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冷場,讓陳默也有些措手不及,扭頭看看身旁的人,都在盯著自己。
他抬頭看向講台上的教員:“首長,我回答錯了嘛?”
“沒有錯,很正確。”
老教員聞言搖搖頭,揮手示意陳默坐下:“不用叫我首長,先做下自我介紹,我叫趙國良,是負責你們偵察係指揮專業課程的老師。”
“叫我趙教授或者趙主任都行,我兼任學院特種作戰係主任。”
“你們私下有什麼問題,可以去特種作戰係辦公室找我。”
趙國良教授
陳默將這個名字,在腦海中細細咀嚼一番,最終還是沒有找到跟這名教員相關的內容。
很顯然,陸院的這名教授,他並不認識。
但有一點毫無疑問,能擔任一個係主任的教員,專業技術評級起步都要五級,並且絕對擔任過教研室主任,從基層一步步晉升起來的教員。
否則,按照這個年代軍事學院對教員的嚴苛程度,不可能安排一個隻會搞學術的人,擔任一個指揮係的係主任。
看著陳默坐下。
趙國良似乎對他蠻有興趣,再次拿起簽名表,看了看第一個簽名。
“你叫陳默?”
“是,主任。”
陳默下意識的還想起身,但想了想,最終還是放棄了。
學院搞研究,搞學術的這幫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搞那些形式主義去浪費時間。
“你是從哪個部隊過來的?”
“報告,京都軍區63集團軍第七裝甲旅偵察三連。”
“哦。”
趙國良推了推眼鏡,繼續道:“一個裝甲偵察兵懂得戰爭三要素,這不稀奇了。”
“你兵齡多少年?”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些尷尬了。
陳默乾笑一聲,他沒想到自己的一次搶答,會讓這個趙教授盯住自己不放。
旁邊謝勇,丁澤良,王博幾個同宿舍的人則是忍不住咧嘴瞎樂。
雖說大家都來學院不久,可秀才是列兵的事,學員二分隊誰不知道?
也就現在軍銜換了,看不出來罷了。
“主任,我軍齡不是很長,就,就去年十二月入伍,有半年了。”
“半年?!”趙國良似乎也有些意外,不過,他這次倒是沒有再多說什麼。
就地取材,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刷刷刷”寫下幾個大字。
《論裝甲指揮官,指揮數據影響勝負因素。》
寫完後,又下意識的用粉筆敲了下黑板。
“來,誰是從裝甲單位過來的,請起立。”
趙國良話音剛落。
整個教室三十五人,足足站起來一半,有十七人,其中就包括陳默。
因為教授詢問的是裝甲單位,並非裝甲偵察連,那這個範圍可就太廣了。
裝甲偵察,炮兵偵察,儀器偵察都算在內,除了武裝偵察那種跟摩步類似的,手裡家夥不硬氣的單位。
基本都能跟裝甲部隊掛鉤。
趙國良對於起立的人數沒覺得意外,隻是指了指黑板上的題目,開口道:“你們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此話一出。
教室裡,有些擔任過戰鬥班班長的老兵,下意識的張嘴,想要回應,但最終還是沒能開口。
其實這種影響勝負的因素,每年年度軍事演習,部隊都會反複複盤,很多戰鬥班的老兵肯定知道。
但由於側重點不同,偵察兵哪怕複盤,他們也不會怨後方的主力打仗不給力啊,隻會在自己業務範圍內,進行反複的加強式訓練。
這是基層常見的毛病。
吃了敗仗,那認為就是練得輕,是軍事技能不達標,而不是指揮方麵的失誤。
屬於慣性思維了。
畢竟,一個裝甲團如果吃了敗仗,身為團裡的一名戰士,你敢去拍著桌子質問,是團長指揮失策嘛?
這眼瞅著沒人能回應,趙國良點點頭,他精神抖擻的正準備以這個為切入點。
進行接下來的授課時。
許久沒動靜的陳默再次開口了:“報告!”
“嗯?”
趙國良聽到動靜,他扭頭看向這個黑黑瘦瘦的學員,道:“你又知道了?”
什麼叫又知道了
陳默抬手撓撓鼻尖回應道:“我不確定分析的對不對。”
“一場戰鬥,拋開地域優勢,人員優勢,武器配置優勢之外,指揮數據確實是影響勝負的關鍵因素。”
“這個因素大概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裝甲指揮官對戰場態勢感知,也就是實時動態信息情報變化的準確分析評估,占據勝利因素的90以上。”
這點陳默還真不是瞎說,師改旅,讓指揮更加扁平化,從軍,師,團,營,連,班的模式。
朝著軍,旅,營,連,班改編,不就是為了讓指揮線拉到更近一些,避免指揮過於冗雜,貽誤最佳戰機。
“第二,裝甲指揮官高效率命令節奏,挖掘分隊單台車組作戰效率,整體協同火力利用率,占據勝利因素的70以上。”
“第三,裝甲指揮官正確的節點戰術應用,同樣占據勝利因素的70以上。”
“以上三點不難得出結論,連續並且精確戰術命令,可以放大己方的絕對優勢。”
陳默講出自己的觀點時,語氣極為自信。
他是沒有帶過部隊,但好歹也是作戰指揮學參加過中培的乾部,哪怕再菜,跟在老領導身邊擔任機要秘書。
能夠接觸各種大規模演習的複盤,自身也是一名少校。
雖說放到軍事學院這種大校遍地走的地方,少校並不顯眼,可回答一些基礎問題。
秒殺一群正跟小學生似的,正襟危坐的提乾老兵。
那還不是輕輕鬆鬆?
可陳默是爽了,終於撞到他擅長的領域,讓他著實裝了一把。
問題是,他這又是第一,又是第二的,不停的分析。
搞得教室裡,剩下幾十個老兵很慌啊。
尤其是謝勇。
他出身自夜老虎連,有著自己的驕傲,今年二十五歲,92年入伍,七年老兵,可現在坐到課堂裡跟特麼一個傻麅子似的。
猛瞅課本,他很想問問,這些東西,你特麼是從哪抄的?
為啥我不會?
謝勇伸手拽拽陳默的衣角,想嘮兩句,就是可惜,這場合明顯不太合適。
不光是謝勇,就連趙國良都有些懵,他手中又一次拿起學員簽到表,看看陳默的名字,抬頭再看看本人。
時光流逝,教室裡隻剩下嘩啦啦抖動名單的聲響。
此時的趙國良,確實有些震驚了。
可千萬彆拿1999年的思維,對照後世的思想。
要知道,哪怕九十年代末,野戰軍當中還存在很多現實的曆史遺留問題。
彆的不說,光是發展方向上就曾糾結很久。
也就前幾年的事,軍工體係全盤模仿毛熊,後來又有一段時間集體轉向,仿照老美。
著實弄出來一些四不像。
軍工體係方麵的發展,方向是最重要的,現實中最明顯的例子,隔壁大白象目前軍隊配發的武器,彆的種類不談,光是步槍,就摻雜著毛熊,老美,高盧還有他們自己仿製的殘次品。
連武器彈藥都不通用。
所有人都把重心放到拚軍工取勝的階段時,一個學員竟然把思維放到了火力協同,戰術應用方麵。
這相當不容易了。
一個學員能把致勝因素從戰場態勢感知,到快速分析處理,再到正確戰術應用有條理的縷清。
邏輯層層遞進。
完美闡述戰鬥三要素,情報——分析——戰術。
這就是人才啊。
今天偵察係指揮專業,趙國良準備的課程就是這些,全讓一個學員給說完了。
趙國良深呼一口氣,儘量讓自己的心緒浮動沒那麼大,才再次開口道:“你叫陳默對吧?”
“是,主任。”
“我記得你們裝甲旅目前正在配置新一代的坦克,按照你剛才所說的這些分析結果。”
“如果我讓你寫一份,未來裝甲主戰的重點建設方向,你能不能寫得出來?”
聞言,陳默笑了笑。
這個更簡單了。
1999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也是藍軍部隊合成的初期階段。
後世的合成單位建設理論,隨便放到現在,就是各大軍事院校研究的主攻方向。
因為他前世也是這一年讀的軍校,還跟他當時的導員關係混得挺好,臨畢業送他一個計時器。
所以,陳默很清楚陸院還有陸指,目前研究的核心發展方向。
索性,他也不打算隱瞞。
陳默清了清嗓子道:“主任,這個重點建設方向我有一些思路,不知道對不對。”
“你還有思路?”這下,趙國良更懵了。
特麼的,到底誰才是教學的?
“你說說看。”
“是!”
“未來裝甲單位建設重點,我個人認為應該放在裝備對戰場情報采集,信息傳輸互換,綜合評估處理,計算共享和火力分配這幾個方麵。”
更多的合成化理念陳默沒敢多說,因為就是說了眼下也達不到。
可就他說的這幾個方麵,依舊讓趙國良雙眼一亮。
他快速摘掉眼鏡,起身道:“先上自習,不要亂走動,我很快回來。”
說完,趙主任麻溜的離開教室,瞅那腿腳利索的身影,哪像五十歲的人啊。
比在場很多偵察老兵速度都快。
眨眼的功夫,整個教室,就剩一臉懵逼的幾十號學員。
有不少老兵,看看自己手裡的書本,再看看還在那站著的陳默。
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了。
媽的,上自習,自習啥?
這書本剛寫上名字,連導師都躥了,自習個錘子啊。
坐在陳默跟前的謝勇更是眨了眨眼,有些奇怪道:“秀才,你剛才說的那些東西,是從哪看的?”
“哪本書的內容,我特麼怎麼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