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1820年生人,今年虛數79了。
人老了,但還不糊塗,和張克會於營中,講起了甲午舊事。
他1882年開始,一直奉命駐紮旅順,長達12年。
朝鮮事變他奉命馳援,
1894年,10月8日,宋慶率所部毅軍五營2000人,到達鳳凰城。10日抵九連城,與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會商協守鴨綠江防務。時清軍集結於鴨綠江下遊九連城一帶兵力,計毅軍、銘軍、盛軍、奉軍、蘆榆防軍、黑龍江鎮邊軍等新舊達70餘營,共4萬餘人。除依克唐阿所部鎮邊軍外,其餘各軍均歸宋慶節製。
本來是解決朝鮮事,聞戰事不利,天氣寒冷,諸軍彷徨,後麵突然傳來消息,日軍登陸遼東半島花園口,進攻金州,旅大。他率軍反攻不成又丟了旅順,激戰數次,敗回了遼河兩岸。
最後他也沒話說,就是打不贏,被撤職留任,隻是知道他還是敢戰的,在軍中也素有威望,沒有換人(不確定軍隊性質需要,李鴻章保人,稱職,還是政治需求哪方麵多一點)
又說起自己,早年經曆過太平天國,撚軍,回亂,隨左宗棠西征連捷,感覺自己沒什麼做不到的,一路升官,也被欣賞提拔,委任要職。
怎麼老了,是自己無能?經數戰不能一勝。還是敵人槍快炮利?
張克,也不多言,“4萬不能勝,就10萬,20萬,30萬,無論如何要贏。”
計劃李鴻章都通過信,不複雜,沒啥不明白的,就是站隊,宋慶最後說了,“左公千古,吾不背罵名,聽說中堂有意振作,在旅順和俄國一戰?我這把老骨頭,不帶怕的,扔這裡了,呆這麼多年,丟了可惜啊!”(原時空命令交接旅順給俄軍,俄軍花錢買他駐紮十幾年的營盤,他燒掉了,我認為他是有點氣性的,物語類聚,人與群分,看他部將馬玉昆,一起在旅順附近作戰的章高元戰鬥記錄,猜測)
張克行一禮,轉身告退了。
和西式軍隊打過的將領沒有不憂慮的,宋慶的新軍練得如何?見仁見智了,但東北清軍八旗,清末公認不行,指不上,少見接敵記錄。
張克直接回到錦州守著電報線,隨時關注北京的消息。等待東北情報網的建立,月之內,必然會有所成就。如果清軍大規模異常調動,張克必然會知道的。如果是小規模,那麼張克自信是頂得住的。
畢竟每個月就有10萬人被運送過來,看著一天天一車車的人從火車上下來。
看著他們眼中看到比他們先來的人,已經開始開墾出有模有樣的田地時透露出的希望,相信他們是有勇氣拿起刀槍來抵抗的,衛田軍擴張有限,但願意登記的農人數目在快速增加,有不少男丁多的,都有一丁登記兵冊。
兩個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北京那邊傳過來消息,大規模移民,北京到石家莊鐵路修建已經停工,天津到濟南方向開建,這些事怎麼蓋得住?
清廷中央幾次下旨,停辦招收移民出關,鐵路改線的事停止,從新報中央商討。
山東地方督撫隻是搪塞,以民生艱苦,本地難以求活,為理由不停上奏求恩,地方上民間消息,謠言大規模傳播,說清庭無能,外賠巨款,對內寡恩,苛刻。
地方民間開始有人帶頭,引發騷亂。鐵路方麵以經費已出,賠錢事大,要中央出天價般的錢財補償。
雙方實在看不出誠意,經過幾次拉扯搪塞,北京政治氣氛,已經開始緊張,連小民都感覺到風雨欲來。
現在,李鴻章基本上已經不離開天津了,慈禧太後幾次下詔,李鴻章都沒有進京,隻是托詞生病了,無法見人,在天津靜養,並不奉旨進京。
傳言武衛軍董迎祥部有開拔異動,唐山聶士誠部立刻連夜派出一部2000人進駐天津要衝。
不知道李鴻章是怎麼談妥的,把原來駐紮在青島的章高元嵩武軍全部調入了天津。(1897德國入侵,下令不抵抗,次年補約,但軍隊還在山東境內)
這一口氣,就是上萬人的部隊進入天津。清廷中央不再胡亂調動北京周邊部隊。
北京和天津開始在全國各地方督撫之間,密切發電報,互相聯絡不停,雙方都有支持,但大部分都是中立和稀泥,少有直接派軍隊的,隻是有地方軍隊集結戒備消息傳來。到7月份馬青傳消息,東北各部八旗都有異動,向南集結。
天津嵩武軍2千沿鐵路出關向錦州而來。
李鴻章傳消息,讓放寬心,派鎮嵩軍在大小淩河駐紮,隻是簡單回應東北八旗部分軍隊集結,還沒到翻臉程度,隻是互相亮肌肉,沒一年準備,明年春天前打不起來。
民屯部分也就隻是外鬆內緊,沒有全麵動員,隻是按部就班,衛田軍演練集合了一次。
今年已經過了農時,一部分老弱繼續修整田地,年輕力壯開始修房子,打地窩。冬天沒遮擋可不是開玩笑的。
眼看情勢一觸即發,緊張萬分。到了8月後,卻遲遲沒了動靜,局勢又有緩和的跡象,鎮嵩軍也回了關內。
天津有部隊回唐山,董迎祥部轉移駐地到了通州。
九月,突然傳消息,俄國遠東艦隊強行攻擊了旅順,開始有部隊登陸,修築堡壘。
據宋慶報告有個萬人規模,本部不敢撤退,俄軍不停發炮打其部營壘,兩千多部隊被圍困。
不久又有消息,有一部分3000人從營口登錄,占領了港口,擊潰了駐軍。
還沒消化完,俄軍遠東海軍登錄葫蘆島,掐斷了關外鐵路,修建營壘,大肆破壞鐵路,向五河橋出發,幸好消息傳達的快,唐山派出2000人連夜趕到橋邊駐防。攔住了俄軍進攻,但據探子回報,敵人大肆拆解鐵路,尋找可以扼守鐵路線的東側高地架設火炮,有駐守的跡象。
其海軍在渤海遊戈,控製海運船隻,可以回內地,不許進東北。
黑龍江報告,俄國陸軍分為四部分,從不同方向越過了黑龍江,綏芬河,分兵圍繞整個東北發動進攻,具體人數並不清楚,但根據估算,可能超過10萬人。
知道俄國野心,看到大規模移民,內戰有緩和跡象,立刻就跳出來了。
接到報告,張克再也忍不住了,想集中力量打通鐵路線,讓關內出兵,希望宋慶餘部完全放棄遼河以東部分,集中殘軍,回師錦州要打通唐錦鐵路線。
但主帥被圍困,剩下的部隊拿不了主意,張克也沒權利,也不確定判斷是不是正確,能不能打通鐵路線?打通後沿途布置防禦要多少人?俄國再登錄作戰怎麼辦?守得住嗎?俄國到底有多少人?做出一口吃掉東北的態勢。
(曆史是什麼樣的呢?俄國和德國在歐洲一直就有聯盟之勢。在德國1897入侵青島之前,他們就有密約,作為殖民時代的後起,兩國在遠東地區擴張,要互相扶持,支持彼此的擴張戰略。
這些計劃開始的時間很早,在甲午之後,清朝虎皮被破,中央虛弱軟弱麵孔暴露後,幾乎立刻就開始了計劃。
189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俄軍派一部上萬人隨聯軍入侵北京,另一方麵俄國遠東方麵軍17萬人,根據各個集結地點分多方向全麵入侵東北。
東北滿清八旗抵抗了沒有?這是很簡樸的東西,人們會保衛家園,他們一定抵抗了,但他們也一定被打敗了。然後就是張學良式劇情,報告上級,上級補簽條約。
東北下層憤怒但無用,有組織,有力量,有能力的原統治機構開始猶豫,妥協,分化。
10多萬軍隊完全駐紮東北,是這地區的絕對的武力強權。左手握有槍,右手握有清廷的求和條約,對接本地統治機構秩序,使用東北的人力,從美國購買鋼軌,這才能在數年之間就將與中東鐵路完全修築完成。
直言之原本的社會結構沒變,隻不過原來最高層是滿清中央,下麵才是東北八旗。現在東北八旗被打殘,實力下降,上麵加上了俄國和滿清中央分享東北地方最高權力。
為了繼續維持統治權力,不在乎向強者屈膝,如此後麵的袁世凱,在日俄戰爭後,才能在日本無力,俄國敗退,原本八旗軍殘餘順從北京清庭的情況下進軍東北,但北洋本地化失敗,張作霖崛起。
日本看著俄國在遠東勢力一躍崛起,中東鐵路飛速修築,即將要和連接俄國歐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連通。緩衝地帶的消失,自身的弱小,對強敵接近的恐懼,讓日本在1900年後沒少找俄國談判,在但以俄國在遠東勢力的龐大,10多萬大軍,歐洲列強的自大,過億人口的實力,國內輿論,如何會看得起日本?接受日本談判條件?態度驕傲,很蠻橫,直接拒絕。
看著俄國鐵路一天天修,在遠東實力一天天變強,穩固。
日本無奈才花4年時間整兵備戰,於1904年開啟日俄戰爭。
日本打贏了,但隻截斷了遼東半島方向,旅順海路進入東北的路線部分,北方黑龍江方向延伸鐵路部分他是沒能力截斷的,這是後麵日俄到日蘇在東北地區,隨著彼此實力的升降,到黑龍江北一線持續對抗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