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員點了點頭,熱情地說道:“我們這兒有不少這類書籍,我給您推薦幾本。”
他轉身從書架上拿下幾本書,一一遞給李向明。
李向明接過書,一本本翻看。
第一本是《機械製造基礎》,書的封麵有些舊,但內容很紮實。
他翻開書,看到裡麵詳細介紹了機械製造的基本原理和常見設備,還配有大量插圖,非常適合初學者。
“這本書不錯,很適合入門。”店員解釋道。
李向明點了點頭,又拿起第二本書——《機械設計手冊》。
這本書看起來更專業,內容涵蓋了機械設計的各個方麵,從零部件設計到係統集成,應有儘有。
“這本是進階的,很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人。”店員補充道。
李向明翻了幾頁,發現書中的內容確實很實用。他想了想,又拿起一本《機械加工工藝學》,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各種機械加工方法和工藝流程,對他來說也很有幫助。
“這三本書一共……”店員拿起計算器,快速算了一下,“一共十塊錢。”
李向明從口袋裡掏出錢,遞給店員:“謝謝,這三本書我都買了。”
店員接過錢,找了一個紙袋,將書小心地裝進去,遞給他:“同誌,您慢走。”
李向明接過紙袋,微微一笑:“謝謝,再見。”
走出書店,陽光灑在他的臉上,暖洋洋的。他看著手中的紙袋,心中充滿了期待。
他知道,這三本書將是他邁向機械夢想的第一步。
李向明推開門,急切地走進家門,手裡緊緊攥著那個裝滿書籍的紙袋。
他快步走到書房,隨手關上門,將紙袋放在書桌上。
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藏不住的興奮,眼神裡閃爍著對未知知識的渴望。
他迫不及待地解開紙袋的繩子,輕輕抖開,三本書整齊地躺在紙袋裡。
李向明小心翼翼地將它們一本本取出,輕輕放在書桌上,仿佛對待珍貴的寶貝。
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書的封麵,感受著紙張的質感,眼神裡滿是期待。
他拉開椅子,穩穩地坐下,身體微微前傾,雙手輕輕翻開最上麵的那本《機械製造基礎》。
書頁發出“沙沙”的聲響,李向明的目光迅速被吸引進去。
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嘴唇微微抿起,似乎在努力吸收書中的每一個字。
書中的內容從機械製造的曆史講起,一頁頁地深入到現代製造技術。
李向明一邊看,一邊從抽屜裡拿出一本筆記本和一支鋼筆。
他的手指靈活地在筆記本上舞動,將書中的重點一一記錄下來。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時而點頭,時而沉思,仿佛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
接下來的幾天,李向明的生活變得異常規律。清晨,他伴著第一縷陽光出門,前往廠裡處理日常事務。傍晚,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卻絲毫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
他徑直走進書房,輕輕關上門,將自己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房間裡,昏黃的台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照亮了他麵前那堆厚重的書籍。
李向明坐在書桌前,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撐在桌上,眼神專注地盯著書頁上的文字。
他的手指不時輕輕滑過書頁,仿佛在觸摸知識的脈絡。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偶爾還會輕輕點頭,似乎在與書中的知識進行著無聲的對話。
他的筆記本就放在書旁,上麵已經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筆記,每一行都工整而有力,記錄著他學習的點點滴滴。書頁在他的翻動下發出“沙沙”的聲響,而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的一切毫無察覺。
“爸爸,你在學什麼呀?”李實的聲音突然響起,打破了書房的寧靜。李向明抬起頭,看到兒子正站在門口,好奇地探著腦袋,眼睛裡閃爍著對未知的渴望。李實穿著一件藍色的小襯衫,頭發有些亂,顯然是剛剛從外麵玩耍回來。
李向明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一絲寵溺:“爸爸在學怎麼製造機器,以後給你做一個小玩具。”他輕輕揉了揉李實的頭發,動作溫柔而有力,仿佛在安撫一隻可愛的小動物。
李實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像是兩顆閃爍的星星。他興奮地跳到李向明身邊,小手拍打著書桌:“真的嗎?我要一個會動的小車!”
李向明看著兒子興奮的小臉,心中湧起一股溫暖。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好,爸爸一定給你做一個。”他的聲音很輕,卻充滿了力量,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個小車在兒子手中歡快奔跑的畫麵。
李實聽了,立刻歡呼雀躍,小臉漲得通紅:“爸爸,你是最厲害的!”他興奮地在書房裡跑來跑去,仿佛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那個小車。
李向明看著兒子歡快的身影,嘴角的弧度越來越大。
夜色漸濃,窗外的月光灑在書桌上,映出一片淡淡的銀白。
李向明坐在桌前,身體微微前傾,手中的鉛筆在紙上沙沙作響。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專注而深邃,仿佛整個世界都濃縮在這張圖紙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向明的知識儲備像一座不斷堆高的沙丘,逐漸變得堅實而龐大。
他從基礎的機械原理學起,那些曾經晦澀難懂的公式和原理,如今在他腦海中清晰如畫。
他翻閱著一本本厚重的書籍,從《機械製造基礎》到《機械設計手冊》,再到《機械加工工藝學》,每一頁都留下了他的痕跡——密密麻麻的筆記、圈點勾畫的重點,還有那些用不同顏色筆標注的疑問和心得。
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書頁,指尖傳來微微的粗糙感,那是無數次翻閱留下的痕跡。
李向明的臉上帶著一絲專注,他的呼吸平穩而有節奏,每一次呼氣都像是在將知識一點點融入自己的血液。
他的筆記本已經用完了好幾本,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當當,從簡單的受力分析到複雜的傳動係統設計,從材料選擇到加工精度的把控,每一個知識點都被他反複咀嚼、消化。
這天晚上,李向明又坐在書桌前,麵前攤開的是一張白紙。
他的手指輕輕握住鉛筆,筆尖在紙上輕輕滑動,勾勒出一條條線條。
這些線條起初有些生硬,但隨著他的思考逐漸變得流暢。
他設計的是一台小型的機械裝置,雖然功能簡單,但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他的深思熟慮。
他先是畫出了一個簡單的框架,然後在框架內逐步添加齒輪、連杆和滑塊。
他的眼神專注,不時地停下來,用手輕輕敲擊桌麵,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設計。
鉛筆在紙上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這是他與知識對話的聲音,是他在機械世界中探索的腳步聲。
李向明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雖然這個設計還很稚嫩,但這是他邁出的第一步。
他用手指輕輕撫過圖紙上的線條,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機械部件在他的指尖跳動。
他的目光落在圖紙的一個角落,那裡畫著一個小小的齒輪。
他仔細端詳了一會兒,然後拿起橡皮,輕輕擦去幾筆,重新勾勒出更合適的形狀。
他的動作很輕,但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他的認真和執著。
李向明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麵:那些在工廠裡日夜運轉的機器,那些複雜的生產線,還有那些因為設備老化而無法解決的問題。
他知道自己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需要的是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去設計出更高效、更可靠的機械裝置。
他的手指在紙上輕輕移動,鉛筆的尖端逐漸變鈍。他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在圖紙上勾勒出更多的細節。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方向。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變得柔和而寧靜。李向明終於放下了鉛筆,他輕輕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然後將圖紙小心地折疊起來,放進抽屜裡。
李向明合上抽屜,手指輕輕摩挲著冰冷的金屬把手,感受著上麵細微的紋理。他的眼神在房間裡掃過,書桌上堆滿了書籍和圖紙,每一本都承載著他的努力和夢想。台燈的光暈灑在桌麵上,將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顯得格外孤寂。
他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關節發出輕微的“嘎吱”聲。李向明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走到窗邊,輕輕推開窗戶,一陣微涼的夜風拂過他的臉頰,帶來一絲清醒。窗外,夜空深邃,星星點點,像是在默默注視著他的努力。
李向明深吸一口氣,目光落在遠處的工廠區。那裡燈火通明,機器的轟鳴聲隱隱傳來,仿佛在訴說著無儘的活力。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他渴望成為那個改變一切的人,用自己設計的機械裝置,讓工廠煥發出新的生機。
他轉身回到書桌前,拿起一本破舊的《機械設計手冊》,輕輕翻開。書頁上滿是他的筆記,有些地方還夾著小紙條,上麵寫著他的想法和疑問。李向明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頁,那是關於一種新型傳動裝置的設計原理。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眼神專注,似乎在思考如何將這個原理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如果能用上這種傳動裝置,效率至少能提升30……”他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興奮。李向明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一幅幅改進後的機械裝置的畫麵:更緊湊的結構、更高效的運行,還有那些因為改進而節省下來的時間和成本。
他的手指在書頁上輕輕滑動,似乎在尋找靈感的火花。突然,他的眼神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他迅速抓起鉛筆,在一張空白的圖紙上飛快地勾勒起來。線條在他的筆下迅速成型,一個全新的設計逐漸浮現在紙上。
“這樣應該可以……”他低聲說道,聲音中透著一絲自信。李向明的筆尖在紙上快速移動,他的動作流暢而果斷,仿佛已經胸有成竹。他的眼神專注,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努力捕捉每一個細節。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李向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設計中。他不時地停下筆,用手輕輕敲擊桌麵,思考著下一步的改進。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圖紙,眼神中透著一絲期待。每一個細節都被他反複推敲,每一個參數都被他精確計算。
終於,他放下了鉛筆,輕輕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滿足,但眼神中卻透著更多的期待。李向明看著眼前的圖紙,那是一個全新的機械裝置設計,雖然還不完美,但已經初具雛形。
他輕輕歎了口氣,心中默默說道:“這隻是第一步,還有很多路要走。”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方向。
李向明站在龍騰啤酒廠的車間裡,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傳送帶上的啤酒瓶飛速移動,灌裝、封蓋、貼標……每一個環節都精準而高效。然而,李向明的目光卻聚焦在一台略顯陳舊的灌裝機上。這台機器雖然經過多次維修,但故障率依然很高,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他穿著藍色的工作服,袖口微微卷起,露出黝黑而有力的手臂。他走到機器旁,仔細觀察著每一個部件的運轉情況,眼神專注而深邃。灌裝機的電機發出輕微的嗡嗡聲,但李向明敏銳地察覺到,電機的轉速似乎有些不均勻。
“李廠長,您又來看機器啦?”車間主任小張湊過來,臉上帶著一絲調侃。
李向明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是啊,這台灌裝機的問題一直沒解決,我有點放心不下。”
小張歎了口氣:“這台機器太老了,我們修了無數次,但問題還是不斷冒出來。要是能換一台新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