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聲、張威、李寶攻下通海鎮,殺了孔彥舟的消息,兩個時辰之後就傳到了宿州。
偽齊國的宿州知州連一秒都沒猶豫,當機立斷,棄城而逃。
北宋軍收到宿州不攻自破的消息時,也不禁驚愕莫名。
北宋軍雖然厲害,但對後勤補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馬聲和張威打完孔彥舟之後,需要大量補充火藥、子彈,還要等著工部再運來大量的長竹竿火槍,所以他們根本不具備繼續推進的能力。
沒想到敵人才不管這麼多,直接跑了!
張威有點懵:“咋辦?”
李寶:“管他呢,先把宿州占下來唄!宿州也是沿河的城市,俺這就出發,搶先一步把城接管了再說。”
馬聲啼笑皆非地道:“我們連通海鎮的百姓的門都還沒解決呢,又馬上拿宿州,那不得更加焦頭爛額?”
李寶道:“讓他們先拿塊布掛在門口當門簾就完事。”
張威:“如果不把老百姓安撫好就往前跑,真……嶽公子是會生氣的!嶽公子經常教導我們,每占下一地,都要對當地的老百姓負責,這就叫做‘打好內功基礎’,而攻城掠地屬於‘外功’,隻練外功不練內功,根基不穩,死路一條。”
他這麼一說,李寶懂了!
嶽文軒故意用了“內功”、“外功”這種形容法,就是為了讓大老粗武將們能聽懂。
李寶摳了摳頭:“這樣一說倒也是!不過,我們後麵不是有傅崧卿嗎?他可是南宋能臣,以前的淮南東路宣諭使。整個淮南東路一共有八九個州,他都管得過來,現在區區一個宿州還怕他搞不定?”
“有理!”馬聲、張威兩人同時點頭:“加一個宿州,傅大人肯定搞得定,好,咱們走起,奪回宿州去。”
三個武將嘿嘿一陣笑,開開心心殺向了宿州,把通海鎮缺門的問題,直接甩給了傅崧卿。
兩天之後……
傅崧卿親自率領著一支龐大的後勤部隊,運送著糧食、火藥、鉛彈、長竹竿火槍而來。
走著走著,前麵就是通海鎮了。
馬聲留在通海鎮的小士官迎了上來,對著傅崧卿就是一個大禮:“傅大人來了就好啊。”
傅崧卿大奇:“怎麼看到我這麼開心?莫非主力軍團已經缺糧了?放心,糧食來了。”
“不不不,不是缺糧問題。”小士官指了指通海鎮:“孔彥舟喪心病狂,為了對付我軍,拆除了許多百姓的房子……現在城中民居都沒有門,甚至連木牆都被拆走許多塊,百姓們急需救助。”
傅崧卿:“!!!”
這就很氣了。
他可是傳統文人,一天到晚就把“愛民如子”這樣的口號喊起來的,一聽說百姓們連門和牆都被拆了,那不得把孔彥舟大罵一通。罵完之後道:“放心,這事包在本官身上。來人啊,立即去城外樹林砍樹伐木,幫百姓們修補房屋。”
小士官:“大人,方圓幾十裡,無樹木。”
傅崧卿:“?”
小士官:“此地一馬平川,隻有一座朱山稍微高點,但已經被本地居民砍成了光凸凸的山丘。”
傅崧卿一聽就懂了!
宿州自古以來就是“強農業地區”,這種地區的地皮,幾乎全都被百姓開發成了農田,有限的幾顆樹都被砍了當成柴。
這就很尷尬了,難怪孔彥舟要折民居。
傅崧卿的腦子飛快轉運起來:“離這裡最近的樹林在哪裡?”
一名商人湊上前來:“宿遷,三台山,離此地大約一百多裡。”
傅崧卿:“派馬車,去三台山砍樹,運過來。”
眾人大汗,這得多大的工程?
罷了,為了嶽公子說的“內功”,乾吧。
——
與此同時,嶽文軒與宮二娘子率領的主力軍,從壽春出發,向著東北方向前進,來到了豪州。
豪州位於中原腹地,是一個擁有諸多曆史名城的地方。商代開國之君成湯的陵墓就在豪州,另外,三國時期響當當的曹氏宗族墓群,也在豪州。
豪州的治所,在譙縣。
這裡就是曹操當年出生的地方。
北宋軍正向著譙縣前進,前方的斥候押著一支商隊,來到了嶽文軒和宮二娘子的麵前。
“報!我們在路上抓到一支商隊,是從譙縣出來的。”
商隊不大,也就十幾個人,一個中年商人,四名刀手,八個民夫,兩輛馬車。
這小小商隊被大軍拿住,連半點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全隊人都在瑟瑟發抖。
那商人抖得不行,一見到嶽文軒,就大哭道:“將軍饒命,貨物您隻管拿去,小人隻求保住狗頭。”
嶽文軒把語氣放溫和:“莫怕,我們不是金賊那種軍隊。你且把譙縣的偽齊軍狀況和我說說,我就放了你。”
商人趕緊把譙縣的見聞,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譙縣現在的守將,名叫牛皋,手下有三千兵將,武藝高強,凶悍勇猛,在偽齊軍中也算是名將。”
“咦?牛皋?”
嶽文軒聽到這個名字,不禁微微一愣。
牛皋居然會擋在自己麵前?哈!有趣了!
牛皋是嶽家軍的名將,但是他是於1133年才加入嶽家軍的,在此之前,他的記載非常的稀少,評書說得天花亂墜都不能信,而史書隻有寥寥幾筆,說他曾經起義抗金,北方淪陷之後降於偽齊。接下來數年空白,直到李橫北伐的時候,他才又出現在史書中,“背偽歸正”,加入了李橫軍。
後來他又被南宋朝廷劃入嶽家軍,成為了嶽家軍中的一員猛將。在嶽飛的指揮下,牛皋率部所向披靡,直抵黃河沿岸,在攻打許昌、汴京的多次戰鬥中,出生入死,屢戰屢勝,為收複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功勞最大,被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
秦檜殺害嶽飛後,十分懼怕牛皋,用毒酒將其害死。
牛皋死後,其屍骨埋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劍門關紫雲洞口,與嶽飛墓遙遙相望。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為“宋輔文侯牛皋之墓”。出於敬慕牛皋的英名,近千年來,來他墳墓前吊唁拜祭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