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守軍連長不是索科夫的部下,但索科夫的軍銜比對方高,他所下達的命令,對方自然不敢反駁,隻能乖乖地回答說“明白了,上校同誌,我立即組織居民,組成巡邏隊,來保護城裡倉庫的安全。”
打發走守軍連長後,索科夫覺得城裡守軍的警惕性真的是太低了,假如德軍繞過了蘇軍的進攻方向,來襲擊這裡的話,估計守軍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考慮到這個嚴峻的問題,索科夫覺得有不要在城市的四周布置警戒,以便能及時地發現敵人的動向。正好此時薩莫伊洛夫安葬完伊萬諾夫,回來向索科夫複命。索科夫便對他說“中尉同誌,我有一項艱巨的任務,要交給你來完成。”
聽說有任務交給自己,薩莫伊洛夫頓時來了興致,嬉皮笑臉地問“師長同誌,不知您打算給我布置什麼任務呢?”
“中尉同誌,你也不是外人,有些事情我就不瞞你了。”索科夫用手指著桌上的地圖,對薩莫伊洛夫說“彆看友軍的進攻箭頭,正指向曼斯坦因的司令部。但如果不能大量地殺傷德軍的有生力量,就算我們收複再多的地段,恐怕也很難守住。
我現在擔心一點,敵人有可能派部隊繞過我軍的進攻方向,悄悄地潛入到城市附近,對我們這裡實施攻擊。你也知道,如今城裡的守軍,加起來隻有三百多人,要想守住如此廣袤的地域,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此我命令你率領一支偵察小分隊,到附近執行偵察任務,看是否有德軍試圖靠近城市。如果有的話,就要及時通過電台通知我,我好根據實際情況來部署防禦。”
“明白了,師長同誌。”薩莫伊洛夫向索科夫保證說,“我立即率領警衛排剩餘的戰術出發,到外麵去執行偵察任務。”
“等一等,中尉同誌。”索科夫見薩莫伊洛夫轉身就要朝外麵走,連忙叫住了他,有些不悅地說“我還沒有告訴你,要對什麼地方實施偵察,你就要帶人出發了?”
“師長同誌,”薩莫伊洛夫轉身麵向索科夫解釋說“我來這裡之後,曾經看過附近的地形,敵人如果要想偷襲城市的話,隻能從西麵來,因此我隻需要帶人去西麵偵察,就能及時地發現德軍的動向。”
見薩莫伊洛夫說得如此有道理,一時間,索科夫竟然無言以對。他沉默了許久後,點著頭說“中尉同誌,你說得非常有道理,德國人要投降城市,能出現的方向,就隻能是西麵。”
待在外麵的謝廖沙,見薩莫伊洛夫和索科夫會麵後不久,居然就要帶著自己的部下出發,他連忙跑到索科夫這裡,將自己所看到的情況進行了彙報。
“是我命令薩莫伊洛夫中尉去執行任務。”見謝廖沙有如此高的警惕性,索科夫的心裡還是蠻高興的。他向對方解釋說“我擔心敵人有可能來偷襲城市,因此有必要派出偵察人員,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實施偵察。”
“米沙,你是不是有點神經過敏了。”對索科夫的這種說法,謝廖沙卻有些不以為然“要知道,德軍麵對友軍的強大攻勢,正被打得節節敗退,他們怎麼可能有能力,派出部隊偷襲盧甘斯克呢?”
“謝廖沙,難道你忘記希姆基了嗎?”索科夫見謝廖沙如此輕敵,便提醒他說“當初沒有誰認為敵人會偷襲希姆基,以至於整個鎮子上,就隻有我們一個班。假如不是運氣好,及時地發現了德軍的意圖,並請求附近儀表廠的民兵協助,恐怕你我早就死在希姆基。”
聽索科夫這麼說,謝廖沙的腦子裡立即浮現出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麵,從而意識到自己是被最近的勝利衝昏了頭腦,連基本的前瞻性都沒有。如果敵人真的來投降盧甘斯克,那麼像憑區區兩三百人,來守住城市簡直是不可能的。
想明白此事後,他向索科夫道歉“米沙,你說得很對,是我太輕敵。”道歉結束後,他又向索科夫請示“那我們連的任務是什麼?”
“留下一個排,在城裡作為預備隊,其餘的部隊都趕往城市的西麵,尋找合適的地點布防。”索科夫在下達這道命令時,心裡還是有些猶豫。如果敵人真的從西麵來,在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他們隻能孤軍作戰,頑強地抵擋德軍的進攻。“在主力趕到之前,你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陣地。”
“放心吧,米沙。”謝廖沙自信地說“我們連的戰鬥力強悍,一個連相當於彆人的一個營,我們有信心擋住敵人。”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索科夫就接到薩莫伊洛夫打來的電話,他向索科夫報告說“師長同誌,在城市的西麵發現了德軍的小部隊。”
“德軍的小部隊?”雖說德軍偷襲一事,早就在索科夫的預料之中,但真的聽說德軍出現,他多少還是有些緊張“大概有多少人?”
“約有兩百人。”薩莫伊洛夫說道“根據我們偵察兵的仔細觀察,這是一支輕裝步兵,除了少數的迫擊炮和機槍外,沒有坦克或裝甲車。”
“中尉同誌,你們的任務,就是率先對敵人開火。”索科夫吩咐薩莫伊洛夫“然後你們采用且戰且走的方式,把敵人引向謝廖沙的預設陣地,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
“放心吧,師長同誌。”薩莫伊洛夫在電話另外一頭說道“就算您不說,我也會把敵人引向謝廖沙上尉的防禦陣地,在那裡依托工事,狠狠地教訓德國人一通。”
在說完這話之後,薩莫伊洛夫有些遲疑地問“師長同誌,敵人的兵力和我們差不多,您覺得能擋住他們嗎?”
“中尉同誌,能否擋住敵人,不是你應該考慮的問題。”索科夫為了避免薩莫伊洛夫的話影響到軍心和士氣,便不等他說完,就打斷了他的後麵的話“你的任務,就是把敵人引到我們的預設陣地,然後在那裡和敵人進行決戰。”
索科夫結束後薩莫伊洛夫的通話後,立即讓通訊兵接通了謝廖沙的指揮所。謝廖沙聽到索科夫的聲音時,好有些得意地問“師長同誌,我們連夜構築好了一些野戰工事,德國人不來則已。如果他們不怕死,非要闖過來,我們就要依托地形狠狠地教訓他們一通。”
“謝廖沙,你的機會來了。”索科夫見謝廖沙如此有信心,便直截了當地說“根據薩莫伊洛夫的報告,有兩百多德軍士兵,正在從西麵接近你們的防線,我希望你能指揮部隊擋住他們。”
“什麼什麼?”聽到索科夫這麼說,謝廖沙不禁被驚出一身冷汗“難道敵人真的出現了嗎?”
“你覺得呢,謝廖沙?”
“這麼說來,敵人正從西麵接近我們呢。”謝廖沙有些緊張地問“米沙,我的兩個警衛排隻有一百多人,你看是否把你身邊的預備隊,給我多少派點過來?”
“不行。”對於他的請求,索科夫毫不遲疑地否定了“城裡還有十五個倉庫,假如你們真的守不住城西的陣地,城裡有部隊的話,在敵人衝進城裡時,至少還能和他們打一場驚心動魄的巷戰。”
為了穩妥起見,索科夫給薩莫伊洛夫和謝廖沙先後打了電話之後,又給守軍連長打了一個電話。聽到對方的聲音從聽筒裡傳出,索科夫開門見山地說“上尉同誌,我是索科夫上校,我如今有重要的情況要向你通報。”
守軍連長被索科夫的語氣嚇了一跳,連忙問道“上校同誌,有什麼事情嗎?”
“有一支兩百來人的德軍部隊,正從西麵靠近城市。”索科夫說道“以我們現有的力量,彆說消滅他們,就算擋住他們,恐怕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給你打這個電話,是想請你通知你的上級,讓他們派出援軍救援。”
“上校同誌,您的消息可靠嗎?”對於索科夫的這種說法,守軍連長是半信半疑。“如今敵人在我軍的打擊下,早已潰不成軍,他們怎麼可能有膽量繞過交戰區域,趕到這裡來呢?”
“當然是真的,”見對方不相信自己的話,索科夫隻能耐著性子向他解釋說“我昨晚向西麵放出了偵察小分隊。小分隊的指揮員剛剛向我報告,說發現了德軍正朝著城市而來。”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守軍連長一聽索科夫這麼說,頓時慌亂起來“要知道,我們這點人可沒法擋住敵人。上校同誌,要不我們撤吧?”
“胡說八道!”聽到守軍連長這麼說,索科夫不禁無名火起“上尉同誌,你和你戰士手裡拿著的是什麼?是武器還是燒火棍?敵人的影子還沒看到,你居然就想到了逃跑,簡直是給軍人的榮譽摸黑。如果你是我的部下,剛剛說的那幾句話,我就可以一槍斃了你。”
“那怎麼辦呢?”挨了索科夫訓斥的守軍連長,變得更加驚慌失措“憑我們這點兵力,真的擋不住敵人。”
“擋不住也要擋,我們絕對不能讓一個敵人進入城內。”索科夫斬釘截鐵地說“至於兵力不足的問題很好解決,打開一個武器倉庫把居民們武裝起來,和進攻城市的敵人展開戰鬥。隻要我們還有一個人活著,就要和敵人勇敢地戰鬥下去。”
“好好,”守軍連長語氣慌張地說“我,我立即命令人把武器庫打開,把附近的居民武裝起來,和敵人進行戰鬥。”
“瑪德,該死的膽小鬼。”索科夫在放下電話後,立即吩咐人給羅科索夫斯基發去了電報,將敵人正在接近盧甘斯克的消息,簡單地進行了彙報。
報務員發完電報後,有些擔心地問索科夫“師長同誌,要是敵人真的衝進城裡,我們該怎麼辦呢?”
“還能怎麼辦?”索科夫衝報務員一瞪眼,“當然是拿起武器和敵人戰鬥。隻要還有一個人活著,就絕對不能讓敵人衝進城裡。明白嗎?”
“明,明白了,師長同誌。”
索科夫站在窗前,望著西麵自言自語地說“希望帕普欽科中校的近衛第122團能快點趕到,這樣我們才有把握守住城市。”
聽到索科夫嘴裡說起第122團,報務員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連忙對索科夫說“師長同誌,您看是否給帕普欽科中校發個電話,催促他們加快行軍速度。這樣沒準戰鬥剛打響,我們的主力部隊就能趕到。一個四五千人的加強團,對付一支兩百人的隊伍”
“擋不住也要擋,我們絕對不能讓一個敵人進入城內。”索科夫斬釘截鐵地說“至於兵力不足的問題很好解決,打開一個武器倉庫把居民們武裝起來,和進攻城市的敵人展開戰鬥。隻要我們還有一個人活著,就要和敵人勇敢地戰鬥下去。”
“好好,”守軍連長語氣慌張地說“我,我立即命令人把武器庫打開,把附近的居民武裝起來,和敵人進行戰鬥。”
“瑪德,該死的膽小鬼。”索科夫在放下電話後,立即吩咐人給羅科索夫斯基發去了電報,將敵人正在接近盧甘斯克的消息,簡單地進行了彙報。
報務員發完電報後,有些擔心地問索科夫“師長同誌,要是敵人真的衝進城裡,我們該怎麼辦呢?”
“還能怎麼辦?”索科夫衝報務員一瞪眼,“當然是拿起武器和敵人戰鬥。隻要還有一個人活著,就絕對不能讓敵人衝進城裡。明白嗎?”
“明,明白了,師長同誌。”
索科夫站在窗前,望著西麵自言自語地說“希望帕普欽科中校的近衛第122團能快點趕到,這樣我們才有把握守住城市。”
聽到索科夫嘴裡說起第122團,報務員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連忙對索科夫說“師長同誌,您看是否給帕普欽科中校發個電話,催促他們加快行軍速度。這樣沒準戰鬥剛打響,我們的主力部隊就能趕到。一個四五千人的加強團,對付一支兩百人的隊伍”
。