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服務商,都是眼饞有線電視市場,包括後來的tvb,也是以有線電視為主。因為,無線電視信號,是不支持高清節目的。
也正是因此,劉森直接未雨綢繆,提前把市場給占領了。而且,今後這一整套的高清有線電視網絡和機頂盒的解決方案,是可以向全世界不同國家輸出的。這一塊市場蛋糕的價值,顯然是比壟斷香江的電視市場要龐大的多。
維創影視集團,辦公室中幾十名高管雲集。很少乾涉影視公司正常運營的劉森,現在正在鄭重其事的對影視公司的管理層進行統一思想的說服工作。
如果不能把公司的管理層說服,讓他們知道老板是想要乾什麼,未來執行任務的效率肯定會大打折扣。
劉森使用投影儀,說道:
“有線電視未來肯定是電視媒體的主流,無線電視是在基礎設施落後,不能對普通家庭展開廉價、體驗更高的有線電視服務,才采取的過渡手段。
以前,閉路電視是用銅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這個技術從50年代就開始出現,直到現在改進也是極其有限。
所以,我們要做一件事,就不能想著,業內目前同行是怎麼做的,世界領先的企業是怎麼做的。
如果,行業剛剛發展起來沒多久,之前錯過了行業的最佳發展階段,想要跑步入場,自然是模仿業內最大的公司。
但想要成為業界的霸主,這麼做是不可以的,我們要做的是找出破綻!
全世界很多行業,最容易找到的破綻,就是技術過時了!當我們拿出顛覆性的產品的時候,兩者體驗就不在一個維度。
1950年,crt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個彩色顯像管,之後,這個顯像管技術改進是非常有限的。一個是50年代的體驗,而我們如果能拿出21世紀的體驗,肯定會比它體驗好一個世紀。
那麼,對手即使自以為防禦的毫無破綻,但在我們的進攻下,也會變成每一個動作都是破綻,無論他做什麼都是錯誤的!”
“顯像管技術是典型的模擬信號,這個技術誕生在集成電路技術之前。集成電路問世後,就爆發出了數字技術革命。不僅僅是計算效率更快的問題,而且,顯示也會更清晰!
現在,計算機行業的技術在快速進步,給予數字信號大量的技術進步紅利。傳統的模擬信號技術,目前都已經是夕陽黃昏。而數字信號,目前卻是如初生的太陽,正在不斷的升起,其用戶的體驗還會越來越強。包括cd、vcd,以及現在用光纜光纖傳輸的信號,都是數字信號。”
“現在,我們布局的網絡,並非是傳統的閉路電視網絡,而是世界最先進的數字信號網絡。
在香江布置這個平台,僅僅是我們一開始,用來實驗的平台。
我們可以在運營過程中,收集用戶的反饋,不斷的完善我們的產品,積累更多的轉移。等到技術和商業模式成熟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這一套最先進的技術標準,授權給全世界各國有興趣采用的夥伴,這一成就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家世界頂級的公司。”
“除了機頂盒之外,我們還能出售什麼?沒錯,就是電視機!
現在,市場上的crt電視和顯示器,其分辨率等等核心指標,根本無法滿足更加高清的觀影體驗。我們已經有了這種認識,但普通用戶還未意識到這一點,市場還未重視更高清的電視。
因此,我們逐漸通過高清機頂盒,讓其預先感受一下更高清晰度來來的體驗提升。而嘗到甜頭的用戶,逐漸會追逐更加高清的電視,這種電視,我們實驗室中有兩種,一種是等離子電視,一種是tft液晶電視……”
簡單說,劉森告訴他們,彆僅僅想著拍電影、拍電視劇,經營香江地方台這麼小格局的事情了。
這些當然不能放棄,但是,我們還可以把格局提升幾個層麵。
在香江經營電視媒體,從長遠來看,確實沒什麼前途。但是,僅僅把香江用戶當作小白鼠,以此來實驗顛覆性的基礎和新的商業模式。將來向全世界賣技術和整套解決方案,那麼這個生意的格局,就變得非常巨大了!
彆的不說,僅電視機這一塊市場,就養活了一堆的巨頭,比如,東瀛的s下、s尼、x普、x鋒等等一堆的消費電子公司,目前都是把電視機當作重要的支柱業務。南韓s星、lg,以及歐洲的f利浦,他們的營收裡麵電視機銷售也要占據很大一塊份額。
這一塊市場可是幾百億美元,如果能夠咬下十分之一,就足以躋身世界五百強之列了。
劉森準備直接跳過目前的crt電視機,直接上馬tft液晶電視機和等離子電視機!
雖然明明知道tft液晶未來會成為主流,但劉森還是認真的考慮等離子,因為,液晶和等離子之爭,一開始甚至是等離子占據上風。因為,初期的等離子顯示技術,確實比液晶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卻是隨著時間發展,變得越來越弱。
因為,等離子實際上是一種crt的升級,在突破了傳統crt的技術瓶頸之後,初期表現自然會很好一些,但是在後來的技術競賽中,等離子技術的進步的速度遠遠不能跟液晶技術相比,自然而言就會被淘汰了。
但在現階段,劉森還是準備初期先上等離子電視,因為——tft液晶初期想要做大尺寸很難。
初期他準備兩手準備,液晶麵板準備用在筆記本電腦、掌機等等屏幕較小的移動終端上。將來,逐漸的增強tft液晶的分辨率和尺寸大小。
而電視機和台式機顯示器,劉森準備推出等離子技術!
從1985年6月8號開始,星辰台開始展開高清有線電視的宣傳造勢。
“高清電視機頂盒,來源於世界最強的家庭影音技術團隊,將電視節目從模擬信號時代帶進了數字信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