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將北伐進行到底 > 第九十章 外王內聖行教化

第九十章 外王內聖行教化(1 / 1)

推荐阅读:

魏勝眉頭緊蹙的回到了營帳。

他誰也沒找,隻是枯坐在帥位上,低頭沉思。

陸遊一摞文書走進帥帳,看著魏勝這般表情,還以為有什麼緊急軍情,連忙上前詢問。

魏勝將所見一五一十的講出,臨了說了一句:“老夫倒也不是說大郎所作所為有何錯處,隻是覺得大郎這樣玩弄人心,是否有些失於詭譎了?”

陸遊瞬間明白了魏勝的所思所想。

作為父親,哪有不希望自家兒子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的?

如果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魏勝希望劉淮是光明正大的統軍元帥,而不是成熟的政治家。

可陸遊同時也知道,當今天下局勢,北方有強敵即將南下攻宋,南方還有一群主和派掣肘,僅僅是光明正大是收拾不了局麵的。

“元帥此言大謬,在我看來,這是仁孝節義俱全之舉。”陸遊將文書放在案幾上,撚須笑道。

魏勝以為陸遊在安慰自己,搖頭苦笑:“殺俘也算嗎?”

陸遊臉色變得嚴肅:“元帥,一共不到二百俘虜,大郎即便十一抽殺也不過殺了十幾人,連死於亂戰中的零頭都算不上,大郎算不上暴虐。”

“而若不是大郎去處置此事,按照其餘諸將的做法,女真人必然是要被殺光的。大郎隻殺了十幾人就救下餘者性命,這就是大仁。”

“大郎匆匆處置,也是將可能的罵名或者諸將的怨恨攬在自己身上。元帥且想想,若是大郎將此事推給你,你會如何做呢?若處置輕了,張小乙、石七朗、李秀這等與金人有血海深仇之人難免心懷怨懟;若處置重了,元帥心中怕也難以痛快吧。這就是大孝。”

“定下十一抽殺法度,讓後來人可以遵守,而不是一味寬恕或嚴懲,使上下同心,安定四方,也就是大節。”

“賞罰能讓諸將服膺,團結一心,勠力北伐,這就是大義。”

“大郎做的事情,仁孝節義俱全,元帥有何必憂慮呢?”

魏勝靜靜聽完,眉頭已經舒展,對陸遊笑道:“陸先生,還是你們讀書人講話好聽,如此多的大道理老夫卻是說不出來的。”

說著,魏勝還是歎了口氣:“隻是不知道如果這事成了慣例,那些剩餘的金人俘虜該如何安置。”

北伐剛剛起步,發愁這個是不是有點太早了,也過於自信了?

陸遊卻依舊嚴肅:“想必劉大郎已經有了腹案。”

說話間,劉淮在帳外唱名,並迅速入帳。

魏勝也沒有廢話,直接詢問起劉淮這個問題。

劉淮一聽就知道自家義父的思路再次鑽進了牛角尖。

在魏勝的想法中,忠義軍是純粹的軍隊,所以當忠義軍無法吸納女真人進入軍隊的時候,他對這些女真人的處置方式也就變成了殺與放兩種。

然而在劉淮看來,忠義軍應該是軍政團體,需要有軍隊,需要有田地,需要有市集,需要有渡口,需要有礦山。忠義軍中走出的文武,也要到成為地方長官。

簡單來說,魏勝與劉淮的不同是,魏勝可以當海州知州,但是僅僅是權知海州事,大宋如果注意到了這邊,派來一個新任海州知州,魏勝會當即放棄這個位置。

但劉淮會讓空降的海州知州哪涼快哪呆著去。沒有劉淮下令,彆說政令出不了府衙,人都彆想出來!

一支軍隊處置女真俘虜可能會有些麻煩,但如果由軍政團體來處置,那可就太簡單了。

劉淮想了一下,對魏勝與陸遊說道:“海州有大量的鹽場,咱們攻下海州後,已有二百鹽工加入了忠義軍,他們敢打敢拚,吃苦耐勞同時又聽指揮,屬於優質兵源,之後咱們忠義軍肯定還會從鹽工中招募軍兵。但是海州鹽場卻不能停工,這是海州的最大進項之一。”

忠義軍與金國作戰,想做生意自然非常困難。然而海州的鹽還可以往大宋賣。

照理說,海州雖然沿海,但大宋楚州、揚州也沿海,水文地理都差不多,產鹽量應該不相伯仲才對。

但得益於大宋官府乾啥啥不成的傳統,鹽政被搞得一塌糊塗,以金國民不聊生的現狀,吃的鹽竟然比大宋的官鹽便宜許多。

大宋當然會禁止私鹽,但這利潤太高了,以至於屢禁不止。

隻能說大宋的發揮依舊穩定了。

“現在石七朗他們正在組織公審,之後還活下來的,就讓他們去鹽場做工,進行勞動改造。”劉淮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讓他們留長發,說漢話,改漢名,寫漢字,結束勞動改造後再去開墾荒地,修水利,安定下來。兩代之後就都是漢人了,誰還記得祖上是女真人?”

魏勝若有所思的點頭。

而陸遊則是激動的站了起來,來回踱步。

原因無他,劉淮的這番安排實在是太符合儒家經典了。

這是什麼?

這是教化蠻夷啊!

這是外王內聖啊!

這是跟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同等級的大事!

“劉大郎大才,請受我一拜。”陸遊情不自禁拱手行禮:“自古有教化蠻夷之說,往日隻知道要做,卻不知如何做,勞動改造此舉,猶如撥雲見日,讓人豁然開朗。”

劉淮覺得臉上發酸。

這算啥,捉異族來作苦力奴隸這破事,中國從商朝就開始乾了。

無非就是累死拉倒,沒有後續編戶齊民的過程。

這麼一想,時代倒是有了些許進步。

劉淮慌忙向前,扶助陸遊的胳膊:“此事還得需要陸先生多多勞心。”

劉淮出這主意的目的並不是單單為了給俘虜一個去處,而是讓忠義軍逐漸掌握北伐下來州府的方方麵麵。

就比如鹽場,這麼多俘虜聚在一起,魏勝必然會派軍隊過去看管,也必然會派人掌管鹽場的生產,那麼這些人就會在過程中從中獲利,獲得認同,甚至落地生根。

他們隻會認將這一切給他們的魏勝。

將來哪怕大宋派來新的知州,隻要破壞他們的安生日子,他們就會想辦法反抗。

隻一些鹽場還不明顯,如果各縣各鄉各行各業都如此呢?

須知,海州所有人彙聚起來就是海州本身。

如果大宋知州來到這裡,哪方的利益都不動會如何?

那樣最好,安安生生當一個傀儡,劉淮自然也不會為難他。

又不缺這點糧食!

但這話不能對魏勝與陸遊說,劉淮隻能暗中行動,潛移默化的進行改變。

因為魏勝他們這些大宋忠臣不知道的是,如果真的讓大宋掌握忠義軍的北伐成果,南宋小朝廷是真的敢把這些州府打包送給金國,以求偏安一隅的!

事實上,曆史上他們就是這麼乾的。

哪怕經曆過完顏亮南征,傻子都知道金國賊心不死的情況下,曆史上三年後,宋除了歸還北伐成果唐、鄧、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與金。史稱《隆興和議》。

劉淮既然穿越回此,哪能讓這種事情再發生?

誰敢讓北伐的成果再吐出去,就來試試忠義北伐軍的刀把子硬不硬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