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突然襲擊
第191章 突然襲擊
又快到年關了,時間過得可是真快呀。
宇文澤和司馬如代表的兩個家族相繼退出曆史舞台,以國舅高煜為首的皇親國戚一派在權鬥中不費吹灰之力就儼然成了金陵大家族中“獨孤求敗”般的存在。
金陵的權利洗牌已經形成了新的局麵,現在的所有文武想站隊的一般隻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實權上“死而不僵”的高煜,另外一個是沒有實權但未來是文臣領袖的太子少師文鴛。
齊國重禮法,輔佐皇帝的帝師在地位上是很高的。而司馬如死後,高煜定下了中書令的位置,雖說位份上比文鴛低了一些,但卻是一個審核朝政大事的行政長官。
以前站隊到司馬家和宇文家的官員,沒有受到牽連的都削尖了腦袋想往這個兩個門庭裡鑽。
這個情況讓皇帝可就操碎了心了,難道這個利益勾結的問題就解決不了了嗎?
皇宮裡麵,皇帝看上去可是一臉的愁容,皇帝問著外事太監總管李貴:“李貴呀,你覺得要怎麼做才能杜絕這種百官想要拉幫結派尋求靠山這種想法?朕一直苦思不解,不知該如何做。”
“陛下,其實依卑職的看法,陛下可以問一個人。”
“行了,朕知道,少師嘛。朕知道連你也欣賞他的才華,但他也是這次百官爭相爭取的對象。恐怕此刻少師府的門檻就快被踩碎了!……”
“卑職倒是覺得少師一向正直,陛下是否還記得少師剛入朝堂的時候,他帶頭向朝堂捐了二十萬兩銀子?”
皇帝點著頭:“記得……你的意思是說其實他無意權利勾結?”
“回稟陛下,臣雖不能斷定,但也對少師有信心。而且如果陛下叫來當麵詢問,少師總不至於搪塞陛下吧?”
皇帝想了想:“也是,內事不決問文臣;外事不決找武將,那就宣他進宮吧……”
李貴應著:“是……”
不過李貴剛走出宮門就又走回來了……
皇帝看了一眼李貴:“怎麼又回來了?”
李貴笑著說:“回稟陛下,不用去傳召了,少師此刻已經在望龍門等候了。”
“哈……朕不找他,他還先有事找朕了。快宣進來吧……”
不過一會兒,文鴛緩緩進殿……
皇帝說著:“不用行禮了,愛卿找朕何事啊?”
文鴛說著:“年關將至,兩省六部和各獨立機關已經有序停下工作準備過春節,但想必陛下已經知道了,百官並沒有閒著。而是有時間了就到臣和國舅府上走動。臣怕陛下誤會,所以進京問一下陛下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李貴先在旁邊忍不住笑了一聲,皇帝盯了李貴一眼:“哪兒都有你……不許笑!”
文鴛也沒有說什麼,因為文鴛猜得到發生了什麼;剛才皇帝和太監李貴在說什麼。
皇帝說著:“剛才有巡防的將士說看見少師府和國舅府人來人往,朕真正問及原因愛卿就自己來了。這樣也好,愛卿可以自己說發生了什麼。”
“他們來自然是送禮的,但是想以私人的身份交個朋友還是有涉及政治的企圖臣就不敢妄議了。”
“如果他們就是想找你們其中一人做靠山呢?愛卿現在可是百官口中的朝堂第一紅人,在太子和朕麵前也是說得上話的。朕想問你,如果是,那該當如何?”
“臣覺得百官無錯,隻是朝堂風氣不對,沒有正確的引導,所以連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所謂不知者無罪,無罪亦無錯。”
“朕不是問他們該如何處置,朕是想問你百官不思政績,一有時間想的就是找個靠山、結成利益集團。愛卿覺得如何杜絕這種情況?”
其實文鴛就是為這個事情來的,自然把可能的情況都想過了……
文鴛應著:“回稟陛下,低階官員們無非是覺得不找靠山的話,就算有能力也很難被提拔。陛下可從吏部每年年初的升降定品上下功夫……”
皇帝問著:“愛卿此話何意?”
“現在各部雖然工作政治有序暫停,刑部封卷、吏部閉門……但是離休朝尚有七天時間。陛下何不在議政殿搞一場盛況空前的公開考核?文官考校政治見解;武官考校兵法韜略,考完立刻就地批閱,按成績好壞定品,春節一過、複印開朝之時就能直接上任新的職位。”
“此事事關重大,如何能保證不泄密、沒有疏漏、批閱準確?”
“陛下,但凡需要做到一點大事必須不怕麻煩、堅定改革。負責審核的官員可以由科考官擔任,而出題可以由陛下親自當場宣布,考完立刻開始審閱打分,並由陛下親自監督。兩三天就能做完這件事。以後每年都這樣進行,能很大程度上解決官員為了升遷而組建利益集團的問題。”
“那意思就是朕如果同意的話,立刻就要開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對……臣其實也是為了這件事來的,為君分憂是臣下之職。”
“此事牽涉麵太大,愛卿可有十足的準備?”
文鴛點頭:“有……臣已經考慮到了所有因素。而且陛下可以再頒布一道旨意,以往人情脈絡陛下可既往不咎,但如果再出現結黨營私、相互勾結的情況必定嚴懲。”
“那趁現在還有時間,愛卿把具體安排再給朕講一遍,朕也讓人記錄下來。然後明天就正式執行。”
文鴛:“嗯……陛下可通知金陵所有不當職的七品以上文武都進宮參加早朝,之後以一個時辰為限就地考核官員,基層府衙和維持治安的文武可在第一批考試官員以後參加,但題目不能相同…………”
文鴛就這樣嘚吧嘚吧的又主動給皇帝獻上了一個良策,而且皇帝也想知道如果突然考核百官的話,他們的具體表現如何。
於是這事就算敲定了……
皇帝說著:“好,朕現在就讓人準備筆墨紙硯、桌椅、燈燭,並整理好場地。現在就想好明天負責審閱卷子的官員人選。”
明天肯定會非常的有看頭,因為文鴛離開的時候在抿嘴一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