挑選使臣人選。具體想法大將軍也可以去找淳親王,儘量讓使團早些出發。”
看來金國的朝廷製度和齊國有著很大的不同,看來金國對權利的重視程度比齊國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齊國處理這種事一般是中書省參政院的事情,而金國是親王處理。那麼金國就是準備徹底奉行“家天下”這個準則咯?)
東方羿:“臣補充一句,是‘早出發,慢行進’……”
金皇帝笑著:“對對對,早出發慢行進,要把沿途的布防情況先看個大概。”
果然是兩個統帥分彆代表了兩個腦子,一個人想的是強攻;另一個人想的是智取。但強攻的這回算是占了先機了,等金國把一切事情都準備好,估計齊國這邊已經在喝慶功酒了。
時間來到文鴛他們準備出兵那天的五天前——
參軍指著東西對著搬運東西的士兵說:“這個……這個……這個……都帶上。”
軍醫在營房喊著:“這些彆忘了……還有這個……這個……這個……都帶上,用得上。”
…………
時間來到文鴛他們準備出兵那邊的三天前——
先頭負責預警和探路的隊伍已經出發,領兵將領在喊著:“快快快……再快點……天黑之前一定要趕到指定地點紮營。後續的大軍能不能順利行進就看我們的了……”
這個預警隊伍的領兵將領就是之前文鴛無意中偶遇之後提拔的夏和謙……參軍本來是屬於軍師性質參謀將軍),主要職責是協調處理軍中作戰相關的事務,但夏和謙卻主動請纓領兵先行出發……看來是想立一功給文鴛看,想告訴文鴛沒有看走眼。你大將軍當然不會看走眼,為統帥者最重要的就是識人的本事。)
夏和謙還說了一句:“本將軍剛被提拔起來,不能辜負了大將軍的信任……”
時間來到金陵大軍準備出發的時候——
現在金國那邊還在準備自己的外交滅東越計劃,金陵的大軍就已經準備出發了……
地方軍雖然也歸金陵調配,但大多都有駐防重任,所以一般遠征作戰都是由金陵軍四處征戰。
此次金陵隻出發了十萬大軍,而且大多都是步軍,看來是文鴛經過仔細的思考和計算以後得出的數量。
這回連海雄都沒有去,隨軍將領除了甘興等一眾護將,文鴛信任的也就是階品不算太高的王顯。
王顯是此戰的先鋒大將,王顯一聲:“開拔!!!”
三軍隨即出發……
當然名為“三軍”,實際上隻有“兩軍”,即步、騎兩軍。步、騎、車三軍裡麵的戰車好像很不受文鴛的待見。自打文鴛當了大將軍以後就在不停的裁撤戰車的數量,不知道是出自何種考量。
此次隨行的戰車數量少之又少,可能是為了關鍵時候能用來轉運傷兵,要不然以文鴛的性子,一輛戰車都不會帶……
大軍已經行進了大概二三十裡,甘興帶著一個信使騎馬向文鴛跑了過來……
甘興說著:“大人,信使給您找來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文鴛拿出一封信遞給信使:“麻煩把這封信送往西北,交給駐軍將領——前將軍宇文玨。”
信使接過信,應了一聲:“卑職遵命”然後轉向西邊而去……
現在金陵出發的隊伍就算慢慢走,也不會有變數,文鴛倒多了幾分看風景的心情……
本來行軍如果快的話,四五天就能到達東越邊境,但是文鴛整整走了十天,因為文鴛要傳遞出一個信號——我是來換防的,沒有彆的目的,你們看我帶的兵馬也不多,雖然有十萬但我隻說自己帶了六七萬。而且如果要出兵作戰的話,兵貴神速,怎麼可能在路上耽擱時間。
這個計謀倒確實迷惑了東越的探子,東越的哨騎和安排在齊國境內的密探很早就發出了預警,但文鴛一係列的操作讓東越很看不懂。
東越在邊境的駐防將領問探子:“此次齊國大將軍文鴛帶領的隊伍有多少人?”
“看行軍灶的數量,人數已經在六萬人左右。”文鴛改製了做飯的鍋,原來做六十人飯菜的鍋現在能做一百人的量,就問你們傻不傻眼。)
將軍再問:“那他們到東邊來的理由是什麼?”
“據金陵傳回來的消息是說,換防……”
東越的邊防將領這時放心多了:“那就是真的準備換防,我東越全境有精兵不下三十萬,五六萬人就想打過來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們的大將軍領兵也不可能。”
旁邊的士兵問著:“那將軍,還要加強防範嗎?”
這個東越戍邊將領搖著頭:“不用太杯弓蛇影,讓士兵們一切照舊吧。不要太緊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