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的農民說道:“李廠長,我們剛才在想,要是能再多一些這樣的互助小組,說不定能讓更多人學會新技術。”
李向明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你們的想法很好。其實,我也有這個打算。我們可以組織更多的互助小組,讓技術熟練的農民去幫助那些還在學習的農民。這樣,大家都能更快地掌握新技術。”
農民們聽到這話,臉上都露出一絲興奮的笑容。一位中年農民說道:“李廠長,您這個主意太好了!我們願意去彆的村子幫忙,把新技術教給他們。”
李向明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一絲欣慰:“好,那就這麼定了。我會安排技術團隊和你們一起去,確保新技術能準確地傳授下去。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種出更好的麥子。”
農民們紛紛點頭。
李向明微微一笑,轉身看向不遠處的田埂,陽光灑在他的臉上,顯得格外溫暖。
他深吸了一口氣,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這時,一位年輕的農民從人群中走出,手裡拿著一本破舊的筆記本,眼神中透著一絲期待。
“李廠長,我們能不能再多組織幾次培訓?”年輕農民的聲音有些顫抖,但眼神卻很堅定,“我有個鄰居,他年紀大了,學得慢,要是能多聽幾次,說不定就能掌握了。”
李向明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好主意。我們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培訓課程,讓技術熟練的農民當‘小老師’,專門輔導那些學得慢的鄉親。這樣一來,大家都能進步。”
年輕農民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驚喜,他連忙點頭:“那太好了!我願意去當這個‘小老師’,我學得快,肯定能幫上忙。”
李向明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欣慰。他知道,這些農民們不僅學會了技術,還願意主動幫助他人,這種互助精神正是他一直期待看到的。
他轉身看向技術團隊的小張,微微點頭:“小張,你去安排一下,看看哪些村子需要這樣的培訓,組織起來。”
小張點了點頭,迅速跑向技術團隊,開始安排具體事宜。
李向明則繼續和農民們交流,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鼓勵:“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這是好事。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一群農民正圍在一起,互相交流著種植經驗。
李向明看到這一幕,臉上露出一絲溫暖的笑容。他微微歎了口氣,心中默默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李廠長,您看那邊。”
小張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向明轉過頭,看到遠處的田野上,一群農民正在互相幫助,有的在鬆土,有的在澆水,還有的在指導播種。
他們的動作雖然有些笨拙,但眼神中透著一股認真和執著。
李向明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信心。
他知道,這種互助模式不僅能提高種植效率,還能增強農民之間的團結。
他轉身走向那群農民,微笑著說道:“大家乾得不錯,繼續努力。”
農民們看到李向明過來,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臉上帶著一絲羞澀的笑容。
一位中年農民說道:“李廠長,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乾。隻要能提高產量,再苦再累都值得。”
李向明微微點頭,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好,大家繼續努力。”
李向明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最終落在一位正在指導播種的老農身上。
老農名叫陳大山,是最早一批參與雜交小麥種植的農民。
他皮膚黝黑,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透著一股子精明和堅韌。
此時,他正彎著腰,一邊用手比劃著播種的深度,一邊耐心地向身邊的年輕農民講解。
“記住了,播種的時候,種子不能埋得太深,不然會影響發芽率。”陳大山的聲音沙啞,但語氣中透著一股認真,“這雜交小麥可嬌貴得很,得用心伺候。”
年輕農民點了點頭,眼神中透著一絲敬佩:“陳叔,您說得對。我之前就是埋得太深了,結果發芽率不高。這次我一定注意。”
李向明微微一笑,走上前去,拍了拍陳大山的肩膀:“陳叔,你這技術講解得真不錯,比我們這些技術員還專業。”
陳大山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絲憨厚的笑容:“李廠長,這都是您和技術員們教得好。我也就是現學現賣,希望能幫到這些年輕人。”
李向明點了點頭,環顧四周,看到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他的心中充滿了欣慰。
他微微一笑,轉身對小張說道:“小張,你去準備一些宣傳資料,把雜交小麥的種植要點整理成小冊子,發給每個互助小組。這樣,大家學習起來更方便。”
小張點了點頭,迅速跑開去安排。
李向明則繼續在田間巡視,不時停下來和農民們交流。
他走到一片麥田邊,看到一位年輕的農民正在澆水,但手法顯得有些生疏。
他走上前,輕輕接過澆水的水管,微笑著說道:“小李,澆水的時候,要注意水流的均勻性,不能讓麥苗被衝倒。”
小李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絲羞澀:“李廠長,我總是掌握不好力度。”
李向明微微一笑,耐心地示範起來:“你看,這樣輕輕握著水管,讓水流均勻地灑在麥苗上。記住,水流不能太急,不然會衝壞麥苗。”
小李仔細地看著李向明的動作,眼神中透著一絲認真:“我明白了,謝謝李廠長。”
李向明點了點頭,將水管還給小李:“不客氣,你多練習幾次就熟練了。要是還有問題,隨時來找我。”
小李接過水管,臉上露出一絲感激的笑容:“好的,李廠長。我會努力的。”
李向明轉身繼續向前走去,他的目光掃過一片片麥田,心中默默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他知道,這種互助模式不僅能提高種植效率,還能增強農民之間的團結。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一群農民正圍在一起,互相交流著種植經驗。
李向明看到這一幕,臉上露出一絲溫暖的笑容。
“李廠長,您看那邊。”小張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向明轉過頭,看到遠處的田野上,一群農民正在互相幫助,有的在鬆土,有的在澆水,還有的在指導播種。他們的動作雖然有些笨拙,但眼神中透著一股認真和執著。
李向明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欣慰。他轉身走向那群農民,微笑著說道:“大家乾得不錯,繼續努力。”
農民們看到李向明過來,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臉上帶著一絲羞澀的笑容。一位中年農民說道:“李廠長,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乾。隻要能提高產量,再苦再累都值得。”
李向明微微點頭:“大家都乾的很好,大家都是好樣的。”
農民們聞言,臉上不禁露出笑容。
李向明和技術團隊在解決了種子供應和技術指導的問題後,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們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返回實驗基地的路。
趙鐵柱也跟著來了,他雖然性格豪爽,但在技術上卻非常認真,眼神中透著一股子執著。
實驗基地位於一片開闊的田野中,四周被綠油油的麥田環繞,微風拂過,麥浪翻滾,發出沙沙的聲響。
基地內有幾座簡易的實驗室和一片試驗田,試驗田裡種滿了不同品種的小麥,每一株麥苗都被精心標記和照料,仿佛是科研人員的掌上明珠。
李向明和趙鐵柱走進實驗室,裡麵擺滿了各種實驗器材和資料,試管、顯微鏡、記錄本……每一樣都擺放得整整齊齊。
李向明拿起一本記錄本,翻開一頁,開始記錄當天的實驗數據。
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手指在紙上輕輕劃過,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趙鐵柱則走到試驗田邊,彎下腰,仔細觀察著麥苗的生長情況。
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認真,仿佛在和這些麥苗對話。
他輕輕撥開麥苗的葉子,查看根部的生長情況,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李廠長,這些麥苗長得真不錯。”
趙鐵柱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讚歎道。
他的聲音洪亮,帶著一絲豪爽,但眼神中卻透著一絲認真。
李向明微微一笑,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絲欣慰:“是啊,這些麥苗是我們精心培育的,希望能為雜交小麥的推廣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
趙鐵柱點了點頭,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麼:
“李廠長,我有個想法。我們能不能在這些麥苗中,嘗試一些新的雜交組合?說不定能找到更適應本地環境的品種。”
李向明微微一愣,手中的筆停了下來。
他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絲驚喜:“這個想法不錯!我們可以嘗試一些新的組合,看看效果如何。”
趙鐵柱看到李向明的反應,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拍了拍胸脯:“我這人雖然粗線條,但有時候也能冒出些好點子。”
李向明哈哈一笑,站起身,走到趙鐵柱身邊:“老趙,你的想法很有價值。我們確實需要不斷嘗試新的組合,找到最適合本地環境的品種。”
趙鐵柱點了點頭,眼神中透著一絲期待:“那咱們什麼時候開始?”
李向明微微一笑,拍了拍趙鐵柱的肩膀:“就從明天開始吧。我們一起製定計劃,親自下田操作。”
趙鐵柱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興奮,用力點了點頭:
“好嘞!那我今晚就去準備準備,明天咱們大乾一場!”
李向明微微一笑,轉身走向實驗室的角落,那裡擺放著一張大大的實驗台,上麵堆滿了各種實驗器材和資料。
他拉開一個抽屜,從裡麵拿出一張空白的實驗計劃表,開始認真地填寫起來。
他的眉頭微微皺著,手指在紙上輕輕劃過,每一筆都顯得格外認真。
趙鐵柱站在一旁,看著李向明的動作,眼神中透著一絲好奇和敬佩。
他微微一笑,走上前,拍了拍李向明的肩膀:“李廠長,你這計劃表寫得真細致,我看著都眼花繚亂。”
李向明抬起頭,微微一笑:“老趙,這可馬虎不得。雜交小麥的研究,每一步都要精確到毫厘。不然,一個小小的失誤,可能就會影響整個實驗的結果。”
趙鐵柱點了點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認真:“你說得對。那我今晚就去準備一下,明天咱們一起下田。”
李向明微微一笑,繼續填寫計劃表:“好,那咱們明天一早就出發。今天晚上,你先去熟悉一下這些麥苗的品種,了解它們的特點。”
趙鐵柱點了點頭,轉身走向試驗田。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拉長了他的身影。
他走到試驗田邊,蹲下身子,仔細觀察著每一株麥苗。
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和這些麥苗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老李,這些麥苗長得真不錯。”
趙鐵柱的聲音在試驗田裡回蕩,他輕輕撥開麥苗的葉子,查看根部的生長情況。
他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這根係發達,肯定能吸收足夠的養分。”
一位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民聽到趙鐵柱的聲音,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絲憨厚的笑容:“趙專家,您說得對。這些麥苗都是李廠長和技術團隊精心培育的,長勢特彆好。”
趙鐵柱點了點頭,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老李,你這麥苗種得不錯。以後要是有問題,隨時來找我,我幫你解決。”
農民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感激的笑容:“那可太好了,趙專家。有您在,我們心裡就踏實多了。”
李向明微微一笑,轉身繼續沿著田埂向前走去。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拉長了他的身影。
他走到另一片試驗田邊,蹲下身子,輕輕撥開一株麥苗的葉子,仔細觀察著根部的情況。
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手指輕輕觸摸著麥苗的根係,仿佛在感受著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