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刺骨的微風
第116章 刺骨的微風
在戰場上追來逐去的景象其實很少見。
大軍一般都拉得很開,如果要互相追逐的話,各方的隊伍都容易脫節,不好被有效的控製。
然而在這兩年的戰場中卻總能發生奇奇怪怪的事情……這究竟是主帥的原因還是彆的什麼就耐人尋味了。
現在的文鴛三條路走,一是攔斷韓平的退路,但如果把東南麵都重兵設伏的話就無暇顧及海雄了。海雄被東方羿攻擊的話,文鴛隻能先攻擊韓平……這樣就是間接地揭開決戰的序幕。
二是放韓平往南突圍,讓韓平去南邊以後繞過海雄的埋伏再往西。這樣雖然能讓大局穩定,但卻不是用兵之道。
三是派部分鐵騎快速趕往指定地方攔截韓平大軍,然後率大軍繞過所有人去進攻東方羿,這個方略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是東方羿也已經往西。如果文鴛率大軍至少要大半天才能到東方羿的位置,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這明顯也不是好辦法。
文鴛猶豫了一下,但還是下令先攔截韓平大軍。從東麵和南麵兩路出兵攔截韓平,騎兵射手先行,槍兵步卒隨後,相隔不超過三裡,避免隊伍脫節嚴重。
如果合圍的話,海雄即使隊伍不動,文鴛也能殲滅韓平的幾萬兵馬。但海雄現在非常被動了……東方羿已經把搶占了不少有利位置,隻要海雄部隊一動就可能遭到襲擊。如果海雄的隊伍出現脫節的情況,那戰局就可能再次逆轉……
現在金軍是弱勢,但東方羿派出精騎提前占領了很多要道和製高點。文鴛可以消滅韓平,但放棄海雄就意味著海雄的處境可能非常危險。
海雄現在如果原地不動還好,但要保證西麵和北麵都有兵馬攔截韓平大軍的話,隊伍必須要動起來才行。隻要動起來就陷入了東方羿的圈套……
海雄自然是看不到這一點。
所以文鴛才讓隊伍攔截韓平,原因其實是想拖住韓平,有多餘的兵力能前往東方羿的側麵。
文鴛既然看得出來問題的節點;既然知道海雄的危險,自然要保住這個齊國的將帥和他那近十萬的齊國精銳,要說隨軍的郭絕和文鴛關係也不錯,屬於是看著文鴛長大的。
於情於理、為公為私,文鴛都要去救海雄。
東方羿的側翼現在防守倒也很薄弱,但就是不知道文鴛大軍到的時候,這側衛的部隊戰鬥力怎麼樣……
半天以後文鴛親率大軍到了東方羿的側麵的時候,如果是開啟決戰或許又是一番讓人苦笑不得的景象。
現在隻有再等上半天了……
文鴛大軍開拔,現在包圍韓平的部隊統帥沒有更好的人選了,王勇和王顯要以防萬一,留守在城內。宇文玨和李立要必須留一個……
帶宇文玨去的話可以出兩路奇兵,對東方羿實施反包圍。因為宇文玨有能力可以統領一支大軍。
但帶李立去的話,李立的帶兵才乾就要差上一些了,為防萬一隻能文鴛獨領大權。
按理說帶宇文玨是更好的選擇,但文鴛選的李立隨軍指揮。
原因嘛……文鴛沒說。但仔細一想應該是不想讓韓平大軍跑掉吧……在臨敵決策上宇文玨的才乾是要高於李立的,如果宇文玨領兵包圍韓平,韓平能跑掉的幾率很小。
如果文鴛親自領兵包圍韓平的話,韓平不管做出什麼決定文鴛都能應對,韓平能跑掉的概率幾乎為零;宇文玨次之,李立再次之。
如果不是“韓平換海雄”這個選擇擺在文鴛麵前,韓平絕無生路可言。
現在文鴛隻有保守起見,讓宇文玨留守,帶著李立出發。李立的隨軍職責也很簡單,幫文鴛臨敵指揮。
齊軍在開戰的時候有兵甲六十萬,戰將有不下三百。但現在……兵不到一半,戰將折損一百有餘。
能真正統兵的將軍就更少了……
西北黑虎軍將官十幾名,出名也就是王勇。
西北各路雜牌軍將官現在還有三十名左右,為首的宇文玨雖有才乾,但李立、郭絕都是破格提拔才身居要職。
海雄帶來的金陵王師,統帥將才本來有大將軍宇文澤、宇文澤的直屬參將團,原九皇子宇文德升和他的直屬參將、戰將團。但現在能單獨領兵的竟隻有海雄和海雄的副官王顯了。
而且王顯都是今年才破格提拔的……文鴛手下能用的就那麼些人了。林立、王平等皆不在身邊;甘興、田浩等人雖勇,但領兵才乾卻不高。
就算文鴛能夠知人善用,也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的文鴛隻能穩紮穩打,竟然不犯低級錯誤。
就算事事親力親為,文鴛也彆的沒有辦法。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現在就連雲霧城那麼重要的城池,守城將領都是幾名名不見經傳的西北將領,可見文鴛有多無奈。
現在海雄和郭絕深陷重圍;王顯在落月城;王勇在玉林關;宇文玨在落月城外;文鴛和李立要率軍出擊。數來數去齊國的統帥級將領十人都不到了……
風雖小,卻夾帶著寒冷……讓你發冷顫抖的不是風,而是本來就在那裡的“冷”。
雪雖小,但卻能凍結熱血的戰死勇士……讓你前進或後退的,可能看上去並不顯眼,但你不正視它你就可能會死……
如果這是四個月前或者四個月後,這風給人的感覺絕對是清風拂麵格外怡人!但現在要進軍的戰士有的已經被刺骨的寒風吹得瑟瑟發抖,隻有不停下腳步才能保住性命。但即使是這樣,文鴛還得前進,戰士們的痛苦要建立在值得的基礎上……
空氣中已經聞不到血腥味了,經常能看到的死體也沒有那麼嚇人……
這或許就是戰爭,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也沒有人能改變太多……就像文鴛能靈活的應對戰局,但卻改變不了金國入侵齊國的決心。
而且不僅是文鴛,連彆的什麼人都很難理解。這金國和齊國是有深仇大恨嗎?為什麼這麼大的消耗以後,金國朝廷還是不放棄,金軍還是在苦戰!
如果不是現在情況所迫,金軍已經打算長久消耗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一路文鴛見到了一些之前所沒有見到的景象,心生太多感歎但又不能吐露得太多。
隻是看著路邊偶然出現的戰死士兵試圖閉著眼,等走過去了再睜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