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地宮的青銅齒輪突然卡住,張郃的火把映出牆壁上的血手印。副將顫抖著指向甬道深處:”將軍,那些降卒在搬耬車零件時觸發了機關!”話音未落,三千斤重的閘門轟然落下,將眾人困在《九州農具譜》的浮雕前。
”彆碰牆上黍穗紋!”張郃的刀鞘突然抵住欲摸浮雕的士卒,”這是墨家的連環扣。”他解下甲胄露出胸口刺青——竟與浮雕上的耒耜紋一模一樣。當指尖按向某個穀穗時,閘門突然升起,露出滿地青銅零件拚成的八個大字:”民為天,食為綱。”
洛陽南宮的晨光中,劉協正在端詳新鑄的曲轅犁。賈詡用銀匙敲了敲犁頭,空鳴聲驚飛簷下棲鴿:”汶山礦砂摻了三成青銅,聲響都帶著墨家遺韻。”
”文和聽錯了。”劉協突然將犁頭浸入藥湯,”這是百姓墾荒的號子。”銅鏽遇藥剝落,露出內壁陰刻的《勸農令》。孫嬬恰在此時掀簾而入,發間梅簪掛著鄴城晨露:”張郃在地宮發現墨家糧倉,存粟竟未腐朽。”
“墨家早在幾百年前就明白的道理,怎麼到了現在,這天下怎麼還是有那麼多人明白?”少年天子轉過頭,眼中倒映著賈詡的身影。
隻見劉協的指尖劃過竹簡上”陳粟可活民”的字樣,突然咳嗽起來。血珠濺在簡牘,遇墨竟顯現暗紅紋路——正是鄴城地宮的全息圖。”讓子龍帶白馬義從去運糧。”他蘸血在圖譜上勾出暗道,”告訴百姓,這是光武帝留下的恩澤。”
虎牢關外的袁紹大營,許攸正用刀尖挑開黴變的糧袋。蛆蟲滾落在《景元農書》上,將”廣積糧”三字啃噬殆儘。”主公,士卒已經開始煮甲胄充饑”他的諫言被袁紹的咆哮打斷。
”煮!把那些墨家的破銅爛鐵也熔了!”袁紹的金盔砸向沙盤,鄴城模型應聲碎裂。帳外突然傳來騷動,親衛捧著個青銅匣闖入:”洛陽洛陽用箭射來的!”
匣中整整齊齊碼著麥餅,麵香混著藥氣。許攸的銀針剛觸到餅皮,針尖瞬間泛黑:”有毒!”袁紹卻抓起麥餅狂笑:”劉協小兒隻會這些伎倆?”他猛然將餅擲向親衛,那人咽喉被擊中的瞬間,皮膚竟泛起耕種曬傷的褐斑。
益州江畔的刑場上,劉循的劍尖挑開死囚衣襟。朱雀紋下的皮膚布滿硫磺灼痕:”楊修死前說過,墨家遺寶能改山河?”
”少公子何必明知故問。”死囚突然咬破舌尖,血霧噴向《非攻策》。竹簡遇血顯形,竟是一幅漢江改道圖。孫嬬的匕首及時釘住簡牘:”他在拖延時間!江底還有”
巨響從江心傳來,百年古堤轟然崩塌。劉循望見混濁江水中浮起青銅巨獸,形如耬車的獸口正吐出滾滾黑油。”是墨家的地龍車!”孫嬬的鐵索纏住桅杆,”快疏散百姓!”
鄴城糧倉前,趙雲望著自動卸貨的青銅耬車陣。降卒們跪地撫摸車轅上的”景元”銘文,忽然有老卒泣不成聲:”這紋路這紋路和我家祖傳的犁頭一模一樣!”
”本就是同源。”張郃卸下佩刀插入車軸,機關轉動聲驚起飛鳥,”墨家百工當年為避秦皇,將秘術刻在農具上傳世。”他突然單膝跪地,對著洛陽方向抱拳:”陛下以戰止戰,化劍為犁,乃真墨者之道!”
南宮暖閣的地板突然震動,綠萼梅抖落第十一片花瓣。劉協扶住渾天儀,看著沙盤上的漢江改道:”孫姑娘到何處了?”
”正在江底與地龍車角力。”賈詡的藥匙指向急速變動的星圖,”甘寧的水師已截住黑油,但楊修餘黨點燃了引線。”他的咳嗽聲突然被雷聲吞沒,窗外劃過十道火流星——正是虎牢關方向。
劉協突然割破手掌,血染渾天儀:”傳朕口諭,開洛水閘門!”齒輪咬合聲震耳欲聾,沙盤上的漢江突然改道,將地龍車衝進預設的泄洪溝。燃燒的黑油遇水即凝,在江麵鋪成”景元”二字。
益州刑場的火光中,孫嬬正與地龍車對峙。機括聲似萬馬奔騰,青銅獸口噴出的火蛇已點燃沿岸蘆葦。”少公子,帶百姓上山!”她的鐵索纏住獸角,借力躍上車頂。鎏金匕首插入通風口的刹那,瞥見內壁刻著行小字:”兼愛非攻,器利民豐。”
江麵突然傳來龍吟般的閘門開啟聲,洛水洪峰裹著冰碴席卷而來。地龍車在激流中傾斜,孫嬬趁機拔出核心齒輪。失去動力的青銅獸緩緩沉江,露出艙室內成箱的《墨經》真跡——每卷扉頁都印著陰皇後的鳳紋。
虎牢關外的袁紹望著潰散的親軍,手中金劍竟開始鏽蝕。”主公快看!”許攸突然指向天空。燃燒的流星雨中有艘青銅樓船破雲而出,船頭立著的甘寧手持擴音筒:”袁本初!陛下問你可知農具為何要開血槽?”
袁紹的狂笑戛然而止。他看見降卒們反持農具衝鋒,犁頭的血槽勾住玄甲縫隙,竟比刀劍更利。當曲轅犁刺入他腹甲時,終於明白劉協那句”民之利器”的真意——犁尖的”景元”銘文正滴著他的心頭血。
洛陽城外的鑄犁坊裡,賈詡看著最後一爐鐵水澆入陶範。新鑄的犁頭上,墨家符文與皇命詔書交相輝映。老鐵匠突然高唱起《擊壤歌》,數萬百姓應和之聲震塌了殘存的虎牢關城牆。聲浪傳到南宮時,劉協正將地龍車齒輪按進渾天儀缺口。
”陛下,鄴城來報。”孫嬬風塵仆仆闖入,手中《墨經》還滴著江水,”張郃在糧倉底下發現了這個。”展開的絹布上,墨家矩子令的紋路竟與劉協掌心血痕嚴絲合縫。
雷聲掠過綠萼梅枝,第十二朵花苞在硝煙中綻放。劉協突然咳出大口鮮血,染紅的絹布上浮現終極機關圖——萬裡長城竟是用耕具拚接而成,每個榫卯處都刻著”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