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漢王朱高煦家的鼉龍王 > 第八十五章 六百半!

第八十五章 六百半!(1 / 1)

推荐阅读:

永樂皇帝看著麵前,臉上掛著水珠,頭發略顯淩亂,一臉迷茫和無助的大孫子,滿是疑惑的定眼看了又看四周,最後才接過了藥碗。

朱瞻基看著永樂皇帝喝了兩碗,接著又給老爹朱高熾倒了兩碗,看著老爹朱高熾喝完後,才滿意的放下了手裡的碗。

“接下來,這折子就給爺爺看吧!”朱瞻壑看著爺爺和大伯一人又乾了兩碗藥,頓時心裡安心了不少,於是開口說道。

“好,拿給我吧!”永樂皇帝聽了這話,也是急切的從小塌上走了過來,準備接過朱瞻壑手裡的折子。

“我先來吧!”卻在此刻,太子朱高熾站了出來,準備先看一看奏折裡的內容。

“老大~!?”永樂皇帝一臉凝重的看著自己的大兒子——大明朝的太子爺。畢竟從剛才大小子——朱瞻基的表現來看,永樂皇帝確信無疑,折子裡麵的內容絕對是震驚世人的,所以他有些擔心太子的身體。

“爹,我是國家的太子!理應承擔起責任的!”太子朱高熾對著永樂皇帝說了一句,就來到自己的侄子麵前,伸出了手來。

“大伯,看這一封折子,還請您有個心理準備,裡麵的內容,可能會讓您,無法接受!”朱瞻壑看著一臉堅定神色的大明朝太子,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沒事,給我吧”太子朱高熾看了一眼朱瞻壑,默默的點了點頭。

“大伯,還請您記住,這折子裡麵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您可要挺住了!您要是倒下了,這問題,我朱家可就無人能解了!”朱瞻壑實在是擔心太子朱高熾的身體,彆真的被這一封奏折,引發了什麼類似高血壓,腦猝死,心臟病之類的突然疾病可就麻煩了!

所以,朱瞻壑決定用壓力,讓這位儘職儘責的太子頑強的挺住。

“好!”太子朱高熾也從朱瞻壑的話中聽出了弦外之音,就是擔心被裡麵的內容給嚇死,或者急死!所以他堅定的回複了一句。

接著,太子朱高熾從朱瞻壑的手裡接過了奏折來,一臉嚴肅的打開奏折。

僅打開的瞬間,永樂皇帝就看見自己大兒子的瞳孔急劇放大,好像是看見了什麼可怕的東西一般。

接著隨著太子翻閱的深入,身體都開始顫抖,朱瞻基趕緊上前攙扶著自己的老爹。

最後,太子朱高熾麵色鐵青的翻看完了手裡的奏折!

他盯著最後一頁看了良久,良久,最後穆然的抬頭看著屋頂,不知想著什麼!

“爹~?!”朱瞻基扶著太子朱高熾,隻覺得老爹好像要跌倒一般,於是輕聲的呼喚了一聲。

“我沒事!”太子慢慢的低下了頭,所有人都看見朱高熾那漲紅的臉龐,和滿是血絲的眼睛,嘴角還帶著一絲絲的鮮紅!

“爹,您最後看吧!”太子朱高煦也不等永樂皇帝反駁,直接就把手裡的奏折恭敬的彎腰遞給了一旁的大和尚道衍。

“大師!拜托了!”太子朱高熾彎著腰,恭敬的沉聲說道。

“好!太子殿下免禮!待和尚我看看再說!”道衍不愧是大師,直接就翻開了奏折,可看見內容的一瞬間也是一臉的呆滯。

隨著翻看的深入,道衍和尚也是默默的低下了頭,手裡的念珠更是直接再次碎了一地……

“阿彌陀佛!”道衍和尚語氣沉重的道了一聲佛號,宣布著他已經看完了這一本奏折。

隻見他原本平靜祥和的臉龐上也是一臉的嚴肅和迷茫。

“給我吧!”永樂皇帝這時候來到盤坐在地麵老和尚的麵前,伸出了手來要奏折!

“皇上,請莫要心急,一切自是有辦法的!”看著永樂皇帝伸過來的手,道衍和尚呐呐的開口提醒了一句,還是將手裡的奏折遞了過去。

“老頭子我這輩子,刀山火海,風裡浪裡的什麼沒經曆過!現在端坐高位,更是坐擁四海!你們不用擔心!”永樂皇帝一把抓住道衍遞過來的折子,一臉的堅毅神色。不過那微微顫抖的手,顯示著他內心的不平靜。

隻見永樂皇帝快步來到小塌前,慢悠悠的躺了下去,接著用手慢慢的打開厚厚的折子。

“騰”的一聲,永樂皇帝在打開折子的一瞬間,就直接從小塌上坐了起來,雙目圓瞪,滿眼都是不可置信。

永樂皇帝用眼光掃視了周圍的所有人,然後又端正的坐著,再次小心的打開了折子,好像生怕弄壞了一般,仔細的確認了一眼,隻見折子的標題赫然寫著“大明亡國論”五個大字!

“你~,他~,我~……”永樂皇帝瞪著大眼,看著麵前的兒孫,吚吚嗚嗚的說不出話來,隻是用驚慌失措的眼神不斷的來回在漢王爺,朱瞻壑,朱瞻基還有老和尚道衍身上不斷的掃視著。

太子朱高熾麵對永樂皇帝的眼神,滿眼都是欲言又止。

漢王爺麵對永樂皇帝的眼神,不自覺的低下了頭。

朱瞻基同樣也是一臉不安的低著頭,根本不敢看永樂皇帝的眼睛。

當永樂皇帝的眼睛看到一旁的朱瞻壑時,朱瞻壑一臉的淡然,毫不避諱的直接跟永樂皇帝對視,有那麼一瞬間,永樂皇帝好像是看見了曾經洪武皇帝那深邃的目光!

永樂皇帝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再次按耐住內心的不安,再次認真的看奏折來。

略過開頭的奉承的內容,隻見第一篇的開口赫然寫著“大明亡國論一篇王朝壽命大限—六百半!”這刺目的字眼直讓永樂皇帝目眥欲裂!

“六百半”這個詞,永樂皇帝當然是知道的。

遙想當初大明朝剛建國不久,洪武皇帝曾詢問青田先生劉伯溫說:大明何時亡?當時擔任大明太史令的劉伯溫回答:六百半。

而這六百半根本就解釋不清楚,說什麼的都有!於是永樂皇帝耐著性子繼續向下看去

隻見下麵記錄了一些奇怪的數據:

夏朝:約470年,曆十五王;

商朝:約554年,曆三十王;

西周:約 275年,曆十三王;

東周:約515年,曆二十五王;

秦朝:15年,曆二帝;

西漢: 210年,曆十五帝

新朝:15年,曆一帝;

東漢: 195年,曆十四帝;

三國:魏:46年,曆五帝;

蜀:43年,曆二帝;

吳:59年,曆四帝;

西晉: 51年,曆四帝;

東晉:統治 103年,曆十一帝;

南北朝:南朝(宋 59年,齊 23年,梁 55年,陳 32年);

北朝(北魏 148年,東魏 16年,西魏 22年,北齊 27年,北周 24年)

隋朝: 38年,曆二帝;

唐朝: 289年,曆二十一帝;

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 16年,後唐 13年,後晉 11年,後漢 3年,後周 9年);

十國(前蜀 18年,後蜀 31年,南吳 35年,南唐 38年,吳越 71年,閩國 36年,南楚 44年,南漢 54年,南平 39年,北漢 28年)

宋朝:北宋 167年,曆九帝;

南宋:152年,曆九帝;

元朝:98年,曆十一帝!

縱觀古今各國國運,自秦一統之後,各王朝壽命最多不過三百年,即六百半之數!

而大明建國至今,太祖高皇帝臨朝三十一載!

建文在位四年!

現已經永樂二十年!

至今,大明已曆五十五載!以古為例,我大明王朝剩餘國運大壽不足二百五十載!亦或更少!

看到這裡,永樂皇帝隻覺得腦袋一陣眩暈……

這一切的內容,直接就讓永樂皇帝信念崩潰,開始質疑自己發動靖難的正確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