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從魯濱遜漂流記開始 > 第四十四章 推車、兔子、檸檬與莊稼(後天上架)

第四十四章 推車、兔子、檸檬與莊稼(後天上架)(1 / 1)

推荐阅读:

繩拉板車承載過太多貨物,運貨上岸時它常與土地摩擦,厚實的木板底部已經被磨掉了一層。

拖動獎勵的路上,陳舟每向前走十幾米,就要停下來清理石塊和木棍等障礙物,並檢查被繩子固定在木板上的包裝箱,生怕蹭花了上麵的彩繪或是碰倒了箱中的塑像——有瑕疵的二手貨貶值會非常嚴重。

好在沙灘平滑,很適合木板車平穩前進。

從登陸處到營地總距離大約四五百米,過了沙灘進入土地,速度便大大減緩。

搬進營地後,為了將巨大的木箱妥善保管起來,陳舟還騰空了一間放置小件家具的窩棚。

忙活完這些,已經過去了三個多小時,塑像一時半會兒是不用看管了。

接下來陳舟還得繼續收拾被挪出來的家具,把它們搬到窯洞去。

這些家具大部分來自船樓中的房間。

其中有桌椅,有床頭櫃,也有架子和矮櫃。用料都比較普通,木板薄,重量輕,除了體積較大容易硌腰外,搬運起來沒什麼難點。

借著這次安置塑像的機會,陳舟打算把門窗和一些便於搬運的物資全都拿到窯洞裡去。

眼看著窯洞日益完善,裡麵的裝飾卻是分外寒酸。

簡陋的床鋪,又當餐桌又當書桌的桌子,還有裝著餐具的床頭櫃,它們已經給陳舟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他希望在石牆砌成,門窗安裝完畢後,廚房裡能擺放好糧食架、餐具櫥、切菜桌。

儲藏室內應該整齊地排列用於儲存物資的木箱和木架,使人能夠第一時間找到想用的東西。

臥室裡,常用的衣物、貴重物品、槍支武器以及貓和龍貓也該有自己的位置,不能老和人擠在一起。

除此之外,諸如天花板、吊燈等用於照明的設施也該早日安裝。

石牆砌起來後,窯洞本就差勁的采光還會再降一個台階。

臨近黃昏,不生火不點燈恐怕完全看不清洞深處的東西,這些生活設施越早完善越好。

因為很少在夜間工作,從船上帶下來的燈油基本沒怎麼使用過,還剩很多,蠟燭的數量也有不少。

陳舟大致估算,他節省一點用,這些燈油應該夠他個人消耗半年之久,在那之後,他就必須自己熬製補充油脂了。

他理想中的產油動物是魚、企鵝或者海豹。

雖然聽起來很離譜,但魯濱遜漂流記原著中提到過,島上的確會出現海豹,而且它們出現的位置距離登陸處不遠。

天氣晴朗時,在山頂用望遠鏡瞭望就可以看見。

至於企鵝,則是出現在島嶼的另一端,那裡的沙灘棲息著大量海鳥。

海豹和企鵝都是脂肪含量極高的動物。

尤其是海豹,如果獵殺一頭,可能足夠兩三個月的燈油使用,而且海豹油還能作為食用油用於煎炸。

隻是陳舟一直都在做其他事情,難以脫身。

倘若他每天都能拿出一些時間去海灘狩獵,說不定這時候都已經打到兩隻海豹,吃上海豹油煎肉了。

……

1月12日下午,陳舟往返於營地與窯洞之間,搬運家具。

他用繩子將小件家具捆綁在一起,以提高效率,但由於路途遙遠,用了整整一下午時間,也沒有搬完。

往山上去道路崎嶇,坡度陡,還有階梯狀障礙,板車難以發揮。

艱難的搬運過程使陳舟再次萌生了製造手推車的念頭。

手推車的車身結構其實很簡單,唯一的難點就在於車輪。

之前在船上,麵臨風暴的威脅,他隻能琢磨些速成的法子。

現在沒有時間方麵的壓力,為了搬運工作的便利,完全可以把推車製作重新提上日程了。

《勸學》中曾經提到過將木材彎曲的技術。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在課堂上,老師播放的幻燈片展示了整個過程——先將木材浸濕,然後用火烘烤軟化木纖維,再繞著圓柱形鋼圈扭曲,把木頭揉搓得像泥條一樣,擺弄成各種形狀。

在老師傅手下,這個過程看起來比喝水都簡單。

但真正實施起來到底怎樣,會遇到什麼困難,陳舟並不清楚。

他最擔心自己用火烘烤時出差錯,控製不好溫度。

一不小心就不是輮使之然也,而是輮使之“燃”也了。

不過隻要知道“輮”這種技術,就已經勝過魯濱遜無數。

在陳舟看來,隻要他肯拿出時間去實驗,去改進,總會造出實用的手推車的。

現代人領先魯濱遜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維方式。

若是更進一步,甚至能做“羊拉貨車”,利用健壯的公山羊拉車來節省人力。

可惜到目前為止,推車還停留在設想的階段,彆說烤木頭,就連泡木頭這一步他都沒完成。

結束一天工作,坐在椅子上吃晚飯時,想起接下來亟待解決的諸多事情,陳舟不禁回憶起了貼吧老哥們提出的種種困難。

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集中在“孤獨”或者“無聊”上。

而無聊又衍生出了沒人陪著說話,缺乏娛樂工具,時間太長無事可做等觀點。

在開始挑戰之前,陳舟很讚同貼吧老哥們的觀點——

10300天,時間確實充裕到可怕。

這麼長的時間,即使整天都混日子,將其強行打發過去都是一件艱巨的任務。

可截止到目前為止,他發現時間絲毫沒有用不完的感覺,反而有點不夠用。

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很難說哪件事更重要,哪件事不重要。

有時候他甚至想把自己掰成八瓣兒去完成不同的工作。

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生活還不算無聊,隻是有些忙碌,有些勞累,但也很充實。

充實到能讓他忘記孤獨。

……

1月13日清晨,陳舟例行檢查兔子套,結果驚奇地發現他的套子竟然成功地捕獲了一隻兔子,而且這隻兔子還沒被勒死。

根據兔子周圍新鮮的掙紮痕跡判斷,它鑽進套子可能隻有十幾分鐘,若是再晚一兩個小時,陳舟就隻能收獲一具屍體了。

活兔子比死兔子的利用價值高得多。

不僅因為活兔子能放血,增加食材的口感,也因為活兔子能測試野生果實,幫陳舟試毒。

尋找鐵樹時發現的那棵疑似野生檸檬樹的果實他至今都沒敢食用,就是在等這隻兔子出現。

抓住兔子耳朵,閃避它的連環蹬踹,將它從套子中解救出來,順便帶走套子準備回去拿鹽水煮一下再利用,陳舟找了個大木箱把兔子關在裡麵。

剛剛脫險,兔子的情緒很不穩定,蜷縮在箱子角落一動不動,陳舟給它丟了些龍貓最愛吃的草,它一口未動。

看兔子這個狀態,就算現在給它檸檬它也不會吃,陳舟隻能關上箱子蓋,去忙其它事。

上午搬運門窗,路過林地時他摘了幾顆新鮮的果子。

下午繼續挖掘陽坡白土,這次他把木桶換成了兩個木箱子,雖然挑起來更加沉重,搬運的土量卻增加了不少,又提高了一些工作效率。

之所以有這麼多空木箱子使用,還要得益於昨天搬上山的木架子。

存放在箱中的麵餅、糖、鹽、茶葉和麵粉現在都被轉移到了架子上,騰出來的木箱子便可另做他用。

黃昏拎了兩趟水上山,給山羊添了些鹽,回到窯洞點燃油燈,一天又過去了。

吃完晚飯,陳舟聽到大木箱裡有啃食挖掘的聲音,掀開蓋子一看,那隻兔子果然恢複了活力,現在正準備打洞逃走呢。

奈何木箱用料紮實,厚實的木板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攻克,它注定是做無用功。

將綠油油的果實切成薄片丟進箱子,看著兔子吃掉兩片,然後被酸得再不敢食用的樣子,陳舟愈發確定那棵樹就是野生檸檬。

穩妥起見,他又切了兩個果實丟進箱子,不再給兔子添加其它食物,準備明早再看看兔子狀態。

按理說,兔子食用檸檬不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頂多拉拉肚子。

如果明天早晨兔子死掉了,那就說明這果實並非檸檬,而是一種與檸檬相似的有毒品種。

……

1月14日一早,陳舟從床上爬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兔子狀態。

結果很令人欣喜。

箱子裡的果實片消失了大半,增添了幾粒黑黝黝的小糞球。

而兔子安然無恙,依舊在刨著箱角,已經把木板撓得遍是爪痕了。

“好呀!這麼有活力。”

陳舟咧開嘴,露出了和藹的笑。

雙喜臨門!

第一喜在於檸檬的確認。

雖然檸檬直接食用非常酸,但它富含維生素,可以治療壞血病,同時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

還能當做調味料去腥,或是在燒烤中當做調塗料使用。

若是找到並大批量種植甘蔗,熬製出的糖足夠,還能把檸檬切片醃製成蜜餞,或者壓榨出檸檬汁調製成飲品。

在炎熱的旱季,來一杯酸甜可口的檸檬汁解暑,多是一件美事兒!

第二喜便應在這兔子身上了。

它傑出的貢獻使陳舟心情大好,當即決定獎勵它一刀痛快的,然後放血扒皮。

肉留待晚上烤著吃,打上花刀,撒點鹽,擠點檸檬汁在上麵,味道必然香嫩可口。

皮掛在田地外圍,用來震懾同類。

吃剩的骨頭可以敲碎了堆肥,也可以丟給來福做玩具。

從生到死,這隻兔子發揮了它力所能及的所有作用,為陳舟的生活提供了諸多貢獻。

在陳舟心裡,它就是最出色的獵物!

抓住兔子耳朵,拎離木箱。

未過幾時,陳舟便拎著一張血淋淋的兔子皮走出了窯洞,然後將其捆在木棍上插在稻草人旁。

風一吹過,兔子皮微微搖擺,伴著一旁麵目猙獰的稻草人,倒也算般配。

嘗到甜頭後,陳舟連早飯都沒顧上吃,直接架起鐵壺燒鹽水煮繩,又在林地邊緣下了十幾個套子。

11日下午設置的陷阱到目前為止隻收獲了一隻兔子,需要測試的野果卻多得很。

為了豐富自己的食譜,陳舟隻能增加“招聘書”數量,再“雇傭”一些試毒員。

回到窯洞,吃過飯,如往常一樣,先在田地中轉悠一圈,嚇唬嚇唬在周圍徘徊的鳥,陳舟繼續挑土。

……

時間轉眼來到1月21日。

在這一周裡,陳舟又捕獲了三隻兔子。

很不幸的是,這些兔子都是半夜上套的。

由於它們的奮力掙紮,導致陳舟失去了親手了結它們性命的機會,隻能把它們肢解,煮熟後自己食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喂貓狗。

同時田頭的“兔子皮旗幟”又多了三麵,兔皮有棕褐色的,有黃色的還有灰色的,也算是一道彆具特色的風景線。

獵殺三瓣嘴之路任重道遠。

林地中野兔不計其數,陳舟目前的捕殺力度根本無法對整個兔子種群構成威脅,他隻能儘力保護自己的莊稼不受侵害。

1月17日那天,他看到稻穀的壟上露出了幾點綠意。

隨後的觀察確定了那不是雜草,而是稻苗,使他興奮了一整天。

認真統計了一下種子的發芽率。

可能是因為精心挑選,陳舟發現他播下種子的發芽率達到了35%左右。

如果土層中還有生長速度較慢的種子,發芽率可能會更高。

船上環境十分惡劣,潮濕且肮臟。

17世紀的稻穀品種又不像現代種子那樣精心選育,經過消毒抗病處理,能有這麼高的發芽率著實超出陳舟預料。

播下的稻穀種子有三百多粒,目前長出了128株稻苗。

一切順利的話,少則三個月,多則五個月,它們就會成長為一片稻田,為下一季的糧食提供更加飽滿,健康優良的種子。

除稻穀外,大麥和小麥也陸陸續續鑽出了土層。

它們的生長速度比稻穀慢不少,直到1月19日才冒頭。

兩種麥子的發芽率比稻穀稍高,大麥達到了41%左右,小麥在39%左右。

但因為麥子種子的數量遠低於稻穀,大小麥的發芽率雖然比稻穀高,植株總數卻遠不如稻穀,隻有八十多棵。

挑選麥子種子時,陳舟特意將兩種麥子分在不同的壟上種。

發芽後,他對兩種麥子的態度也有偏差。

小麥因為可以磨成麵粉,格外受重視。

陳舟睡覺的時候都恨不得把眼睛摳下來掛在小麥地上頭,監視著有沒有動物禍害他的心肝寶貝。

大麥則成了那個缺愛的孩子。

究其原因,還在於陳舟的母親。

自從步入中年以後,陳舟的母親經常觀看養生方麵的電視節目或刷養生短視頻,聽說大麥富含維生素,能夠降血糖減肥,她便去超市買大麥粒,和大米飯摻和在一起吃。

陳舟很不喜歡大麥粒那種粗糙的口感,在家裡又無法推脫母親大人的好意。

被迫吃了不知道多少次大麥飯,因此對大麥產生了偏見。

為了扭轉母親的觀點,陳舟還特意查詢過大麥的用途。

發現這種難吃的東西除了釀酒和製造少數食物,主要用途竟然是動物飼料後,他更加難以下咽。

但對母親的科普根本發揮不了多少效果。

中年人對於養生的狂熱是無法撼動的,尤其是這種掛著無副作用名號的天然糧食。

如今身在孤島,沒有釀酒的條件,放羊也是散養,完全不需要大麥做飼料。

他也就對大麥表現得沒那麼重視。

不過大麥畢竟種在小麥旁邊,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就算陳舟再不重視,除草澆水都少不了它。

真算下來,其實兩種麥子的實際待遇相差無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