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新的任務(1 / 1)

推荐阅读:

廠區的大門莊嚴肅穆,“龍騰機械廠”幾個大字,在歲月的洗禮下依然醒目。

廠內,機器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樂章,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廠房裡穿梭,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天,廠長李向明剛剛從上級主管部門開會歸來。他的步伐堅定有力,眼神中透著沉穩與自信。

回到辦公室,他放下手中的文件,坐在那略顯陳舊卻十分整潔的辦公桌後,陷入了沉思。

“新型農業機械設備的生產任務……”

李向明輕聲呢喃,腦海中不斷回想著會議上領導強調的話語。

在那個集體經濟的時代,每一個任務都是為了讓國家的農業發展邁向新的台階,意義非同尋常。

“廠長,聽說來了新的生產任務?”

負責生產調度的大劉輕輕敲敲門,走進辦公室,目光裡滿是期待和好奇。

李向明抬起頭,微微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

“不錯,上級部門下達了為農業生產製造一批新型農機的任務。

就拿聯合收割機來說,要適應不同地形,像山區的梯田、平原的大片農田,還有不同農作物的種植模式,要做到收割高效、損失小。

這對咱們廠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大劉的臉上露出幾分擔憂,但更多的是躍躍欲試的光芒,

“廠長,咱廠的技術和設備,能完成任務嗎?”

李向明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走到大劉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是上級對我們的信任,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這就把各科室和車間的骨乾召集起來,一起商討方案。”

不一會兒,會議室裡便坐滿了人。技術骨乾趙工經驗豐富,工藝能手錢師傅踏實專注,還有各車間的負責人,他們個個神情嚴肅,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性。

李向明站在會議室前方,目光堅定地掃視一圈,聲音洪亮有力:

“同誌們,今天把我廠的技術骨乾和各車間負責人聚在這裡,是要傳達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上級給我們下達了生產新型農業機械設備的要求,這不僅關乎咱廠的未來發展,更涉及到全國農業生產的大事!”

眾人紛紛點頭,表情凝重。

李向明接著說道:

“就拿聯合收割機來說,設計上必須考慮不同地形。山區的地塊破碎,收割機需要有更好的機動性和通過性;平原地勢平坦,機器則要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收割寬度。

在工藝方麵,錢師傅,你帶領工藝室的人,要結合現有設備,優化生產工藝。

咱們是集體經濟,每一步都得算好,材料要用得恰到好處,不能浪費。”

錢師傅立馬回應:“廠長,您放心,我們一定好好研究,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最好。”

“生產車間這邊,務必按照新的工藝要求,調整生產計劃。

各班組要緊密配合,保證生產進度和質量。

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問題,因為這是關係到國家農業生產的大事。”

李向明目光灼灼,緊緊盯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各車間負責人紛紛表示:“廠長,您就放心吧,我們車間全體工人一定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散會後,趙工召集技術組的同事們,來到設計室。他將桌上的設計圖紙鋪開,神情嚴肅地說:

“同誌們,這次設計聯合收割機,任務艱巨。我們要實地去農村考察,不同地區土壤、農作物的情況差異很大,這是我們必須掌握的第一手資料。”

年輕的技術員小陳有些疑惑:

“趙工,咱們過去都是在廠裡搞設計,這實地考察能有多少用?”

趙工看向小陳,語重心長地說:

“小陳啊,你還是年輕,咱們這是給農民兄弟造機器,不同地形、不同農作物,對機器的要求各不相同。

比如山區的梯田,機器的重心、輪距都得重新設計。”

在技術組緊鑼密鼓地準備實地考察時,錢師傅也沒閒著。

他帶著工藝室的人,一頭紮進廠房。他仔細查看每一個生產環節,嘴裡不停地念叨:“這些零件,用現有工藝切割,精度可能不夠,得想辦法改進設備,提高切割技術,符合聯合收割機的精度要求。”

在生產車間,各車間的工人師傅們也開始行動起來。大車間的陳師傅站在機床前,對著工友們說道:

“同誌們,咱們這次的任務可不簡單,這是新型聯合收割機的部件,關係到整個廠甚至國家的農業生產,咱們一定要拿出最高的標準來生產。”

一時間,龍騰機械廠內熱火朝天,每個人都在為完成這項重大任務全力以赴。

但是麵對這個意義重大卻又困難重重的全新任務,龍騰機械廠的技術團隊遭遇了一係列棘手的難題。

首要的難關便是對不同地區農作物特點和地形條件的認知嚴重不足。

團隊成員們雖有著精湛的機械製造技術,可麵對複雜多樣的農業實際狀況,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這使得他們在設計聯合收割機的過程中,猶如在黑暗中摸索,難以精準確定最佳的收割方案。

李向明深知,若不能妥善解決這個基礎性問題,後續的生產工作必將陷入困境。

於是,他果斷做出了一個關鍵決定——親自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去獲取最真實、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

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李向明帶領著技術團隊的核心成員,踏上了前往農村的征程。

他們的身影穿梭在鄉間的小道上,微風中夾雜著泥土和莊稼的芬芳。

到達目的地後,他們徑直走向田間地頭。此時,田間一片繁忙景象,農民們正忙碌地勞作著。

李向明微笑著,主動走向一位正在彎腰勞作的大叔,態度親切地開口道:

“同誌,打擾您一下。

我們是從城裡機械廠來的,最近接到一個重要任務,要設計製造新型的聯合收割機,可我們在農作物這方麵了解得還不夠,想跟您取取經,您看方便嗎?”

大叔停下手中的活,抬起頭,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回應道:

“行啊,你們是來做實事的,我肯定知無不言。咱這兒啊,主要種的是小麥,但不同地塊土質不一樣,小麥長得也有差彆。像那邊地勢高的地,小麥長得壯實些,底下這塊地稍微有點澇,小麥就稍微差點。”說著,大叔指了指不遠處的兩塊地。

李向明認真地聽著,還不時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著。

這時,技術人員老吳接著問道:“大叔,那您這兒的的地形對收割有多大影響啊?”

大叔想了想,說道:“影響可不小。這地勢有高有低,有的地方機器走起來都費勁,收割的時候得多費好大勁。而且有時候收割機掉頭都困難,那些邊角的地就不好收。”

為了更全麵地了解情況,技術人員們分成幾個小組,分散到不同的田塊進行實地考察。

他們拿著測量工具,仔細測量不同地塊的坡度、長度、寬度等數據,觀察農作物的株距、行距以及成熟度等特征。

與此同時,李向明還積極聯係當地的農業專家,請他們前來指導。

不久後,農業專家們便如期而至。

一行人來到田間,農業專家們熟練地穿梭在莊稼之間,仔細查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時不時地停下來,用手撚一撚麥粒,感受其飽滿度,用鼻子嗅一嗅,判斷其成熟度。

在一片田地的田埂上,農業專家認真地分析道:

“這裡的農作物生長情況比較複雜,不同年份、不同氣候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小麥一般在每年的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成熟,但今年的氣候有些多變,成熟期可能會提前兩三天。

而且不同地塊的土壤肥力差異較大,你們設計收割機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些因素,確保收割效率和質量。”

技術團隊成員認真地聆聽著專家的每一句話,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專家都一一耐心解答。

經過幾天的實地考察和與專家的深入交流,他們收集了大量關於農作物種植和收獲的實際數據。

回到機械廠後,技術人員們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他們圍坐在會議室的長桌旁,將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一一攤開,大家圍在周圍,神情專注地分析討論。

老吳皺著眉頭,指著本子上的數據說道:

“從這些數據來看,不同地形的收割難度差異很大,尤其是坡度較大的地方,對收割機的穩定性和懸掛係統要求很高。”

另一位技術人員老楊也說道:“沒錯,而且農作物的成熟度不一致,這就需要收割機能夠精準地識彆和切割,避免糧食損失。”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經過數小時的激烈討論,技術人員們終於有了明確的方向。

接下來的日子裡,技術團隊的成員們日夜奮戰,對聯合收割機的設計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他們反複調整收割機的切割裝置,確保能夠在不同作物成熟度下精準切割;優化行走裝置,使其在山地、坡地等複雜地形上也能穩定行駛;改進輸送和收集係統,最大程度地減少糧食損失。

每一次修改後,技術人員們都會模擬各種實際場景進行測試,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細節。他們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不斷完善設計方案。

在設計過程中,李向明也時常來到技術辦公室,與設計人員們一起探討問題。

看到他們專注而努力的樣子,李向明感到很欣慰,他鼓勵大家說:

“同誌們,我們的努力是有意義的,每一滴汗水都不會白費。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設計出令農民同誌滿意的聯合收割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