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局59年,人在南鑼鼓巷 > 第117章 一個人喝酒多寂寞

第117章 一個人喝酒多寂寞(1 / 1)

推荐阅读:

“願上帝保佑日本。”

陳鋒不信上帝,但對於這場台風很好奇。

因為高中逛貼吧,他見到一篇文章,裡麵介紹了世界最強的五次超級台風,越南、中國、菲律賓,以及日本兩次。

1959年9月下旬超強台風強度在和歌山縣登陸,洶湧的潮水湧進大都市名古屋,造成4600多人喪生。

千與千尋裡的那趟水上列車,據說就是伊勢灣台風水淹名古屋的情景再現。

這次台風造成的傷亡不大,但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統計。

大約20萬公頃的耕地荒蕪了,本州島中部的工廠全部關閉,住房全倒座,半倒座,超過150萬災民無家可歸,日本幾乎陷入了癱瘓狀態。

“我就說這麼大的一件事,報紙上麵怎麼沒有登,原來是時間挪後了。”

陳鋒思考了半天,覺得自己記憶中的曆史,不能拿出來與這個世界對照。

看起來大勢不變,但小勢有很多不同。

起碼上個世界,西北沙漠沒有精絕女王墓,更沒有蛇沼鬼城,以及據說王侯將相都能影響的神秘張家、汪家等。

天知道這些個變數疊加起來,會不會影響氣候!

畢竟一個湘西瓶山古墓,出世時都可以影響天象!

“來,小鋒,陪我喝一杯。”

姥爺真的拿了一瓶酒出來,還是汾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杏花酒。

“爹,你還有這個好東西?”

周靖看到酒瓶子,臉上的憂愁全不見了。

他原本還想著趁陳鋒來,這幾天趕緊多釣些魚,至少釣個兩三百斤存著,所以好心情被台風給澆滅了。

但現在看到酒,立即把台風什麼拋之雲外。

“去,去,沒你的份。”

姥爺寶貝得不得了。

不過這瓶酒在鄉下,的確屬於奢侈品。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曆史名酒,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舊金山首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後,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

與同樣拿下二等獎銅獎的茅台酒聞名世界。

沒錯,茅台酒是第二,不如汾酒,一直被汾酒壓製。

五六十年代,汾酒第一,**十年代五糧液第一,90年代後茅台造勢成功,後者居上。

“姥爺,我不喝酒。”

陳鋒謝絕了姥爺的好意。

“爹,我陪你喝。”

“我不用你陪。”

“彆啊,一個人喝酒多寂寞啊。”

姥爺寸步不讓道:“兩個人喝酒,我就少了一半。”

姥姥氣罵道:“行了,行了,都吃完了,還喝什麼酒。”

不經許可,直接把酒瓶子都拿走了。

剩下一老一壯麵麵相覷。

“不是,小鋒不喝,我要喝啊!”姥爺不甘心道。

“喝糖水。”

陳鋒笑著道,起身給他們泡了一大碗加了橘子汁的井水。

“表哥,我也要喝。”

“自己倒!”

姥爺沒好氣道。

“小鋒,我把你們房間的窗戶都鎖死了,你千萬彆打開。”舅媽告誡道。

“嗯。”

陳鋒出去看了看天,一點都不像是要低壓風暴來臨前的樣子。

氣象學家的預報不一定準。

這年頭還沒有氣象衛星,國外還有氣象偵查飛機,國內就隻能依靠沿海的海洋水文氣象台海洋組進行觀察和預警。

天黑之後,這邊還是正常的天象。

但因為晚上可能有風暴潮,陳鋒也不敢外出。

大潮雖然不是海嘯,但偉力也不小,萬一被卷進去,很容易出事。

幸好他在空間裡放了很多書。

嗯,大部分都是在北海圖書館“借”的,等看完了,他就送回去。

正如那首詩歌:我悄悄的來了,正如我悄悄地走了,我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書海。

第二天亮後不久,開始下小雨。

陳鋒蒸了肉包,又用鴨籠裡的三個鴨蛋,混著白菜葉子煮了鴨蛋湯。

“當當當!”

銅鑼又敲響了。

“這次又怎麼了?”

姥爺依舊很有經驗,歎氣道:“八成是昨晚有人不聽話,出海打魚了。”

陳鋒看著門外的風雨,說道:“姥爺,風這麼小,應該不會有大浪吧。”

姥爺搖頭道:“不一樣的,岸上風小,可海裡不一定,現在是10月底,吹的是北方冷風,我們這裡的風,是從四九城來的,所以小,海裡不一樣,可能會是很大的風。”

渤海海峽南部多為開敞水域,特殊的海域結構,對北向風的遮蔽效果極差,缺少能夠有效避北向強風的錨地。

8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平均可達60天左右,6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平均可達100天左右。

以冬季強度最大。

渤海8-10級的大部分都是雷暴大風,這代表著即將麵臨激烈的強對流天氣襲擊。

周老爺子雖然沒文化,但經驗豐富。“爺爺,那我們還能去釣魚嗎?”周定海詢問道。

姥爺看了一眼外麵的天氣,猶豫再三,還是搖頭。

“家裡有吃的,就不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包子熟透了,周靖還沒有回來。

姥爺吩咐周伏波去找他。

“我也去!”

陳鋒拿起一個鬥笠戴在了頭頂上。

中央類似帽子的竹篾,半徑接近60厘米長的邊沿,跟常見的雨傘差不多大。

現在農村裡很少有雨傘,大部分都是這種竹子做成的,中間夾著一種陳鋒不認識的野草(南方一般是箬竹葉,北方多是草),層層疊加,形成類似屋頂瓦片一樣的防雨層。

至於後世常見的塑料薄膜。

不好意思,四九城的聚乙烯民用化,還需要等幾年。

“等等,穿上蓑衣。”

舅媽拿著兩件龍須草編製而成的傳統雨衣出來,給陳鋒、周伏波一人一件。

陳鋒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中華發明超過兩千年,並不斷改進成形的蓑衣。

“不知道有沒有超過二十年的蓑衣。”

植物纖維屬於有機物,保存至一定時間容易受潮腐爛,因此,大部分草製蓑衣未能得以長久保存。

後世最古老的蓑衣,還是英國佬使用各種藥物保護下來的。

一件來自晚清時代的老古董茅草蓑衣,幾乎與美國差不多的年齡。

頂著圓形的鬥笠,跟著周伏波來到村委會——周家祠堂。

喜歡開局59年,人在南鑼鼓巷,人在南鑼鼓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