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山的畫室布置得簡潔而充滿古韻,牆上掛著幾幅精美的國畫,每一筆每一劃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力。
老朱沒有過多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題:
“雲山兄,我這次來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小縣城有個年輕畫家李向明,才華橫溢,我想為他申請在四九城舉辦個人畫展。”
黃雲山微微頷首,沉吟片刻後說道:
“我聽說過這個年輕人,確實有些才華。不過,在四九城辦畫展可不簡單。”
老朱點頭表示理解:“我知道,所以我才來找你。我想我們可以聯合向文化局申請,有你我二人的名聲擔保,相信會順利一些。”
黃雲山沉思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
“好吧,我相信你的判斷,我對新人一向持支持態度。你準備申請材料,到時候我也給他簽字擔保。”
老朱聽到黃雲山的肯定回答,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
他知道有黃雲山這樣的大師級人物出麵擔保,李向明的畫展申請無疑會順利許多。
他感激地看著黃雲山,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謝意。
“雲山兄,你的支持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相信李向明也會感激不儘。”
老朱語氣真誠地說道。
黃雲山擺了擺手,謙遜地回應:“逸民,你過獎了。我們都是為了藝術界的發展,為了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兩人接著詳細討論了申請的具體事宜,包括畫展的主題、規模、預期的影響等。
黃雲山還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比如邀請哪些藝術家參與開幕式,以及如何吸引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在黃雲山的畫室裡,時間仿佛流逝得更快。
兩位藝術家沉浸在對未來畫展的規劃中,不知不覺間,窗外的天色已漸漸暗淡下來。
老朱帶著黃雲山的肯定與支持,離開了那座古色古香的庭院,步履輕快地穿梭在四九城的繁忙街頭。
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畫展的美好憧憬,仿佛已經看到了李向明個展的成功。
但他知道,這一切美好願景的實現,都需從他現在開始的辛勤勞作做起——回家寫申請材料。
到家後,老朱沒有片刻停歇,徑直走向書房,那裡擺放著他多年來收集的資料和書籍,牆上掛著他珍藏的幾幅字畫。
他打開了燈光,暖黃色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房間,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專注的氛圍。
他坐在書桌前,拿出了一張白紙,鋪開筆墨,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開始認真地構思起申請材料的框架。
老朱的眼神堅定,手中的筆穩穩當當,顯示出他多年書寫經驗的沉穩。
偶爾,他會皺眉沉思,用筆輕輕敲打著額頭,尋找最恰當的措辭。
隨著墨跡一點點在紙上鋪開,老朱的神情逐漸變得專注而嚴肅。
他的手法細致而有序,每一筆每一劃都透露出他對這次申請的重視。
他知道,這份材料不僅關乎李向明的未來,也是他自已多年藝術生涯的一次重要體現。
老朱啟筆硯旁,提按之間,神采飛揚。紙張鋪展如白帆橫舟,筆鋒點染間,文思泉湧。
乃記李向明之履曆,曰:“向明,小縣之士,幼承書畫,天資聰穎,勤於琢磨,不數年,其藝大進。”
又曰:“向明之畫,取法乎上古,參悟自然,筆下山水,有千裡之勢;花鳥蟲魚,生動傳神。設色高古,構圖新穎,觀之令人心曠神怡。”
再讚其人品學問:“向明性情恬淡,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不驕不躁,有君子之風。”
在這份材料中,他將李向明的才華和潛力娓娓道來,要用最真摯的語言說服文化局的官員們,讓他們相信這個年輕畫家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在寫到需要特彆說明的部分時,老朱停下筆來,雙手合十,目光投向窗外的夜空,似乎在尋求靈感。
他想起了自已年輕時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初出茅廬時的艱辛與不易。
這些回憶讓他更加堅定要幫助李向明獲得成功的決心。
他再次拿起筆,繼續書寫,這一次更加流暢和自信。
他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勾勒出了一絲微笑。
老朱筆走龍蛇,字字珠玉在前,句句鏗鏘有力。
其書卷氣自筆端生,雅致之氣溢於紙外。
寫至畫展之意,老朱斟酌字句,以顯誠意:
“此次個展,非為一已之私,實欲以藝術之名,促進文化交流,提振文藝風氣,亦為向明多年孜孜以求之夢想。”
又細述畫展規劃,曰:“擬於四九城藝術中心舉辦,擇期三日,廣邀知名藝術家、批評家及藝術愛好者,共襄盛舉。”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老朱終於完成了最後一句話。
老朱將申請材料層層鋪墊,由淺入深,既展現了李向明的個人才華,又體現了藝術展覽的深遠意義。
他筆下流轉的每一筆每一劃,皆是他對藝術的熱愛與尊重,對李向明的期望與信心。
終篇之際,老朱停筆凝神,似有所思。他自付道:
“此文獻上,文化局諸公定能洞悉其真。李向明之才,實不當埋沒於小縣之內,待我以此文獻上,必能令其才得展於天下。”
他放下筆,伸了一個懶腰,感受到了一絲疲憊。
但他的眼中卻充滿了滿足和期待,他相信,這份由他精心準備的申請材料,將會為李向明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舞台的大門。
老朱小心翼翼地將材料放入文件夾,準備第二天一早送往文化局。
他知道,這不僅是一份文件,更是他對藝術的承諾,對年輕人才的期望,也是他對自已多年藝術生涯的一份答卷。
夜已深,老朱安坐書房,外間月色朦朧,室內燈火通明。
他靜靜地望著那份厚重的申請材料,仿佛已經看到了李向明個展的成功,看到了那位年輕畫家在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遠的身影。
老朱輕輕合上文件夾,眼中閃過一絲堅毅。
他心中明白,這份申請材料的分量遠超一張紙筆,它承載著一個青年畫家的未來,也承載著自已的藝術情懷與期望。
他站起身,輕步走向窗邊,推開窗戶,讓夜的涼意和月光一同湧入房間。
凝望著夜空中閃爍的星辰,老朱心中湧動著一種說不出的感慨。
他知道在這無儘的宇宙裡,每一顆星星都有它的光芒,每一個藝術家也都有他的獨特之處。
李向明,就是他要推向星空的那顆星。
轉身回到桌前,老朱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申請材料,確認沒有遺漏和錯誤。
他的手指在紙麵上輕輕撫過,似乎在與每字每句道彆。
然後,他將文件夾放入手提包中,準備第二天找兩個朋友簽完字,便送往文化局。
他關掉了燈,書房內頓時陷入一片昏暗。
但老朱並不想即刻休息,他知道自已的心裡還充滿著激動與期待,難以平靜。
他決定到庭院中散步,借著月光整理思緒。
庭院中,月色如水,花草間傳來蟲鳴聲,寧靜而生動。
老朱徐徐走著,每一步都顯得沉穩有力。
他思考著之後的計劃,想象著李向明個展的盛況,以及那孩子臉上因成功而綻放的喜悅。
“向明啊,你的夢想就要成真了。”
老朱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抹欣慰。
回到家中的老朱,雖然身體感到疲憊,但內心的興奮讓他無法立刻入睡。
他坐在床邊,雙手撐著下巴,目光定定地望著窗外的月亮。
腦海中回響著黃雲山對李向明讚賞的話語,以及自已多年對藝術的追求和堅持。
最終,老朱在床上躺下,閉上眼睛。
在即將進入夢鄉的那一刻,他的嘴角勾起了滿足的微笑,仿佛已經看到了李向明的畫展成為四九城一段美談的景象。
夜深人靜,老朱的呼吸逐漸平穩下來,陷入了甜美的夢境。
而在夢中,李向明正站在熙熙攘攘的藝術展覽中心,周圍圍滿了讚賞他作品的人群,年輕的畫家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榮光。
老朱在黎明破曉前便早早醒來,他知道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
他坐在床邊,深深吸了口氣,讓清新的晨風帶走餘下的睡意。
然後,他站起身,身體有些僵硬,畢竟年紀已不小,但心中那份為李向明畫展奔走的熱情卻讓他絲毫不覺疲憊。
穿過靜寂的走廊,老朱來到書房。他打開燈,光線再次亮起,照亮了他昨晚工作到深夜的桌麵。
他取出手提包中的文件夾,仔細檢查了每一頁,確保沒有遺漏任何一處可能影響申請結果的細節。
隨後,老朱換上一身整潔的衣服,準備出門再去拜訪兩位在藝術界有影響力的老朋友。
他們一直以來都對李向明的才華給予高度評價,老朱相信他們的推薦將為這份申請材料增添不少分量。
走在清晨的街頭,四九城逐漸蘇醒。
街道兩旁的店鋪開始營業,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老朱的腳步堅定有力,每一步都透露出他對這次任務的重視與期待。
他首先來到了陳老師的家。陳老師是一位資深的藝術批評家,對年輕藝術家特彆關照。
老朱輕輕敲響了門,門緩緩打開,露出了陳老師慈祥的麵容。
“逸民啊,這麼早就來找我,有什麼事嗎?”陳老師微笑著問。
“陳老師,是關於李向明的事情。”老朱一邊說,一邊從包裡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遞給陳老師。
陳老師接過材料,戴上眼鏡認真閱讀起來。
隨著他的翻閱,臉上的表情變得越來越滿意。
“向明這孩子,的確很有天賦。我很高興為他寫推薦。”
說完,陳老師在材料上簽下了自已的名字。
帶著陳老師的簽名,老朱又前往了另一位朋友趙教授的住所。
趙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美術史學家,對藝術的洞察力非常深刻。
同樣的過程,趙教授也毫不猶豫地在申請材料上簽了字。
有了兩位重量級人物的簽字,老朱心中的底氣更足了。
他感謝了兩位朋友的支持,再去讓之前說好的兩個朋友簽字,然後跟他們告彆後直奔文化局。
抵達文化局,老朱整理了一下衣服和材料,深呼吸一番,然後大步走進了大樓。
在接待台,他表明了自已的來意,工作人員告訴他相關負責人正在開會,讓他稍等。
老朱坐在等候區的椅子上,耐心地等待。
雖然心中有些緊張,但他對自已準備的材料充滿信心。
終於,一位頗有官威的年輕人出現在老朱的視線中,工作人員向他介紹這位便是負責審批展覽申請的官員。
老朱迎了上去,禮貌地自我介紹並遞交了申請材料。
官員不認識在畫界大名鼎鼎的老朱接過文件,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對材料的厚度有些意外。
“我會仔細閱讀的,如果有任何問題,我們會聯係你。”
官員淡淡地說,然後轉身離開。
老朱知道,自已能做的已經全都做了,剩下的隻能等待。
他默默地離開了文化局,心中雖有忐忑,但也充滿了希望。
回到家中,老朱回到自已的書房。他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世界,心中默默祈禱著。
他相信,隻要有機會,李向明定能以他的才華驚豔所有人。
很快,在文化局的一間寬敞的會議室內,牆上掛著幾幅名家的字畫,沉重的書架上擺滿了關於藝術史的典籍。
這裡通常是靜謐的,隻有偶爾翻動書頁的聲音和低語的交談。
但今天,這份寧靜被打破了。
老朱的申請材料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文化局的官員們圍坐在長桌旁,每個人的麵前都放著一份厚厚的文件夾,那是老朱辛苦準備的申請材料。
“這李向明,真有那麼厲害?”
一位戴著金邊眼鏡的中年官員懷疑地問道,他的目光緊盯著材料中的描述,似乎想從中找出一絲誇張的成分。
“我見過他的幾幅作品,的確非同凡響。”
另一位年輕一些的官員回應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預見到了這位新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