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聞大宋田製之患積重難返,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此誠社稷之憂也。今欲革弊興利,宜行以下策:
其一,丈量天下田畝。遣能吏赴諸州縣,詳查田土之數,明辨公私產權。凡隱田瞞地者,依法治罪,其田產沒入官中,以為公田。公田之利,一可增賦稅之入,二可備荒年賑濟。
其二,推行限田之製。依官民等級,定田畝限額。如一品官之家,限田五十頃;庶民之戶,依其丁口,不得過二十畝。逾製者,許其留適量祭田、永業田,餘者或賣與無田貧民,或由官府平價征購,轉售於貧者。
其三,鼓勵墾荒。凡荒閒之地,許民自由開墾,三年之內,免其賦稅。待墾熟之後,依常例納稅。其有官宦之家、豪強大族,能率民墾荒有績者,官府賜以爵祿或減免其家賦稅,以為獎掖。
其四,立田契律法。規範田土買賣交易,使民有恒產,產權明晰。凡田產交易,必經官府稅契,否則視為非法。嚴禁強買強賣、兼並土地以勢壓人之行。
此數策若行,或可稍解我大宋土地兼並之困,使耕者有其田,田賦得均,農桑大興,邦本以固,天下幸甚。
然改革之際,當防豪右抵製,須朝廷秉持公正,嚴法峻行,方可期成效之顯……”
這道《土地改革疏》,不是趙宇寫的,是鄭顯肅寫的。
當然,內容是趙宇口述的。
趙宇提出相關的理念與內容時,鄭顯肅覺得若按趙宇表述的,太過直白,有失妥當,興許會適得其反。
於是,在取得趙宇的同意過後,鄭顯肅開始為趙宇的《土地改革疏》潤色。
鄭顯肅姣好的麵容,仿若春日盛開的繁花,令人賞心悅目,而她腹中的才華更是如熠熠生輝的明珠,在每一次的交流探討中都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鄭顯肅還始終謙恭有禮,落落大方,溫文爾雅,說話書寫都極有分寸,很有賢後的潛質。
不。
鄭顯肅不是有賢後的潛質,而是她肯定能成為一代賢後。
曆史上,鄭顯肅成為趙佶的皇後時,趙佶的後宮中有上萬個妙齡女子充斥在其中。
那時,大小劉妃豔壓群芳,喬貴妃、崔貴妃、大小王貴妃爭芳鬥豔,趙佶的後宮中絕對是美女如雲。
就這,趙佶還時常離宮外出尋花問柳、嫖娼宿妓。
這麼龐大又多事的後宮,本應混亂不堪、爭風吃醋之事頻發,但在鄭顯肅的精心治理與悉心調和之下,卻始終保持著一種令人驚歎的和諧氛圍。
毫不誇張地說,趙佶的後宮,眾妃嬪、女官、宮女全都各司其職,少有因嫉妒、怨恨而引發的激烈紛爭,她們也從未給趙佶帶來麻煩和困擾,使得趙佶完全不用為後宮的事操心,能夠專注於他想乾的事或者他的個人喜好。
如果趙宇當上皇帝,有一個鄭顯肅這樣的皇後,他就心滿意足了。
關鍵還是,鄭顯肅在趙宇當上皇帝這件事上,能給予一定的幫助。
“要不就讓她當我的皇後?”
趙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考慮要不就讓鄭顯肅當自己的皇後之際,鄭顯肅也對他刮目相看。
在此之前,鄭顯肅隻是覺得趙宇孝心可嘉,其它方麵並沒有凸出之處。
鄭顯肅甚至覺得,趙宇有些莽撞、有些不智,連皇帝和準皇後都敢得罪,政治上表現的很不成熟。
可現在鄭顯肅卻不這麼看了。從《土地改革疏》上,不難看出來,趙宇遠沒有她之前想的這麼簡單。
這些年來,趙宋王朝一直陷於新黨和舊黨的黨爭之中。
他們爭論的焦點就是,趙宋王朝到底該不該變法,怎麼變法?
新黨以王安石為精神領袖,他們秉持著富國強兵之念,力求通過激進的變革舉措,一掃趙宋王朝積貧積弱的陰霾。
他們主張全麵革新財稅製度。
如青苗法,旨在為農民提供低息貸款,助其度過青黃不接之時,同時也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
市易法,試圖加強國家對商業的調控,平抑物價,穩定市場。
在軍事上,保甲法與將兵法並行,期望能重振趙宋王朝的軍備,提升宋軍的戰鬥力。
舊黨以司馬光等為代表,他們憂心於,變法過速,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在他們看來,祖宗之法雖有其弊,但曆經歲月沉澱,已與趙宋王朝的社會肌理緊密相連。
而且,青苗法在推行過程中,部分地方官員為求政績,強製農民借貸,致使不少農戶不堪重負,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市易法也因觸動了諸多富商巨賈的利益,遭到強烈抵製,擾亂了原本相對穩定的商業秩序。
舊黨人士認為,應在遵循舊製的基礎上,徐徐圖之,以溫和的改良方式解決國家麵臨的問題,注重民生的安定與傳統秩序的維護。
於是,朝堂之上,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不休,政令亦隨之反複無常。
演變到現在,新黨和舊黨已經發展到了,水火不容,有你沒我,幾乎不能共存的地步。
趙宋王朝就在新舊兩黨的拉扯與博弈中,蹣跚前行,其命運也在這無休止的黨爭漩渦裡,逐漸走向未知的方向。
而民間百姓隻能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局下艱難求生,他們期盼著朝堂之上能早日尋得一條真正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的道路。
在鄭顯肅看來,新黨空有變革之心,但他們卻不得其法,而且,王安石搞出來的新法,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可他們卻死不回改,就是一味地想要鬥倒舊黨,強行推動這些存在著嚴重問題的新法。
而趙宇的《土地改革疏》,則看起來很可行。
關鍵,趙宇提出,此法需先在京畿地區試驗三年,成功了,再推廣;不成功的話,就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直至確定此法確實可行,再推廣。
這表明,趙宇既想變革,想讓趙宋王朝強大起來,又兼顧了舊黨提出來的以溫和的改良方式進行改革的理念。
鄭顯肅不著痕跡地看了趙宇一眼:“既能以新銳的眼光與果敢的氣魄進行土地改革,又能以審慎周全的態度先試點再推廣,平衡各方利益與理念。若莘王是皇帝,新黨與舊黨之爭或可消除,朝堂上的明爭暗鬥亦可漸漸消弭,恁地時,大臣或將心力凝聚於如何使我大宋真正昌盛,而非深陷黨爭的泥沼……”
一個多時辰後,在趙宇和鄭顯肅的通力合作之下,《土地改革疏》圓滿完成。
趙宇不吝誇讚:“押班好文采,佩服。”
鄭顯肅謙虛道:“大王謬讚,不耽誤大王大事,奴婢便心滿意足矣。”
趙宇擺擺手:“押班無須過謙,本王隻是傷了手腕,並未傷及頭腦,豈能看不出押班之才?”
趙宇如此直白的讚美,讓鄭顯肅有點不適應,但同時也讓鄭顯肅竊喜不已!她苦讀經史,為的不就是有權貴欣賞她的才華,帶挈她嗎?
趙宇雖然沒多大權力,但他畢竟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王爺,在有關皇家的事上,還是能說得上話的。
趙宇又成功引起了向太後的注意,今後沒準會成為向太後跟前的紅人。
如果真是如此,有趙宇為鄭顯肅美言,對鄭顯肅肯定有好處。
這也是鄭顯肅願意出手幫助趙宇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趙宇的話已經證明,他很欣賞鄭顯肅。
隻不過,鄭顯肅萬萬沒想到,趙宇語氣一轉,竟然直言不諱地說:
“押班實對本王之心,既見押班,雲胡不喜,本王想求太後賜婚,教押班做本王王妃,不知押班意下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