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明渣的逆襲 > 第15章 紛亂

第15章 紛亂(1 / 1)

推荐阅读:

校場上,一群巡丁們赤著上身,嘴裡喊著口令聲,揮汗如雨,正在操練刺槍術。

另外一邊,一群巡丁繞著教場跑步,臉色黝黑,汗流浹背,一聲不吭。

最好的時光,最苦的訓練!

隻是,儘管立了規矩,那人數還是少了點,隻有四十幾個不到五十。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在王和垚的悉心教導,和棍棒伺候下,這些參加訓練的巡丁們,隊列基本熟悉,已經開始練起了刺槍術。

進度不一,有的甚至已經練起了火銃和火炮。

大嵐山巡檢司地處險要,又要應付土匪和暴民,除了刀槍羽箭、火繩槍,劈山炮、佛郎機炮數量雖少,確不缺席。

校場上,王和垚大汗淋漓,以身作則,站在巡丁們的隊伍前麵,帶著巡丁們訓練。

“兄弟們,唱起來!傲氣麵對……一擺起!”

一個時辰的刺槍術結束,王和垚大聲呐喊,帶頭唱了起來。

“傲氣麵對萬重浪

熱血像那紅日光

膽似鐵打骨如精鋼

胸襟百千丈眼光萬裡長

我發奮圖強做好漢

…………”

巡丁們手持紅纓槍,抬頭挺胸,一起唱歌,有模有樣。

當然,用的是浙江餘姚方言。

都是年輕人,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況且,這首歌在後世廣為流傳,其受歡迎程度毋庸置疑。

“立正,稍息!”

看著眼前人汗水淋漓的樣子,王和垚一本正經,又開始了說教。

“兄弟們,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刺槍術練好了,就是一般的武林高手也不在話下。學好了本事是自己的,往小了說,可以保護家人,親朋好友。往大了說,殺賊立功,前程抱負,都在這平日的訓練場上!大家明不明白?”

“明白!”

附和的人稀稀拉拉。

“叫我教官!大聲點,我聽不到!”

“明白,教官!”

“再大聲一點!”

“明白,教官!”

訓練結束,巡丁們紛紛散開,到各隘口關卡去換防駐防。

“老五,跟著練習的隻有四幾個人,看樣子人數有些少啊。”

鄭思明眼裡,掩飾不住的擔心。

“大哥,才一個多月,耐心點。”

王和垚安慰著鄭思明。

四五十個,快一半人,已經不錯了。

“還不是李彪那些人,他們帶頭不操練,還威脅其他人,所以人才這麼少!”

趙國豪滿臉的義憤。

“算了吧!有四十幾個人跟著操練,已經很不錯了。其餘這些人裡麵,我也看不上幾個!”

王和垚沒心沒肺,哈哈一笑。

“除了刺槍術,騎馬、火銃、打炮等火器使用,這些技能要都學會了,可是不簡單!”

鄭思明看了一眼王和垚,不無疑惑。

“老五,你儘心儘力,操練出這麼多軍官。你就不怕,將來有一天,他們和你為敵嗎?”

“無論某種技能,必須要貫以某種精神,才能展現其威力。就算我把所有訓練技巧、操練要典教給他們,那也隻是形似,不是神似,更不能做到一模一樣。”

王和垚冷冷一笑,忽然話題一轉。

“老四,你該去當值了。”

“老五,叫我四哥!”

趙國豪表情似乎有些不滿。

“四哥!”

王和垚親熱地叫了一聲,隨即板起臉來。

“四哥,麻煩你去城牆上值守吧。”

“老五,天這麼熱,你這是打擊報複!”

趙國豪搖搖頭。

其實他現在瘦下來之後,已經沒有原來那麼怕熱。

“老五,我真是好奇,你這些東西,都是從那裡學到的?你不要告訴我,是從黃百家那裡學到的,他沒那個本事!”

鄭思明把疑惑的目光,放在了王和垚身上。

“好了,不瞞你們了!”

王和垚頭開始大了起來。

“幾年前,我在洛佩斯神父那裡,看過一本泰西的兵法書,書名叫《哈姆雷特》,裡麵講的就是怎麼樣訓練士卒等等。沒想到還真有用!”

原來是“泰西巨著”!

鄭思明和趙國豪都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訓練方法和綠營兵不一樣,原來是來自遙遠的泰西。

“老五,今天這天氣,可是夠暖和!”

趙國豪搖搖頭,苦起了一張臉。

如今正是夏日,城牆上直麵太陽暴曬,熱度堪憂。不過他們兄弟輪流當值,他也推辭不得。

趙國豪上了城牆,還沒有值守多久,王和垚和鄭思明就跟了上來。

“怎麼,舍不得我?”

趙國豪皮笑肉不笑,手持長槍,黝黑健壯,龍精虎猛,和以前的大胖子判若兩人。

“舍不得你,看你有沒有偷懶。”

王和垚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大哥,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拖家帶口過關卡的百姓,好像多了起來?”

王和垚看著西麵關卡前亂糟糟一團的人群,眉頭一皺。

大嵐山巡檢司分管附近要道的水陸要道,從浙南而來的許多百姓,都要經過此處。本來見怪不怪,隻不過最近幾天,從南向北的百姓特彆多。

“最近我去過那邊幾次,說是耿精忠的部下北上受阻。朝廷派了各路人馬進了浙江,領頭的是康親王傑書,說是什麼平南大將軍。還有新任的浙江總督李之芳剛剛去了衢州。雙方你來我往,廝殺的昏天黑地。百姓沒有辦法,隻能向北逃竄了。”

鄭思明低聲說道,眉頭緊皺。

王和垚點點頭,目光轉向了趙國豪。

“四哥,你過去問一下逃難的百姓,看看究竟是什麼情形?”

趙國豪應了一聲,跑了下去。

“這麼說來,四明山的各路好漢,日子也不好過了?”

清軍既然和耿軍殺的難舍難分,那麼,地方上的綠營騰出手來,四明山群豪,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應該是這樣!我去的時候,聽二當家的說,耿精忠派人到了四明山,商量一起抗清。”

鄭思明搖了搖頭,滿眼的疑惑。

“大嵐山山寨的兄弟,怎麼和耿精忠搞在一起了?真是想不明白!”

王和垚暗暗搖頭。大嵐山山寨胡雙奇這些人,勢單力薄,耿精忠拋出橄欖枝,明知有毒,也不得不接過。

中毒還可以治,一旦耿精忠落敗,可就是萬事皆休了。

“耿精忠和清廷,沒一個好東西!咱們兄弟勢單力薄,到底該怎麼辦啊?”

王和垚一聲不吭,鄭思明急了起來。

“大哥,無錢無權,隻能是借勢而為,伺機而動。”

王和垚嘿嘿一笑,很是無奈。

“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隊伍啊?”

鄭思明搖搖頭,喃喃自語。

“大哥,你想的太多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聽說過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鄭思明心頭一顫。

在心誌堅韌上,自己這個大哥,可是和王和垚遠遠不如。

“我現在都有些後悔,後悔來了大嵐山巡檢司。”

王和垚輕聲說道。

大嵐山巡檢司,就這百十號人,又不能招兵買馬。來了反而感覺,像是被困在了裡麵。

“老五,這一點你就錯了。兄弟們這些轉變,你有沒有看在眼中?這都是你的功勞。你把兄弟們都教會了,以後再做事,就不是你一個人忙前忙後。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可是你說的!”

鄭思明勸慰著王和垚。

王和垚一怔,哈哈笑了起來。

“老五,除了隊列、刺槍術、格鬥術,以及各種軍事知識,我覺得你想傳授的,不僅僅是這些。”

鄭思明眉頭微皺,若有所思。

清朝嚴禁漢人練武,禁止民間百姓佩戴刀劍行走,禁止百姓拳鬥,禁止民間擂台較技,違者依律重處,擂台死傷按殺人論罪。這也使得民間漢人尚武之風薄弱,甚至是銷聲匿跡。

“是尚武之風,還有……相輔相成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

王和垚略微思索,脫口而出。

“民族主義,愛國主義?”

鄭思明的眼中,一片迷惘。

“民族主義,以維護本民族利益和尊嚴為本的想法與行為。要讓人們知道,他們是什麼人,為什麼尚武?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可是這天下百姓,有幾個人還知道這些?有幾個還以自己是漢人而自豪?”

麵對著自己的好兄弟,王和垚毫不保留。

“甲申之變,滿洲入關,為其一族私利,推行愚民政治,對我仁人誌士無情殺戮和摧殘,剃發易服文字獄,惡行昭著,罄竹難書,它又豈能為我漢人之“國”?”

“那你我兄弟,該怎麼做?”

鄭思明連連點頭,眼睛也亮了起來。

“興兵建國,洗儘腥膻,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複我漢人衣冠。除了培養我漢人的尚武精神,還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漢人,以自己是漢人而自豪!”

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民族,不以自己的民族自豪,奴顏婢膝,功夫練的再好,也不過和吳三桂、洪承疇一樣,賣國之賊、毫無廉恥。

“老五,你說的對!”

鄭思明臉上發紅,精神一振。

“漢族為我中國之主體,漢人強,則中國強,漢人複興,則中國必複興。可是……”

鄭思明抬起頭來,眼裡還是疑惑。

“老王,你還是沒有告訴我,我們該怎麼辦?”

“咱們的力量太薄弱,現在還不能輕舉妄動,要一步一步來。其實要做很簡單,那就是創辦報紙,宣揚華夷之辯,民族主義,國家主義。”

王和垚看著瞠目結舌的鄭思明,微微一笑。

“大哥,要做這些,得臥薪嘗膽,未雨綢繆,咱們有很多事做!”

“報……紙?國家……主義?老……五,你到底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

鄭思明盯著王和垚,結結巴巴問了出來。

王和垚笑了一下,沒有吭氣。

他個人文采有限,這些個主義學說,還得找學識淵博的大儒潤筆。

不過,這都是將來之事,目前主要的,還是蓄勢,培養起中國曆史上第一批的近現代教官。

“大哥,老五,百姓說,耿精忠的大軍已經打到了義烏縣和諸暨縣,浙南的百姓沒有辦法,才逃往紹興府和寧波府!”

趙國豪回來,在城牆下大聲呐喊。

諸暨縣已經在紹興府境內,距離餘姚不過二百來裡。想不到耿精忠大軍如此凶猛。

看來,難民日益增多,的確是兩軍鏖戰的原因。

“老五,你說耿精忠能不能打到紹興府和杭州府來?”

鄭思明眼睛裡,滿滿的期待。

“肯定打不過來!”

王和垚斷然下了結論。

清軍大軍剛剛進入浙江,以耿精忠的虎頭蛇尾,有台灣鄭錦這根攪屎棍在後掣肘,能形成對峙之勢,耿精忠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