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皇帝悲喜交加
第91章 皇帝悲喜交加
第二天,各處城寨送來的彙報已經擺在了文鴛的麵前。
最新的戰損統計表明齊國方能用的兵力已經不到四十萬,開戰還不到一個月就損失掉了二十萬兵力!戰將數量銳減,戰馬消耗也很大。
文鴛也知道了金軍在西線的情況,西線的最高統帥是韓平,東方羿的副手。這個韓平倒也是能征善戰之將,不但把海雄死死地壓在了雲霧城,而且還在海雄死守不出的情況下消耗掉了齊國在西線的不少兵力。
現在齊國兵力不到四十萬,而大金應該還有近五十萬兵馬……文鴛早就講過,金軍士兵比齊國士兵高大,而且善於騎射!現在這個情況,文鴛想要挽救危局,其實很難!
東方羿和文鴛在智謀上差距並不大,金軍士兵的兵員素質又要高於齊國士兵。現在敵人大軍壓境,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也不能和金軍決戰。
文鴛搖著頭寫下了第二封信,讓人送往金陵……
皇帝時隔半天收到兩封信,心情有些複雜。百官連忙被召集而來,在議政殿聽著皇帝講話。
也許皇帝是想聽百官的意思,問道:“朕收到文卿在西北送回來的急信,一連兩封!內容嘛,就是說西北的戰況要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現在西北大部應該落入金軍之手!文卿讓朕為了齊國著想,考慮一下遷都,以防萬一!眾文武有何想法?”
司馬如現在的職位是從二品的中書省內閣次席,司馬如這些人有能力皇帝是知道的,所以就算削權也會給他們安排一個說得上話的職位。
司馬如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不可!陛下……這帝都金陵乃是國本,齊國根基!輕易遷都恐動搖國本,人心不安!更甚者,遷都意味著向金國示弱!陛下請三思……”
皇帝覺得司馬如的話有些道理,猶豫著說:“司馬卿的話有些道理,遷都是大事,現在西北尚未完全淪陷,遷都應該也沒那麼急迫!而且文卿倒也沒有讓朕立刻就遷都,可能就是讓朕提前想想如果遷都的話應該在定在哪裡。”
司馬如問:“請問陛下,文鴛大將軍有沒有說戰況具體如何?”
皇帝看了一眼司馬如,可能是覺得司馬如有想法便回應到:“說了,文卿到西北的時候,西北已經是爛攤子了!文卿用三萬敗軍就打退了三十萬金軍,但依然改變不了困局……現在兩軍都後撤了防線,敵強我弱!兵力漸顯懸殊……如長期消耗,文卿也不敢言勝!這都是文卿的原話。”
司馬如笑了笑:“文鴛大將軍隻用了三萬連吃敗仗、士氣低落的士兵就打退了十倍於己方的敵人,要知道金軍可以之前一直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士氣高漲!既然文鴛大將軍如此善於用兵,陛下為何要考慮遷都,而不是幫文鴛大將軍一把?”
皇帝皺了皺眉,看著司馬如:“司馬卿的意思是?”
司馬如應聲:“增兵西北!敗金軍於北境!救黎民於水火!”
皇帝聽這話有道理,但還是有些猶豫地說:“其實朕也想過這一點,但文卿如此善於用兵就沒有提到增援二字,朕也不知道文卿的想法!容朕發出急件,問問文卿再說吧!”
司馬如有些急:“陛下,兵貴神速!戰機轉瞬即逝!信使來回最快也要近十天,部隊行軍更要慢些,如果等問過文大將軍,增援到西北之時,怕是下個月了!如今金軍攻勢猛烈,下個月足以改變很多事情!陛下……”
皇帝搖著頭:“無需再說!朕相信文卿,如果司馬卿‘這麼會打仗’,去挽救西北敗局的就是你!而不是文卿了!朕現在信得過他,既然他沒提,話又說到了這裡!就等回信再作商議吧!如果其他愛卿沒有話說就都退下吧……”
幸好皇帝此時此刻相信的是文鴛,而不是司馬如,如果此刻派出援軍,文鴛知道了怕是會心梗而死!
文鴛到了西北以後,東方羿再無建樹,就這樣和文鴛耗著……
皇帝的信使從金陵出發然後送信返回,整體十天時間,戰事就那麼耗著,東方羿隻要進攻,文鴛總能化解!齊國防線最多就是再往後撤一些。齊軍撤了,金軍也要跟著撤,兩軍之間的空曠地帶越來越寬,兩軍乾脆休戰等待機會……
皇帝這邊收到信有些苦笑不得,文鴛把司馬如大罵了一頓。
信上寫著:啟稟陛下,司馬如此人雖有文臣才乾卻喜歡大放厥詞!兵法之道確實貴在神速,但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戰法需隨機應變才能百戰不殆!現在西北形勢尚不明朗,如果貿然增兵很有可能會激起新的內憂外患,沒有兵力維持各地治安、守衛邊境的話!這天下可不隻有齊和金兩個國家啊!如果失去了對彆的鄰國的震懾,齊國離亡國也就不遠了!並且齊國增兵,金軍定也會增兵,屆時兩國拚儘國力,很有可能會同時玉石俱焚!由此可見,司馬如非但沒有經國濟世之才,也沒有戰略應對之謀!隻是一個投機取巧、無君無父的寸光鼠輩而已!陛下如不想遷都,臣可儘力周旋,但要做什麼決策儘量先問詢於臣下!臣下拜過陛下……
皇帝看到這樣的回信心中自信歡喜,首先是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沒有相信司馬如,免去了很大的麻煩。其次是眼下應該可以好好的給百官悄悄警鐘……
皇帝也沒有召集緊急議政會議,而是早朝的時候順便一提:“司馬卿啊……你可知文卿在回信中把你大罵一頓,言辭甚是難聽?”
司馬如站出來低著頭應到:“微臣為了江山社稷著想,不知哪裡得罪了文大將軍,還請陛下明示。”
皇帝癟著嘴看著司馬如顯得不太高興:“文卿說你是不懂兵法謀略、投機取巧的無才鼠輩!這要增援北境該從哪裡調兵啊?從彆的邊境上調走了兵,引發新的內憂外患該如何應對?我齊國最優秀的將帥都在北境和金人作戰!如果戰事再起,你讓他們怎麼去救援彆的地方?幸好朕沒有聽從你的建議,要不然這齊國真的要亂了!”
司馬如聽此話立馬跪在地上:“微臣知錯,微臣也是好意!此為無心之失,並且微臣是文官出身,不懂戰略也是情理之中,望陛下恕罪!”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皇帝也沒有太氣憤,隻是說:“算了,文武納諫本來是好事,朕不怪你!文卿想必也是為了齊國而著急,所以言語上有些過激!沒事就都退下吧……”
太監喊著:“退朝……”
百官俯身:“恭送吾皇……臣等告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