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近衛軍軍侯下)
第77章 近衛軍軍侯下)
現在在舉行早朝,百官和皇帝隻在議論一件事——金陵以東一千餘裡的商州,由於去年發生了旱災導致百姓家裡沒有存糧,現在是春荒,連播種下地的種子都沒有……百姓已經快要易子而食了!
皇帝問詢在場大臣:“眼下商州上報……由於去年旱災導致百姓家裡沒了存糧,如果朝廷不管商州百姓怕是熬不過春荒了!更甚……竟有百姓家裡已經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朕的百姓已經饑餓到了要和彆人交換孩子吃掉的慘況,朕……朕…………”
皇帝說道這裡有些哽咽了,眼眶有些發紅,不知道是不是強忍著沒有哭出來。接著說著:“朕要為天下百姓和邊防著想,國庫能撥出的賑災錢銀有限,不知道哪位愛卿能獻上良策……”
台下的大人們紛紛埡口不言,就連司馬如和高煜這種一貫能言善辯的也不敢說話,因為說話可能就要出錢。權貴永遠都隻會顧及到自己和自己家,就算有那麼一個人有一絲良心準備帶頭捐款也怕得罪了彆的官員,最後不了了之!
司馬如此刻甚至在想:“如果可以自己出錢收買人心倒也好,但到時候皇帝定會怪罪錢銀來路和收買人心的做法。不能說話……不能說話……”
皇帝看那麼多官員竟沒有一個應聲,有些生氣。但還是壓抑著,又問著:“難道朕的那麼多愛卿,這麼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人能為朕解憂?”
文鴛站在武官的前排第二位……文鴛站出來說著:“陛下,臣本想先聽聽彆的大人有什麼高見,但好像各位大人都沒有好辦法。那陛下可否容臣說幾句?”
皇帝立刻說道:“愛卿請快講……”
沒有人敢在朝堂上開皇帝的玩笑,既然敢站出來就是對自己說要說的話有十足的自信與把握。所以皇帝此刻的心裡是滿意,百官的心裡是疑惑和擔心……擔心文鴛會傷害到自己的利益。
文鴛低著頭說道:“啟奏陛下,商州的情況臣下等其實已有耳聞,昨日有好些官員都已經和臣通過氣,想把全部家產都捐出來為朝廷征糧然後運到商州賑災……”
很多官員頓時麵色沉重,心裡一驚……如果現在能攔著文鴛,文鴛必然已經被幾十人當成瘋子給拖走了。
官員們不能說話,隻能由著文鴛繼續說:“甚至有的官員已經把想捐多少都已經告訴臣了,希望臣能代為轉達他們的善意……也許是覺得這朝堂之上,要我等幾個領袖大臣開口,陛下容易采納一些吧。比如南城縣令就捐出了五百兩黃金,這應該是他們一大家子,幾十口人湊出來的錢……”
聽到文鴛說這些,有的官員臉上的冷汗才少了一些。原來文鴛等的機會就是這種情況。官員們也聽出了文鴛什麼意思,文鴛要把收的禮物當成百官的捐款上繳給朝廷充當賑災款……
皇帝也知道什麼情況,皇帝其實也想整治貪腐,但精力有限,而且不容易抓到官員行、受賄賂的證據,於是裝作不知地順著文鴛的話說著:“百官想必是看到文卿深受朕的器重,想讓文卿帶頭為朕解憂!那此次籌款就由文卿牽頭吧……”
文鴛點頭:“臣領命……”
皇帝接著問:“那文卿可否能估計能籌集到多少銀兩?”
文鴛裝作想著:“據臣估算應該約二十萬兩,當前市價預計能買到不低於十萬石糧食。”
皇帝大喜:“雖然眼下春荒,糧食因不易購買到而被迫漲價!但幸得眾卿為國為民著想!那就由文卿帶頭籌款二十萬兩,朕再從國庫出資五十萬兩以解商州燃眉之急……”
皇帝大笑,百官齊賀……
皇帝在開心文鴛不敢拿賄賂讓災情籌款得到了解決;百官在祝賀皇帝有人分憂並唱和齊國定能長治久安、富足強大,實則在為沒有觸及自己的根本利益而開心。
有些有的官員雖然受了些賄賂,但是做了很多事。在他們看來,為百姓做事隻是為了能坐穩收取利益的位置。如果當官不能衣食無憂、非常人能比,那官職也不至於那麼多人搶著爭奪。
有些人通過大量的“捐官”或直接買官來獲得基層官員的位置……職位在中下層級的官員要嘛是由貴族推薦到中書省官員管理司,要嘛是底層官員憑一兩件功勞上位而得……中層及以上層級就都涉及到了巨大而又複雜的利益問題,複雜到皇帝想管根本管不了!
必然不能買官賣官那麼簡單!就像侯爵或者王爵,開國皇帝在打天下的時候和功臣約定,有功之臣的後人可襲承爵位永享榮華!所以才有那麼多人不顧生死地一起創建這個國家……縱然現在的皇帝宇文平熙想要廢除世子襲承爵位的規矩有很多問題,但最大的阻礙還是先皇立下的規矩……
從開國開始,每一個皇帝定的法令和規矩都要被執行,因為製定這些法令和規矩的都是現任皇帝的父親、爺爺、老祖宗……雖然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但是沒一個皇帝說過的話語其實都是有主次的。第一任皇帝的話和第二任皇帝的話起了衝突矛盾,就以第一任皇帝為準。
先皇的權利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講是高於現在的皇帝的,所以現在的平熙皇帝想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慎重考慮,甚至研究!
文鴛能把其他官員送的禮說成很多官員想捐給朝廷的賑災銀,皇帝自然很開心。如果百官都不肯拿錢出來,皇帝縱然氣憤,但也沒有太多辦法!
文鴛今天的舉動有可能會為以後爭取到一個機會……
一個讓自己不至於一敗塗地的機會……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